焖骚寡妇影院,精产国品一二三产区入口网站,插我一区二区在线观看,亚洲av无码专区国产不卡顿

將價格改革進行到底

  • 聽全文
  • 2017-08-31
  • 來源:國家發展改革委
  • 分享到
  • -

“國家信息中心新近有份關于2013年到今年5月電力體制改革、電價情況的分析報告,在318萬條數據分析中,輸配電價改革涉及到3個文件,滿意度很高,超過了97%。”輸配電價改革,被國家發展改革委價格司有關負責人視為“整個電力體制改革中‘硬骨頭中的硬骨頭’”。

其實,輸配電價改革只是近幾年我國價格改革工作的一個縮影。黨的十八大以來,我國價格主管部門及時適應把握引領經濟發展新常態,抓住CPI低位波動有利于推動價格改革的“窗口期”,銳意進取,攻堅克難,取得了一系列突破性進展。《中共中央國務院關于推進價格機制改革的若干意見》(即中發[2015]28號文)是我國價格改革工作的指導性文件,8月2日,在全國價格工作典型經驗總結推廣電視電話會議上,價格司有關負責人明確表示,近幾年的價格機制改革“基本實現了‘中發28號文’所確定的階段性目標”。

改革破冰邁向縱深

機制創新碩果累累

在為期數周圍繞價格工作的采訪中,記者聽到最多的兩個詞是“改革”和“創新”,感受最為強烈的是價格工作者銳意進取和勇于探索的精神。從電力和天然氣“放開兩頭,管住中間”的改革框架,到輸配電和配氣的“準許成本加合理收益”的原則;從棉花目標價格改革開啟“價補分離”的政策形式,到鐵路貨運采用替代競爭定價的嘗試;從啟動公立醫院醫療服務價格改革,到全面取消藥品加成、調整醫療服務價格,無不蘊含著改革的勇氣和創新的睿智。

而對于上述重點領域價格機制的完善,業內專家無疑能從更高的視野做出更為準確的評價。

農產品價格改革工作,棉花目標價格改革試點評估課題組組長、國務院發展研究中心學術委員會秘書長程國強坦言,為期3年的棉花目標價格改革試點非常成功,基本消除了最初的疑慮,成效超出預期。

電力價格改革工作,中國宏觀院市場所價格監管研究室主任楊娟認為,輸配電價改革被公認為領先于其他電力體制改革。“我國壟斷行業的定價監管工作剛剛起步,而輸配電價改革是真正意義上開始對壟斷行業進行約束,可以說是填補了我國在這方面的空白。”中國人民大學經濟學院副院長鄭新業也說:“輸配電價改革在整個電價改革中處于非常核心的地位,已經取得了非常大的成就。”

油氣價格改革工作,中國國際經濟交流中心信息部研究員景春梅說:“黨的十八大以來,油氣價改在整個價格改革中應該是跑得最快的,而且也可以代表價格改革進展的基本面,具有突破性。”她認為,天然氣輸配環節建立全環節監管、實現全過程覆蓋,無疑意義重大,她評價“這是革命性的”。

交通運輸價格改革工作,鐵道科學院運輸經濟研究所副所長王懷相指出,鐵路貨運采用參考公路運價的替代競爭定價思路,某種程度上具有首創意義。“這種方式使得鐵路運輸企業更加深入地對接了市場需求,有利于鐵路運輸企業的后續發展。”

事實上,伴隨著一次次改革創新,政府價格主管部門在價格機制形成中的職能定位更加準確合理。例如,楊娟認為,輸配電價改革凸顯的是“政府定價在社會主義市場經濟中的定位轉型”。在景春梅的眼中,與油氣價格機制市場化改革“精彩紛呈”相伴的,是政府價格主管部門在職能上的“突破性、根本性轉變”。

市場主導資源配置

放管結合相得益彰

市場決定價格是市場在資源配置中起決定性作用的關鍵,那么,我國的價格市場化程度究竟達到什么水準了呢?國家發展改革委在7月26日給出了準確的答案,價格司有關負責人在新聞發布會上表示,2016年我國價格市場化程度為97.01%,較2012年的94.33%提高了2.68個百分點,政府管理價格的比重已低于3%。

中央政府管理價格比重大幅下降至1.45%,是價格市場化程度提升的主要原因。價格司有關負責人表示,“中央政府管理價格比重的下降對全國價格市場化程度提高的貢獻達到了71.3%。”據測算,2012—2016年,我國價格市場化程度測算的結果分別是94.33%、94.68%、95.16%、96.45%和97.01%。在這一連串稍顯枯燥的數字背后,隱含的是黨的十八屆三中全會以來我國價格市場化改革步伐明顯加快,取得了顯著成效。

“中發28號文”指出,凡是能由市場形成價格的都交給市場,政府不進行不當干預。推進水、石油、天然氣、電力、交通運輸等領域價格改革,放開競爭性環節價格,充分發揮市場決定價格作用。價格司有關負責人說:“該放的要堅決放手。對必須保留的少數政府定價項目,重點不再是制定具體的價格水平,而是更多地要通過完善機制規則進行管理。”據了解,近年來,我國價格主管部門大幅縮小政府定價范圍,最大限度地放開能夠由市場形成的價格,減少政府干預。從中央層面看,先后放開、下放了約80項商品和服務政府定價。經過4年多的努力,目前中央和地方定價范圍已大幅縮減。據悉,2015年新頒布的中央定價目錄僅保留7種(類)20項政府定價,31個省(自治區、直轄市)定價項目也由4年前的平均約100項減至平均45項左右,目前正在啟動新一輪修訂,進一步縮減政府定價范圍。

同時,市場和政府兩者的關系是有機統一的,不能把兩者割裂開來,既要使市場在資源配置中起決定性作用,同時要更好地發揮政府作用,使價格機制真正引導資源配置。比如,對重要公用事業、公益性服務和網絡型自然壟斷環節,政府定價依然不可或缺。如對屬于網絡型自然壟斷的輸配電環節,對電網企業的成本必須嚴格監審,要堅決剔除與輸配電不相關的資產、不合理的成本和費用支出。

在價格放開和監管的變革之間,折射出的亦是政府部門在價格改革中的定位轉型。放管結合——放是為了保障和促進公平競爭,推進現代市場體系建設;管則要強化事中事后監管,堅決管細管好管到位。

清費減負去產能

節約資源倡綠色

在降成本、去產能,推進供給側結構性改革方面,價格改革的貢獻有多大?數字無疑是最好的證明:2016年,全國降成本規模約1.1萬億元,其中價格主管部門通過發揮價格的杠桿作用,降低企業用能成本和收費負擔,為企業降成本2500多億元。而在國務院今年所確定的全年減稅降費超過1萬億元的目標中,價格主管部門分解承擔的任務是1700億元,目前已完成1400多億元。

在清費減負讓企業輕裝前進的同時,價格主管部門也積極通過放大價格杠桿的調節作用,推進供給側結構性改革。價格司有關負責人說:“在推進供給側結構性改革去產能方面,價格主管部門對水泥、鋼鐵、電解鋁等生產企業實行階梯電價,對未完成化解產能任務的鋼鐵企業實行差別電價,加快推進落后產能淘汰,取得了顯著成效。”

據相關部門預計,水泥行業階梯電價政策的實施將促使約10%左右產能的水泥生產線因達不到能耗要求被淘汰。對于鋼鐵行業,在進一步加大差別電價的同時,也實行了階梯電價政策,據測算,能耗較高的鋼鐵生產成本每噸將增加30—50元。

同時,為節約資源和保護環境,價格杠桿也開始發揮巨大作用。例如,在水資源價格改革方面,2013年印發《關于水資源費征收標準有關問題的通知》,要求各地區分地表水和地下水、不同用途分類制定水資源費征收標準,并提出了“十二五”末各地區水資源費征收標準指導目標,明確地下水水資源費標準要高于地表水,水資源緊缺地區、地下水超采地區要高于其他地區。截至2015年底,各地水資源費均已按要求調整到位。初步統計,全國平均地表水、地下水水資源費最低征收標準分別約為每立方米0.3元和0.8元,比文件出臺前分別提高了36%和37%。2016年出臺了推進農業水價綜合改革的意見,明確要用10年左右時間,建立健全科學合理的農業水價形成機制,實行農業用水總量控制和定額管理,建立精準補貼和節水獎勵機制,促進農業用水方式由粗放式向集約化轉變,目前,改革實施面積達到2200萬畝。

此外,在區分基本和非基本的前提下,全面推行居民用電、用水、用氣階梯價格制度,例如,已有29個省份實行階梯電價制度,29個省份的通氣城市已建立居民階梯氣價制度,31個省份已建立居民階梯水價制度,這些都有效調動了居民節約資源的積極性。

改革穩中求進

政策惠及民生

如果沒有改革與創新,黨的十八大以來的價格改革不可能啃下那么多“硬骨頭”,但如果沒有秉持穩中求進的工作總基調,那么改革就難以向縱深推進,創新舉措將難以真正落地。

價格司有關負責人指出,“穩”是主基調、是大局、是前提。就當前價格工作而言,“穩”首先是價格總水平和重要商品價格要保持基本穩定;其次是改革要平穩推進。

鐵路貨運價格改革,之所以創造性地提出替代競爭定價思路,就是為了避免新建鐵路集中投產后可能出現的價格大漲。據測算,當時如果沿用“按成本定價”,鐵路貨運價格將由10.51分/噸公里漲至25分/噸公里左右,遠遠超出社會能承受的價格,不僅物價不穩,經濟社會發展也會受到影響。為了體現“穩中求進”的主基調,價格主管部門數易其稿,最終設計出替代競爭定價方式,對標市場化的公路貨運價格,既讓鐵路貨運價格能夠反映市場供求變化,也確保了改革的平穩推進。

農產品價格改革,由于涉及國家糧食安全以及一些重要農產品的國內供給,更以“穩”字當先,最終采取了“突出重點、有保有放”的原則,對不同品種的農產品實行差別化支持政策。即便是成效卓著的棉花目標價格改革,最初也是以試點的形式展開,并在試點期滿后對不同地區做不同調整。

“穩”是主基調,但在“穩”的基礎上,價格司有關負責人強調,在“進”的方面也要不斷作為。黨的十八大以來,價格主管部門加大改革任務落實,放開了一大批政府定價項目,全面推開輸配電價改革、醫療服務價格改革、理順非居民用天然氣價格,建立鐵路貨運價格的靈活調整機制,奮力攻堅農業水價綜合改革,這些重點領域改革能夠取得如今的成績,就是在求“進”上的突破。

當然,這些改革成果最終還是要回到民眾中,惠及民生。直接者如:提升價格監測分析預警能力,保持重要商品價格平穩,從而保障民眾基本生活需求。黨的十八大以來,開展平價商店建設、探索開展農產品價格保險、完善生豬價格調控預案,都是穩定民生基本必需品價格的舉措。2013—2016年,我國CPI漲幅每年都保持在3%以內,處于溫和上漲的合理區間。間接者如:市場決定價格機制的建立,釋放了明確的市場預期,有利于調動社會資本投資積極性,提高市場供給能力和效率,從而滿足民眾更多元化的需求。

民惟邦本,本固邦寧。價格是度量民生冷暖的溫度計,物價穩則民心穩。民心則是丈量價格改革成效的標尺,人民獲得感顯則改革成果現。“下一步,我們仍要緊緊圍繞黨中央國務院決策部署,始終以實現好維護好發展好人民群眾根本利益作為工作的出發點和落腳點,堅持民生導向和底線思維,堅定不移將價格改革進行到底。”國家發展改革委價格司有關負責人說。

相關附件
相關新聞
掃一掃在手機打開當前頁
-


關注 · 廣州政府網