
“萬物土中生”,土壤是農業生產的基礎,土壤質量的優劣直接關系到農產品質量、人民健康以及經濟社會的可持續發展。“二普”后的40多年,我市耕地利用方式、規模和強度發生了巨大變化,土壤數量、質量及生態功能也發生了深刻變化。只有查清不同生態條件、不同利用類型的土壤質量及其退化狀況,才能有效推動土壤改良、耕地質量提升,有效提升糧食綜合產能,落實“米袋子”、“菜籃子”生產責任。
根據國家和省的工作部署,2023年為第三次全國土壤普查工作全面鋪開的關鍵之年。廣州市盡早謀劃,狠抓落實,全力推動全市土壤普查工作。6月16日下午,由市土壤普查辦組織,在增城區朱村街舉行了廣州市第三次全國土壤普查啟動會,率先打響廣東省土壤普查“第一槍”。會議邀請省土壤普查辦副主任、省農業農村廳農田建設管理處處長彭琳致辭,外業調查采樣隊和質控隊伍代表作表態發言。市土壤普查辦公室主任牟萍同志出席儀式并作動員講話,并為外業調查采樣隊代表授旗,標志著廣州市土壤普查工作正式進入全面鋪開的實操階段。