
山海情深,同心筑夢。近年來,為進一步深化東西部協作結對幫扶工作并提升幫扶力度,貴定縣以結對幫扶為契機,借力海珠區優質資源,聚焦重點、創新舉措、壓實責任,聚焦鞏固拓展脫貧攻堅成果同鄉村振興有效銜接,奮力推動東西部協作各項工作邁上新臺階。
2021年3月,廣州市海珠區與黔南州貴定縣自結對關系建立以來,兩地優化頂層設計、細化行動方案、聚焦重點問題、拓展協作方式,開創了海珠貴定“區域協調發展、協同發展、共同發展”的良好局面,為貴定縣經濟社會高質量發展注入了強勁動力。
深化勞務協作 助力群眾就業增收
“東西協作政策好,政府出面錯不了,除了工資有補貼,五大保險還不少,樂業顧家兩不誤,群眾生活節節高……”今年春節過后,貴定縣廣大赴粵務工群眾唱著山歌開始了新一年的奮斗之路。
為確保外出務工人員安全有序返崗,節后,貴定與海珠人社部門深入合作,依托微信群、朋友圈、公眾號、電話、走訪等多種形式對返崗復工、免費乘車服務進行了廣泛宣傳,并開設返崗務工高鐵專列——“雁聚羊城”,為貴定到海珠務工人員提供“點對點、一站式”運輸服務。
就業是民生之本,確保就業形勢持續穩定向好,是實現高質量發展的必然要求。自海珠、貴定東西部勞務協作開展以來,貴定縣與海珠區人社部門積極對接,通過舉辦招聘會、推薦就業崗位、進行就業獎補、建立扶貧車間吸納帶動就業、開發村級公益性崗位等多渠道促進勞動力轉移就業,深受廣大求職者好評。
同時,貴定縣依托貴州綠葉集團成立縣級公益性人力資源服務公司(貴定縣麥新人力資源服務公司),在8個鎮(街道)成立“麥新分公司”,在95個行政村16個社區成立勞務服務工作站和勞務服務隊,采取“服務站鎮(街)管+服務隊公司管”的政企分離管理模式,并積極探索“公司+勞務服務隊+帶頭能人”模式,促進兩地人力資源供求信息互通互聯,提高了全縣勞務輸出的針對性和有效性。
截至今年上半年,兩地通過深入推進“粵菜師傅”“廣東技工”“南粵家政”“鄉村工匠”四項培訓工程,培訓農村勞動力380人,其中,脫貧勞動力77人。海珠區幫助農村勞動力實現就業1865人,其中,輸送到東部省份就業581人,省內就近就業576人,在其他地區就業708人。
為深化人才交流,推動人才能力提升,今年來,海珠區還向貴定縣選派黨政干部3人、專業技術人員11人,貴定縣向海珠區選派黨政干部3人、專業技術人才3人。舉辦黨政干部培訓班1期,培訓干部59人次;專業技術人才培訓班42期,培訓專業技術人才673人次。
貴定縣委組織部副部長、縣人社局黨組書記、局長劉幫平表示,將進一步深化海珠區人力資源公司與貴定縣人力資源公司的結對幫扶與合作,強化在廣州務工(貴定籍)人員的穩崗工作,通過建立勞務協作站,強化跟蹤服務,讓他們安心在外務工。
保障和改善民生 助推高質量發展
“廣州的專家來義診、復查,是一個難得的機會,感謝專家們的愛心。”今年3月,貴定市民石先生帶著孩子來到貴定縣人民醫院的義診現場進行先心病(先天性心臟病)兒童義診篩查。
本次義診,來自廣州市第一人民醫院大外科主任兼心臟大血管外科主任醫師陳海生及其團隊已經連續兩年到貴定縣義診,把優質的醫療技術資源帶到貴定,為貴定的先心病患兒帶來了福音。
“對困難家庭患先心病的孩子進行篩查后,我們會把患兒接到廣州進行免費手術治療,讓他們享受到廣州高水平的醫療服務。”陳海生說。
義診中,醫療專家對孩子們開展初步聽診篩查,篩選出先心病疑似患兒進行病史詢問以及心臟彩超檢查。同時,專家們還對部分做過先心病手術的患兒進行免費復查,檢查孩子們術后的恢復情況。
“這次是我們第二次來做復查,孩子現在恢復得挺好。”義診現場,雷女士帶著孩子前來復查,“去年帶著孩子去廣州市第一人民醫院免費做了手術,當時醫院還安排了醫生到車站接我們。”
為切實促進貴定縣醫療衛生事業發展,海珠區在人力、物力、財力、技術、管理等方面給予鼎力支持和傾情幫扶。
海珠區衛生健康局先后選派39名專家到貴定縣開展“組團式”幫扶,有針對性地幫助貴定縣縣級醫療機構“5+2”重點學科及特色科室能力提質建設、培養學科帶頭人,有效提高該縣縣級醫院臨床科室診斷及診療技術服務水平。同時,貴定縣衛健局也先后選派11名醫療業務骨干到海珠區進修,深入學習各類醫學前沿新知識、新理論。
為提高醫療設備水平,海珠區先后向貴定縣衛健局提供600萬元幫扶資金,為昌明鎮中心衛生院、云霧鎮中心衛生院、縣醫院等購置CT、麻醉機、超聲等重要醫療設備。
據悉,2023年,海珠區擬再次向貴定縣衛健局提供320萬元的資金幫扶,主要用于縣人民醫院眼科、中醫醫院康復科增添設備,建設全縣孕產婦健康智慧數字化管理系統,為云霧中心衛生院建設技能操作培訓中心。
貴定縣衛健局局長劉洋表示,通過海珠區實實在在的幫扶,進一步補充和夯實了該縣基層衛生院硬件設施設備,為提升縣域整體醫療服務水平提供強有力的保障,不斷增強群眾的滿意度和獲得感。
醫療是民生之需,教育是民生之基。為加快推動優質資源擴容以及區域均衡發展,海珠區22所中小學通過一對一結對幫扶貴定縣22所中小學,并建立兩校點對點教育協作“同伴圈”,不斷夯實學校內涵發展,為貴定教育提供源源不斷的動力。
2022年8月,廣州市南武中學的王明國帶領支教3人小組來到貴定中學開設“南武班”,其擔任“南武班”英語教學工作,兩名選派教師蔡利秀、李盈分別擔任數學和語文教學工作。
“在教學中,我們主要參與班級管理和課程教育,與南武中學實現德育同步、教學同步、教研同步、評優同步,著力推進學校制度化、規范化建設,幫助貴定縣高中教育教學質量提升。”王明國說。
據悉,自“南武班”開設以來,通過開展研訓交流、資源共享、團隊共建等活動,并申請了100余萬元的專項資金建設智慧教學平臺,努力將貴定中學建設成為東西部協作“粵黔幫扶示范校”。
同時,為充分發揮海珠區優質教育資源,提升貴定縣教育質效,今年以來,海珠區還通過線上線下為貴定各級各類學校進行黨建、示范課、家校管理等方面幫扶5次,受益教師185人次。
貴定縣教育局黨組書記、局長楊先瑞表示,接下來,我們將繼續推進海珠區“組團式”幫扶團隊對貴定中學的教育幫扶,督促貴定縣中小學積極聯系海珠區結對學校開展協作交流,采取“互聯網+”“師帶徒”“校地共建”“名師+”等方式,共同加強學科建設、師資隊伍建設和校園品牌建設,實現資源共享,共同提高辦學水平。
整合產業優勢資源 推動實現共同富裕
在今年5月舉行的2023春季中國(廣州)國際茶業博覽會上,眾多消費者和廠商聚集在貴定展區品茶、洽談、賞蠟染,參展的茶葉基本銷售一空。
“參加本屆茶博會受到很多啟發,通過走訪其他省市的參展企業,發現我們仍有差距,有很多要學習的地方。”貴定縣高山茶場負責人王發祥說,感謝東西部協作平臺,讓企業走出去對接東部市場。
據了解,自海珠區與貴定縣建立結對幫扶關系以來,通過聚焦貴定縣三大主導產業之一的茶葉,先后投入廣州市協作資金及海珠區幫扶資金打造廣州市海珠區·黔南州貴定縣現代農業茶產業園,建成茶葉交易中心、展示館等一批設施,并充分利用海珠區會展優勢助力“黔貨出山、黔貨入粵”,推動貴定縣鄉村全面振興,實現高質量發展。
今年以來,通過廣州“茶博會”、832平臺、工會“快樂購”、海珠對口幫扶“消費幫扶月”、電商直播帶貨等線上線下渠道,海珠區助推貴定縣農副產品銷往東部省份,銷售金額達2.09億元。
不僅如此,海珠區為充分發揮資金、技術、資源等優勢,還動員廣東企業、社會組織等社會力量推動東部產業向西部梯度轉移,助力協作地區鞏固拓展脫貧攻堅成果。
截至目前,貴定縣通過引進兩家東部企業加入廣東·貴州東西部協作粵企入黔“雙百”行動,開啟粵黔產業協作新模式。同時,廣東海大集團股份有限公司投資益豚生態農業生豬環保養殖項目,總投資1.8億元,目前,該項目已建成投產,可實現年存量基礎母豬7500頭,年出欄斷奶商品仔豬18萬頭,年產值約3億元,為社會提供300個勞動就業崗位。
依托資源優勢,整合產業優勢,2023年,海珠區還通過動態編制儲備并發布對口幫扶招商引資項目12個。其中,新型工業化項目6個,農業現代化項目2個,旅游產業化項目3個,新型城鎮化項目1個,對接對口幫扶地區招商引資企業6家,為貴定縣產業發展注入源源不斷的新鮮血液。
為深化區域協作,聚力地方發展產業,兩地積極引導企業到貴定投資興業。今年以來,廣州幫助新增引導落地投產企業4家,實際到位投資1.2億元,吸納農村勞動力78人就業。引導入駐園區企業2家,實際到位投資1500萬元,吸納農村勞動力21人就業。
目前,貴定縣有關部門正在跟進對接東莞市昱正電子有限公司、廣東華堅投資集團、佛山龍圖科技有限公司、廣州市蓮華生物科技發展有限公司等企業。同時,深圳中科易農生物科技有限公司投資的貴定縣食用菌深加工產業集群項目正在推動落地建設。
據統計,今年來,廣州市協作幫扶貴定縣資金達3850萬元,共批復實施項目26個。其中,投向農產品生產加工、共建園區承載能力提升等產業幫扶項目11個2704.81萬元;投向教育基礎設施改善幫扶項目3個187.67萬元;投向醫療水平提升幫扶項目3個319.5萬元;投向鄉村振興集成示范試點人居環境整治項目1個160.36萬元;投向公益性崗位、幫扶車間扶持等就業幫扶項目4個354.21萬元;投向干部人才培訓項目1個49萬元;投向鄉村公共基礎設施項目1個35.2萬元;投向東西部協作宣傳等項目2個39.25萬元。
貴定縣人民政府副縣長、縣鄉村振興局黨組書記、局長鄒敏表示,將倍加珍惜并用好海珠區幫扶資源,全方位加強與海珠區的協作交流和學習,推動互利共贏、協同發展,共同譜寫“山海協作”的新篇章。