
科學控體重 活力迎全運
3月23日上午,以“科學控體重 活力迎全運”為主題的2025年廣東省“體重管理年”活動在廣州花城廣場舉行。
活動現場,在廣東省衛生健康委等多個部門見證下,2025廣東省“體重管理年”活動正式啟動,倡導全民科學體重管理理念,提升健康生活方式意識,組織動員和呼吁全社會關注體重、管好體重,以更具健康活力的風貌迎接第十五屆全國運動會。來自廣東的13家醫療機構開展了義診、體重管理科普知識宣教服務,吸引了眾多市民參與、體驗。奧運冠軍、醫療大咖代表宣讀健康體重管理倡議書,并以專業知識為市民現場科普。
廣東“體重管理年”活動現場,市民體驗健康運動科普活動。
將體重管理納入家庭醫生簽約服務
體重異常,特別是超重和肥胖,是導致心腦血管疾病、糖尿病和部分癌癥等慢性病的重要危險因素。目前,全國18歲以上成年人中,約有50%人士為超重或肥胖,廣東的數據略微樂觀,約四成成年人超重或肥胖。
為應對超重肥胖帶來的嚴峻挑戰,廣東省貫徹落實國家有關部署,廣東省衛生健康委等16部門日前出臺了《“體重管理年”活動實施方案》,其中提到預計在2025年底、2026年底,分別實現二級及以上綜合醫療機構提供體重管理及肥胖癥診療服務的覆蓋率不低于50%、80%,力爭用三年左右時間,營造全民參與、人人受益的體重管理良好局面。
廣東省衛生健康委黨組書記、主任劉利群介紹:“全省衛生健康系統已將‘體重管理年’活動列入2025年衛生健康系統十大便民惠民舉措。”接下來將堅持共建共享,大力營建“體重管理”支持性環境,打造健康主題公園、健康小屋等,推動構建覆蓋家庭、單位、社區多層次的健康生活圈。在深化醫防融合方面,推動醫療機構設置體重管理門診,推廣中醫藥適宜技術,為群眾提供專業化的健康服務。此外,聚焦重點人群,加強基層醫療機構體重管理技能培訓,將體重管理納入家庭醫生簽約服務,提供精準化健康指導,加快形成全民參與、人人受益的良好局面。在工具支持方面,推廣“一秤一尺一日歷”,即體重秤、腰圍尺、體重管理日歷,引導居民定期做好自我體重監測和管理。
記者從廣州市衛生健康委獲悉,2024年以來,廣州按照國家、省統一部署,全力推進將體重管理措施融入衛生健康各項工作。目前,廣州推動體重管理融入居民健康管理,全市社區衛生服務機構在為老年人、高血壓、糖尿病等社區居民提供基本公共衛生醫療服務的同時,還為居民提供膳食干預、運動指導等健康生活方式和健康飲食指導。
市民排隊體驗體重管理“神器”
活動現場設置了膳食運動體驗區、專家咨詢義診區,邀請專業營養師、運動指導員等提供膳食和運動的健康指導。來自13家醫療機構的專家帶著各自醫院的減重、體重管理“神器”來到現場,市民們紛紛排隊體驗服務。
一位女士正坐在全身聲波振動椅上體驗服務,廣東省第二人民醫院內分泌科楊茵副主任醫師介紹,考慮到有的老年人年齡大、新陳代謝減慢,通過使用輔助儀器,在不增加現有活動量的同時,也能達到防止脂肪堆積、防止肌肉流失的效果,該儀器可配合其他治療手段,輔助不宜劇烈運動的人群進行體重管理。
在廣東省中醫院的義診展位上,一些市民正在排隊體驗杵針這一中醫方法。該院二沙島院區中醫經典科護士長馬越介紹,杵針可以幫助緩解疼痛、改善睡眠、促進消化、調節情緒以及增強體質等,“睡眠好了、消化好了,人就不會容易發胖。”
在中山大學附屬第三醫院的攤位上,該院中醫科主任戴敏介紹,除了中醫給市民把脈外,他們還帶來了可以檢測經絡的儀器。活動現場,一位中年女士將雙手放入儀器,很快就可以獲得人體經脈虛實的分析,并且有現場的醫生給予個人體質的保健提醒和食療調理方子。
奧運冠軍、醫學專家支招科學減重
活動現場,2012年倫敦奧運會跳水男子雙人三米板冠軍羅玉通和廣州中醫藥大學副校長、廣東省中醫院院長、全國名中醫張忠德分別作為運動員代表和醫生代表宣讀健康體重管理倡議書。
奧運冠軍羅玉通:
可先有氧運動后力量型運動
羅玉通從運動角度出發,呼吁大家堅持規律運動,選擇適合的運動方式,成年人每周保持至少5天中等強度活動,累計150分鐘以上。同時保證充足睡眠,培養積極樂觀心態,減輕壓力和焦慮。
羅玉通建議市民開展運動鍛煉時,可以先進行有氧運動,后進行力量型運動,并重視柔韌性運動,做到“三做”:有氧運動天天做,力量型運動隔天做,柔韌性運動隨時做。他特別提醒老年人在保持規律適量運動的同時,一定要重視運動安全,防止運動損傷;對于有心腦血管疾病和慢阻肺等基礎疾病的老年人和慢性病患者,應在運動前進行運動風險評估及運動機能測評,必要時在醫務人員指導下進行鍛煉。
張忠德:
脾胃受傷了,人就會發胖
“中醫最講究的就是管好脾胃,脾胃受傷了,人就會發胖。”張忠德一下點出了部分人士各種減肥方法使用下,還是持續肥胖的“真相”。德叔舉例表示,有的人早上不吃早餐,中午吃得多,晚飯吃完還要吃宵夜,這樣是不提倡的,要規律飲食,切勿暴飲暴食。張忠德介紹,中醫的體重管理,首先是要祛濕。
此外,運動對于體重管理非常重要。“以忙為借口是最美麗的謊言。”對于忙碌的人士,德叔介紹了一個簡便的方法,就是用舌頭頂著上顎,慢慢吸氣,感受氣到丹田停頓一下,再緩慢呼出來,這樣在開會碎片時間鍛煉5—10分鐘,便會有很好的養心神的效果。長期坐班的人士,也可通過半蹲運動、伸展運動等方式,提高自己的活動量。“有的人說游泳多了怕寒,有的人跑步出汗多了怕大汗淋漓,這些都可以用中醫藥膳、食療方進行調理。”德叔介紹,像經常游泳的人士,就可以適當用陳皮、生姜、黃芪泡水喝,有祛寒效果,“夏天用陳皮、生姜加西洋參,冬天再加一點姜,以順應不同節氣特點。”
省疾控專家:
讓孩子均衡營養邁開腿
廣東省疾病預防控制中心副主任、主任醫師林立豐指出,科學管理體重能減少相關疾病的患病風險。體重管理應貫穿包括全生命周期,每個階段的體重異常都會對健康造成連鎖影響。
“以兒童期肥胖為例,很可能會延續到成年,增加多種慢性病發病風險。”林立豐表示,當前廣東中小學生超重和肥胖檢出率雖然低于全國平均水平,但防控仍不容忽視。
“預防肥胖,主要是讓孩子實現均衡營養邁開腿。”林立豐說,“一個是要依據中國居民平衡膳食寶塔指導日常飲食,第二是要依據‘132’原則增加身體活動,即每天至少1小時有氧運動為主的身體活動,每周3次以上抗阻運動,每天戶外活動時間達到2小時。”
科學減重廣東行動
打造健康主題公園、健康小屋等,推動構建覆蓋家庭、單位、社區多層次的健康生活圈。
深化醫防融合,推動醫療機構設置體重管理門診,推廣中醫藥適宜技術。
聚焦重點人群,加強基層醫療機構體重管理技能培訓,將體重管理納入家庭醫生簽約服務。
工具支持方面,推廣“一秤一尺一日歷”,即體重秤、腰圍尺、體重管理日歷,引導居民定期做好自我體重監測和管理。