
2022年第三季度,廣州市共有1105家人力資源服務機構參與人力資源市場供求監測填報工作,其中有效填報的機構為1000家。具體情況如下:
一、基本情況
本季度我市登記供需總量為432.90萬人次,其中,求職總量201.57萬人次,崗位需求總量231.33萬人次,崗位空缺與求職人數比率為1.15。比較性換算[1]結果顯示,供需總量環比、同比分別下降4.77%和27.95%,其中,求職總量環比、同比分別下降5.78%和36.70%,需求總量環比、同比分別下降3.89%和18.21%;崗位空缺與求職人數比率值環比、同比分別增加0.02和0.26。
綜合來看,本季度勞動力供需總量暫緩了第二季度恢復性增長態勢,一定程度體現我市在產業結構調整深入、勞動密集型企業用工意愿不足、疫情和國際復雜形式等多因素影響下的經濟下行壓力向就業端傳導的階段性結果。但是,崗位空缺與求職人數比率顯示,人力資源市場崗位仍然充足,市場仍保持著供、需高水平均衡的發展態勢,體現我市在一系列穩就業政策干預下,人力資源市場表現出較強的抗干擾能力和發展韌性。
二、人力資源供給情況
本季度,人力資源市場勞動力供給的學歷占比進一步優化,勞動力供給的學歷提升趨勢加速。大專及以上學歷求職者占比同比持續增加;具有技術等級或專業技術職稱的勞動力占比環比小幅減少,但從總量上來看供給仍然大于需求,技能等級錯位的結構性矛盾有加劇趨勢。35歲以上求職者仍居人力資源市場的主體地位,但高、低年齡求職者占比差距縮小,人力資源市場勞動力呈現年輕化發展態勢。男性勞動力占比環比有所上升,男性、女性求職者占比呈均衡態勢發展。
三、企業用工需求情況
本季度,我市產業、行業、類型企業和崗位用工需求基本保持穩定。產業方面,第三產業用工需求占比呈現兩連升發展態勢,高占比優勢持續提升,勞動力吸納能力不斷增強。第二產業用工占比呈現兩連降發展態勢,第一產業用工需求占比呈現穩定常態化波動。行業方面,行業用工呈現恢復性反彈特征,制造業用工需求的高占比優勢弱化,服務行業用工需求復蘇態勢明顯。類型企業方面,各類型用人單位的用工需求占比排名基本保持不變,結構相對穩定。崗位方面,按職業相近原則,以缺口人數高低排序,缺口人數前十位緊缺崗位依次是營銷員、包裝工、其他生產制造及有關人員、保潔員、保安員、家政服務員、餐廳服務員、養老護理員、快遞員和育嬰員。
四、趨勢研判
一是勞動力供需總量恢復性上揚發展態勢終止,勞動力供需雙方對人力資源市場信心略顯不足,經濟下行壓力有向就業端傳導的階段性發展趨勢,人力資源市場供、需均衡的高水平發展態勢不變。二是產業用工結構有優質化變化趨勢,行業和企業用工結構穩定,制造業向更集約、更高效的用工態勢發展,現代服務業發展韌勁較足,勞動力強吸納主體發展趨勢明顯。三是緊缺職業緊缺結構穩中偏集中,企業生產服務職業呈現疫情干擾的用工壓力增大趨勢,技能型和專業型人員的緊缺程度緩解趨勢明顯。
五、思考與建議
一是根據我市疫情特點和經濟發展現狀,以就業戰略部署為導向,改善我市人力資源市場供需階段性收窄格局;二是基于產業、行業用工需求發展態勢,關注制造業與信息技術和現代服務業產業融合特征,助推我市融合產業用工需求高量、高質發展;三是基于緊缺職業緊缺程度發展態勢,關注疫情防控引致的企業階段性生產服務用工壓力,助推企業經營復蘇回暖態勢持續保持;四是繼續做好人力資源市場發展態勢監測工作,擴大監測范圍,豐富監測維度,精準落實我市各項穩就業、保民生和保市場政策,重點有效緩解當前疫情干擾引發的供需階段性收窄問題,持續提升人力資源市場抗干擾能力。
[1]2021年及以前公共就業服務機構以195家為基數,2022年公共就業服務機構以185為基數,經營性人力資源服務機構以380家為基數進行機構數一致性處理,調整總量=基數×監測總量/監測機構數。