
2024年,廣州共舉辦新就業形態(零工及靈活就業)專場招聘會203場次,提供招聘崗位17.2萬個;舉辦重點企業專場招聘會227場次,提供招聘崗位29.09萬個;認定高質量就業社區63個、高質量就業村57個;開展各類補貼性職業技能培訓13.56萬人次。
“希望工作離家近一些。”“如果想空閑時間幫補家用,可以考慮家政……”新年元月的一天,越秀區洪橋零工市場內,兩名街坊正在咨詢家政類工作,服務專員逐一了解她們的工作期望、上班時間,推薦符合她們意愿和條件的崗位。
廣州堅持就業優先戰略,持續深化就業體制機制改革,全力提升就業服務能力,擦亮幸福底色。2024年,“加強重點企業、重點人群就業服務,開展職業技能培訓服務”成為廣州市十件民生實事之一。廣州已如期完成任務,共舉辦新就業形態(零工及靈活就業)專場招聘會203場次,提供招聘崗位17.2萬個;舉辦重點企業專場招聘會227場次,提供招聘崗位29.09萬個;認定高質量就業社區63個、高質量就業村57個;開展各類補貼性職業技能培訓13.56萬人次。
推進零工市場建設 支持多渠道靈活就業
記者走訪時,越秀區洪橋零工市場運營已有兩個多月,現場相關負責人介紹,零工市場主要提供六大服務,包括勞動政策咨詢、就業技能提升、招聘信息發布、現場招聘、企業用工保障、零工之家等。該零工市場還收集了社區的“能工巧匠”及高技能人才資料,形成人力資源庫,為有需求的用工企業提供選擇。
“零工市場運作兩個月以來,主要服務‘4050人員’、靈活就業人員等,成功為上百名求職者找到工作。”零工市場相關負責人說,“與此同時,我們基本上每月舉辦一場專業技能培訓,邀請講師來授課,一場培訓三十到五十人參加,進一步提升求職者找工作的成功率。”
越秀區洪橋零工市場是全市29個零工市場(零工服務站點)之一。廣州市人社部門有關負責人介紹,為進一步支持新就業形態就業、靈活就業,廣州推進零工市場建設及靈活就業服務供給。
各區的零工市場各有特色,比如在海珠布匹市場、花都獅嶺皮具市場等產業資源匯聚、零工就業人員自發集中、具有一定規模的求職地點,建設了特色零工市場,為供需雙方特別是臨時工、兼職工、季節性工作者及新業態勞動者提供公益性對接服務,實現“站街招工”向“入場招工”轉變。2024年共舉辦新就業形態(零工及靈活就業)專場招聘會203場次,參會企業5858家次,提供招聘崗位17.20萬個,服務求職者8.71萬人次。
就業驛站連線成面 撬動各類資源
家住德源里社區的高校應屆畢業生黃紫萱,在洪橋街就業驛站的幫助下找到了心儀的工作,在畢業季來臨前順利“上岸”。
2023年11月,街道和社區工作人員通過走訪了解到黃紫萱著急就業的需求,為她提供“一對一”精準服務。服務專員結合其自身優勢和特長,通過系統輸送信息進行匹配。
經過就業驛站的匹配,黃紫萱面試了天河區兩家企業的工程造價崗位,不久就拿到了其中一家企業的錄用通知。
黃紫萱的經歷是廣州精準服務重點群體就業的一個縮影。2024年,人社部門扎實推進高校畢業生就業創業十大行動,開發政策性崗位超1.5萬個。各類“陽光就業”線上線下招聘活動達1407場,提供高校畢業生就業崗位159.29萬個。同時,342家“就業驛站”覆蓋全市全部街鎮,點線結合,連線成面,有效撬動各類社會資源幫扶重點人群就業。
洪橋街就業驛站所在的三眼井社區,是洪橋街面積最大、人口最多的社區,2024年被認定為廣州市高質量就業社區。
社區工作人員介紹,社區人口結構多元,與越秀區洪橋零工市場、就業驛站聯動,定期開展就業培訓,通過定期電話回訪、求職信息登記以及精準的崗位推薦等為居民提供全面的就業服務。
開展培訓提升技能 拓寬群眾“就業路”
畢業一年多的本科生孔德喆,經過“青年夜校”就業創業指導課程以及訂單式就業培訓,求職技巧、個人技能都有了明顯提升,也如愿找到了工作。
“‘青年夜校’和訂單式就業培訓對我幫助最大。”孔德喆說。在“青年夜校”,他學會了如何把簡歷打造得更亮眼,特別是如何在面試中應對難點問題;在“人工智能訓練師”訂單式就業培訓中,他不僅提升了技能水平,更在人工智能領域找到了自己的興趣所在與職業發展方向。
有技能、好就業。廣州依托就業驛站收集轄區有培訓意愿及培訓需求的勞動者信息,開展公益免費的“創辦企業培訓”“網絡創業培訓”“‘技能+’創業實訓項目”以及創業指導“四進”活動(進校園、進社區、進園區、進基地)、“源來好創業”青年創業資源對接服務季活動,指導失業人員選擇適需職業技能培訓項目及創業人員所需技能、資源,打通“失業—培訓—就業”渠道,幫助失業人員等重點人群提升技能特長、增加就業機會。
2024年1—12月,全市開展各類補貼性職業技能培訓13.56萬人次,其中針對重點人群開展培訓專場194場次,培訓失業人員5075人次。