焖骚寡妇影院,精产国品一二三产区入口网站,插我一区二区在线观看,亚洲av无码专区国产不卡顿

廣州市教育局關于印發2022年廣州教育工作總結和2023年工作要點的通知

  • 聽全文
  • 2023-05-05
  • 來源:廣州市教育局
  • 分享到
  • -

穗教發〔2023〕16號

市屬各高校,各區教育局,局屬各單位:

  現將《2022年廣州教育工作總結和2023年工作要點》印發給你們,請結合實際,認真貫徹執行。

廣州市教育局

2023年4月28日

(聯系人:李玉楚,聯系電話:22083625)

2022年廣州教育工作總結

  2022年,在市委、市政府的正確領導下,全市教育系統深入學習貫徹習近平新時代中國特色社會主義思想,以迎接宣傳貫徹黨的二十大為主線,全面貫徹黨的教育方針,落實立德樹人根本任務,統籌疫情防控和教育改革發展工作,加快推進教育高質量發展,著力構建“公平卓越、活力創新、開放包容”的廣州教育新體系,辦好人民滿意的教育。

  一、加強黨對教育工作的全面領導

 ?。ㄒ唬┘訌娬卫碚搶W習。深入學習習近平新時代中國特色社會主義思想,落實第一議題制度,全年召開黨委(黨組)會53次,組織中心組學習55次,完成學習議題111個。舉辦暑期讀書班,切實提高學校領導班子政治理論水平。持續推進習近平新時代中國特色社會主義思想進教材、進課堂、進頭腦。開展黨的二十大精神專題學習,成立市教育系統“百姓宣講團”,深入各級各類學校開展黨的二十大精神宣講。

  (二)優化黨建管理體制。市教育局黨組改設為黨組性質的市教育局黨委, 9所高校黨組織關系調整為隸屬市教育局黨委。成立香港科技大學(廣州)臨時黨委。建立市屬高校基層黨建重點任務清單管理機制,市屬高校2個院系、4個支部分別入選第三批全國黨建工作“標桿院系”和“樣板支部”,實現市屬高?!叭珖h建工作標桿院系”零的突破。

 ?。ㄈ┖粚嵒鶎狱h建基礎。制定《廣州市推進建立中小學校黨組織領導的校長負責制工作方案》,穩慎推進中小學校黨組織領導的校長負責制,全年共有912所中小學校實施了黨組織領導的校長負責制。實施“紅色堡壘”集中組建行動計劃,推動328所幼兒園新成立黨組織,覆蓋率同比提高20%;向幼兒園、培訓機構派出1196名黨建指導員,實現黨的工作全覆蓋。評選第二批民辦學校黨建示范點。發揮教育系統黨員先鋒模范作用,累計40余萬人次參與支援社區疫情防控工作。

 ?。ㄋ模┘訌姼刹筷犖榻ㄔO。加大高素質專業化干部的選任力度,2022年選拔任用了一批綜合素質好、專業能力強的干部,干部隊伍平均年齡下降,專業經歷干部比例提升,干部隊伍結構得到優化,局屬單位領導班子力量得到增強。實施干部能力提升計劃,持續組織局系統科級干部“七種能力”提升培訓示范班、局機關干部專業能力提升系列專題培訓等。實施優秀年輕干部雙向交流鍛煉,堅持在急難險重崗位鍛煉干部。嚴格干部管理監督,高標準完成局管領導干部個人事項報告工作,2022年個人事項查核一致率達100%。

  (五)推進黨風廉政建設。強化日常監督,注重抓早抓小,發動各級紀檢部門共計開展監督檢查1933次,現場督促立行立改問題477個。組織開展“廉潔文化進校園”“廣州好家風”等活動。2022年我局黨風廉政建設考核在全市79個市直單位中位列第8,政治生態不斷優化。

  (六)推動整改工作走深走實。深刻汲取大規模遷移砍伐城市樹木問題教訓,局黨委始終將整改工作作為重要的政治任務抓緊抓實,成立由局主要領導擔任組長的整改工作領導小組,細化工作清單和任務分工,確保工作見實效。認真做好省委專項巡視反饋意見整改工作,將11項任務細化成36項具體措施,均順利完成整改。

  二、加快建設高質量教育體系

 ?。ㄒ唬┩苿踊A教育高質量發展。一是優化區域教育資源配置。全年累計新增基礎教育公辦學位14.5萬個;啟動建設廣州市藝術中學、市六中從化校區,執信中學二沙島校區、廣州外國語學校二期校區建成并投入使用;新增基礎教育集團27個,獲評省優質基礎教育集團培育對象36個,擴大優質資源覆蓋面。二是強化學前教育和特殊教育普惠發展。提前實現國家“十四五”學前教育“5085”目標,公辦幼兒園在園幼兒占比55.82%,普惠性幼兒園在園幼兒占比89.10%;義務教育階段殘疾學生安置率達99%;成立廣州市專門教育指導委員會,健全專門教育協調機制,專門學校的學生教育矯治成功率達98%。三是大力推進民辦義務教育規范發展。平穩有序完成75所“公參民”學校規范治理,完成66所民辦學校更名、351所民辦學校資金來源核查等工作。四是著力促進基礎教育提質增效。有10所普通高中入選省第二批普通高中新課程新教材實施示范校;北京航空航天大學等5所航校在我市招生66名,占全省35.7%,連續多年蟬聯全省第一?;A教育優質課程建設有新成效,34節課入選教育部“基礎教育精品課”,部級精品課數和省級精品課數均居全省第一位,14個項目被評為省第二批特殊教育精品課程和內涵建設項目。教師獲省級實驗精品課、省級自制玩教具獎項共計115個,獲獎數全省第一。

 ?。ǘ┤嫱七M職業教育提質培優。一是高位統籌推動職教改革。推動調整市職業教育發展聯席會議,由分管市領導擔任召集人。我局成立由主要領導擔任組長的職業教育工作領導小組,梳理形成職業教育改革發展問題清單,著力構建廣州職業教育“1+1+N”政策體系。二是扎實實施辦學條件達標工程。推進科教城建設,廣州鐵路職業技術學院、廣州幼兒師范高等??茖W校如期進駐科教城;做好入駐科教城學校舊校區統籌使用方案,改善市屬學校辦學條件;加強督導考核,推動各區推進區屬職業學校達標工作。三是不斷提升綜合辦學水平。廣州番禺職業技術學院、廣州鐵路職業技術學院“雙高計劃”建設均以“優”等次通過“雙高計劃”建設中期考核,并在省“創新強校工程” 考核中列第2名、第5名;新增省域高水平高職院校建設單位3所、培育單位2所,以及省高水平中職學校建設單位2所、省重點中職學校4所。中職學校入選省中職教育教學質量與教學改革工程項目128個,數量居全省第一。四是持續加強大賽培育工作。中高職學生獲全國職業院校技能大賽國賽一等獎10個、二等獎27個、三等獎11個,省賽一等獎159個、二等獎200個、三等獎278個;中高職教師獲全國職業院校技能大賽教師能力比賽國賽一等獎4個、二等獎2個、三等獎2個,省賽一等獎21個、二等獎38個、三等獎59個。五是不斷強化學習型社會建設。廣州成為本年度唯一入選聯合國教科文組織全球學習型城市網絡會員的中國城市。推動成立國內首個職業院校服務社區教育聯盟,出臺《關于推進新時代廣州老年教育高質量發展的意見》。

  (三)持續推動高等教育內涵發展。一是支持香港科技大學(廣州)高標準亮相、高起點辦學。香港科技大學(廣州)獲教育部批準正式設立并順利開學,首批開設研究生專業15個,招收新生500多名。二是高水平大學建設取得新突破。廣州醫科大學進入國家第二輪“雙一流”建設高校行列,臨床醫學進入ESI全球排名前1‰學科,實現市屬高校ESI全球排名前1‰學科數量“零”的突破;市屬高校新增3個學科進入ESI全球排名前1%學科。目前,市屬高校共有18個ESI全球排名前1%學科。三是全力做好高校畢業生就業服務。市屬高校均提前實現畢業生去向落實率達90%的目標。我局2021年度廣州市就業工作目標責任制考核結果為“優秀”。

 ?。ㄋ模┤嬖鰪妼W生綜合素質。一是加強思想政治教育。統籌推進全市大中小學思想政治教育一體化建設,擦亮《思政講習堂》品牌,推出“中國特色社會主義好”主題精品課程10節,編寫《紀念建團百年傳承紅色基因》紅色教育故事讀本。推動“黨史進校園”暨深化紅色教育案例獲評“省基層思想政治工作優秀案例”一等獎。二是提升學生科學素養。23名學生獲全國天文學知識競賽獎項,位列全國第二;市屬高校在第八屆中國國際互聯網+大學生創新創業大賽獲金獎4項;高中生獲萌芽賽道創新潛力獎6項,在全國各參賽城市獲獎數名列第一;全市746所學校開展人工智能教育,獲第五屆全國青少年無人機大賽冠軍1項。三是加強體育教育。2021年我市學生體質健康優良率59.21%,提前完成教育部2022年學生體質健康標準優良率達到50%以上的目標。全市中小學100%配齊體育教師。包攬省第十三屆中學生運動會金牌榜、獎牌榜和團體總分三項第一;49名球員入選省級最佳陣容;榮獲2022年廣東省“省長杯”青少年校園足球全省總決賽中職組冠軍。四是增強美育熏陶。舉辦“羊城學校美育節”系列活動,在全國第七屆中小學生藝術展演活動中廣州市斬獲27個獎項,獲獎數量全省第一。五是廣泛開展勞動教育。推進“全國中小學勞動教育實驗區”建設,創新開展“勞動教育職業體驗”“勞動實踐深度體驗活動”等實踐活動。六是提高學生法治素養。4名選手獲第七屆廣東省“學憲法講憲法”演講比賽和法治知識競賽一等獎,1名選手獲得全國學生法治知識競賽團體賽冠軍。

 ?。ㄎ澹┤嫣岣呓逃龑ν忾_放水平。一是推進粵港澳大灣區教育合作。新增1所獨立法人資格的內地與香港地區合作辦學機構——香港科技大學(廣州),新增港澳子弟學校1所——廣州南沙民心港人子弟學校,新增港澳子弟班18個(共計64個),新增締結穗港澳姊妹學校35對,我市創辦港澳子弟學校入選國家全面深化服務貿易創新發展試點“最佳實踐案例”。二是全面拓展教育對外開放。市屬高校新增中外合作辦學項目3個,普通高中新增中外合作辦學項目2個,外籍人員子女學校新增4所,國際姊妹學校新增9對,新評定教育國際化窗口學校培育創建單位20個,我市創建培育教育國際化窗口學校入選中國國際教育十大事件。

  三、全面筑牢校園安全穩定防線

 ?。ㄒ唬├卫伟盐找庾R形態工作主動權。一是嚴格落實意識形態工作責任制。每月組織開展意識形態安全分析研判,開展系列專項行動和專項治理,加強教育系統各類意識形態陣地管理,組織開展學生社團建設大調研、大排查,建立線上課程資源六審制度。二是全面梳理排查意識形態領域風險點。針對義務教育招生、“公參民”學校規范治理等,主動加強政策宣傳,對自行研發的教材教輔和涉外教材開展全面排查,主動排除風險隱患;成功處置個別高校涉意識形態有關問題。三是修訂完善突發網絡輿情應急預案。建立健全輿情監測、研判、處置、復盤等閉環管理工作機制;全年共編發各類輿情報告1288份,回復網民留言超過1.1萬條,全力守護教育系統清朗網絡空間。

 ?。ǘ┲涡@衛生防線。一是強化疫情防控管理。精準實施“七個一”處置措施,建設市學校疫情防控信息報送平臺;切實抓好各類考試疫情防控工作,全年順利組織考試40次,實現“健康、平安、暖心”的招考目標。二是提高疫情處置能力。編印學校疫情防控實用手冊,制定廣州市學校疫情防控工作指引、應急處置預案等系列文件,持續做好校園常見病和季節性傳染病防控,保障師生健康。三是持續抓好校園衛生健康工作。落實食品安全“兩個責任”工作機制,全市3915家學校食堂已100%完成“明廚亮灶”建設,100%落實集中用餐陪餐制度,學校食堂量化等級均為B級及以上,局主要領導擔任12家幼兒園食品生產經營主體包保干部。推進“全國青少年近視防控改革試驗區”工作,做好多病共防,推進學校自動體外除顫器等急救器材配備工作,加強校園應急救護能力。

  (三)健全學校安全風險防控體系。全面推進校園安全綜合治理,全市學校一鍵式緊急報警達標率、學校安全管理機構和專職安全工作人員、專職保安員配備率、市區兩級學校視頻監控聯網率、全市學校封閉化管理率均達到100%。完善市、區、校三級心理健康教育工作體系,去年全市648所較大規模學校100%配備專職心理教師,專職心理教師配備同比增加44.31%,強化心理健康教育。強化“全要素、全流程”實驗室安全管理,提升實驗安全本質水平,學校易制毒、易制爆?;穫浒嘎史謩e達99.8%、98.1%。《廣州市學校安全管理條例》于2022年5月1日起正式實施,《廣州市校車安全管理規定》經市政府審議通過并已印發施行。

  四、深化教育領域綜合改革

  (一)深化教育評價改革。我市作為省教育評價試點市順利通過中期驗收,11個教育評價改革案例入選廣東省教育評價改革典型案例;18篇論文在省“五‘破’五‘立’教育評價改革主題征文活動”中獲獎,市教育局被評為優秀組織單位。初步建立起了覆蓋黨委、政府評價、學校評價、教師評價、學生評價等四個方面、具有廣州特色的評價體系。繼續完善教育督導機制,制定《廣州市教育督導問責實施細則(試行)》,與各區政府簽訂《推動基礎教育高質量發展任務書》,開展區級政府落實教育重點工作專項督導,在2021年省對市政府履行教育職責評價中我市獲得“優秀”等級。建立督導信息平臺。南沙成為全國“義務教育優質均衡先行創建縣(市、區)”。

  (二)推進“雙減”試點工作。一是健全政策體系。在全國率先啟動校外教育培訓監管地方立法,累計出臺市級“雙減”主體文件及54份配套政策文件、7項工作指引;將“雙減”工作納入教育督導問責范圍、納入對區教育履責評價,建立“雙減”督導工作通報制度。二是堅持分類施策。實現義務教育階段學科類培訓機構總量、培訓課時、參培人數、招生規模和預收費五個“極大減少”,減少比例均超98%,高中階段培訓規模有效壓減;課后服務質量持續提高,實現“平躺睡”學生數為87.5萬人,占午休托管學生人數比例95.04%;率先建立校外教育培訓治理研究中心;作為試點城市唯一代表在全國“雙減”工作會作經驗介紹,八個典型案例被教育部采納并全國推廣。三是加大監管力度。建強行政監管隊伍,市教育局和11個區教育局均成立內設監管機構;持證機構100%接入全國校外教育培訓監管與服務綜合平臺,在市民服務平臺“穗好辦”設立校外培訓專區。

  (三)推進智慧教育創新應用。一是數字教育資源服務輻射全國。高質量完成 “廣州共享課堂”優質教育資源建設民生實事,上線課程資源8188節,全年訪問量5.2億人次,其中省外用戶數412萬,約占全國用戶數的3.6%;市外用戶1555.4萬,約占廣東省用戶數的14%;“廣州共享課堂”已同步向澳門開放,有效實現了優質教育資源“服務廣東,面向全國”。二是智慧閱讀扎實推進。截至2022年底,全市1047所學校參與智慧閱讀,學生在平臺提交筆記3542.5萬份。目前,智慧閱讀已輻射到粵港澳大灣區全部城市的應用選點學校。三是人工智能通識教育覆蓋城鄉。建設“廣州市中小學人工智能教育平臺”,為全市中小學提供1-8年級人工智能教育普及市級托底資源,農村地區中小學也可開設人工智能課。四是教育數字化治理基本形成。開發全市教育資源地圖,有效支撐全市教育集團校管理及各類考試考務組織、應急指揮。持續構建市智慧陽光評價系統,實現數據采集科學化、數據篩選自動化、數據分析智能化、測評報告交互化。

  五、大力提升教育支撐保障能力和水平

  (一)加強新時代教師隊伍建設。一是突出師德師風建設。在全省率先推出師德師風全員考試,開展“感動廣州的最美教師”、新時代羊城“師·說”系列活動。印發《廣州市中小學師德師風建設優秀學校選樹方案》,持續開展師德師風建設專項檢查工作,推進師德問題通報常態化。二是突出教師專業能力培養。高質量落實中小學教師“三類四階段”和中職學校教師“二類四階段”進階式培訓,全年培訓187萬人次;持續推動局科研項目數量及經費“雙倍增”,增設“萌芽課題”支持新教師科研,提升教師科研能力;市中小學教師隊伍建設大數據平臺初步構建,人工智能助推教師隊伍建設試點取得新進展;成立市級教師發展中心聯盟,市、區教師發展中心全部通過認定。有5個基礎教育類項目(全省7個)、1個職業教育類項目(全省中職學校唯一)通過“廣東特支計劃”教學名師遴選,2名個人獲省五一勞動獎章。三是優化師資隊伍結構。持續開展校園招聘“優才計劃”。高中階段研究生學歷人員比例持續提升,各學段專任教師高一層次學歷占比增幅珠三角排名第一,教師學歷短板得到有效改善;區域內義務教育校長教師交流輪崗工作常態化,城鎮學校、優質學校的教師以及骨干校長教師占比46.77%(此為2022年公布2021年數據);評審出首批中等職業學校正高級教師19人。

 ?。ǘ┘訌娊逃涃M保障。優先落實教育投入,2022年市教育局年初部門預算一般公共預算項目支出65.92億元,同比增長35.78%,其中部門預算34.77億元,轉移支付31.15億元;年中完成民辦義務教育學校購買學位追加資金6.7億元和課后托管舒適午休補助專項經費1.38億元;市財政投入9.7億元購買義務教育公辦學位服務,受惠學生約36.8萬。扎實推進2022年預算執行,高質量編好 2023年度教育部門預算。完善覆蓋全學段的學生資助體系,確保實現“不讓一名學生因家庭經濟困難而失學”。

  (三)強化教育基建裝備保障。實施37個校園功能微改造項目,統籌完成全市4759棟校舍建筑物抗震性能基礎調查和專業調查工作,按“一棟一案”推進自建房安全專項整治工作。編制《廣州市普通高中教育裝備配置指南》,完善《廣州市中小學校義務教育階段教育裝備配置指南》等。開展全市中小學校服管理情況專項檢查工作。監督指導各區各校排查實驗安全隱患、易制毒易制爆公安備案和危險廢物處置等工作,全年累計處置危險廢物超47噸。

  (四)扎實推進教育幫扶工作。一是突出人才智力支持。全年選派753名教師赴各地支教,組織受援地教師集中培訓2825人,接收受援地1341名教師跟崗學習,與受援地開展聯合教研1000余場。二是擦亮幫扶工作品牌。組團幫扶貴州省27所學校、國家鄉村振興重點幫扶縣16所學校、西藏林芝一中和新疆疏附縣5所學校,番禺區幫扶威寧一中得到中組部領導的高度肯定;與湛江市、清遠市、梅州市共建種子學校32所,打造一批示范校;接收新疆、西藏、貴州等地1183名初中畢業生免費就讀我市學校,持續辦好特色班;實施文化潤疆工程。三是推進優質資源共享。全年共有1287所學校與受援地1455所學校開展結對幫扶;開放廣州線上教育專欄內容,組織遠程教學1100多次;廣州番禺職業技術學院助力安順職院、畢節職院成功入選貴州省高水平高職學校建設單位,廣州市鐵路職業技術學院幫助黔南職院建設產教融合示范基地和空中課堂實訓室,職教幫扶見實效。四是推進駐鎮幫鎮扶村工作。推動與清遠市尋鄉記智慧農業發展有限公司合作成立火崗村尋鄉記有限公司,產業幫扶初見成效;扎實做好各類保障性工作,切實解決七拱鎮火崗村小學基礎設施建設問題,切實解決家庭困難學生上學問題。

  教育工作還存在一定的差距:一是優質教育資源供給依然不能完全滿足人民群眾日益增長的需求。義務教育學位階段性、區域性不足壓力依然存在,教育信息化水平仍需提升。二是教育服務經濟社會發展的作用有待進一步突顯。職業教育辦學條件、產教融合政策體系構建仍有待完善,高等教育辦學水平有待進一步提高。三是教育治理工作任務依然繁重。非學科類培訓分類規范管理機制有待健全,民辦義務教育規范工作仍存在一定壓力。

2023年廣州教育工作要點

  2023年是全面貫徹落實黨的二十大精神開局之年,是實施“十四五”規劃承上啟下的關鍵一年。

  全市教育工作思路是:堅持以習近平新時代中國特色社會主義思想為指導,全面貫徹黨的二十大精神,深入貫徹落實習近平總書記關于教育的重要論述,堅持以人民為中心發展教育,按照市委市政府的決策部署,圍繞科教興市、人才強市的戰略部署,把高質量發展作為各級各類教育發展的主旋律,貫徹教育改革發展的全過程,加快構建公平卓越、活力創新、開放包容的廣州教育新體系,辦好人民滿意的教育,奮力書寫教育高質量發展的時代篇章,為廣州高質量實現老城市新活力、“四個出新出彩”提供人才支撐和智力支持。

  一、全面貫徹黨的教育方針,落實立德樹人根本任務

  將學習宣傳貫徹黨的二十大精神作為首要政治任務。落實“第一議題”制度,全面貫徹落實黨的二十大精神。堅持不懈用習近平新時代中國特色社會主義思想凝心鑄魂。采取集中培訓、專家輔導、專題研討、優秀成果展評、“學習大篷車”進校園等多種方式,推動黨的二十大精神落地生根。

  深入開展學習貫徹習近平新時代中國特色社會主義思想主題教育。準確把握習近平總書記對開展主題教育的重要要求,按照黨中央統一部署和省委、市委工作安排,周密謀劃、精心組織,在全市教育系統深入開展學習貫徹習近平新時代中國特色社會主義思想主題教育。成立領導機構和工作機構,制定印發實施方案,一體推進理論學習、調查研究、推動發展、檢視整改,推動教育系統各級黨組織和廣大黨員自覺將習近平新時代中國特色社會主義思想轉化為堅定理想、錘煉黨性和指導實踐、推動工作的強大力量。

  構建更加完善的教育系統黨建工作機制。印發實施《中共廣州市教育局委員會工作規則》,加強對全市教育系統黨建工作的統籌指導。夯實高校黨建基礎,完善高校基層黨建重點任務清單式管理機制和督辦機制,加強高校二級院系黨組織建設和師生黨支部標準化規范化建設,推動新時代高校黨建示范創建和質量創優培育建設工作取得新突破。深入推進中小學校黨組織領導的校長負責制改革。實現幼兒園、培訓機構黨的組織和黨的工作全覆蓋。

  推進大中小學思想政治教育一體化建設。實施《廣州市學校思想政治理論課建設行動計劃(2023-2025年)》,高質量完成教育部大中小學思政課一體化共同體建設試點,開展省大中小學思政課一體化共同體建設。持續深化“黨史進校園”暨紅色教育“百千萬”行動,選樹第三批紅色教育示范校,推進第三屆學校思政課“三百”工程,擦亮《羊城時政學堂》《思政講習堂》特色品牌,建設形成一套工作機制、孵化一批品牌活動、打造一批示范“金課”、產出一批優質課程資源、形成一批高水平教研成果、培養一支優秀師資隊伍;統籌社會各方資源,建強用好103個紅色教育基地和81個研學實踐基地,打造八大特色300條精品研學線路,探索構建研學實踐的“廣州模式”;推出“紅棉思政云學堂”,打造思政教育綜合實踐平臺,著力構建“大德育”“大思政”工作格局。

  持續加強干部隊伍建設。加大高素質專業化干部的選任力度,選優配強領導班子和干部隊伍。建立常態化發現干部的機制體制,加大優秀年輕干部發現培養使用力度,實施我市公辦中小學優秀年輕校長推薦與培養工作。強化干部教育培訓和實踐鍛煉。從嚴從實加強干部管理監督。

  縱深推進全面從嚴治黨。召開2023年全市教育系統全面從嚴治黨工作會議。推進全面從嚴治黨與落實立德樹人根本任務、推進辦學治校重點工作同部署、同落實、同檢查。嚴格落實黨風廉政建設責任制,堅持以嚴的基調強化正風肅紀,持之以恒糾治“四風”,持續營造良好政治生態和育人環境。

  二、堅持以人民為中心,推動各級各類教育高質量發展

  辦好更加公平、更高質量的基礎教育。加強學位統籌規劃。落實基礎教育公辦學位建設專項規劃,開展中小學?;A設施建設三年行動計劃中期調整,實施高中學位攻堅,加快推進重點項目建設,全年新增公辦基礎教育學位不少于6萬個,努力實現義務教育公辦學位占比達100%、戶籍適齡兒童少年和符合條件的隨遷子女 “應入盡入”。推動學前教育普惠優質發展。研制實施“十四五”學前教育發展提升行動計劃,繼續鞏固學前教育“5085”成果,推進我市幼兒園課程建設和省學前教育高質量發展實驗區建設。優化教育資源配置。推動義務教育優質均衡發展,統籌推進義務教育新課程新課標實施。指導各區大力推進全國“義務教育優質均衡區”創建,指導相關區創建廣東省“基礎教育高質量發展示范區”。推動普通高中多樣化特色發展。深入推進新課程新教材實施示范區建設,加大拔尖創新人才培養力度,大力推進普通高中新課程新教材實施示范校建設和“強基計劃”課程基地、國家課程基地建設。推動特殊教育融合優質發展。實施“十四五”特殊教育發展提升行動計劃,推進省特殊教育精品課程和內涵發展項目建設。發揮市專門教育指導委員會作用,辦好專門教育。推進中小學數學與科學課程建設。逐步拓展至STEM教育、人工智能課程領域,系統設計實施,做好科學教育加法,為廣州教育高質量發展奠定學科發展基礎。

  優化職業教育類型定位。爭創1個試點。緊抓部省共建現代職業教育體系建設新機遇,爭創現代職教體系建設改革市域試點。構建2個體系。完善縱向貫通橫向融通的現代職教體系,支持有條件的高職學校舉辦本科層次職業教育,探索貫通培養模式改革和綜合高中試點。構建 “1+1+N”職業教育政策體系,出臺1個實施方案,加快推進職教立法,完善配套文件。推進2個工程。實施辦學條件達標工程,將達標情況納入區政府履行教育職責考核,加快推進科教城建設,全面推動職業學校微改造項目。實施職業教育提質培優工程,確保如期完成國家“雙高計劃”和省高水平建設任務,積極創建國家優質中職學校,培育高層次標志性成果。推動3項改革。推動評價機制改革,推動高職“創新強校工程”考核,實施中職“強內涵、創優質”辦學質量考核。推動激勵機制改革,探索建立職業學校“生均+專項+獎補”經費支持政策,優化調整職業教育市級督查激勵措施。推動管理機制改革,優化學校與專業結構布局,完善專業動態調整機制,優先在現代制造業等產業領域,打造一批特色專業。

  推動高等教育差異化特色化高水平發展。支持香港科技大學(廣州)建設世界一流研究型大學。推動重點學科、科學研究、人才引進、專業設置、招生培養、成果轉化等方面的改革創新和高水平發展,推進校園二期建設有關工作,支持和協助學校高質量完成招收首屆本科生工作。加快推進高等教育內涵發展。進一步優化高等教育學科專業結構布局。深化高水平大學建設,支持廣州醫科大學高質量推進“雙一流”高校建設,支持廣州大學大力發展新工科、與香港科技大學共建“減振防災與安全”全國重點實驗室。推進廣州交通大學籌建工作。做好在穗高校服務對接。推動在穗高校更好服務廣州經濟社會發展。做好高校畢業生就業創業指導工作。召開市屬高校畢業生就業創業工作會議,高校畢業生去向落實率12月底要達90%。

  大力發展素質教育。推進“三全育人”,完善中小學德育工作體系,深化理想信念教育、社會主義核心價值觀教育、中華優秀傳統文化教育、心理健康教育,健全家庭學校社會協同育人機制。加強青少年科技教育。統籌運用校內外科技教育資源,為中小學科學普及、科技創新教育提供專業支持和保障,大力提升青少年科學素養和創新能力。立足學校主陣地,強化學科滲透、課程融合,鼓勵支持中小學開展STEM教育,打造廣州科技教育特色品牌。持續加強學校體育美育勞動教育工作。推進全國青少年校園足球改革試驗區、全國中小學勞動教育實驗區和全國兒童青少年近視防控改革試驗區建設,舉辦“羊城學校體育節”“羊城學校美育節”系列活動,全市學生體質健康優良率達到 52%,中小學生近視率較上一年下降0.5%。全面摸查,定期通報,多措并舉大力推進音樂、美術教師配備。配齊勞動教育專任教師。加強和改進學校衛生和健康教育,推動學校AED配備。

  堅持高水平教育對外開放。推動南沙深化面向世界的粵港澳全面教育合作。抓好《廣州南沙深化面向世界的粵港澳全面合作總體方案》教育相關任務落地落實,開展南沙國際教育樣板區建設路徑研究,深化與港澳教育合作交流。實施廣州市國際學校發展三年行動計劃。支持按需申報中外合作辦學項目,推動外籍人員子女學校健康有序發展,辦好港澳子弟學校(班)。推進教育國際化窗口學校建設工程。深入推進國際理解教育,組織認定我市首批教育國際化窗口學校10所左右,新評定一批教育國際化窗口學校培育創建單位。積極拓展廣州教育“朋友圈”。新增締結20對以上國際及港澳臺姊妹學校,支持國際友城大學聯盟吸納更多國際友城大學加盟。

  三、突出人才支撐作用,打造高素質教師隊伍

  強化師德師風建設。始終把教師思想政治和師德師風建設放在首要位置,推進師德建設常態化,選樹一批師德建設優秀學校,持續開展“廣州優秀教師畫像”“感動廣州的最美教師”系列活動,努力將新時代羊城“師·說”打造成在全國具有較大影響力的師德宣傳品牌,營造尊師重教氛圍。開展師德師風主題教育月活動和專項檢查,嚴肅查處師德違規行為。

  優化教師隊伍配備。擦亮校園招聘“優才計劃”品牌,進一步擴大實施自主招聘學校范圍,加強市級統籌,召開全市教師招聘工作會議,建立“一會一報告一通報”的市區教師招聘工作聯動機制。深入推進義務教育階段校長教師交流輪崗,加大優秀教師的交流力度和比例。健全臨聘教師管理機制,鼓勵臨聘教師積極參加公開招聘,持續推進臨聘教師比例下降。

  建強教師培養體系。健全“1+6+11+N”教師發展支持體系。推進中小學教師“三類四階段”和中職學校教師“兩類四階段”進階式培訓。擬制教師發展學校建設標準及中等職業學校“雙師型”教師認定標準,選樹一批市級教師發展學校。進一步發揮工作室示范引領作用。繼續推進“鄉村教師學歷提升計劃”,持續提升各學段教師高一層次學歷水平。深入實施教育部人工智能助推教師隊伍建設試點工作。建設廣州市中小學教師隊伍建設大數據平臺。

  四、深化教育領域綜合改革,營造教育發展良好生態

  深化教育評價改革。以教育評價改革為牽引,統籌推進育人方式、辦學模式、管理體制、保障機制改革,集中精力破解難點堵點痛點問題。完善各級各類學校評價標準,深化教師評價機制改革,深入推進學生綜合素質評價改革,持續開展破“五唯”自查自糾。科學制定中考實施方案,打通政策落地“最后一公里”,全力做好2023年中考工作。

  深化教育督導改革。繼續深化教育督導體制機制改革,更好發揮教育督導作用。推動教育督導“長牙齒”,做好省對市縣級人民政府履行教育職責評價的迎檢工作。持續開展對區級政府落實教育重點工作專項督導。推動各區制定工作規劃,大力推進義務教育優質均衡發展區創建。加大國家通用語言文字推廣力度。

  深入推進“雙減”試點工作。強化學校教育主陣地作用,持續提升校內課后服務質量。完成《廣州市校外培訓機構監管條例》立法工作,健全校外培訓長效監管機制,開展學科類隱形變異培訓綜合治理,深入推進非學科類培訓分類規范監管,加強全流程資金監管,完善違規培訓和風險隱患預防、發現和處置機制。

  引導規范民辦教育發展。加強民辦學校黨的建設,健全完善民辦學校黨組織領導機制,繼續實施民辦教育行業“紅色堡壘”集中組建行動計劃。持續做好規范民辦義務教育發展統籌工作。完善年檢辦法,修訂檢查指標體系,加強監督檢查,進一步規范辦學行為。

  推進教育數字化。推進智慧教育數字化轉型和智能化升級。探索師生統一身份認證應用,推進教育數據互聯互通,加快推進市教育數據治理,建設市智慧教育指揮系統。深入實施智慧閱讀課堂教學改革,普及人工智能教育到全市1000所以上學校,啟動中職學校人工智能教育普及工作,建設特殊教育數字教育資源。提升教師數字素養。舉辦市第二屆智慧教育成果展,迎接教育部智慧教育示范區績效評估。

  五、堅決守住安全底線,全力維護教育系統安全穩定

  嚴格落實意識形態工作責任制。健全完善意識形態陣地管理制度,強化網絡輿情應對處置,及時防范化解意識形態領域重大風險。健全完善輿情管理全流程閉環工作機制,提升輿情應對能力,營造良好的教育輿論氛圍。

  加強師生衛生健康工作。認真落實“乙類乙管”下疫情防控各項要求,做好師生健康監測,最大程度保障師生健康。抓好校園食品衛生等風險防范化解,加大校園傳染病防控力度,進一步加強校園衛生工作。加強高校健康驛站和中小學衛生室(保健室)建設,提高學校醫護人員專業能力和水平,引導師生養成良好的健康習慣。運用大數據分析全市中小學生健康狀況,提高健康科普工作效能,努力提升學生體質健康水平。

  加強學生心理健康教育。建強用好中小學校心理健康教育“六支隊伍”,推進心理健康教育平臺與課程建設、創建省和市級心理健康教育特色學校,強化生命教育,培養學生健全人格和積極向上的心理品質。每所中小學100%配備專職心理教師,中小學專任教師心理健康教育C證培訓率達到100%,各學校100%落實心理健康教育課、100%建成標準化心理輔導室。繼續推動中小學生心理健康立法工作。

  深化平安校園建設。健全校園安全工作責任體系。開展更高水平安全文明校園創建工作,常態化推進重大安全隱患排查和管控,突出校園消防、上下學交通、實驗室?;贰⒔ㄖ┕?、食品衛生、自然災害防范等重點領域,加強學生宿舍、食堂、實驗室、圖書館等重點部位消防安全管理,開展拉網式安全隱患大排查、大整治行動,夯實安全基礎。開展防學生溺水專項行動,持續加強防治學生欺凌專項治理,深化鞏固中小學幼兒園安全防范建設成果,深入開展“護校安園”專項行動,加強校園及周邊綜合治理。推動校園安全管理信息化,推進市級校園安全管理中心建設,推動“廣州市校園安全管理系統”和“廣州市校園視頻監控平臺”升級改造。

  六、堅持教育優先發展戰略,全面加強服務保障

  加強經費保障和管理。繼續落實教育經費投入“兩個只增不減”目標,適度集中財力支持教育高質量發展大事要事,突出“項目儲備”因素的分配權重,把資金落實到具體可執行項目上。突出工作推進與資金使用同步“跟蹤問效”,扎實加快推進2023年預算執行,定期掌握分析研判,對項目推進不力、不具備支出條件的資金及時提出收回調整,優先使用上級直達資金。落實市委市政府深化預算管理改革要求,高質量編好2024年度教育部門預算。完善覆蓋全學段的學生資助體系。

  加強教育裝備建設。構建“教育裝備4體系1工程”新樣態。健全標準體系,出臺小學、初中、高中教育裝備配置指南。強化保障體系,打造實驗和圖書系列宣教課程,組織多專題、多學科競賽活動,重點建設市教育裝備后勤綜合管理平臺、市中小學圖書資源管理平臺。深化科研體系,設立教育裝備研究專項課題,開展高水平實驗室、特殊教育教育裝備配置研究。夯實評價體系,深入開展實驗室安全(含?;罚z查、教學儀器質檢、校園課外讀物排查清理工作。推進提升工程,開展高水平實驗室、高品質閱讀空間、實驗教學與管理骨干、圖書管理骨干等六個100專項行動。

  加強內部審計工作。全面推進黨政同審,開展審計整改專項檢查,完善審計結果運用機制,強化內部審計促進單位規范管理的功能。完善審計移送的流程環節,落實內部審計結果信息共享、成果互用機制。

  講好廣州教育故事。以“廣州教育高質量發展”為主線,深入挖掘廣州教育改革發展中的亮點成績和感人事跡,打造教育改革創新成果、紅棉思政云課堂、“走讀廣州”等10大品牌活動,舉辦1-2個具有全國影響力的品牌活動,傳播廣州教育聲音。

  加強教育幫扶賦能鄉村振興。持續推進對口支援、對口合作、東西部協作、駐鎮幫鎮扶村工作,加強人才智力支持,做好8個國家鄉村振興重點幫扶縣的16所學校、疏附縣5所學校和林芝一中組團幫扶工作,推動廣州龍巖教育合作見成效,深化職教幫扶、信息化幫扶。

相關附件
相關新聞
掃一掃在手機打開當前頁
-


關注 · 廣州政府網