
2022年上半年,廣州市經濟開局平穩,有效統籌疫情防控和經濟社會發展,成效顯著,突出表現為就業形勢基本穩定,人力資源市場供求穩定。
一、供求總量情況
上半年,供需總量同比呈現增長趨勢且動態均衡程度較高,供求雙方對人力資源市場發展前景信心較足。我市1000家有效監測機構的登記供需總量為867.28萬人次,其中求職總量434.57萬人次,崗位需求總量432.71萬人次。比較性換算[1]結果顯示,登記供需總量同比增長15.02%,其中,求職總量同比增長15.77%,需求總量同比增長14.36%,供需總量呈現雙增長趨勢,人力資源市場活躍回升力度明顯,供求壓力穩中微增。
二、人力資源供給情況
上半年,人力資源供給在技能水平和學歷方面持續優化,人力資源綜合素質不斷提高。大專及以上學歷占比同比增長較快,勞動力供給的學歷水平逐步提高;技能類人才供給保持較快增長,初級和高級的技能和技術人才占比呈現雙增長趨勢,勞動力綜合質量不斷改善提高。
三、企業用工需求情況
產業方面,以第三產業為主體的產業需求結構基本保持穩定,產業用工需求結構變動幅度較小,穩定發展趨勢不變。行業方面,用工需求占比波動較小,涉及“食、住、游、運”的行業短期內均有所下滑,這也與我市上半年疫情干擾情況相吻合。用人單位方面,有限責任公司用工需求占比居首位,港、澳、臺資和私營企業受疫情干擾較明顯,企業經營和用工需求恢復緩慢。人力資源服務機構監測數據顯示,我市企業經營大多處于中等向好狀態。
四、重點行業用工需求特點
制造業用工需求持續保持高占比,呈現疫情沖擊的下行波動變化趨勢,實體經濟發展的長期穩定趨勢不變。交通運輸、倉儲和郵政業用工需求受疫情影響明顯,其行業用工需求恢復速度較快。住宿和餐飲業對線下客流量依賴性較強,受疫情間斷性影響的持續時間較長,用工需求受疫情影響下降,后期有企穩態勢。批發和零售業受線下人員流動性影響較強,疫情影響時間較長,季節波動性小,用工需求復蘇過程緩慢。
五、趨勢研判
一是勞動力供需總量同比較大幅度的增加,供需總量均衡程度較高,供需雙方對人力資源市場發展前景信心較足,人力資源市場活躍程度有望持續提升;二是產業用工結構維持穩定發展,行業恢復效果明顯,企業經營中等向好,后期有望企穩發展;三是勞動力供給結構有望持續優化,企業崗位培訓項目基本能夠滿足求職者培訓期望,安全、護理、服務和搬運等基礎性和勞動強度較大工種將持續是緊缺職業的主體。
六、思考與建議
順應疫情常態化防控新形勢和人力資源市場供需均衡向好的發展態勢,扎實做好下一階段“穩就業、保民生、保市場”工作。一是持續根據我市疫情防控特點和經濟發展現狀引導人力資源市場保持其良好韌性發展態勢,提升企業用工需求滿意度;二是依據疫情沖擊產業、行業、企業和崗位用工需求特點,以政府穩經濟、促就業等一攬子政策為導向,助推我市經濟與就業持續恢復向好;三是基于就業服務體系發展新趨勢和疫情防控新特點,加快人力資源公共服務數字化轉型步伐,持續提升公共就業服務精準化水平;四是繼續做好趨勢研判和決策分析,引導我市人力資源市場供需多維度均衡向好發展。
[1]公共就業服務機構以185為基數,經營性人力資源服務機構以380家為基數進行機構數一致性處理,調整總量=基數×監測總量/監測機構數。