
2022年第一季度,廣州市共有1634家人力資源服務機構參加了人力資源市場供求監測填報,其中有效填報的機構為1000家。具體情況如下:
一、基本情況
本季度我市人力資源市場登記供需總量為397.91萬人次,其中,求職總量205.26萬人次,崗位需求總量192.65萬人次,崗位空缺與求職人數比率為0.94。為保證不同期數據之間的連續可比性,經比較性換算結果顯示[1],供需總量同比增長16.91%,環比下降22.44%,其中,求職總量同比增長12.09%,環比下降34.22%,需求總量同比增長21.91%,環比下降6.50%;崗位空缺與求職人數比率同比、環比分別增加0.08和0.31。
綜合來看,本季度人力資源市場供求受疫情干擾顯現非常態化特征,供求總量呈現階段性下降。但是,從整體發展變化趨勢看,供求總量同比增加,供需均衡性增強,特別是在我市一系列“穩就業”政策干預調節下,人力資源市場供求維持較為穩定的供、需均衡態勢,勞動力市場長期向好發展趨勢不改。
二、人力資源供給情況
本季度,持證求職者綜合占比和高學歷勞動力占比均有提升,勞動力供給結構持續優化,求職者技能培訓意識不斷增強,持證求職者在數量上基本能夠滿足人力資源市場需求。從技能水平況看,持證技能者需求的比例呈小幅下降的態勢,持證技能者供給的比例呈持續上升的態勢,但技能等級結構性矛盾仍然存在。從學歷層級看,高學歷勞動力綜合占比提升,其中,高中、大專、大學本科、研究生以上學歷的求職者比例均呈小幅上升的趨勢。從年齡結構看,求職者的年齡主要分布在35歲以上,占比達70.70%,居人力資源市場供給主體地位。從性別結構看,男女勞動力供給比例結構趨于基本平衡。總體來看,勞動力供給結構持續優化。
三、企業用工需求情況
本季度我市用工需求的產業結構繼續保持優質狀態。第一、二、三產業用工需求占比分別為0.07%、35.82%和64.12%,基本保持1:3:6的優質產業結構特點。其中,第二產業比重小幅增加,第一、三產業用工需求占比略有下降;公共服務類和公益性行業用工需求增加,集聚性消費和服務性行業用工需求下降,制造業持續保持高比例用工需求。崗位方面,按職業相近原則,以缺口人數高低排序,缺口人數前十位緊缺崗位依次是其他生產制造及有關人員、營銷員、包裝工、保安員、保潔員、其他辦事人員和有關人員、餐廳服務員、商品營業員、家政服務員、裝卸搬運工。
四、趨勢研判
一是勞動力供需總量同比呈現階梯型上揚趨勢,環比呈現受疫情干擾的階段性下降,人力資源市場總體向好的供、需均衡發展趨勢明顯,這種均衡狀態有望持續。二是廣州產業結構優化形態持續保持,制造業表現較為旺盛的勞動力需求,有望在市政府新一輪穩就業、保市場主體政策下持續保持。三是勞動力供給結構持續優化,高學歷和高技能人才占比持續增加,公共人力資源機構托底服務成效顯著且持續保持優質狀態。
五、思考和建議
一是勞動力供、求總量環比增長力度尚不足夠,需要持續為企業和勞動力提供精準服務和高效社會保障,提升人力資源市場勞動力供、求吸納能力。二是以制造業和信息技術產業融合的新經濟勞動力需求持續提升,需根據需求新變化持續優化勞動力供給結構,進一步提升勞動力供給質量、優化供給結構。三是基于疫情沖擊的新特點、新型制造業的勞動力新需求和就業服務體系的新要求,高效提升公共就業服務效能,緩解疫情沖擊和復雜的國際環境對人力資源市場的影響。
[1]2021年及以前公共就業服務機構以195家為基數,2022年公共就業服務機構以185為基數,經營性人力資源服務機構以380家為基數進行機構數一致性處理,調整總量=基數×監測總量/監測機構數。