焖骚寡妇影院,精产国品一二三产区入口网站,插我一区二区在线观看,亚洲av无码专区国产不卡顿

領航新時代鄉村振興
當前位置:首頁 > 專題 > 領航新時代鄉村振興 > 對口幫扶 > 工作動態
在白云區對口幫扶下,黔南州三縣走出鄉村發展新路子
聽全文  發布時間:2024-01-12  來源:白云時事

東西協作促發展 鄉村振興活力足

  初冬的貴州省黔南州,鄉村依舊充滿活力,動人的風景宛如一幅淡墨山水畫卷,風景秀麗、產業興旺、生活和諧,鄉村美景與村民幸福生活相映成畫。近年來,白云區對口幫扶的黔南州平塘縣、荔波縣、羅甸縣積極利用東西部協作幫扶項目,在產業興旺、生態宜居、鄉風文明、治理有效、生活富裕等方面下功夫,走出了一條符合當地實際的鄉村發展新路子,一幅幅鄉村振興樣板圖正由愿景變為實景。

  鄉村建設碩果累累

  漫步在平塘縣卡蒲毛南族鄉場河村交懂寨,遠遠就看見寬闊的水泥路、清澈的河水穿寨而過,道路兩旁的房屋整潔、民族氣息濃厚,好一幅獨具民族特色的鄉村美景圖。

  “我們村原來都是泥路,下雨天出門沒有落腳處,現在就不一樣了,村道修好了,家里的廚房和廁所也都翻修了,生活真的好了很多。”作為東西部協作政策受益家庭之一,周選瓊說到家里的變化,眼里滿是幸福。

  場河村黨總支書記石仕凱介紹,該村充分利用東西部協作400萬元資金,來發展產業、整治提升人居環境,為村民改造廁所、廚房,以及庭院整治、宜居功能改造等,鄉村環境都有了明顯的改善。

  而在羅甸縣祥腳村,文化廣場綠樹成蔭,多彩的墻繪映入眼簾,嶄新的祥腳村文化中心坐落在廣場一角,與村民休閑娛樂的場所遙相呼應。筆者了解到,這是2022年白云區幫扶建設產業配套設施的項目之一——農耕文化場所改造,該中心由閑置的村小學改造而成,分為村史館和農耕研學館兩個部分,分別展出當地的歷史變遷和農耕文化發展情況。“在白云區的幫扶下,閑置的資源被盤活了,村里有了新的文化陣地。”祥腳村黨支部書記黃東瓊說。

  能住進花園般的小區,在家門口就業,孩子讀書有保障,在姚秀鳳看來是最幸福的事了。作為羅甸縣邊陽鎮易地扶貧搬遷安置點,興陽家園于2019年6月建成,搬遷安置2036戶近9000人。同年9月,廣州投入專項幫扶資金50萬元和縣級自籌25萬元建成興陽家園東西部勞務協作就業創業園,引進了6家幫扶車間,提供400余個崗位,為群眾解決就近就業的大難題。

  據了解,自2019年白云區與羅甸縣開展結對幫扶以來,雙方充分依托東西部協作資源,圍繞搬遷群眾“搬得出、穩得住、能發展、可致富”的目標,聚焦基礎設施建設、產業發展、教育等民生項目,持續做好易地扶貧搬遷“后半篇文章”,共同譜寫易地扶貧搬遷群眾幸福生活新篇章。

  為了讓搬遷群眾住上安全舒適的社區,白云區還出資協助邊陽鎮興陽家園安裝智能監控工程,在學府家園建設綜合治理服務中心,持續完善優化搬遷社區基礎設施建設。其中,白云區投資600萬元在沫陽鎮壽鄉家園建設的農貿市場和冷庫投入使用,久居山區的180戶易地扶貧搬遷群眾在“家門口”就可以趕集。

  近年來,白云區對口幫扶黔南州三地,綜合整合各類資源要素,投入幫扶資金助力三地打造鄉村振興新樣板,逐步形成可復制、能推廣的鄉村振興有效經驗,為東西部協作鄉村振興開新局提供了有益探索。

  產業振興多點開花

  產業振興是鄉村振興的重中之重,一頭連著農村的發展,一頭連著群眾的幸福生活。

  每年10月底,正值茄子成熟上市的旺季,平塘縣種植的700余畝茄子迎來了大豐收。筆者在平塘縣千畝種植示范基地看到,工人們每天忙著采摘、搬運、裝車,將10噸紫紅飽滿的鮮茄送往900多公里外的廣東市場。

  這是白云區對口幫扶黔南州三地,積極探索打造特色高效產業的縮影。平塘縣千畝種植示范基地是白云區與當地共建的產業項目,采用公司加農戶的方式,每年在這個1500畝的土地上,輪番種植茄子、土豆、水稻、冬瓜等作物,為村里200多名農戶創造了在家門口務工的機會。“每戶每年收入可達3萬元到4萬元。這比我們以前單打獨斗,獨家種植好很多,農戶安心種植,不愁銷路,大家都很開心。”該基地負責人石道春說。

  而在羅甸縣床井村農業產業園區,數百畝的大棚甚是壯觀,工人們在園區內來回穿梭,忙得不亦樂乎。床井村黨總支書記、村委會主任張春開心地告訴筆者,得益于白云區的幫扶,這些大棚在去年冬天剛剛換上了“新裝”。原來,白云區于去年投資168萬元,為該園區更換農田大棚膜約400畝,“更換大棚膜后,農產品產量有所提高,400畝土地每年可增收40萬元以上。同時,還能為80多人提供就業崗位,每人每天可有100元以上的收入。”

  鄉村振興還引領著傳統農戶“洗腳上田”,在家門口就業增收。筆者在粵黔企業產業鏈轉移示范基地的貴州鑫威鞋業有限公司看到,工人朱朝艷在嶄新的生產車間內工作,隨著一道道工序的制作加工,一雙雙精美的鞋子便呈現眼前。據了解,這是白云區對口幫扶羅甸縣培育的“一縣一企”項目,該公司已投入3000萬元,并利用白云區幫扶資金500萬元打造示范基地,帶動鄉村經濟發展。

  在廣黔結對幫扶中,像朱朝艷這樣依技增收的群眾不在少數。為幫助群眾好就業、就好業,白云區投入協作資金1000萬元,在邊陽工業園區內新建標準廠房4棟,還安排幫扶資金598萬元用于粵黔勞務協作,聯合舉辦“粵菜師傅”“南粵家政”“廣東技工”等培訓班,著力培育并打造“羅甸縫紉工”勞務品牌和“羅甸電工”技工品牌,多渠道多方式帶動搬遷群眾就業增收,吸納勞動力就業近1400人。

  如今,在黔南州這片廣袤的田野上,精品水果、蔬菜、畜牧等一個個特色農業產業遍地開花,廣黔協作產業更是集聚而來,一幅產業興、百姓富、鄉村美的高質量發展畫卷正在黔南大地越畫越生動、越畫越美麗。

瀏覽次數
-
分享
分享到
掃一掃在手機打開當前頁
-


關注 · 廣州政府網