焖骚寡妇影院,精产国品一二三产区入口网站,插我一区二区在线观看,亚洲av无码专区国产不卡顿

領航新時代鄉村振興
當前位置:首頁 > 專題 > 領航新時代鄉村振興 > 對口幫扶 > 工作動態
廣州教育援藏“輸血”與“造血”并重 為高原孩子打開山外的世界
聽全文  發布時間:2024-08-16  來源:廣州日報

捧著一顆心來 講好每一節課

援藏支教隊隊員與孩子們一起讀書。

  2016年的一次支教經歷,讓來自嶺南師范學院的支教大學生賈俊兵認識了同為教師的吳佳,兩人在雪域高原“安了家”,并成為彼此最堅強的后盾。近年來,與賈俊兵、吳佳有著同樣的初心,千千萬萬的援藏教師、支教大學生正從全國各地奔赴西藏山區的課堂,用生命影響生命,用微光吸引微光……

  近年來,廣州教育援藏“輸血”與“造血”并重,不僅對接教育幫扶資金物資超776萬元;還為波密縣打造了“書法室”“閱讀室”“心理咨詢室”;去年對接廣州大學選派的支教隊員到波密支教實習人數達歷年之最;邀請名師送教幫扶人數為全省之最。促進兩地師生交流交往交融,為高原孩子打開山外的世界。

  支教相識相知,援藏夫妻雪域“安家”

  回望當初,賈俊兵依然感謝那一次改變了他整個人生軌跡的支教經歷。“從那些孩子眼中我看到了對知識的渴望,我自己也是農村娃,當時就盼望有一天能有機會再回到這里,為他們的未來以任何可能的方式添磚加瓦。”賈俊兵告訴記者,也是在這一過程中,妻子吳佳成了自己最堅強的后盾,“她對教育事業的執著和對我的鼓勵,堅定了我與她一同在這里扎根的決心。”

  然而,兩人在多吉鄉“安家”不久,賈俊兵就因工作調整,分配到了波密縣海拔最高、條件最艱苦的鄉鎮——康玉鄉,在當地政府擔任基層公務員。“康玉鄉和多吉鄉雖同處一個縣、相距僅70公里,但實際車程卻要2個多小時。”賈俊兵告訴記者,由于沿途路況復雜,要經過一座海拔5300米的果雜拉山,特別是每年10月到次年3—4月大雪封山數月,夫妻二人常年分居兩地,一年在一起的時間不超過40天。

  “由于我倆工作都比較忙,年后回到各自工作崗位后,到現在已經有50多天沒見過面了。”賈俊兵告訴記者,大兒子今年5歲了,累計和自己在一起的時間還不到一年;如今妻子懷二胎3個月了,但他依舊無法陪伴在她身邊。

  愿為教育獻身,高原教師“抱團取暖”

  “同學們好!今天我們一起來學習‘數的認識’……”今年4月初,記者從波密縣城出發,驅車約一小時來到海拔3300多米的多吉鄉中心小學,賈俊兵的妻子吳佳正在這里為即將小升初的六年級學生補課。

  吳佳來自四川內江,從大學畢業考到多吉鄉中心小學當老師已有10個年頭,如今已是多吉鄉中心小學的黨支部書記兼代課老師。由于學生的父母平時都在外打工,沒有時間看管孩子,多吉鄉中心小學實行寄宿制。這也意味著從周一至周五,老師們要照顧學生們的學習、生活,甚至還要帶生病的學生去醫院。

  扎根高原,與家人分居兩地,不能陪伴孩子的成長,是否后悔過當初的選擇?“這是我自己的選擇。對我來說,教書育人是一件很有意義的事情,也是我愿為之奉獻終生的事業。”吳佳告訴記者,不僅是自己一家人分居幾地,學校里許多老師都是外地人,他們同樣懷揣著為教育事業奉獻終生的理想,“即便是西藏本地人,因為路途遙遠也很少回家,有時候,老師忙起來顧不上孩子,其他老師就會幫忙照顧孩子,在這里大家緊緊地‘抱在一起’……”

  如今,令吳佳倍感驕傲的事,就是每逢寒暑假,帶過的孩子們回來看望自己。“我的第一批學生都讀大學了,學生的路走寬了,相信未來他們一家人的生活也會隨之改變。”吳佳告訴記者,自己很享受和孩子們在一起的時光,也想讓他們明白,今天的生活來之不易,要倍加珍惜,要走出大山去見識更大的世界,有朝一日回來建設自己的家鄉。

  埋下一顆種子,走出大山看外面世界

  近年來,千千萬萬的援藏教師、支教大學生從全國各地奔赴西藏山區的課堂。行走在松宗鎮中心小學綜合樓的走廊,這里被孩子們布置成照片墻,上百張照片記錄了每一批廣州支教大學生同當地師生留下的珍貴回憶。

  今年3月8日,廣州大學、廣州第十三批援藏支教隊14名隊員來到波密縣。“出發前,我們了解當地學情,希望用自身所學,帶給當地的孩子們新的課堂與教學模式。過來之后發現,對于學科知識體系的講解,當地孩子仍需花較多時間才能消化。”隊長陳亮說。

  因此,支教隊在教學時主要是基于班級學生的情況,適當地將每一課時所要完成的任務減少,授課時引用的材料難度相對降低,用更加通俗易懂的話講好每一節課;同時,結合當地資源講好學科課程,“比如歷史學科的教學,在講到唐朝與吐蕃交往的歷史時,所引用的‘唐蕃會盟碑’等材料均為學生所知曉的。”陳亮說。

  來自廣州大學的蔡志亮是廣州第十三批援藏支教隊隊員,也是第一次進藏。“我們廣州大學每年都會派英語專業的學生去不同的地方支教,我在大一就聽說了學長學姐在西藏支教的經歷,覺得這是一件非常有意義的事情,很榮幸能在大三實現這個想法。”蔡志亮告訴記者。想把學到的教學理念、新的方法帶到這里,通過支教這個契機,用生命影響生命,用微光吸引微光,在學生心中埋下一顆走出大山看世界的種子。

  “輸血”+“造血”,教育援藏創多項之最

  3月29日,在廣州援藏工作組的協調聯絡下,來自廣州的企業——廣州宏途數字科技有限公司向波密縣中學捐贈價值30萬元的智慧教育設備。近年來,智慧筆走進課堂,“書法室”“閱讀室”“心理咨詢室”遍地開花,舞龍舞獅豐富課余生活,波密學生走出深山,甚至赴廣州研學……波密教育“軟硬件”迎來翻天覆地的巨變。

  “廣州市教育局大力支持波密教育的發展,近年來每年支援波密縣教育資金超170萬元,去年投入180萬元購買教學一體機。目前,這里的學校硬件水平已經基本能夠向內地看齊。”廣州援藏工作組組長,波密縣委常務副書記、常務副縣長李明告訴記者,特別是近兩年組織了幾次赴廣州的夏令營、冬令營活動,不僅讓學生大開眼界,也極大地提升了他們的自信心。

  “在我們工作組的支持、組織下,去年松宗鎮中心小學有5名學生去廣州參加了夏令營,回來后我們明顯感覺到這幾位學生的自信心油然而生,學習也更主動了。今年,我們計劃組織更多的學生走出大山體驗世界。”李明告訴記者。

  “自2022年6月進藏以來,廣州教育援藏‘輸血’與‘造血’并重,利用‘規劃內’資金800萬元為波密縣新建兩所幼兒園,對接‘規劃外’教育幫扶資金物資達776萬元,援藏支教點由2個增加到4個,2023年對接廣州大學選派37名支教隊員到波密支教實習,為歷年之最;創建了‘穗波教研大講堂’品牌,邀請名師送教幫扶達17批141人,人數在全省名列前茅。”廣州援藏工作組成員,波密縣教工委委員、縣教育局副局長陳道宇告訴記者。


瀏覽次數
-
分享
分享到
掃一掃在手機打開當前頁
-


關注 · 廣州政府網