
2017年以來,白云區委組織部先后選派6名優秀干部,遠赴貴州省黔南州平塘縣做起了“茶農”。五年多的時間,在白云駐貴州平塘縣工作隊的幫助指導下,貴州平塘縣的“都勻毛尖”茶系列產品從無到有,由小變大,不僅填補了當地沒有可采摘茶園的空白,更為平塘的農旅融合發展奠定了堅實的基礎。
如今,白云干部在貴州平塘帶領當地群眾種茶致富的故事,成為東西部協作中的一段佳話。2021年4月,白云駐貴州平塘縣工作隊被貴州省委、省政府評為“貴州省脫貧攻堅先進集體”。
荒山變茶山
自古香茗出深山,好山好水出好茶。平塘縣位于貴州南部,境內喀斯特地貌發育完整,地勢起伏跌宕,山地占全縣國土面積約86%,最高海拔1487.7米,境內森林覆蓋率達70.74%,年平均氣溫17℃。無霜期312天,年均降雨量1259毫米,非常適宜茶葉生長。所以一直以來,平塘縣農業產業可謂是“優勢在茶,特色在茶,希望在茶”。
白云駐貴州平塘縣工作隊帶領農業專家開始輾轉奔波平塘縣各村考察,尋找適合茶樹種植區域。與此同時,在平塘縣發展茶葉種植的想法得到白云區委區政府的充分肯定,按照“資源整合、優勢互補、互利共贏”原則,持續關注和支持平塘縣茶葉產業的發展,白云干部深化東西部協作、用“東部思維”助力西部產業結出碩果,更鼓舞了白云干部幫助平塘發展產業的信心。
“輸血”變“造血”
2017年,白云駐貴州平塘縣工作隊引進東部地區企業安忠茶業有限公司進駐平塘縣掌布鎮卡臘村,投資建設2500余畝的高標準茶園、修建2棟2100平方米加工廠及1320平方米辦公樓,2020年茶園投產,打破了茶葉3至5年投產的常規,樹立了全縣茶園管理的標桿典型,吸引了全縣各茶企爭相效仿學習,提升了全縣茶葉的產量和品質。
在引進東部企業促進平塘產業升級的同時,白云駐貴州平塘縣工作隊還通過幫扶資金幫助傳統產業做大做強,大力推進高標準茶園項目落地開花,推動輸血式發展向造血式發展轉變,為高質量推動村集體經濟發展發揮典型示范和輻射帶動作用。2020年,白云駐貴州平塘縣工作隊爭取到幫扶資金300萬元開展茶葉加工機械設備投資建設項目,鼓勵和促進大塘鎮傳統茶葉企業提質增效,并利益聯結149戶脫貧戶。2022年投入幫扶資金200萬元,在牙舟鎮茶園基地新建產業硬化路,在滿足牙舟鎮興陶村、富民社區1000余人就業增收的同時,提升了茶葉初制場所的環境和加工條件,提高了茶葉產品的質量,同時促進茶產業與旅游相結合,帶動更廣泛的經濟效益。
如今,平塘縣已形成全縣10萬畝茶鎮1個(大塘鎮),萬畝村1個,千畝村16個,千畝以上高標準示范茶園23個,茶產業初顯規模。全縣涉茶人數10萬余人,涉茶農戶5020戶茶農,人均種茶收入達4500元以上。每年全縣茶產業在茶園管理、采茶等環節,解決務工50余萬人次,務工收入6000多萬元,讓平塘縣涉茶農戶的錢袋子不斷鼓起來。
黔茶“出山入海”
黔南好山好水,孕育了豐富的農產品;白云地理位置優越,市場空間廣闊。
為進一步打通平塘縣茶葉外銷渠道,白云駐貴州平塘縣工作隊隊長李衛東帶隊考察茶葉上下游企業以及市場,積極聯系白云區對口幫扶辦,決定依托粵港澳大灣區市場優勢,整合資源,積極搭好協作平臺,搭乘黔南州與粵港澳大灣區“菜籃子”合作快車,助力平塘縣合理規劃發展茶產業,培育種植茶葉,助推黔貨“出山入海”。
2022年,廣州市白云區人大常委會黨組成員、區對口幫扶辦主任、二級巡視員鄧穗平兩次率白云區企業赴平塘考察消費幫扶情況,并召開白云區——平塘縣農產品銷售對接會,推動廣州江南果菜批發市場經營管理有限公司與平塘縣茶葉企業合作,通過粵港澳大灣區“菜籃子”產品配送中心等平臺作用;并通過在廣州設置消費協作專區、專館、專柜和建設貴州農特產品銷售直供基地等方法,發揮電商和網紅帶貨的作用,幫助銷售平塘茶葉,推動平塘縣茶葉產業協作走深走實。
同時,白云駐貴州平塘縣工作隊注重品牌打造,確立了平塘茶葉品牌戰略,經過精心選育,與平塘縣委縣政府共同推動平塘“都勻毛尖”茶參加斗茶大賽,平塘縣生產的“都勻毛尖”茶系列產品在參加國家、省、州斗茶大賽共獲得7金8銀15銅27優質,以及全國名優茶評比2個一等獎等諸多獎項,積極參加農產品展示展銷活動,穩步推進平塘茶葉品牌建設。
如今,平塘全縣正呈現出朝氣蓬勃的發展局面,一大批優質鄉村振興項目同步開建,越來越多高品質的平塘農產品進入粵港澳大灣區市場,也吸引了越來越多的大灣區客人不斷地走入平塘縣投資旅游。