
“6·16”特大暴雨引發梅州市洪澇災害牽動人心。6月24日至25日,記者跟隨廣州市協作辦一行深入梅縣區松源鎮橫坊村、蕉嶺縣新鋪鎮、東石鎮麻塘村等受災嚴重地區了解到,各地搶險救災工作有序推進,災后重建按下“加速鍵”。
6月25日,在平遠縣東石鎮人民政府,穗梅舉行了簡短的救災物資捐贈交接儀式,廣州市向梅州市捐贈1200萬元救災資金和價值300萬元的應急生活物資。截至目前,廣州市已向梅州市捐款捐物共計1500萬元。這一過程中,穗梅對口幫扶協作提供了強大支撐。
第一時間思考“群眾最需要什么”
6月24日,記者一行抵達梅州蕉嶺縣南端的新鋪鎮看到,多輛挖土機正在作業,爭分奪秒地修復被洪水沖垮的福矮堤。放眼望去,位于下游的矮嶺村、福嶺村以及大片農田受損嚴重。
從衛星地圖上可以看到,新鋪鎮位于石窟河、柚樹河交匯點的下游區域。6月17日凌晨4時25分,伴隨洪峰的抵達,該鎮的福矮堤成為新鋪鎮轄區范圍內最遲決口的地方。
廣州市派駐新鋪鎮駐鎮幫鎮扶村工作隊隊長丘旭寧向記者介紹,河水6月16日晚上就蔓延到堤壩了,一直持續到次日,洪峰來臨時,水位一度超過警戒水位6米,全鎮總共21個村和1個居委,其中20個村(居委)被淹……
“當時斷水又斷電,全鎮變成了一座‘孤島’,我們第一時間思考的是‘群眾最需要什么’……”丘旭寧告訴記者,6月16日當晚立即報告自己所在的廣州發展集團,協調聯系了面包、糕點、方便面等食物以及礦泉水、消殺勞保用品、防暑降溫藥品,于6月17日下午陸續送達,極大緩解了受災群眾安置點缺水少食的狀況,穩定了群眾的緊張情緒。
全力支持梅州 恢復生產生活
當前,新鋪鎮各個村的主村道都已打通,正抓住晴天的有利時機,盡快堵住福矮堤決口。新鋪鎮黨委書記羅偉春告訴記者,下一步的重點工作是清潔消殺,并幫助村民盡快恢復正常的生產生活。
“生活方面,群眾的物資保障、水電供應、住房安置等工作已有條不紊地展開;生產方面,要做好農田清淤,疏通鎮道,更快地恢復生產,保障夏季糧食種植安全。”羅偉春說。
東石鎮接下來的工作重點是安置好全鎮23戶全倒戶居民;同步謀劃災后重建工作,首要任務是搶險排險,全面清理安全隱患;謀劃專項債等資金進行災后重建。
“農業方面,主要還是發動群眾,我們根據受損程度將農田劃分等級,對于全部石化沙化、損毀嚴重的進行耕地整理;對于影響較小的,盡快進行復耕復種。”東石鎮黨委書記姚國強說。
廣梅指揮部副指揮長林滿山介紹,目前廣州派到梅州駐鎮幫鎮扶村共有158名干部。據統計,對口幫扶的30個鎮,有10個鎮都不同程度地受災。“災害發生后,我們工作隊隊員主動協助、配合鎮政府及時轉移群眾,積極參與搶險救災,同時發動后方幫扶單位捐款捐物。”林滿山告訴記者。
大戰大考展現廣州擔當。接下來,廣州對口幫扶梅州指揮部、各駐鎮幫鎮扶村工作隊將充分發揮背靠廣州、聯系后方的橋梁紐帶作用,充分調動廣州資源、力量參與當地搶險救災和災后重建工作,按照“梅州所需、廣州所能”,積極主動與梅州溝通對接,重點幫助解決受災群眾的基本生活問題,助力修復道路、供電、供水、通信等基礎設施,加大住房、醫療、就業等方面民生保障支持力度,為推動農業、工業、旅游等產業加快恢復發展提供人財物和技術支撐,全力支持梅州早日恢復正常生產生活秩序。