
根據《中華人民共和國固體廢物污染環境防治法》和《大中城市固體廢物污染環境防治信息發布導則》(原國家環境保護總局公告2006年第33號)要求,現將廣州市2022年固體廢物污染環境防治情況發布如下:
一、綜述
2022年,本市深入學習貫徹習近平生態文明思想和習近平總書記重要講話精神,認真落實黨中央、國務院的決策部署,省委、省政府的工作要求,堅持問題導向,通過創新思路、完善機制、強化措施,不斷提升固體廢物管理水平。
二、固體廢物污染防治狀況
?。ㄒ唬┮话愎I固體廢物
根據2022年度排放源統計重點調查工業企業初步統計數據,2022年,本市重點調查工業企業一般工業固體廢物產生量692.95萬噸,綜合利用量660.94萬噸,綜合利用率95.28%;處置量29.79萬噸,處置率4.30%;貯存量3.14萬噸(表1)。
注:1. 綜合利用量(處置量)包括綜合利用(處置)往年貯存量
2. 綜合利用率(或處置率)=綜合利用量(或處置量)/(產生量+綜合利用(或處置)往年貯存量)。
表1 2022年廣州市一般工業固體廢物產生及處理情況
2022年,本市排放源統計重點調查工業企業主要產生的一般工業固體廢物是粉煤灰、爐渣、脫硫石膏、冶煉廢渣和污泥,產生量合計436.12萬噸,占比62.94%(表2)。
表2 2022年廣州市主要一般工業固體廢物種類(產生量前5位)
注:上表數據排名未包含其他廢物。
(二)危險廢物
1. 工業危險廢物產生處置情況
根據2022年度排放源統計重點調查工業企業初步統計數據,2022年,本市重點調查工業企業危險廢物產生量64.75萬噸,上年末貯存量1.44萬噸,利用處置量65.19萬噸,本年末貯存量1.00萬噸(表3)。
表3 2022年廣州市工業危險廢物產生及處置情況
本市排放源統計重點調查工業企業產生的主要危險廢物是焚燒處置殘渣(HW18)、含銅廢物(HW22)、表面處理廢物(HW17)、廢有機溶劑與含有機溶劑廢物(HW06)、廢堿(HW35),產生量合計45.28萬噸,占比69.93%(表4)。
表4 2022年廣州市主要工業危險廢物種類(產生量前5位)
2.醫療廢物轉移處置情況
2022年,本市共產生醫療廢物4.49萬噸,全部安全轉移處置,醫療廢物集中無害化處置率100%。
3.廢鉛蓄電池轉移情況
2022年,全市共有5家企業持廢鉛蓄電池收集許可證,共回收廢鉛蓄電池1.67萬噸。
4.危險廢物跨行政區域轉移情況
2022年,本市跨省、市轉移危險廢物43.35萬噸(其中產廢單位轉移量40.14萬噸,危險廢物收集經營單位二次轉移量3.21萬噸)。
5.危險廢物處置設施情況
2022年,本市共有25家危險廢物持證經營單位(見附件),相比上年度新增6家(廣州德隆首聯環境服務有限公司、廣東康瑛環??萍加邢薰?、廣州環科環??萍加邢薰?、廣東盛綠環保科技有限公司、廣東力豐環??萍加邢薰尽V東轉新環??萍加邢薰荆?,關停2家(廣州市白云區南溪化工廠、廣州中滔綠由環??萍加邢薰荆=刂?022年底,本市10家危險廢物利用處置單位核準經營類別33大類,具備利用處置能力56.15萬噸/年;13家危險廢物收集單位核準經營類別36大類,具備收集能力49.42萬噸/年。
(三)城鎮污水廠污泥
1.城鎮污水廠污泥產生和處理處置情況
2022年,全市城鎮污水處理廠污泥產生量148.81萬噸(含水率80%,下同),污泥全部送至符合環境保護要求的單位處置,污泥無害化處置率100%,達到國家有關部委出臺的《污泥無害化處理和資源化利用實施方案》關于“2025年污泥無害化處置率達到95%以上”的要求。
按處置方式分類,全市污泥采用焚燒利用處置65.31萬噸(43.89%);采用水泥窯協同、燒結磚等建材利用方式處置81.61萬噸(54.84%);采用土地利用方式處置1.79萬噸(1.20%);采用污水處理培菌處置0.1萬噸(0.07%)。
2022年,約127.67萬噸污泥送至本市污泥處置單位處置,污泥本地處置率為85.79%,比2021年本地處置量增加了9.33萬噸。
2.污泥干化減量設施建設及運行情況
完成污泥干化設施建設任務。對新、改、擴建污水處理廠同步規劃、建設、運行污泥干化設施,2022年新增污泥干化能力123噸/日。截至2022年底,全市已建成污泥干化設施61座,干化能力達到5553噸/日,滿足目前廣州市污泥干化需求。
2022年污泥干化設施運行正常,約131.65萬噸污泥進行干化處理,干化率達到88.47%。
3.污泥處置設施建設情況
大力推進污泥焚燒設施建設。截至2022年底,本市污泥焚燒能力為6130噸/日,基本滿足現階段污泥焚燒處置需求。一是完成花都、增城、從化區三間資源熱力電廠污泥焚燒處置設施建設,增加污泥焚燒處置能力450噸/日(污泥含水率不超過40%)。二是推進中電荔新熱電公司新增450噸/日污泥摻燒量的環評工作,已完成第二次環評公示。三是延后建設珠江電廠污泥摻燒耦合發電項目,珠江電廠將拆除舊燃煤機組,新建等容量燃煤機組。經2022年5月市治水聯席會議研究,原則同意珠江電廠燃煤機組等容量替代項目同步建設污泥處置設施。四是推進仙村生態資源循環處理中心項目立項前期工作,深入研究論證項目有關政策、投資、規劃、運營成本等多種因素,編制《仙村生態資源循環中心(一期)項目污泥焚燒技術路線和規模效益研究報告》《仙村生態資源循環處理中心(一期) 項目對周邊環境影響評估報告書 》,著力優化用地規劃布局,降低污泥處置全流程成本。
(四)城市生活垃圾
1.生活垃圾
2022年,全市生活垃圾處理總量760.75萬噸(其中城鎮生活垃圾量604.89萬噸,農村生活垃圾量155.86萬噸),其中焚燒處理662.96萬噸,生化處理97.79萬噸,無害化處理率自2018年以來持續保持100%。
2.廚余垃圾
2022年,全市廚余垃圾處理量106.26萬噸。
3.建筑垃圾
2022年,全市共新增核準建筑垃圾排放量9890.67萬立方米,其中,消納場處置4616.25萬立方米、工程回填利用4611.70萬立方米、資源化利用662.72萬立方米。
截至2022年12月,全市共有合法建筑垃圾循環利用項目65個,均已核發《廣州市建筑廢棄物處置證》。
4.動物尸骸等固體廢物
2022年,全市共收運處置動物尸骸0.51萬噸,糞便21.96萬噸。
5.生活垃圾減量化、資源化、無害化處理工作
大力推進生活垃圾分類處理。堅持“全鏈條提升、全方位覆蓋、全社會參與”,努力打造垃圾分類樣板城市,垃圾分類工作取得了積極成效。我市生活垃圾處置方式主要為焚燒處理和生化處理。其中,焚燒處理方式能有效利用熱能發電,并將灰渣制作成環保磚;生化處理方式通過厭氧產沼后進行發電。2022年,生活垃圾焚燒發電量約35.27億度,生化處理發電量約0.46億度。另外,配合我市節水型城市建設,全部資源熱力電廠實現中水回用,全年回用164.58萬噸。
6.建筑垃圾減量化、資源化處理工作
一是嚴許可促管理,根據《廣州市建筑廢棄物管理條例》規定,分別對建筑廢棄物排放人、運輸人、消納人實施許可。明確建筑廢棄物處置要求,進行建筑廢棄物源頭分類處置、全程密閉運輸、末端合法消納。二是鼓勵源頭減量,通過優化許可手續,鼓勵排放工地進行場地內土方平衡與場地外土方調劑,鼓勵在工程紅線范圍內開展移動式循環利用項目,現場對建筑廢棄物生產骨料等再生建材,減少建筑廢棄物排放。
7.生活垃圾處理處置設施運行情況
?。?)資源熱力電廠12座,處理規模3.3萬噸/日,分別是:廣州市第一資源熱力電廠一分廠、第一資源熱力電廠二分廠,廣州市第三、四、五、六、七資源熱力電廠(一期、二期)。
?。?)生物質處理廠8座,處理規模6110噸/日,分別是:福山生物質綜合處理廠一期、李坑綜合處理廠、增城生物質綜合處理項目、福山生物質綜合處理廠二期、南沙餐廚垃圾處理廠、花都生物質綜合處理廠、從化餐廚垃圾處理廠、廣州市餐廚廢棄物循環處理試點項目。其中動物尸骸和糞便處理設施,福山生物質綜合處理廠(一期、二期)、花都生物質綜合處理廠中動物尸骸處理規模105噸/日,糞便處理規模1500噸/日。
?。?)填埋場4座,分別是:廣州市興豐應急填埋場、花都區生活垃圾衛生填埋場、增城區棠廈生活垃圾衛生填埋場、從化區城市廢棄物綜合處理場。已全部停止接收原生生活垃圾,用于飛灰填埋。
(五)農業固體廢棄物
2022年,全市農膜(含棚膜)回收率達96.87%,秸稈綜合利用率達93.71%,畜禽規模養殖場糞污處理設施裝備配套實現基本全覆蓋。
全年積極推進農村固體廢棄物減量化、資源化、無害化工作。一是加強對畜禽養殖廢棄物資源化利用的技術指導,強化畜禽養殖者主體責任,引導規范養殖;二是印發《廣州市2022年度秸稈綜合利用實施方案》,提高秸稈綜合利用水平,組織實施《廣州市商品有機肥購置補貼實施方案(試行)》,鼓勵引導社會力量共同開展秸稈肥料化利用;三是指導各區逐步完善建立政府引導、企業主體、市場導向、多方回收的農膜回收體系,建立全市農膜回收信息調度制度,摸清農膜使用及回收情況,做到應收盡收;四是科學指導各區開展農藥包裝廢棄物回收處理工作,明確生產者、銷售者、使用者回收義務,壓實各級責任。
三、意外事故防范和應急預案制定情況
根據危險廢物規范化環境管理指標體系要求,本市危險廢物經營許可證持證單位已全部參照《危險廢物經營單位編制應急預案指南》制定了意外事故的防范措施和應急預案,均已向市生態環境局所屬分局進行備案,并按照備案要求每年組織應急演練。
附件:廣州市2022年危險廢物經營許可證持證單位情況.doc
信息發布城市:廣州市
信息發布機構:廣州市生態環境局
信息發布日期:2023年5月30日
信息發布周期:2022年1月1日~2022年12月31日
信息提供單位:廣州市生態環境局
廣州市水務局
廣州市農業農村局
廣州市城市管理和綜合執法局