
產業幫扶強調“持續造血”、聯農帶農;消費幫扶強調前后方聯動,抱團發展;科教文衛幫扶立足“補短板”,強根基;飲用水等民生領域幫扶突出高標準、多覆蓋……
站在2023年的新起點,回首一年多來的幫扶工作,廣州市在幫扶湛江市24個鎮的實踐中,實招頻出、亮點頻現,是怎么做到的?日前,記者專訪了廣州市派駐湛江市駐鎮幫鎮扶村指揮部(下稱“廣湛指揮部”)總指揮顧偉星。
產業“造血”
推動15個5000萬元以上項目落地
2022年8月,越秀集團牽頭與海大集團合作投資的越秀海大對蝦養殖項目在雷州市東里鎮北堀村開工。該項目首期投資1.2億元,首期流轉土地約800畝,隨后用地可能達到3000-5000畝。
東里鎮有對蝦養殖的傳統,但處于小散亂狀態。新開工的這個項目涵蓋了育苗、繁育、推廣于一體,致力于將整個產業做大做強,聯農帶農。項目既為當地的村集體和村民帶來租金、就業,還將對蝦養殖的上下游都帶動起來,引導農戶參與養殖、銷售等環節。而且項目每年還提取凈利潤的6%用于東里鎮的鄉村振興和防返貧幫扶,一舉多得。
這個項目只是廣州幫扶湛江產業振興的縮影。顧偉星在接受記者采訪時表示,廣州幫扶湛江產業振興的項目更強調能持續“造血”和聯農帶農。
一年多來,廣州幫扶湛江各工作隊千方百計爭取一批現代農業幫扶項目落地。據統計,產業幫扶類項目94個,其中,估算總投資5000萬元以上的有15個。覃巴黃牛養殖和屠宰加工、楊家番薯脫毒種苗基地等一批現代農業項目已基本建成;東里對蝦種苗養殖基地(首期投資1.2億元)、石角竹寨田園綜合體(總投資3.8億元)、廣州輕工石角鯪魚綠色養殖項目(總投資0.5億元)等重大產業項目于近期相繼動工。目前,覃巴正申報建設吳川省級肉牛產業園;龍頭“漁稻好時光”湛江市鄉村振興先行示范區、湖光和邁陳現代交通和冷鏈骨干物流樞紐、邁陳海上漂浮式“漁光互補”項目、長山茶葉基地農文旅等一批項目已錨定推進。
消費幫扶
打造網絡營銷基地推動湛貨入穗
駐唐家鎮幫扶工作隊發動廣州各方力量打響“鳳梨保衛戰”,兩周就幫銷超過百萬斤;駐烏塘鎮工作隊策劃“云銷會”,僅10天就將湛川村的萬畝荔枝高價銷售一空……
消費幫扶是促進群眾增收的重要渠道,也是撬動鄉村振興的“新引擎”。一年多來,廣州駐湛江各工作隊硬招、實招頻出,取得了一個個“意想不到”的效果,助力火龍果、番薯、荔枝、西瓜等一批農產品“脫銷”。
顧偉星介紹說,為了加強消費幫扶,廣湛指揮部聯合各工作隊積極打造廣州對口幫扶湛江網絡營銷基地,廣泛搜集24個鎮的特色農副產品,形成幫扶產品目錄,借助廣州的市場進行推廣,利用工會和企事業單位進行集體采購,并制作了小程序進行線上銷售。同時積極利用廣州博覽會等展會平臺大力推廣、銷售。特別是廣州市白云區,還專門在白云區建立了消費幫扶展館,用來展銷對口幫扶地區廉江幾個幫扶鎮的農副產品。
據統計,推進“湛貨啟航”上線進網走出去后,已梳理出適合消費幫扶特色農副產品158種,合計已幫扶銷售2144萬元。
補好短板
捐教學樓建衛生強鎮帶來滿滿幸福感
2022年12月29日,廉江市石角鎮石角小學教學樓(白云樓)落成,該教學樓由廣州市白云區對口幫扶石角鎮組團單位籌款百萬元援建。此前,石角小學102名學生擠在6間教室里上課,老師只能擠在半間課室辦公。白云樓啟用后,石角小學可容納270名學生上學,教學環境煥然一新,功能室、舞蹈室、圖書室齊全。
這是廣州加強對湛江科教文衛幫扶的一個縮影。顧偉星介紹說,在教育幫扶上,各工作隊強調補短板,強根基。目前已促成190名骨干教師到結對學校跟崗學習,合計為教育對口捐助物資及資金1384萬元,推進唐家、邁陳、和安、青平、石角等鎮一批破舊的鎮村小學重建或設施改造,有效改善教學環境。
在遂溪縣建新鎮,駐鎮工作隊積極發揮越秀區教育強區優勢,不管在硬件還是軟件上都給當地帶來很大的改變。其中在軟件上,工作隊促進兩地師資進行交流和跟班學習,建立起了遠程教育平臺,讓建新的小學生直接遠程同步參與省級示范名校的直播教學。
值得一提的是,目前已有10個以上工作隊建立了鄉村振興教育基金,從后方籌集資金,為當地鎮的中心中學、中心小學設立獎學金制度,或者為相對困難家庭學生提供幫扶。
在健康幫扶上,廣州幫扶湛江的一大亮點是推進衛生強鎮計劃。如湖光工作隊后方聯合捐助100萬元建設湖光防疫核酸檢測中心,具備覆蓋日檢測4萬人的能力,填補了麻章區沒有核酸檢測的空白。同時促成省第二人民醫院建設遠程醫療鄉村支援服務站。駐覃巴鎮工作隊與廣東潮青、中山大學眼科中心合作,開展“廣東潮青光明行”行動,專家義診覆蓋132條自然村,兩天就為80名患者免費進行復明手術。
心系民生
高效抓供水復荒地夯實民生之本
“喝了用先進設備過濾的水,就更放心了。”一年多來,讓湛江人津津樂道并且感受至深的是,一些地區飲用水水質得到了大幅提升。
顧偉星表示,為了不斷滿足當地人民群眾對美好生活的向往,廣湛指揮部下定決心要高效“抓供水、復荒地”。
廣湛指揮部和多個工作隊了解到,湛江地區存在缺水和水質需要提升的問題。廣湛指揮部聯合廣州水投集團成立工作專班,規劃100個供水提質提標示范工程建設。后方單位籌集1657萬元,支持湖光蔡屋村、龍頭莫村、附城浦西村等59個示范工程于去年底率先建成使用;余下41個示范工程正穩步推進建設。“據不完全統計,供水提質提標示范工程讓當地超百萬名群眾喝上了好水。”顧偉星說。
另一方面,各工作隊和鎮村對接吸引社會力量、引導高附加值農作物、推進土地流轉,截至目前,共幫扶2.8萬畝撂荒地實現復耕復種。昔日野草荒地變成如今水稻、玉米、南瓜、番薯良田。一批“良田變田園、田園變公園”示范村變成假日游“網紅打卡村”。
新年展望
以時不我待的精神加快振興發展步伐
2023年已全新開局,顧偉星表示,廣湛幫扶的“一橫一縱一圈”藍圖已日臻完善。接下來,將認真貫徹落實黨的二十大精神,繼續掛圖作戰,把幫扶規劃圖變成施工圖,具體將“把握一個重點,守住兩個底線,發揮三個優勢,暢通四個渠道,大力推動五個振興”。
其中,把握一個重點,就是要把握“農業強市”這一重點。湛江是農業大市,但大而不強,要通過“一鎮一園”改變小散亂格局,引導產業聚集,做大做強鎮域農業經濟。
2023年,廣湛幫扶的工作重點是“24園”,廣州幫扶的24個鎮將推進“一鎮一園”全覆蓋。未來,還將進一步整合多鎮域的同一主導產業,“串珠成鏈”組團打造現代農業產業鏈,構建一二三產業聯農帶農利益共享機制,形成有特色、可復制的“廣湛幫扶模式”。
守住兩個底線,就是要牢牢守住不發生規模性返貧的底線和守住糧食安全的底線。三個優勢則包括黨建引領優勢、廣州資源優勢和湛江特色優勢。今年將繼續深入發揮廣州大市場、大平臺、大流通的優勢,深化消費幫扶、產業幫扶、勞務協作等,更好幫助湛江地區鞏固脫貧攻堅成果,激發內生動力。
在顧偉星看來,做好鄉村振興,還必須暢通交流、民意反饋、督辦和媒體宣傳四個渠道。今年將做好“幫扶干部夜談”活動,通過每周一晚上廣湛兩地干部坐班夜談,收集好方法、好點子、好建議,強化幫扶干部苦干實干的意識。通過定期召開“廣湛雙城聯席座談會”的形式,引入廣州商業資源,打破信息壁壘,廣開兩地商路,推動鎮域經濟發展。
顧偉星表示,駐鎮幫鎮扶村工作還要注重產業、人才、文化、生態和組織五大振興一同發力,推動農業更強、農村更美、農民更富,實現全面振興。
“總而言之,我們將抓住我省實施‘百縣千鎮萬村高質量發展工程’的重大機遇,以時不我待的精神加快振興發展步伐,為湛江地區的高質量發展貢獻廣州力量。”顧偉星表示。