
風雨同舟濟 山海情更濃
這是一張以廣州為起點,遠赴邊塞、跨越山嶺、情牽手足的對口支援協作和幫扶合作“作戰圖”——
在昆侖山下的新疆喀什疏附,廣州新城、廣州工業城拔地而起;在雪域高原的西藏林芝波密,人才公寓、“幸福水工程”等民生項目竣工運行;在松嫩平原的黑龍江齊齊哈爾,“寒來暑往·廣結齊緣”成為佳話。
在烏蒙磅礴的貴州畢節,東西部協作的穗畢“雙城記”成為新時代的注腳,折射出中國式現代化的壯闊進程;在革命老區福建龍巖,“百萬老廣”乘坐直飛航班以“龍巖行”送去“廣州情”。
在原中央蘇區粵東梅州,來自廣州的對口幫扶已歷經十年,成為“廣梅樣本”;在省域副中心粵西湛江,產業幫扶類項目總數已逼近100大關;在同飲北江水的粵北清遠,更是打開了“雙城同心、廣清更親”的生動局面。
……
一聲號令,一批又一批工作隊從廣州出發,為奔赴跨越千里的山海之約,為握緊同氣連枝的手足,更為落實黨中央深化區域協調發展的戰略部署,繪就一條共同富裕的必由之路。
習近平總書記高度重視城鄉區域協調發展,提出一系列重要論述、作出一系列重大戰略部署,特別殷殷囑托廣東要提高發展平衡性和協調性。
牢記習近平總書記殷殷囑托,廣州立足實際、搶抓機遇,走好特色發展、錯位發展之路,用實際行動詮釋“鞏固拓展脫貧攻堅成果,全面推進鄉村振興”,奮力在全國、全省推動城鄉區域協調發展中展現廣州擔當、作出廣州貢獻。
一場跨越千里的山海之約
貴州畢節,烏蒙山腹地深處的山間褶皺,綿延數百里的杜鵑花正次第綻放,各地賞花的游客絡繹不絕。
200公里外,猴場鎮格寨村的粵黔協作現代農業產業園內,漫山遍野的蘋果樹開出白色、粉色的花朵,山間繁花似錦。每當蘋果紅了,各地前來收購的經銷商源源不斷。
粵黔協作現代農業產業園內,漫山遍野的蘋果樹開出白色、粉色的花朵。
“我們的蘋果嘎嘣脆,酸甜多汁!在果園出貨價就能到15元一斤,也讓我們的農戶獲得了很好的收益。”楊華是畢節市威寧縣蘋果種植大戶,1993年從省城貴陽農校園藝專業畢業后回到家鄉,開始研究全縣的蘋果生產管理與病蟲害防治,與蘋果結緣轉眼就要30年。
“以前基礎設施差,沒有分選線、分級包裝的場地,交通運輸不便,威寧蘋果‘養在深閨人未識’。”楊華表示,如今,廣東提供的打草機、農藥機、剪枝機、山地軌道運輸機一應俱全,不僅節省人力,生產效率也大大提高。
畢節市威寧縣的蘋果種植大戶楊華。
在粵黔協作現代農業產業園,蘋果園的種植面積達1.2萬畝,年產值達5000萬元~6000萬元,比之前提升了30%。其出色的示范效應,也輻射帶動了全縣約10萬畝的蘋果基地。
粵黔協作現代農業產業園是廣州推進東西部協作的縮影。而易地搬遷則是解決一方水土養不好一方人、實現困難群眾跨越式發展的一條重要途徑。
貴州黔南州惠水縣明田街道新民社區,是全國第一批、貴州省第一批易地扶貧搬遷安置點,這里一棟棟樓房整齊劃一,年輕人安心在家門口就業,每到飯點“長幼飯堂”飯菜飄香,老人們帶著孩子在“長幼日間照料中心”參加各種活動,生活環境與大城市社區無異。
“曾經住的是瓦房,吃水用挑的,上街買個東西需要步行兩小時……”徐明霞回憶,以前家里條件不好,她和丈夫不得不常年帶著孩子在浙江余姚打零工,不但收入不穩定,每天壓力還很大。
徐明霞2017年和家人從黔南州惠水縣王佑鎮搬遷到明田街道,在新民社區“安了家”,在家門口就了業,不但收入穩定了,甚至比在外打工賺得更多。
對口援疆是國家戰略,是實現新疆社會穩定和長治久安總目標的重要舉措。根據中央和省的部署,廣州從2016年開始,承擔對口支援新疆疏附任務。
沙與海,山與嶺,天山南北到珠江兩岸。新一輪全面對口援疆的啟動,讓相距上千公里的兩地交往更加密切。
鏡頭來到新疆喀什疏附,這里漫山遍野的杏花競相綻放。位于布拉克蘇鄉闊納霍依拉村,沙迪克江·塔什經營的感恩榨油廠,炒料機聲隆隆、熱火朝天。
“小時候,村里道路是泥巴路,大家住的是土房子、喝的是溝渠水,村民們沒文化、缺技術、少設備,農業的收成差,過得很艱苦?!泵棵炕叵胪?,沙迪克江的眼淚就像斷了線的珠子。他年少時便下定決心,希望通過自己的努力奮斗改變家鄉,讓家鄉的人民過上幸福的生活。
疏附縣學習種植廣東葉菜的當地村民。
從年產量僅25噸、小小的衛星工廠,到如今預計產量達到200噸的現代化榨油廠,三年間,見證榨油廠的巨變、闊納霍依拉村的巨變?!笆窒碌墓と硕己臀艺f,‘現在的好日子是以前想都不敢想的,既能在家門口就業,有穩定且優質的收入,生活也越來越有奔頭了!’”沙迪克江自豪地說,自己年少時的夢想實現了。
志合者,不以山海為遠。貴州畢節、黔南、安順、新疆疏附、西藏波密、重慶巫山、福建龍巖、黑龍江齊齊哈爾……從東西部協作到對口支援,再到對口合作,有的身處烏蒙山腹地,有的遠在昆侖山下,有的位于雪域之巔,盡管相隔千里,卻能攜手奔赴山海之約,共繪美好時代畫卷。
一份同氣連枝的手足之情
“叔叔,我考上大學了!感謝廣州工作隊對我家的幫助!”近日,粵北的清遠市連山縣小三江鎮幫扶對象韋大姐的二女兒在微信上給廣州市派駐清遠市連山縣小三江鎮駐鎮幫鎮扶村隊員黃毅勇發來了春季高考被大學錄取的好消息。
貴州畢節納雍·天河實驗學校露出純真笑容的孩子們。
2021年,花都區市場監管局派出的工作隊入駐小三江鎮,在走訪中了解到,單親媽媽韋大姐獨自撫養孩子和70多歲的老人,家境困難,大女兒和二女兒為減輕母親負擔,想輟學去打工。
得知消息后,工作隊黃新元隊長和隊員們多次到韋大姐家促膝長談。經過勸說,兩個孩子放棄了輟學的念頭,隨后工作隊又及時聯系后方組團幫扶單位組織捐款,并聯系廣州一家慈善基金會,成功申請到資助,直至孩子大學畢業。
近年來,根據省委、省政府部署,廣州加大對粵東西北城市的結對幫扶力度,大批幫扶干部從花城廣州出發,進駐粵東西北鎮村,走村進戶,與村民甘苦與共,用汗水與智慧書寫幫扶新篇章。
向東看,梅州的“90后”姑娘曾婷婷感觸很深?!皩ξ覀兠分萑藖碚f,既能在家門口享受接近廣州的就業環境,又能照顧到家庭,這是給我們帶來最直接的好處。”談起廣州對口幫扶梅州帶來的變化,曾婷婷言語間充滿欣喜。
大學畢業后回鄉工作的“90后”姑娘曾婷婷。
在她看來,廣梅對口幫扶全面助推了梅州經濟社會發展,引資來梅不僅為產業振興注入了血液,還提供了數以萬計的工作崗位,解決了當地人就業、教育、醫療等民生問題,為當地群眾帶來實實在在的好處。
2013年,剛從廣東技術師范學院畢業的曾婷婷回到家鄉,入職位于廣梅產業園的梅州珠啤公司。十年來,她見證了公司產銷量穩步增長、員工收入同步遞增,也見證了廣梅產業園所發生的巨大“蝶變”。
向西看,廣州、湛江的“核+副中心”牽手多年,不斷推動“江海情”結出新成果。
“廣州來的幫扶隊真犀利,帶來‘猛人’硬是從海沙地里種出畝產超萬斤的尖椒!”湛江市徐聞縣前山鎮村民老方,指著前山現代農業科技示范園,不勝感慨?,F在,每到與示范園同步開設的“牛哥驛站”開講農科技術課時,課室里都擠滿了來自四鄰八鄉的鄉親。老方在外打工的親屬也紛紛聯系入股種尖椒事宜。
“農科技術讓我們很震撼,示范園這400多畝鹽堿地,過去撂荒多年,從來沒人想到會變成種植產業園,條件比這還好的地,我們村民過去種尖椒也不過畝產5000斤左右,華農的專家居然種出畝產16000斤!”常在示范園務工的村民葉云英感慨說。
由廣州幫扶工作隊牽頭推動的“種給農民看、教會農民干、幫著農民銷、帶著一起富”鄉村產業持續發展模式,已引起越來越多鎮村的關注。目前,廣湛幫扶工作隊正擴大打造廣州對口幫扶湛江網絡營銷基地、技能培訓基地、種養示范基地、返鄉創業基地“四大基地”,因地制宜謀劃特色農產品種植加工、水產和畜牧養殖加工、農文旅融合綜合體、現代農產品物流基地、種苗繁育培育“五大產業”。其中,產業幫扶類項目已有94個,其中估算總投資5000萬元以上項目15個。
手足情深,攜手奮進。支持促進粵東、粵西、粵北發展,是推動全省城鄉區域協調發展的重要舉措。積極開展與湛江、清遠、梅州等地駐鎮幫鎮扶村工作,助力鞏固脫貧攻堅成果,全面推進鄉村振興,是廣州作為省會城市、粵港澳大灣區區域發展核心引擎的應盡之責、應有之義。
去年,廣州扎實推進省內幫扶,統籌安排全市10個區、83個市直單位和28家國企開展結對幫扶,制定《廣州市助推對口幫扶地區鄉村振興駐鎮幫鎮扶村工作方案》《廣州市年度駐鎮幫鎮扶村工作要點》等政策文件,明確幫扶工作路線圖和任務書,及時撥付財政援助資金36.73億元,選派417名幫扶干部進駐三市,遴選155名干部擔任駐村第一書記。
一條共同富裕的必由之路
共同富裕是社會主義的本質要求,是中國特色社會主義制度優勢的集中體現。以協調發展戰略為引領,建立優勢互補、高質量發展的區域經濟布局,加強各領域的協同和聯動,推動社會更加平衡、更加充分的協調發展,是實現共同富裕的內在要求、重要舉措和必由之路。
正在查房的廣州援疆醫生。
習近平總書記高度重視城鄉區域協調發展,提出一系列重要論述、作出一系列重大戰略部署,特別殷殷囑托廣東要提高發展平衡性和協調性。黨的二十大報告也對促進區域協調發展、全面推進鄉村振興作出明確部署。
開展東西部協作和對口支援,是黨中央作出的重大戰略部署,是推動區域協調發展、協同發展、共同發展的大戰略,是加強區域合作、優化產業布局、拓展對內對外開放新空間的大布局,是實現先富幫后富、最終實現共同富裕目標的大舉措。
為解決廣東城鄉區域發展不平衡不協調問題,推動廣東在新征程中走在全國前列、創造新的輝煌,奮力開創廣東“三農”工作和城鄉區域協調發展新局面,省委部署實施“百縣千鎮萬村高質量發展工程”。
殷殷囑托,催人奮進。廣州是改革開放的前沿地,充分發揮城市輻射帶動能力,高質量推進東西部協作、對口幫扶、對口支援和對口合作,既是廣州綜合城市功能出新出彩的重要體現,也是廣州作為國家中心城市、省會城市的歷史使命和責任擔當。
黨的十八大以來,廣州承擔東西部扶貧協作、省內對口幫扶、省外對口支援全國8個市州44個縣(市、區)的脫貧攻堅任務,累計投入財政幫扶資金114.59億元,派駐扶貧干部1600多名。東西部扶貧協作工作在2018年、2019年、2020年國考中,綜合成效考核結果連續被評定為“好”;對口支援和省內精準扶貧工作一直走在全國前列。
從打贏脫貧攻堅戰到全面推進鄉村振興,廣州始終按照“中央要求、當地所需、廣州所能”,步履不停、奮斗不止。
今年是貫徹落實黨的二十大精神的開局之年,全省、全市推進城鄉區域協調發展的步伐正在加快。協調發展的工筆畫由點及面,正連綴成一幅加快構建新發展格局的壯闊畫卷。
2月13日,省委農村工作會議暨全面推進“百縣千鎮萬村高質量發展工程”促進城鄉區域協調發展動員大會召開。
2月14日,廣州市人民政府與龍巖市人民政府簽訂《廣州市龍巖市對口合作框架協議》。
3月21日,廣州市協作辦在湛江舉辦助力湛江高質量發展投資推介會。
3月25日,廣東、貴州兩省在廣州舉行粵黔東西部協作聯席會議。
……
風雨同舟,山海可平。站在新的歷史起點,廣州將充分發揮中國特色社會主義制度的顯著優勢,集中力量辦大事,一張藍圖繪到底,一代接著一代干,高質量做好對口支援協作和幫扶合作,在推動城鄉區域協調發展和鄉村振興道路上闊步向前。
黨的十八大以來,廣州承擔東西部扶貧協作、省內對口幫扶、省外對口支援全國8個市州44個縣(市、區)的脫貧攻堅任務,累計投入財政幫扶資金114.59億元,派駐扶貧干部1600多名。
去年,廣州扎實推進省內幫扶,統籌安排全市10個區、83個市直單位和28家國企開展結對幫扶,及時撥付財政援助資金36.73億元,選派417名幫扶干部進駐三市,遴選155名干部擔任駐村第一書記。