焖骚寡妇影院,精产国品一二三产区入口网站,插我一区二区在线观看,亚洲av无码专区国产不卡顿

領航新時代鄉村振興
當前位置:首頁 > 專題 > 領航新時代鄉村振興 > 對口幫扶 > 工作動態
傳好脫貧攻堅接力棒 啟航鄉村振興新征程
聽全文  發布時間:2022-07-28  來源:廣州日報

——廣州市派駐清遠市駐鎮幫鎮扶村一周年真幫實扶結碩果

  7月的清遠,晴空萬里,艷陽高照。在連南瑤族自治縣寨崗鎮石徑村農民合作社的果園里,黃金奈李掛滿果樹枝頭,惹人喜愛,村民唐金朋正組織親友們熱火朝天地采摘。在廣州市派駐清遠市連南縣寨崗鎮工作隊的幫助下,短短兩天時間,他已經賣出了122箱、1220斤黃金奈李,合計金額近11000元,后續還有很多訂單。唐金朋此前擔心滯銷的心情一掃而空,豐收且增收的喜悅溢于言表。在他看來,如果沒有駐鎮工作隊幫他大力推廣、拓展銷路,果子是不可能銷得這么快、這么好的。

  廣清手牽手,幫扶一家親。2021年7月,根據黨中央、國務院關于鞏固拓展脫貧攻堅成果同鄉村振興有效銜接的決策部署,以及省委、省政府關于開展鄉村振興駐鎮幫鎮扶村工作的工作要求,在廣州市委、市政府的高位謀劃、精心組織下,全市3個區、31個市直單位和9家國企的130名干部盡銳出戰,進駐清遠市7個縣(市、區)的24個鎮,和98名金融助理、“三支一扶”人員、高校畢業生志愿者以及農村科技特派員一起,組建24支駐鎮幫鎮扶村工作隊,開展“組團式”結對幫扶。

  到今年7月,駐鎮幫鎮扶村工作開展整整一周年。這一年來,廣州派駐清遠駐鎮幫鎮扶村指揮部(以下簡稱“指揮部”)和各駐鎮幫鎮扶村工作隊賡續脫貧攻堅精神,堅持將鞏固拓展脫貧攻堅成果同鄉村振興有效銜接,聚焦把脫貧成果“鞏固好”、把富民產業“發展好”、把美麗圩鎮“建設好”、把公共服務能力“提升好”、把黨建引領作用“發揮好”五件實事,和清遠廣大黨員干部群眾同心協力、并肩作戰,奮力譜寫駐鎮幫鎮扶村工作新篇章。

清遠美麗鄉村

  入“駐”之初:強組織、深調研、明方向

  2021年7月,駐鎮幫鎮扶村工作團隊全部準時到位。入駐后,指揮部第一時間建章立制強組織、帶隊伍、聚人心,開展大走訪、察民情、摸家底。

  堅持黨建引領,各工作隊迅速組建臨時黨支部,建立黨支部工作制度,積極開展組織生活,建強幫扶一線的戰斗堡壘,有效提升了隊伍的凝聚力和戰斗力。從工作隊中遴選47名優秀隊員到重點村擔任駐村第一書記,帶領村黨員干部群眾學習黨的最新理論、宣講鄉村振興最新政策、探討鄉村振興之路,營造全村上下齊心協力謀振興的良好氛圍。積極探索結對共建模式,推動實現精準解決當地難題。駐陽山縣小江鎮、駐連南縣大麥山鎮、駐連山縣太保鎮等工作隊組團幫扶單位以“廣州機關黨支部+國企黨支部”形式與幫扶鎮各行政村黨組織結對共建,為農村基層黨組織實施鄉村振興提供全方位幫扶。

駐連山縣永和鎮工作隊幫扶盧屋寨村打深水井解決缺水問題

  堅持把深入調研、摸清底數作為開展鄉村振興駐鎮幫鎮扶村工作的重要前提。在指揮部的統一組織下,工作隊對24個鎮297個行政村集中開展兩輪全覆蓋走訪調研,問需于民、問計于民、問政于民,做到“四掌握、四關注”,即掌握鎮情村情,關注民心所向;掌握資源稟賦,關注潛力所在;掌握產業狀況,關注發展所趨;掌握短板弱項,關注振興所需。通過調研,形成“1(作戰圖)+1(總報告)+24(各工作隊報告)”的調研成果,各工作隊結合制定幫扶規劃和年度幫扶計劃,建立了涵蓋防止返貧致貧、鄉村產業發展、公共基礎設施建設、公共服務能力提升、鄉村風貌帶建設、農村基層黨建等六個方面共561個項目的項目庫,為提高幫扶工作的針對性和實效性奠定了良好基礎。

駐佛岡縣逕頭鎮工作隊為該鎮井岡村打深水井,村民喝上放心水

  因地制宜謀劃振興規劃。結合調研情況,引進專業規劃設計機構,積極參與鎮域鄉村振興規劃編制。利用各工作隊自身資源,累計邀請超140家企業、科研機構、金融單位等到幫扶地考察,謀劃促進農業增產增收和發展鄉村振興特色旅游,將各鎮資源稟賦轉化為振興項目。

駐陽山縣大崀鎮工作隊調研茶葉基地

  “鎮”守底線:防返貧、穩就業、治撂荒

  經過之前五年脫貧攻堅,清遠市建檔立卡貧困戶提前一年全部達到脫貧標準,省定貧困村如期出列,群眾的獲得感、幸福感顯著增強。從脫貧攻堅到駐鎮幫鎮扶村,首要任務就是要守住底線,落實防返貧監測,防止脫貧人口因病因災因疫致貧返貧,這也是重大的政治任務。

  立足“早發現、早干預、早幫扶”,指揮部建立健全防返貧動態監測幫扶機制,制定《防止返貧動態監測和幫扶作戰圖》,標明監測戶類別、存在風險點以及具體幫扶措施等,明確幫扶責任人壓實責任。各工作隊數輪遍訪原建檔立卡脫貧戶14487戶33064人,確保“不漏一戶、不落一人”。特別是今年6月清遠遭遇強降水以來,各工作隊積極投身防汛救災,全面排查致貧返貧風險,堅決守牢不發生規模性返貧的底線。截至目前,24個幫扶鎮共有監測對象219戶467人,均已納入監測預警并按照“一戶一策”精準落實幫扶措施。

  創新采取“人才驛站培訓+鄉村振興車間就業”等產業就業開發式幫扶方式,為有勞動能力監測戶提供家門口就業崗位,大力保障脫貧人口穩崗就業增收。一年來共組織職業技能培訓1800人次、建成鄉村振興車間5個、提供就業崗位1084個、幫助實現就業1084人。

為村民創造“家門口”的就業機會

  在清遠市連山壯族瑤族自治縣(以下簡稱“連山”)太保鎮蓮塘村,每天下午1時50分左右,三三兩兩的婦女撐著傘,趕著到原蓮塘小學教學點去“上課”。從今年5月下旬起,太保鎮鄉村振興人才驛站(以下簡稱“人才驛站”)在蓮塘村開辦傳統文化民間手工藝制作培訓班,65名村民參加免費培訓后,他們還可以在鄉村振興車間就業,實現增收。目前,連山已設立鄉村振興人才驛站9個(縣級1個、縣級直屬分站 1 個、鎮級7個),形成鄉村振興人才驛站服務體系和專家服務隊服務機制初步模式。除了結合當地情況開展特色培訓,連山各人才驛站還將培訓與就業結合起來,不僅能夠培訓一批技術過硬的新農人,還為村民創造了“家門口”的就業機會,發揮聯農帶農作用。在太保鎮原蓮塘小學教學點,除了開設醒獅制作的手札、彩繪和縫紉3個培訓班,還對應設有3個車間,村民上手后就能在這里就業。村民接受免費培訓后,可以自愿接單,估計每月收入3000元左右。

駐連南縣寨崗工作隊幫助村民修復塌方道路

  耕地是最寶貴的資源。一年來,為解決好“有人無田種、有田無人種”的矛盾,有效遏制撂荒地,夯實耕地集約化、規模化發展后勁,指揮部和各工作隊積極開展撂荒地復耕專項整治保障糧食安全,完善農田基礎設施,籌資474.13萬元修繕水渠等田間灌排設施66處、修建機耕路15條,為撂荒地復耕提供基本條件。撂荒地整合連片后,通過實施規模化、機械化經營,降低耕作成本,減輕勞動強度,對水稻生產節本增效、高產穩產,增加農民收入具有重要作用。大力招引培育實施主體,以“龍頭企業+合作社+基地+農戶”模式推動復耕復種,共引入龍頭企業5家,扶持種植合作社2家,投資157萬元整合流轉復耕撂荒地7600余畝。

  英德市西牛鎮赤米村原有高低不平、灌溉設施不完善的300多畝撂荒地被擱置。駐西牛鎮工作隊籌措資金30萬元用于整治這片撂荒地。通過整治,原本高低不平的撂荒地轉變成一片“田成方、路成框、渠成網”的良田。并由村“兩委”成立種養專業合作社,整合360畝土地種植水稻。同時,在全村公開選拔致富帶頭人,從中優選富有經驗和精力的“土專家”擔任合作社項目運營執行人。這一舉措開創了“以鎮級獎補、合作社、經營執行人”的新發展模式。種植水稻所產生的收益歸村集體經濟組織所有,為增加集體經濟收入、壯大集體經濟增添新途徑。

  “幫”在要處:廣推介、強產業、促增收

  鄉村要振興,產業是關鍵。指揮部和各工作隊牢牢把住產業振興這個關鍵,圍繞清遠市打造清遠雞、英德紅茶、連州菜心、絲苗米、麻竹筍五個百億產值農業產業的發展戰略,立足各鎮產業基礎,推動以現代農業產業園為發展方向的傳統產業升級和產業鏈條完善,集中力量打造鎮域特色優勢產業。以提高農民組織化程度、激發內生發展動力、提升當地“造血”功能為主攻方向,在著力發展壯大集體經濟、推動實現聯農帶農富農中當好“三大員”,幫助24個對口幫扶鎮2021年村集體經濟平均收入14.15萬元、同比增長5.83%,農民人均可支配平均收入1.96萬元、同比增長20.25%。

  當好招商推介員。著力打造農村集體資產經營主體,推動在村成立農民合作社、在鎮成立集體企業,統籌盤活分散、閑置的農村集體資源資產為市場要素,聯結農戶和市場,以村企合作、鎮企合作等方式招商引資,推進產業合作項目。截至目前,累計邀請63家企業、單位到幫扶鎮考察,達成合作意向企業、單位28家,引進鄉村振興項目18個,預計投資額6.3億元。著力構建高質高效的現代農業產業體系,推動創建省級現代農業產業園2個,建成達產后預計實現產值近26億元,聯農帶農近5萬戶。

  當好營商服務員。暢通冷鏈物流配送渠道,與中國郵政集團清遠市分公司合作打造三級“農產品大流通平臺”,推動村級鄉村振興服務站、鎮級大流通中心和廣州市中心銷售門店試點建設。落實金融惠農政策,拓寬產業發展融資渠道,創新“整鎮授信”“整村授信”模式,累計協助農戶、農業專業合作社和農業企業申請涉農優惠授信近2億元、已發放近6000萬元。

  當好產品推銷員。助力打造粵港澳大灣區的“米袋子”“菜籃子”“果盤子”“水缸子”“茶罐子”,提升品牌競爭力,推動建成省級“一村一品”專業村21個、專業鎮2個,5個農產品入選全國名特優新農產品名錄。堅持線上線下聯動、前方后方對接、政府企業合力,廣泛對接拓展消費幫扶,著力推動市場賦能,大力發展訂單農業,一年來累計消費幫扶各類農特產品1100余噸、近2000萬元,帶動近24萬農民增收,帶動村集體增收115萬余元。牽線廣州善待家農業集團公司與連山金爵米業簽訂合作協議,通過共建基地、共創品牌、共享渠道等方式5年內帶動銷售連山絲苗米1.5億元。

  經過一年的謀劃,基本形成糧食種植加工、特色文旅康養、新能源開發利用為主的產業發展體系,包括陽山七拱七彩稻田公園、連南三排排瑤古寨康養基地、陽山太平農光一體光伏基地等在內的十大產業項目,預計投資額達15億元。

  “扶”穩民生:保供水、解愁盼、靚村居

  炎炎盛夏,陽山縣小江鎮大坪村以及下坪村的外洞片區水質提質提標工程順利完工,清澈甘甜的自來水流進家家戶戶,28個自然村9769人的飲水難題得到解決,百姓喝在嘴里,甜在心頭,紛紛點贊駐鎮幫鎮扶村工作的實干成效。

  入駐不久,指揮部和各工作隊都集中接到同一問題反映:村里百姓“喝水有困難”。為此,指揮部著眼健全農村供水保障長效機制,堅持“一個專班強力推進、一本指引提供方案、一條鏈條全面幫扶”,聯合廣州市水投集團成立工作專班,編制《廣州幫扶清遠農村集中供水提質提標 創新長效運維管護模式工作指引(第一版)》,圍繞水源水質、工程建設、技術指導和運營管理開展全鏈條幫扶,選取試點鎮探索推進依托集體企業承接農村供水設施管護項目,鞏固提升農村飲水安全保障水平。

  一年來,累計籌集幫扶資金1400.1萬元,通過打深水井、加裝一體化凈水設施等方式,解決60455名村民的季節性和水質性缺水問題;以陽山縣小江鎮為試點,探索建立以鎮域集體企業提供服務的農村供水長效保障機制,并將逐步承接農村污水處理、綠化保養、道路保潔和垃圾清運等項目,初步形成了“政府引導、企業運維、群眾參與”的“小江模式”,計劃在24個鎮有序推廣,力爭形成全方位的農村公共基礎設施長效保障機制,不斷提升農村基本公共服務管理水平。

帶動村民積極開展撂荒地復耕專項整治保障糧食安全

  聚焦當地群眾“急難愁盼”問題,積極發揮后方組團單位作用,開展“我為群眾辦實事”工作。大力推動教育幫扶,提升教師業務能力,完善村鎮學校基礎設施建設、改善教學條件,累計籌措教育幫扶款項330萬元,捐贈各類書籍超1.1萬冊,資助90余名家庭困難學生入學,組織廣州對口幫扶24個鎮50名鄉村骨干教師到廣州各區優質學校跟崗學習,協調“長頸鹿教室”線上支教項目落地陽山縣太平鎮。積極開展醫療幫扶,推動改善幫扶地醫療衛生設施條件,助力提升醫療衛生服務能力,各駐鎮幫鎮扶村工作隊累計發動捐贈醫療設施用品約250萬元。

  切實做好“暢行”“增亮”“保潔”等實事惠民生,各工作隊籌集幫扶資金1130.2萬元,修繕建設道路84條,解決41865名村民出行問題;籌集幫扶資金324.7萬元,架設路燈664余盞,解決149200名村民照明問題;籌集幫扶資金4528.3萬,大力改善137條村的村容村貌,有效提升鄉村人居環境水平。

  脫貧摘帽不是終點,而是新生活、新奮斗的起點。接下來,廣州市駐鎮幫鎮扶村工作隊將不忘初心,加倍實干,情系群眾愛灑鄉村,攜手清遠高質量推進鄉村全面振興,扎實做好駐鎮幫鎮扶村工作,圍繞強化兜底保障,加強返貧動態監測和穩崗就業保障,抓實供水攻堅行動;圍繞推動農業發展,大力支持經營主體,攜力培育壯大種養殖、鄉村旅游等優勢特色產業,深化消費協作,增強“造血”功能;圍繞推進鄉村建設,加強黨建共建,持續改善人居環境,廣泛動員社會力量,打造一批鄉村振興示范村,用智慧和汗水為清遠高質量鄉村振興發展之路貢獻廣州力量。

瀏覽次數
-
分享
分享到
掃一掃在手機打開當前頁
-


關注 · 廣州政府網