序號 | 活動名稱 | 類別 | 活動內容 | 時間 | 地點 |
1 | 戶上千色映羊城——廣州博物館藏廣式彩色玻璃窗展 | 展覽 | 展覽從廣州博物館新近入藏晚清民國廣式彩色玻璃窗中甄選其中74件精品,通過深入解讀木質窗欞的結構、樣式設計和玻璃工藝的種類和演變,展現(xiàn)近代中西文化激蕩中的廣州城市文化與人文精神。 | 2020年12月30日——2021年4月5日 | 廣州博物館 |
2 | 圖書館,讓童年更美好——2021年新春少年兒童原創(chuàng)繪本展 | 群眾文化活動 | 本活動旨在鼓勵孩子們通過創(chuàng)作屬于自己的正能量繪本故事,傳承傳統(tǒng)文化,響應新時代新思想。 | 2月4日-3月7日9:00-17:30 | 廣州圖書館 |
3 | 俺爹俺娘——中國人的家庭記憶和鄉(xiāng)村歲月焦波影像展 | 群眾文化活動 | 著名攝影師、紀錄片導演焦波,用樸實的鏡頭記錄真實的鄉(xiāng)村生活,見證了中國農(nóng)村在時代發(fā)展中的巨大變革,本次展覽精選焦波的攝影及紀錄片作品,見證中國農(nóng)村變革中的艱難歷程,揭示脫貧攻堅宏觀方向和龐大數(shù)字背后生動的個人故事。 | 2020年12月15日-2021年8月31日10:00-17:30 | 廣州圖書館 |
4 | 少年兒童迎春畫展 |
| 主辦單位:廣州少年兒童圖書館 廣州工藝美術行業(yè)協(xié)會 展覽介紹:本次展覽展出5—12歲青少年兒童繪畫作品。作品運用了丙烯、水粉、線描等材料和創(chuàng)作手法,題材新穎,色彩豐富,展現(xiàn)當今少年兒童的精神面貌和藝術教育成果。 | 1月13日-3月28日 | 廣州少年兒童圖書館 |
5 | 古陶雅韻——坭興陶藝術展 |
| 主辦單位:廣州少年兒童圖書館 展覽介紹:欽州坭興陶燒制技藝2008年(第二批)入選國家級非物質文化遺產(chǎn)代表性項目。廣西欽州坭興陶器起源于唐代,興盛于清代咸豐年間。通過展覽讓青少年讀者了解傳統(tǒng)手工藝,感受傳統(tǒng)文化。 | 1月1日-3月7日 | 廣州少年兒童圖書館 |
6 | 金牛賀歲贊羊城——廣州市群文美術干部作品展 |
| 為豐富春節(jié)期間人民群眾精神文化生活,展現(xiàn)群文美術書畫工作者的風采,營造一個和諧典雅的氛圍。 | 2021年2月1日——3月28日 | 主辦:廣州市文化館 增城區(qū)文化館 承辦:廣州市各區(qū)文化館 |
7 | 2021年廣州市文化館“粵新年·穗新春”線上活動 |
| 于2021年新春期間,策劃系列新春線上活動,從“拍”“玩”“學”“看”四個方面推出系列征集、有獎競答、慕課學習和視頻推薦活動,積極弘揚中華優(yōu)秀傳統(tǒng)文化,營造和諧幸福的傳統(tǒng)節(jié)日濃厚氛圍,傳承春節(jié)習俗,調動市民參與線上文化活動積極性。 | 2月4月-3月14日 | 廣州市文化館 |
8 | 紅色中國——慶祝中國共產(chǎn)黨成立99周年展 | 展覽 | 該展覽重在傳承紅色基因,以革命文物圖片形式,展示中國共產(chǎn)黨的光榮歷史,展現(xiàn)中華民族的奮斗精神。 | 2020年7月—2021年5月 | 廣州起義紀念館 |
9 | 譚平山在廣州(1920—1927) | 展覽 | 此次展覽圍繞譚平山在廣州求學、投身革命時期的事跡,展示譚平山在廣州時期為中國革命事業(yè)不懈奮斗的歷程。 | 2021年2-4月 | 廣州起義紀念館 |
10 | 惠風和暢——明清春天題材繪畫展 | 展覽 | 本次展覽從藝博院及省博物館所藏的明清繪畫中,精選與春天相關的古人迎春祈福、詠春雅會、賞春騁懷等題材的展品,以迎接新春佳節(jié)。 | 2020年12月30日-2021年3月30日 | 廣州藝術博物院歷代繪畫館 |
11 | 文心書意——廣州藝術博物院藏千字文書法展 | 展覽 | 本次展覽展出藝博院藏智永、張旭、懷素、王升、文徵明等書家的《千字文》拓本和墨跡一批。 | 2020年9月19日-2021年3月13日 | 廣州藝術博物院關山月藝術館 |
12 | 紀念抗戰(zhàn)勝利75周年 院藏紅色題材剪紙精品展 | 展覽 | 本次展覽精選藝博院藏紅色題材剪紙作品,通過剪紙藝術作品所講述的革命歷史、抗戰(zhàn)歷史及典型故事,再現(xiàn)中國人民從苦難走向勝利的艱苦歷程,體現(xiàn)革命先輩們在抗戰(zhàn)中光輝卓越的歷史功績與無畏無懼的抗戰(zhàn)精神。 | 2020年9月3日開始 | 廣州藝術博物院高劍父藝術館 |
13 | 法從對象生——黎雄才寫生作品展 | 展覽 | 本次展覽精選院藏黎雄才作品中的寫生、速寫作品,結合中國畫作品,呈現(xiàn)一代嶺南畫派大家在創(chuàng)作中如何“師造化,得心源”。 | 2020年11月18日開始 | 廣州藝術博物院黎雄才藝術館 |
14 | 《滇王與南越王》 | 展覽 | 本次展覽是繼“大漢楚王與南越王”“中山王與南越王”“齊魯漢風”“尋找夜郎”之后,我館主辦的第五個漢代諸侯王系列展,意在通過兩地遺址、墓葬中出土文物的比較,體現(xiàn)漢王朝大一統(tǒng)底色下的多元文化。 | 2021年1月25日-2021年4月18日 | 西漢南越王博物館 |
15 | 尋跡羊城——2020年考古新發(fā)現(xiàn)成果展(暫定) | 展覽 | 2020年廣州考古新發(fā)現(xiàn)成果展將通過馬頭莊先秦遺址、沙嶺遺址、大佛寺遺址、中山六路遺址、廣雅中學先秦至明清遺跡等七個典型考古項目的出土文物、遺址場景展現(xiàn)廣州地區(qū)先民生產(chǎn)生活和交流互動的社會面貌。 | 2021年2月2日—5月16日(暫定) | 南漢二陵博物館 |
16 | “印象小谷圍——秘境?水鄉(xiāng)?醉美大學城”特展 | 展覽 | 從曾經(jīng)寧靜的小島到如今備受矚目的大學城,在歷史長河中,小谷圍幾經(jīng)滄海,我們雖無法親歷,但依然能夠通過建設與考古拉開的序幕,追溯它的歷史;感觸仍有溫度的老物件喚醒小谷圍的生活記憶;欣賞醉美的風景,認識今天嶄新的面貌。 | 2020年1月17日—2021年5月30日 | 南漢二陵博物館 |
17 | 泛海凌波——“黑石號”沉船出水陶瓷器專題展 | 展覽 | 該展展出“黑石號”沉船出水及廣東本地出土的陶瓷200余件,展示唐代廣州海外貿(mào)易的繁榮,并宣傳“海絲”文化。 | 2021年1月26日至5月5日 | 南越王宮博物館 |
18 | 天下之脊——北岳文化專題展 | 展覽 | 該展首次將雄渾壯美的古恒岳風光,帶到南海之濱的廣州,期望觀眾感受到蒼茫山岳盡頭蘊藏的深厚歷史故事。 | 2020年12月31日至2021年4月12日 | 南越王宮博物館 |
19 | 從北國到南疆——黑龍江將軍與廣州將軍歷史圖片展 | 展覽 | 通過相關圖文資料介紹黑龍江將軍、廣州將軍設置的歷史背景、典型人物及其抵御外侮的事跡,彰顯中華民族捍衛(wèi)主權、維護國家民族統(tǒng)一的勇氣與魄力。 | 2020年9月20日—2021年5月20日 | 三元里人民抗英斗爭紀念館廣場 |
20 | 2021年越秀花燈會 |
| “百年華誕 福滿羊城”2021年越秀花燈會將為游客帶來一場集“賞花觀燈、看光影秀、品非遺、逛市集、嘆美食”的嘉年華盛宴。屆時園內燈會活動區(qū)域需臨時性購票進入。此外,非燈會活動區(qū)域有五羊石像、鎮(zhèn)海樓路段、四方炮臺山崗、圓炮臺山崗、金印游樂場及東秀兒童樂園等免費開放 | 2021年2月5日-3月8日 | 越秀公園 |
21 | 華南植物園第九屆牡丹花展暨牡丹文化風情節(jié) |
| 九大色系十大花型,黑牡丹、黃牡丹、綠牡丹、藍牡丹及復色牡丹于春節(jié)期間亮相華南植物園。牡丹花展現(xiàn)場還推出牡丹手繪、牡丹工藝品供游客品鑒,還可欣賞國家一級書法師現(xiàn)場揮毫寫字、作畫等科普文化活動。 | 2021年2月11日-3月8日 | 華南植物園 |
22 | 華南植物園第九屆牡丹花展暨牡丹文化風情節(jié) | 花展、書法 | 九大色系十大花型,黑牡丹、黃牡丹、綠牡丹、藍牡丹及復色牡丹。溫室群景區(qū)同時舉辦“牛年植物展”,以牛命名的植物齊聚賀牛年;牡丹花展現(xiàn)場還推出牡丹手繪、牡丹工藝品供游客品鑒,還可欣賞國家一級書法師現(xiàn)場揮毫寫字、作畫等科普文化活動。 | 2月11日至3月8日 | 華南植物園溫室群景區(qū) |
23 | 民間工藝展演 |
| 展示手工打金、象牙雕、欖雕、玉雕、剪紙等民間工藝作品,定期邀請不同類別的工藝師來館作現(xiàn)場展演,為向公眾普及民間工藝知識,為傳承和振興傳統(tǒng)民間工藝做出貢獻。 | 長期 | 廣東民間工藝博物館 |
24 | 嶺南民間百藝 |
| 嶺南民間工藝精品是館藏重點。展覽包括三個展廳,一是展示館藏珍品,另外兩個展廳則分別以廣州地區(qū)和潮汕地區(qū)為中心,力求全面展現(xiàn)嶺南不同地域的工藝特點與多樣門類。 | 長期 | 廣東民間工藝博物館 |
25 | 廣州舊家居展 |
| 展覽以清末至民國初年西關的傳統(tǒng)民居建筑——西關大屋的部分格局為背景,設置有富有特色的橫格趟櫳大門,精美的雕花屏風,秀麗的蝕花玻璃窗飾以及體面的家具擺設,展示了廣州舊家居昔日華貴典雅的風采。 | 長期 | 廣東民間工藝博物館 |
26 | 百年陳氏書院 |
| 展覽運用檔案資料、歷史照片、場景復原等重現(xiàn)百年陳氏書院的變遷過程。 | 長期 | 廣東民間工藝博物館 |
27 | 聚賢堂、祖堂復原展 |
| 展覽復原展示了陳氏書院在聚賢堂的議事場景及神龕原貌。 | 長期 | 廣東民間工藝博物館 |
28 | 數(shù)字體驗館 |
| 綜合運用了三維數(shù)字投影、虛擬現(xiàn)實(VR)和增強現(xiàn)實(AR)技術等解讀陳家祠百余年歷史、嶺南建筑藝術及館藏文物,為觀眾打造沉浸式互動觀展新體驗。 | 長期 | 廣東民間工藝博物館 |
29 | 嶺南傳統(tǒng)建筑裝飾 |
| 通過陳列廣州地區(qū)的灰塑、陶塑、木雕、磚雕、石雕等以及潮汕地區(qū)的嵌瓷、木雕、石雕等工藝的建筑構件精品,展示嶺南建筑的工藝、題材與裝飾風格特色。 | 長期 | 廣東民間工藝博物館 |
30 | 近代廣州 | 展覽 | 展覽分為“百年風云”和“日趨近代化的中心城市”兩部分。通過800多件(套)文物,270多張照片,再現(xiàn)了1840年鴉片戰(zhàn)爭爆發(fā)至1949年廣州解放100多年間的政治、經(jīng)濟、文化等方面歷史。 | 長期 | 廣州近代史博物館 |
31 | 廣州起義 | 展覽 | 展覽分為“風云突變”“籌備起義”“羊城風暴”“紅旗不倒”四個部分,通過100多件(套)革命文物和300多張歷史照片,展示了廣州起義籌備、爆發(fā)、戰(zhàn)斗、撤退的經(jīng)過。 | 長期 | 廣州起義紀念館 |
32 | 胡志明在廣東 | 展覽 | 展覽介紹了胡志明的生平及其在廣東地區(qū)的主要革命活動。展覽內容有中越文對照說明,并展出了來館參觀的越南領導人及越南各界人士贈送的禮物。 | 長期 | 越南青年政治訓練班舊址 |
33 | 葉永青作品展 | 展覽 | 本次展覽展出廣州藝術博物院藏葉永青山水畫、花鳥畫精品,以此紀念葉永青先生,及其家屬的無私捐贈,希望觀眾通過展覽了解嶺南畫派畫家、藝術教育家葉永青的生平與藝術成就,以及他為教育事業(yè)做出的貢獻。 | 2020年12月15日開始 | 廣州藝術博物院嶺南館 |
34 | 生命的輝煌——紀念賴少其誕辰105周年暨《賴少其全集》出版作品文獻展 | 展覽 | 本次展覽展出賴少其生前及其家屬捐贈給廣州藝術博物院的部分精品,向觀眾呈現(xiàn)其波瀾壯闊而傳奇瑰麗的藝術人生。 | 2020年5月28日開始 | 廣州藝術博物院賴少其藝術館 |
35 | 火紅的歲月:院藏楊之光筆下的工農(nóng)兵題材作品展 | 展覽 | 本次展覽展出楊之光創(chuàng)作于上世紀50至70年代,以工人、農(nóng)民、部隊戰(zhàn)士等為題材的作品,展品精選自楊之光捐贈給廣州藝術博物院的大批作品。 | 2020年8月1日開始 | 廣州藝術博物院楊之光藝術館 |
36 | 《南越王墓原址》 | 展覽 | 1983年發(fā)掘的南越王墓是南越國第二代王趙眜之墓,是嶺南發(fā)現(xiàn)規(guī)模最大、隨葬品最豐富、墓主人等級最高的漢代彩繪石室墓。 | 長期 | 西漢南越王博物館 |
37 | 《南越藏珍》 | 展覽 | 南越藏珍展示南越王墓出土文物精品,全面、真實地展示了兩千多年前嶺南地區(qū)的政治、經(jīng)濟、文化等多方面情況。 | 長期 | 西漢南越王博物館 |
38 | 《楊永德伉儷捐贈陶瓷枕》 | 展覽 | 共展出唐至清民國時期的陶瓷枕,講述其發(fā)展脈絡,并介紹各大窯口、技法,及其體現(xiàn)出的文化、民俗、道德教育等內容。 | 長期 | 西漢南越王博物館 |
39 | 華南明燈——楊匏安舊居革命史跡展 | 展覽 | 本展覽展示中共早期優(yōu)秀的理論家和革命家楊匏安的革命事跡及其舊居楊家祠的革命作用。 | 長期 | 楊匏安舊居陳列館 |
40 | 民間工藝展演 | 展演 | 展示手工打金、象牙雕、欖雕、玉雕、剪紙等民間工藝作品,定期邀請不同類別的工藝師來館作現(xiàn)場展演,為向公眾普及民間工藝知識,傳承和振興傳統(tǒng)民間工藝做出貢獻。 | 長期 | 廣東民間工藝博物館 |
41 | 嶺南民間百藝 | 展覽 | 嶺南民間工藝精品是館藏重點,也是我館基本陳列的重要內容。展覽包括三個展廳,一是根據(jù)展廳的特點展示館藏珍品,另外兩個展廳則分別以廣州地區(qū)和潮汕地區(qū)為中心,力求全面展現(xiàn)嶺南不同地域的工藝特點與多樣門類。 | 長期 | 廣東民間工藝博物館 |
42 | 廣州舊家居展 | 展覽 | 展覽以清末至民國初年西關的傳統(tǒng)民居建筑——西關大屋的部分格局為背景,設置有富有特色的橫格趟櫳大門,精美的雕花屏風,秀麗的蝕花玻璃窗飾以及體面的家具擺設,展示了廣州舊家居昔日華貴典雅的風采。 | 長期 | 廣東民間工藝博物館 |
43 | 百年陳氏書院 | 展覽 | 展覽運用檔案資料、歷史照片、場景復原等重現(xiàn)百年陳氏書院的變遷過程。 | 長期 | 廣東民間工藝博物館 |
44 | 聚賢堂、祖堂復原展 | 展覽 | 展覽復原展示了陳氏書院在聚賢堂的議事場景及神龕原貌。 | 長期 | 廣東民間工藝博物館 |
45 | 數(shù)字體驗館 | 展覽 | 綜合運用了三維數(shù)字投影、虛擬現(xiàn)實(VR)和增強現(xiàn)實(AR)技術等解讀陳家祠百余年歷史、嶺南建筑藝術及館藏文物,為觀眾打造沉浸式互動觀展新體驗。 | 長期 | 廣東民間工藝博物館 |
24 | 嶺南傳統(tǒng)建筑裝飾 | 展覽 | 通過陳列廣州地區(qū)的灰塑、陶塑、木雕、磚雕、石雕等以及潮汕地區(qū)的嵌瓷、木雕、石雕等工藝的建筑構件精品,展示嶺南建筑的工藝、題材與裝飾風格特色。 | 長期 | 廣東民間工藝博物館 |
46 | 廣州農(nóng)民運動講習所復原陳列 | 展覽 | 根據(jù)歷史照片、文獻資料和學員回憶等部分恢復第六屆農(nóng)講所的布置。 | 長期 | 毛澤東主辦農(nóng)民運動講習所舊址紀念館 |
47 | 廣州農(nóng)民運動講習所歷史陳列 | 展覽 | 從1924年7月至1926年9月,農(nóng)講所共辦了六屆,招生800多名,其中毛澤東主辦的第六屆規(guī)模最大,影響最為深遠。學生學習革命理論,接受軍事訓練,參加社會實踐,畢業(yè)后轉戰(zhàn)全國各地,播撒革命火種,推動著中國革命向前發(fā)展。 | 長期 | 毛澤東主辦農(nóng)民運動講習所舊址紀念館 |
48 | 毛澤東廉政風范展 | 展覽 | 旨在學習毛澤東同志的崇高品德和優(yōu)良作風,以黨風廉政建設和反腐敗斗爭的實際成效取信于民。 | 長期 | 毛澤東主辦農(nóng)民運動講習所舊址紀念館 |
49 | 廟學合一——番禺學宮歷史陳列 | 展覽 | 展示番禺學宮的歷史。 | 長期 | 毛澤東主辦農(nóng)民運動講習所舊址紀念館 |
50 | 中國科舉文化展 | 展覽 | 展覽以反映明清兩朝童試、鄉(xiāng)試、會試和殿試制度的文物為重點內容,展示這一制度產(chǎn)生、發(fā)展、消亡的過程及其原因,同時揭示在這一制度下,讀書人從考秀才,中舉人,成進士,乃至有幸涉足鼎甲,摘取狀元桂冠的艱辛。 | 長期 | 毛澤東主辦農(nóng)民運動講習所舊址紀念館 |
51 | 風范長存——毛澤東在廣州 | 展覽 | 廣州是近代民主革命策源地,是毛澤東同志長期戰(zhàn)斗和工作過的地方。新中國成立前后,他曾多次到廣州進行革命活動、視察和指導工作,在南粵大地留下深深的足跡,廣州人民對他有著深厚的感情。 | 長期 | 毛澤東主辦農(nóng)民運動講習所舊址紀念館 |
52 | “云山珠水間——考古發(fā)現(xiàn)的廣州”基本陳列 | 展覽 | 以時間為主線,用考古材料比較全面地呈現(xiàn)先秦時期廣州地區(qū)的人類生活形態(tài)及與周鄰地區(qū)的文化交往互動、秦漢以來2200余年廣州城市的發(fā)展變遷及持續(xù)不斷的海外交往歷史。 | 長期 | 南漢二陵博物館 |
53 | “漢風唐韻——五代南漢歷史與文化”基本陳列 | 展覽 | 用考古材料并結合歷史文獻和現(xiàn)存文物史跡為觀眾呈現(xiàn)了一段盡可能全面、真實的五代南漢國歷史。 | 長期 | 南漢二陵博物館 |
54 | 公眾考古活動中心考古知識宣傳小型展覽 | 展覽 | 考古知識宣傳小型展覽和多種互動體驗活動,讓觀眾特別是青少年和兒童走近考古、了解考古、體驗考古,讓文物考古成果服務于人民群眾的精神文化生活。 | 長期 | 南漢二陵博物館 |
55 | 城標·城史——廣州歷史陳列 | 展覽 | 通過廣州考古出土和廣州博物館征集的900多件各時期代表文物以及珍貴歷史圖片和文獻資料等展品,全面展示了廣州五、六千年來,文化、風俗和城市發(fā)展等變遷軌跡。 | 長期 | 廣州博物館 |
56 | 海貿(mào)遺珍——18-20世紀初廣州外銷藝術品 | 展覽 | 該展覽展示我館重點征集的外銷藝術品及珍貴的音像資料,生動再現(xiàn)了“一口通商”時期廣州口岸繁忙的中外貿(mào)易活動及文化交流景象。 | 長期 | 廣州博物館 |
57 | 捍衛(wèi)共和 復興中華——孫中山在廣東三次建立政權 | 展覽 | 基本陳列以“捍衛(wèi)共和 復興中華——孫中山三次在廣東建立政權”為主題,展示孫中山為捍衛(wèi)共和、拯救國家危亡、爭取國家富強,于1917-1925年間在廣東三次建立政權的歷史。 | 長期 | 孫中山大元帥府紀念館北樓基本陳列廳 |