
自2021年確立東西部協作結對幫扶關系以來,廣州安順兩地認真貫徹黨中央、國務院決策和粵黔兩省的工作部署,圍繞構建緊密協作關系、聚焦鞏固拓展脫貧攻堅成果同鄉村振興有效銜接,扎實推動勞務協作各項工作有效開展。截至2023年9月,勞務協作累計投入東西部協作資金7640.35萬元,幫助安順農村勞動力74626人實現就業(脫貧人口40622人),累計舉辦勞務協作培訓班264期,培訓安順農村勞動力12474人(脫貧人口3989人),有力有效鞏固拓展脫貧攻堅成果。
第一招:建立勞務工作站,搭建外出務工人員“連心橋”
安順市縣兩級在廣州分別設立勞務協作工作站,明確工作機制和工作內容、工作站聯絡員,以勞務協作工作為橋梁,聯通兩地人社部門、企業和在穗務工人員,開展崗位收集與推送、就業政策宣傳、關愛活動等就業服務、人文關懷工作。截至目前,安順市、縣(區)兩級共建設省外勞務協作工作站37個,范圍覆蓋珠三角、長三角地區,其中在廣州建站9個。工作體系建立后,廣州人社部門定期反饋安順在穗務工就業人員、崗位需求等信息,安順人社部門通過全市1000余名“人社專員”、駐穗勞務協作工作站等及時摸清信息,為赴穗務工人員及時提供就業服務,確保他們穩定在就業地、穩定在崗位上、穩定增加收入。
第二招:夯實“三項工程”培訓,提升勞務輸出數量和質量
聚焦勞動力技能培訓,在師資培育、品牌互認、基地打造等方面發揮幫扶城市資源優勢,助力安順提升培訓能力。
一是積極培育師資力量。“粵菜師傅”“廣東技工”“南粵家政”三項工程培訓,是廣東省創建的勞務品牌。廣州市組織具有三項工程培訓資質的學校、培訓機構等培訓資源向安順傾斜,在師資力量培訓、評價機構建設、管理規范、基地建設等方面大力支持安順。如,為安順技工學校建立起“南粵家政”家庭保潔、母嬰生活照護、養老護理三個項目的專項職業能力考核規范,有效扭轉安順三項工程培訓老師匱乏的局面。
二是推動兩地職業技能互認互通。根據兩省人社廳有關文件精神,積極推動職業技能培訓兩市互認工作。2023年5月,安順市首個專項職業能力跨省考核、異地評價的“粵菜師傅”培訓班在安順市鎮寧自治縣試點舉行,共33人參加培訓,獲得廣州市職業能力建設指導中心和安順市職業技能鑒定指導中心共同頒發的廣東專項職業能力證書。
三是打造“三項工程”培訓基地。通過廣州援助財政資金、援建人才等資源優勢,助力安順加快“三項工程”培訓基地建設。如,廣州市協調廣州市技師學院和廣州衛生職業技術學院等院校幫扶力量,積極為安順職業技術學院培訓師資力量、建設“三項工程”師資庫。在穗安兩地共同努力下,投入人力資源及協作資金打造了安順職業技術學院“三項工程”師資培訓示范基地。截至2023年9月,培訓示范基地共開展師資培訓4期,培訓師資126人次,有效提升了安順培訓師資水平。
第三招:打造勞動密集型產業群,促進勞動力就近穩崗就業
聚焦產業大轉移趨勢,積極引入一批“產業鏈短、就業帶動強、馬上能進駐”的東部“短鏈輕工”企業迅速落地安順,形成了總產值約12億元、實現稅收超7000萬元、帶動就業約3500人的特色輕工產業集群。
一是堅持“引企”與“育企”結合。通過創新生產要素、培育特色產業、推動企業轉型升級,促進企業規模擴大、水平提升。如,鎮寧縣依托現有的特色輕工產業園區,引進廣州喜寶體育公司,通過“一地開發、異地生產”,將大灣區研發優勢與鎮寧人力、土地、電力資源等優勢有機結合,打造“廣州總部+鎮寧基地”合作模式,目前產值已達1億元,稅收300萬元,吸納就業350余人,2024年預計將實現產值1.8億元,帶動2000余人就近穩崗就業。
二是堅持“就業”與“增收”并重。探索下沉式的生產車間、幫扶車間等,形成了牢固的利益聯結,實現企業與安置區融合發展,共享發展紅利。如,關嶺自治縣積極引進一批企業共建就業車間,帶動易地搬遷群眾就近就業。目前在關嶺搬遷安置點旁有“道地藥材交易中心”“榮璦服飾”“椒香源”“苗阿爹”“山水匯晨”等勞動密集型企業,通過企業發展帶動周邊因地制宜發展上下游產業。
三是堅持“產業”與“市場”同行。積極引進優質市場主體企業,通過企業產品的市場效應帶動產業發展,產業發展帶動就業增收。如,貴州鋰先生電子科技有限公司到普定投產運營以來,目前日產鋰電池6萬只,產品暢銷亞、歐、美、非等50多個國家和地區。2021年落戶普定的薩伽樂器有限公司,旗下吉他產品除供應國內市場外,2023年首次走向歐美市場,首次訂單拿下5000把,特色產品成功與國際接軌。市場的走俏讓普定鋰先生和薩伽樂器車間時刻開足馬力,為脫貧勞動力就近就地穩崗就業創造新崗位。
第四招:探索勞務協作新模式,創新打造“山海心連之家”
立足穗安勞務協作實際,探索利用現代技術手段,創新勞務協作模式,打造穗安勞務協作品牌。
一是創新勞務協作平臺。運用大數據平臺及先進的技術手段,合力創新打造“安心干”人力資源開發和價值提升數字服務平臺,涵蓋求職擇業、勞務輸出、技能培訓、補貼匹配申領等多種便捷惠民功能。平臺專門開設“悠悠鄉愁”專欄,展示家鄉風光、傳遞家鄉資訊、上架家鄉特產,讓廣大在外務工群眾及時了解家鄉的發展變化,讓大家在外務工更有動力。截至目前,“家鄉味道”板塊已上架南山婆、三碗粉等安順本土企業商品。“悠悠鄉愁”模塊訪問人數累計達6萬余人次,逐步成為外出務工人員的思鄉之地。
二是打造勞務協作區域品牌。立足廣州社區服務打造特色勞務協作服務品牌“山海心連之家”服務站。招用貴州籍高校畢業生或脫貧人口作為服務專員,為貴州在穗務工人員提供政策宣傳、技能培訓、就業推薦、勞動維權、老鄉關懷等貼心、暖心服務。2021年以來,廣州市人社局將打造“山海心連之家”服務平臺納入自主探索改革創新任務。目前全市已建成24個“山海心連之家”服務站。如南沙區,聯合各鎮(街)鎮工會、鎮(街)商會等部門舉辦“山海心連之家”黨日觀影、貴州務工人員關愛慰問等活動,切實讓貴州務工人員感受到協作地區政府的關懷。“山海心連之家”品牌創立以來,旗下服務站相繼接受了粵黔兩省黨委政府主要領導、國務院扶貧辦(國家鄉村振興局)相關領導的調研考察,工作成效得到認可。