
11月的一個早上,在粵黔協作工作隊黔南工作組和獨山有關領導的共同見證下,貴州百順農業科技有限公司向前來參加分紅大會的20名群眾代表進行現場分紅,基長鎮六個村(社區)350戶群眾共計分紅20.28萬元。
獨山縣基長鎮群眾喜分紅的一張張笑臉,只是東西部協作中廣州與黔南協作成果的一個縮影。2022年黔南州東西部協作共有分紅項目62個,涉及項目資金超過1.8億元,分紅資金預計可達900萬以上,預計受益農村人口達5.31萬人。
2022年以來,廣州市以強決心、大力度、實舉措,用心用情用力做好資金支持、人才交流、產業協作、消費幫扶、穩崗就業等各項工作,超額、高質量完成了廣州黔南兩市州簽訂的《2022年廣州市與黔南州東西部協作協議》各項指標,開啟廣州黔南東西部協作工作新征程。
產業更強勁:“一縣一園”,發展黔南地域特色產業
羅甸縣邊陽鎮產業園區,工人們正在加緊趕制一批鞋子。緊接著,它們將漂洋過海,銷往世界各地。2019年落戶羅甸的貴州鑫威鞋業有限公司,曾是廣東東莞企業,“產業園的營商環境好,勞動資源豐富,借著廣州對口幫扶黔南的契機,我們在這里落了戶,也帶來了廣州的技術和理念?!惫究偨浝砗喂饷髡f。
近年來,廣黔兩地抓住共建現代農業產業園區的契機,圍繞縣域實際情況,因地制宜,在10個脫貧縣攜手打造“一縣一園”。截至目前,廣州黔南共建產業園區15個(其中農業產業園10個),引導入駐園區企業33個,實際到位投資額10.5739億元。其中,甕安建中鎮(茶葉)、龍里縣灣灘河鎮(蔬菜)、羅甸縣木引鎮(蜂糖李)入選第十二批全國“一村一品”示范村鎮。
塘邊鎮扎營坡精品水果數字化產業示范基地,滴噴灌系統、智能監控系統、水肥機系統等配套設施,猶如為基地安裝了一個“智慧大腦”,土壤、溫度、濕度、氣象數據實時同步在另一端的數字化平臺上,讓精品水果有“質”更有“智”。
粵黔協作惠水食品科技產業園,依托中山大學教授科研團隊幫助惠水建立廣幫生命科學惠水實驗室,佛手瓜、楊梅、紅米等農特產品走向深加工,幫助惠水打造可持續發展的現代科技農業,增加惠水特色農產品的附加值。
“廣州研發+黔南制造”的模式,正為當地產業發展插上科技翅膀。廣州充分發揮自身科研力量優勢,提升黔南農產品精深加工和新產品研發能力,延長黔南特色優勢產業鏈;引導廣東省農科院等科研單位,促進荔波仿野生鐵皮石斛產業從傳統的‘提籃小賣’向大規?;?、產業化發展;引入中山大學、廣藥集團等科研團隊,組建惠水縣產業發展顧問組,針對縣域內刺梨、佛手瓜、鱘魚、蟬花蟲等優勢特色農產品,研發特色功能食品,提升產品附加值。
黔貨更熱銷:創新產銷模式,黔貨“出山入灣”
2022年1月,4000斤冰鮮鱘魚、活體鱘魚,順利進入廣州市黃沙水產交易市場及相關超市,這是廣州市荔灣區與黔南州惠水縣兩地建立東西部協作關系以來引進的首批水產品,實現了粵黔水產品協作“零”的突破,打響粵黔水產品協作的“第一槍”。
在廣州,惠水鱘魚、都勻毛尖茶、貴定益肝草、長順綠殼雞蛋、羅甸火龍果、荔波枇杷、甕安黃紅纓·紅茶等特色品牌的農特產品正源源不斷走向市民餐桌。廣州圍繞“產、銷、售、購”,積極創新產銷模式,有效推進“黔貨出山”,助力鄉村振興。
如何破解問題新路徑,暢通農產品產銷新渠道?圍繞“產”有所需,以市場需求為導向,找準單品、發展精品,引進、培育和改良一批高效農產品,保障農產品銷售利潤;“銷”有市場,讓黔南州農產品在省內提高市場占有率,在省外提高市場知名度,推進電商區域平臺農產品銷售;“售”有主體,健全農產品營銷體系;“購”有保障,提升農產品質量安全。
同時,引導黔南經營主體強化品牌意識、加強品牌建設,增強市場競爭力。黔南現有“兩品一標”142個,其中綠色食品認定36個、有機農產品認證90個、獲農業農村部認證地理標志農產品16個。以“綠博黔南”區域公共品牌為依托,推動實施區域公共品牌打造計劃,構建品牌體系。
當前,廣州正創建全國消費幫扶示范城市。2022年,幫助黔南銷售農畜牧產品和特色手工藝產品33.8168億元,帶動3.5萬脫貧人口增收。
生活更幸福:易地搬遷社區安居樂業,特色“寶藏村”美美與共
在易地搬遷社區,“粵菜師傅”“南粵家政”“廣東技工”“廣繡技能培訓班”等培訓班如雨后春筍般開辦起來。廣州市白云區結對幫扶的黔南州羅甸縣的易地搬遷社區,來自廣州的廣繡老師定期開設的“廣繡技能培訓班”,“手把手”教起了廣繡,大大提升了搬遷安置點婦女們的勞動技能。
“刺繡不受時間和地點限制,平時在家也能做,完工后有廣繡公司來回購,不但家庭收入來源增加了,也不耽誤照顧孩子?!绷_甸縣搬遷安置點居民表示。
參考廣州“逢源人家”社區服務中心的功能布局和規劃設計創,借鑒荔灣區社區養老服務成功運營經驗模式,荔灣區在惠水縣打造6層3000平方米的明田街道易地扶貧搬遷后續扶持中心(荔惠樓)的落成,有效解決了搬遷群眾急難愁盼的長幼服務需求。
“工作中,我們將廣州社區治理、公共服務資源引入拓展到搬遷社區中,在全州易地搬遷社區復制推廣取得成效,將對口幫扶的易地搬遷社區打造為‘協作成果展示窗、民生服務樣板區、廣黔同心生活圈’。”黔南工作組有關負責人說。
圍繞易地搬遷點“搬得出、穩得住、逐步能致富”,廣州共投入協作資金1.6986億元,通過完善安置區配套設施、加強產業培育、強化社區管理等民生項目,打造搬遷社區廣州生活圈,做好易地搬遷社區后續扶持“后半篇文章”,讓搬遷群眾實現入住新家園、開啟新生活,安居樂業有方、產業致富有路。
在黔南的鄉間田野,小小排樓村種起紫王葡萄、櫻桃、金錢桔、蜂糖李,一年四季果香四溢;卡普毛南村特色民宿院落、水庫生態體驗園、文化研學基地和特色手工體驗漸漸興起,村寨顏值提升,村民宜居宜業。一批“產業興、生態美、鄉風好、治理優、百姓富”的“寶藏村”遍地開花、美美與共。
廣州根據當地鄉村特點,選取打造示范村61個,將廣東鄉村建設、環境整治、基層治理、社會管理的經驗做法在示范點復制推廣。綜合實施了惠水縣排樓村主導產業配套設施、荔波縣洪江村東西部協作藝術家交流中心、龍里縣余下村黨群服務文旅展銷綜合中心等一批具有廣州元素的項目。
“我們幫助黔南開展鄉村振興集成示范試點建設,協助黔南將鄉村振興示范點融入‘貴惠長龍’環貴陽強省會戰略一體化打造,共同打造了一批文旅綜合體、國家級鄉村振興標桿項目?!鼻瞎ぷ鹘M有關負責人表示。2022年,廣州市白云區協助打造的荔波縣瑤山村獲評中國美麗休閑鄉村。
遙遙粵黔路,悠悠山海情。如今的黔南大地上,“一縣一園”打造的產業園欣欣向榮,創新產銷模式的黔南山貨熱賣大灣區,易地搬遷社區安居樂業,鄉村振興集成示范試點建設的“寶藏村”宜居宜業......廣州用心用情用力做好資金支持、人才交流、產業協作、消費幫扶、穩崗就業等各項工作,正奮力開啟廣黔東西部協作工作新征程。
【數說】
2022年,廣州向黔南提供財政援助資金4.714199億元;動員社會力量投入幫扶資金(含捐物折款)5448.81萬元;選派37名黨政干部、334名專業技術人才到被幫扶地區工作;接收128名黨政干部到廣州掛職交流,接收406名專業技術人才到廣州學習交流;幫助黔南41309名農村勞動力實現就業;廣州市4個區和黔南州10個縣開展結對幫扶,組織313所學校結對幫扶黔南州366所學校,80家醫院結對幫扶黔南州81家醫院;
組織55個鎮(街)、58個村(社區)、66家東部企業、63家社會組織與黔南53個鎮、254個村開展結對幫扶;
新增引導落地投產企業數55家,實際到位投資額27.6776億元,吸納農村勞動力就業4772名(其中脫貧人口1024名)。幫助采購、銷售貴州省農畜牧產品和特色手工藝產品金額33.8168億元。