
12月2日,第九屆廣州戶外運動節開幕,在活動現場記者看到“群體通”全民健身公共服務平臺的展臺,作為廣州體育智能化的重要舉措,群體通實現了互聯網與全民健身的深度融合,開啟“互聯網+體育”線上公共服務新模式,成為全國同類智慧服務平臺的開創者和佼佼者。今年是“群體通”平臺上線10周年,其在科技體育領域留下濃墨重彩的一筆,服務市民群眾有口皆碑。
廣州市體育局全力支持群體通智慧體育平臺發展
“群體通”始終堅守“體育便民惠民為民”初心,著力于運用新興科技改變人民群眾的體育生活,倡導“樂享運動 健康生活”理念,不斷豐富應用場景、擴大應用范圍,逐步成長為“立足廣州、面向廣東、影響全國”的新型智慧體育服務品牌,是廣州體育的一張靚麗名片。
科技賦能體育開啟新模式
作為改革開放的最前沿,廣州社會經濟高速發展,常住人口1800多萬,如何解決公共體育設施數量少、分布散、尋找難的問題,成為市民和體育工作者面臨的一大挑戰。
記者在采訪中了解到,早期社會上出現了一些收費辦卡的模式,打通了各場館之間的界限,但智慧化程度不高,結算不便,通用性差等問題依然存在。在“互聯網+”跨界融合的大背景下,廣州市體育部門銳意進取,開拓創新,搶抓“互聯網+”發展機遇,于2013年在全國率先開通上線“群體通”全民健身公共服務平臺,實現互聯網與全民健身的深度融合,開啟“互聯網+體育”線上公共服務新模式,把各類體育資源通過互聯網有機地匯聚到一起,為廣大群眾、體育場館和體育社會組織提供線上多元化體育便民服務,擺脫傳統線下體育服務在時間和空間上的限制,是“互聯網+體育”跨界融合發展模式下的一次創新應用。
隨著智能手機的普及,關注“群體通”微信公眾號、小程序或下載“群體通”APP,就可以了解近期發生的體育話題,查詢附近體育場地資源,獲取體育賽事活動信息,成為體育運動愛好者的福音。
多元便民服務增進運動體驗
從“群體通”初創開始,平臺對體育便民服務的研發更新保持同步,核心目的就是讓“群體通”能帶給用戶多樣化的富有科技感的運動健身新體驗,讓用戶感受到有了“群體通”,就能掌握體育一手信息。
據項目負責人介紹,新技術新應用是推動“群體通”技術發展的前進動力,從十年前的電腦端網頁時代,到五年前的移動端APP時代,再到近兩年的微信小程序時代,平臺都緊跟科技發展的步調動態發展,演變成今天由全民健身網站、手機APP、微信小程序“三位一體”組成的多渠道服務矩陣。
此外,平臺堅持“一年一小變,三年一改版”的發展目標,不斷拓展功能服務、豐富應用場景,逐步形成體育場館預訂、賽事活動報名、體育培訓預約、云健步云打卡、健身設施地圖、科學健身指導六大核心功能板塊,并提供體質監測預約、體育用品商城鏈接等貼近市民體育生活的功能服務;用“繡花針”的工夫優化用戶界面版面設計,貼心為老年人群研發“長者專區”,讓各年齡層用戶用得舒心。與此同時,平臺在技術層面跟蹤先進科技發展前沿,把移動支付、生物識別、大數據分析等新興技術融入其中,給用戶帶來更富新鮮感和科技感的體育便民服務。
精準惠民解決訂場難痛點
2016年以來,廣州市體育局每年安排千萬元以上體彩公益金預算用于社會體育場館訂場補助,依托平臺互聯網傳播優勢,每月通過轉盤抽券、積分兌券、活動派券等方式向廣大用戶發放運動優惠券,并結合致敬勞動者、全民健身月等重要節點以及8·8全民健身日體育節、體育進社區、體育三下鄉等重要活動開展“線上+線下”相結合的主題推廣活動。運動優惠券可用于廣州地區范圍內300多家惠民開放定點優質社會體育場館,涵蓋羽毛球、乒乓球、足球、籃球、網球、游泳、健身等大眾化運動項目,近幾年還陸續增加了冰雪、排球、桌球等休閑類運動項目,可優惠預訂場地的運動項目達15個。
市民注冊“群體通”賬戶成為用戶,完成實名認證,憑運動優惠券在平臺預訂惠民開放體育場地直接享受訂場便利和價格優惠,讓市民真切獲得運動實惠,享受政府派發的運動紅利,降低市民群眾進場運動成本,有效盤活社會場館資源,也較好地促進區域內體育消費,發展體育產業。
線上線下結合優化資源配置
“群體通”一直在進行技術升級、功能全覆蓋、服務更全面的努力,特別是在支持體育賽事活動方面也下了大功夫,研發“體育賽事活動信息管理平臺”,實現各級體育部門之間的信息共享,提升賽前、賽中、賽后的監管和服務水平,平臺每年為廣州戶外運動節、“市長杯”系列賽、全民健身日體育節系列活動以及體育社會組織舉辦的各類群眾體育賽事活動100多項次提供信息發布、線上報名等信息服務,發揮“互聯網+”傳播優勢,吸引眾多市民參與群眾體育賽事活動,促進地區體育與文化、旅游融合發展。
2021年,“群體通”創新推出品牌IP發展線上云運動——“群體通·云健步云打卡”,旨在“倡導戶外運動,走出健康身體,享受美好生活”,吸引了眾多用戶持續參與。“云健步”服務提供好友組團功能,鼓勵用戶邀約好友共同參與戶外徒步健走,將每天的運動步數記錄轉化為卡路里能量消耗,達到一定標準即可開啟“盲盒”,隨機獲得運動積分獎勵,形成場館運動和戶外運動閉環。“云打卡”服務精選廣州眾多戶外休閑徒步路線供用戶選擇;并主動加入國家體育總局舉辦的“全民健身線上運動會”,每年吸引數十萬人次參與。
智慧體育成為發展新趨勢
近年來“群體通”緊抓智慧城市和5G技術推廣應用的發展機遇,向智慧體育、數字體育轉型升級。綜合運用智能閘機設備、視頻監控系統、生物識別技術等前沿技術提供一站式智慧場館解決方案,助力廣州市全民健身中心、黃埔區體育中心等公共體育場館數字化智能化升級改造,提供場館線上一體化全域管理服務,實現場地“一網統攬”,提升場館管理效能和服務實效。支持社會力量建設運營“輕健身”社區自助健身房,技術對接無縫接入“群體通”云平臺,提升“智慧體育”整合服務能力。
拓展應用范圍推進交流合作
近年來,“群體通”創新實施“立足廣州,輻射周邊”的發展戰略,著眼“拓展周邊城市,共享發展成果”的思路,加強與周邊城市之間的體育交流合作。2017年,“群體通”邁出“走出廣州”的第一步,推動佛山各類體育場館和賽事活動資源上線;隨后平臺加快與周邊地市共享合作的步伐,2019年推進肇慶市體育資源上線,打造“廣佛肇一體化”線上體育運動圈,2020年-2023年相繼促成清遠、中山、東莞、惠州、梅州、湛江六個城市合作共建共享平臺,覆蓋面延伸至粵東粵西省內城市,應用范圍擴大至9個城市,利用互聯網優勢跨地域提供體育便民服務,促進城市間體育資源數據互聯互通。目前,佛山上線體育場館總數近200家;惠州市作為新加入“群體通”大家庭的成員,已陸續推進300多家惠州學校場館上線。
辛勤耕耘結碩果,艱辛磨礪綻芳華。十年精心運營,“群體通”已成長為市民運動健身的“好伙伴”,得到國家體育總局、省市體育局的高度評價,獲得了廣大市民群眾的認可和青睞,多次入選廣州民生實事,先后獲評為廣州最佳政務APP、金穗杯工作創新大賽獎、廣東體育風云創新之星獎,成功入選國家發改委國家體育總局體育產業典型案例、國家體育總局全民健身工作案例、廣東省電子政務優秀案例,成為國內同類平臺的領先者。近5年期間累計體育便民惠民近2500萬人次,拉動體育消費超3.2億元。
站在新的歷史起點上,“群體通”將繼續聚焦科技體育智慧體育發展新趨勢,持續挖掘平臺體育便民惠民潛力,豐富應用場景,努力打造智慧體育服務平臺,更好地發揮平臺社會效益,助力廣州體育高質量發展,體育強國建設。