
東漖街道芳和花園社區是廣州市首個保障性住房小區,小區中智力、精神類殘疾的人群超400名,他們面臨著難以就業、難以融入社會的困境。為解決這一問題,東漖街道堅持以黨建引領助殘共融工作,結合實施民生微實事項目,大力推進心青年孵化創業項目——“筑心計劃”,為轄內心青年們搭建創業就業基地,提供一對一的職業技能培訓、陪伴式實訓上崗。項目實施以來,成功孵化出“星拉茶”“筑心咖啡”“星夢面包坊”“星耀文創”等創業項目品牌,助力多位心青年成功創業就業,項目榮獲2024年度荔灣區“民生微實事”優秀項目、2024年荔灣區公益創投優秀項目。
精準摸查,用溫暖筑牢幫扶之基
東漖街道充分發揮“街道黨工委-社區黨組織-網格黨支部-網格黨小組-黨員責任區”五級基層組織網絡作用,織就覆蓋全域的“心青年服務網”,為心智障礙青年撐起一片希望的天空。由社區黨組織牽頭,組建“網格員+志愿者+專業機構成員”關愛團隊,將幫扶工作細化到每一個社區、每一個網格、每一棟樓宇、每一戶家庭,對心智障礙者情況進行全面摸底調查,精準掌握他們的實際困難與需求,為后續個性化幫扶筑牢基礎。同時,通過建立“三評三學三訓”的心青年培育體系,引入專業評估隊伍,確保每一位服務對象都能通過分級評估獲得適合自身的職業技能培訓,最終能實現靈活就業。
實踐轉化,用行動點燃希望之光
在社區集市上,心青年的創業攤位成了亮麗的風景線。居民們在這里與他們互動交流,偏見在笑聲中消融,溫暖在行動中傳遞。一位購買者輕撫著心青年們制作的扎染方巾說:“原來他們的世界比我們想象的更絢爛?!?/p>
東漖街道通過舉辦心青年手工義賣、“星拉茶”飲品售賣等多樣化社區融合活動,促進2名心智障礙者成功創業,3名心智障礙者成功就業,25名精神殘疾人員獲得靈活就業。融合活動覆蓋居民群眾2000余人次,越來越多人對這個特殊群體多一些了解和認同,少一些誤解和偏見,也讓心青年們在實訓場景中獲得了成就感和自信心。
同時,東漖街道依托黨群陣地等各類空間資源,打造超800㎡復合型社區空間,涵蓋基礎功能提升、職業技能實操、藝術療愈、社交實訓等豐富場景。在街道黨群服務中心設立心青年就業實訓崗,在心青年職業技能輔導師的一對一幫扶下,通過融入“一刻鐘生活圈”,讓心青年們在真實的社會人際交往場景中得到提升。此外,街道積極聯動專業社會組織,建立“摸查—評估—教學—實踐”的心青年孵化創業體系,形成了可輻射周邊城區、跨領域套用的幫扶模式,為特殊群體創業蹚出一條“紅色通路”。
社企聯動,用合力托起夢想之翼
東漖街道積極整合各方資源,形成“街道黨工委統籌+專業機構運營+愛心企業參與”的三方共建模式,保障“筑心計劃”的有序推進。攜手專業團隊,聯合廣州市荔灣區星耀青少年社會服務中心,為心青年構建“基礎技能提升—生涯規劃—技能培訓—創業就業支持—自主生活”全鏈條服務體系,給每位心青年分級評估,并建立個性化成長檔案,為他們提供適合自身的職業技能培訓,實現全方位、全周期的服務支持。優化社區資源,為心青年們建立“愛在東漖”社群,通過社群線上組織志愿服務、愛心義賣、融合實訓等幫扶活動,目前已經有近300名黨員干部、熱心群眾、社區居民加入,成為項目志愿者,共同支持心智障礙者創業。