
1992年以來,廣州市委、市政府積極響應黨中央、國務院號召,情牽庫區、心系巫山,高度重視對口支援三峽庫區移民搬遷工作,為促進巫山經濟社會發展和移民安穩致富做出了不懈努力。30年來,累計援助項目109個,援助資金1.71億元,安置萬州區外遷移民907人,在基礎設施建設、教育、文化、衛生、人才交流等方面給予了大力支持,有力促進了巫山經濟社會發展,充分彰顯了廣州責任擔當。
夯實基礎、補齊短板,助力巫山突破發展瓶頸
受歷史條件和自然環境制約,基礎設施的落后始終是影響巫山發展的“短板”。廣州市主動擔當,堅持將改善城鄉基礎設施條件作為援助的著力點,著力改善庫區移民生產生活條件。一是支持機關搬遷。援助資金150余萬元,幫扶巫山縣人大、縣政協、縣財政局、縣住房城鄉建委等機關順利完成搬遷。二是支持道路建設。援助資金950萬元,新修和硬化大昌鎮、金坪鄉、兩坪鄉等5個鄉鎮道路,安裝建平鄉、培石鄉道路防護欄,支持抱龍鎮柑橘園新修產業耕作道及采摘便道,大力改善村民出行條件。三是支持水源修建。援助資金300余萬元,新建3個鄉鎮人畜飲水池,在保障庫區群眾供水量的同時保障了群眾的飲水安全。四是支持環境監測。援助資金600萬元,完善巫山水質監測中心硬件設施,幫助巫山全新打造“新廣州號”環境監測船,有效監測預警三峽庫區生態環境狀況。五是支持環境整治。援助資金487萬元,實施建平鄉青臺村1社人居環境綜合整治,完成了建平鄉鄉村旅游配套設施和強弱電及管網改造。六是支持園區建設。援助資金200萬元,支持職教工業園區的智慧園區升級改造;今年援助資金459萬元,支持巫山工業園基礎設施排危改造項目。
以人為本、改善民生,推動公共服務功能大幅提升
廣州市堅持把辦好民生實事作為對口支援巫山的重點,持續在推動移民安穩致富和助力鄉村振興上精準發力。一是助力教育事業發展。援助資金2200余萬元,先后援助巫山14所學校建設,解決近2萬名學生的上學難問題;支援實施城鄉學校遠程同步課堂信息化建設,有力改善提升辦學條件。二是助力醫療體系完善。援助資金450多萬元,援助建設衛生院4個,有效提升巫山城鄉整體醫療水平。三是助力民政機構建設。援助資金1245萬元,援建敬老院和福利救助機構4個,幫助800余名獨居、空巢老人實現了 “老有所養”;幫助100余名“特困人員”實現了“有家可歸”。四是助力移民小區幫扶。援助資金1360余萬元,支持移民集鎮綜合幫扶和脫貧攻堅特色示范鎮建設,幫助舊房提升,改善居住環境,解決了360余戶近千人的安全住房問題;援助資金1000余萬元,新建秀峰體育場、高唐街道文化宣傳中心、集仙社區便民服務中心等活動中心,豐富了移民群眾文化生活。五是助力勞動力轉移就業。廣州是巫山人外出務工的重要城市之一,年均超過2萬巫山人在廣州創業就業,勞務經濟是農村務工人民脫貧致富奔小康的重要經濟來源。
創新舉措、精準施策,培育高質量發展新動能
廣州市積極探索創新多種融合幫扶模式,為巫山發展注入新鮮血液,增添發展后勁。一是搭建推介平臺。邀請巫山參加歷屆廣州博覽會等展會,宣傳推介巫山農旅產品;成功舉辦“巫山脆李·李行天下”品牌推介會,向粵港澳大灣區的水果經銷商、市民朋友推介巫山脆李,助推巫山脆李全面打入粵港澳大灣區消費市場。二是優化產業幫扶。協助舉辦“廣東—重慶對口支援經貿合作交流活動”,吸引100余家企業來巫山考察洽談;全力支持巫山承接沿海轉移產業,協調引進廣州明珠星集團入駐巫山工業園區職教園,成立重慶晨龍精密計時有限公司,幫助500余名移民安置就業。廣州醫藥行業協會積極支持重慶神女藥業有限公司發展,雙方簽訂產研學合作協議,推動巫山縣中藥材產業健康穩定發展。三是深化文旅幫扶。援助資金1000萬元,支持巫山神女峰游客接待中心建設,大幅度地提高了游客接待能力。同時組織各大旅行社及媒體幫助巫山旅游宣傳策劃推介,開展“廣州情·巫山行”大型旅游活動,每年大批廣州游客來到巫山,賞巫山紅葉、品三峽全景。四是開展智力幫扶。先后援助830余萬元幫助巫山培訓各類人才1000余人次。開展“移民致富帶頭人培訓”培訓,累計培育巫山移民致富帶頭人300余名,有效帶動移民增收致富。每年組織開展“東部城市支持西部地區人才培訓”,提升當地干部干事創業能力。組織巫山縣中小學管理干部參加集中體驗培訓,進一步提升中小學管理干部理論素養和科學管理水平。五是開展結對幫扶。安排白云區、天河區、南沙區部分街道與巫山縣抱龍鎮、篤坪鄉、金坪鄉、鄧家土家族鄉、高唐、龍門街道分別結對幫扶,捐資贈物,建立健全干部人才交流等機制。
巫山縣地處三峽庫區腹心,生態產業正加快結構重組,移民安穩致富任重道遠,基礎設施、公共服務亟待進一步完善,產業發展正處于破壁攻關期。下一步,廣州市將認真貫徹落實《全國對口支援三峽庫區合作規劃(2021—2025年)》,深入踐行綠色發展理念,念好“山字經”,做好“水文章”,打好產業牌,在加大經濟援助、強化基礎建設、促進招商引資、深化產業幫扶、推動智力幫扶等方面持續發力,進一步鞏固對口支援成果,在推進庫區移民安穩致富和巫山高質量發展中作出廣州新的貢獻。