焖骚寡妇影院,精产国品一二三产区入口网站,插我一区二区在线观看,亚洲av无码专区国产不卡顿

領航新時代鄉村振興
當前位置:首頁 > 專題 > 領航新時代鄉村振興 > 對口幫扶 > 工作動態
廣州援藏干部姚靈林:助波密解決未來二十年“水需求” 讓垃圾填埋場不再滲液飄臭
聽全文  發布時間:2022-06-28  來源:廣州日報

懸崖上鋪管引來“幸福水”

  6月14日,一汪清澈碧透的山泉水被引入了新建的自來水廠蓄水池中,空中落下的雨滴在池面上蕩起層層漣漪。“昨晚一晝夜并管成功,自來水廠開始試運行,將根本改變波密縣城供水質量。”波密縣自來水廠的工作人員第一時間就在微信群里“播報”了這一喜訊。

  積極推動水廠改造升級建設的波密縣人民政府副縣長姚靈林,是第九批援藏工作隊波密工作組成員,他介紹,項目完成后將全面保障波密縣核心區干部群眾日常生產生活用水,直接增加供水人口約7000人,將供水規模提升3倍,滿足波密縣未來20年發展生產生活用水需求。

  村民記憶:

  小時候路邊舀“牛糞水”

  時值6月,作為雅魯藏布江主要支流之一的帕隆藏布江從西藏林芝市波密縣城穿流而過,加之“冰川之鄉”的美譽,很難想象波密縣也會面臨“飲水難”的問題。而實際上,“停水”“水壓不夠”“進水渠塌方”“水管爆管”是三年前波密縣百姓面臨的“常態”。

  從波密縣城向西南行駛不久,在卓龍溝山腳下、帕隆藏布江河畔,正是波密縣新建自來水廠的位置,其所在的村子叫桑登村。

  今年近50歲的扎西澤登從小就生活在波密縣扎木鎮桑登村,作為該村的村主任,扎西澤登對過去山上流下的水中混雜著馬糞、豬糞、牛糞的情形印象深刻。

  他告訴記者,桑登村是一個在波密縣城附近的村落,但是在他小時候,仍然只能和其他村民一樣,取山上流下的雪水、雨水生活、種地。“那時村民們就拿著水桶,在山上流下的水旁取水,舀過來舀過去,水依然很不干凈,豬糞、牛糞都在水里面漂著。”

  他說,當時可能也是由于水的問題,村民總容易生病,時不時要往醫院跑。后來當援藏干部來到縣城之后,建起了自來水廠,作為縣城周邊的老百姓,也積極組織出力,之后才用上了自來水,“比起從路邊舀的水強太多太多了。”

  隨著時間推移,村里面不少人都富裕了起來,有的還建起了二層小樓,但是水壓卻一直上不去,大家只能在一樓取水,而且還經常會碰到停水的情況。

  年久失修:

  水廠設備老化經常停水

  “我記得是在1996年前后,我們縣城有了第一座自來水廠。”波密縣自來水廠廠長次仁巴登回憶,水廠當時也是第一批援藏干部建起來的,到了2000年后,第四批援藏干部投資了近400萬元,重新改造了一次自來水廠,新建了沉淀池和沉砂池,同時加長了3公里左右的PVC管道。

  他告訴記者,在自來水廠建成之前,在山上或山腳下的村落都是使用山泉水,而波密縣城則都是自己打的井水。“最早時自來水廠只能夠為縣城的群眾供水,周邊的村落由于基礎設施不足,是很難供上水的。”次仁巴登說,在建設新的自來水廠之前,由于設備老化,經常也會碰到“進水渠塌方”“水管爆管”等情況,因此水壓不足、停水就成了當時主要面臨的問題,一周之內差不多都要停水兩三次。

  “經常停水”“三樓以上供不上水”是姚靈林剛來到波密縣城時最深的印象,也是讓他不理解的一點:守著帕隆藏布江、背靠冰川雪山,居然還會缺水?通過調查他才了解到,原來該縣城最早的水廠是由一座水電站改造而成的,直到20世紀90年代才新建了自來水廠,但是至今已經過去了多年,水廠的設備早已老化,而且由于人口增長,供水量也難以滿足目前縣城人口的增長速度。“當時縣城水廠的管網已經覆蓋到周邊的村莊,但是由于水源不夠,仍然有兩個村子還沒有用上自來水廠的水。”

  “十四五”援藏第一項:

  解決群眾“吃水難”

  “波密縣‘十四五’援藏項目的第一個立項項目,就是建造一座新的自來水廠,解決群眾的‘吃水難’問題。”姚靈林說。

  在工作組“十四五”援藏項目立項研討會上,波密工作組組長鄒勇剛表示:“解決波密縣干部群眾飲水難問題,我們要下定決心積極爭取‘十四五’援藏資金支持,一定要解決這個制約當地經濟社會發展和人民群眾生活的重點民生問題。”

  2021年,這個項目順利成為廣東援藏首批納入“十四五”規劃建設的項目。

  之后,姚靈林回廣州聯系廣州水投集團,共同組織參與過“粵港供水項目”“西江引水”等項目的高水平專家技術服務團隊,在三個月時間內5次趕赴波密實地調研。廣州水投與波密縣住建局團隊迅速開展水質檢測、管網檢測、地質勘探等工作,因地制宜制定波密縣農村供水設施提升方案,破解困擾已久的問題,高質量推進城鄉供水保障項目實施。

  投資近3000萬元保障供水:

  新水廠體現傳統文化與現代技術統一

  與其他援藏干部相比,家鄉在湖南的姚靈林膚色被曬得發黑發亮。“這都是天天在外面跑出來的。”鄒勇剛頗為疼惜地解釋道。由于身體原因,姚靈林在結束采訪的當天就請假回廣州進行治療,援藏三年,不少援藏干部的身體多多少少地出現了問題。

  在姚靈林接受采訪地點的身后,正是波密縣桑登村的施工現場。姚靈林介紹,新建自來水廠項目全稱為“波密縣農村供水保障工程”,設計、施工、設備采購及其他所有費用加起來一共約2998萬元,由廣東援藏資金提供。“新建的水廠結合當地的桃花節和水文化,以屋頂綠化和草坪地景的形式融入桃花和水滴元素,展示出廠區水凈化特色與美好前景象征。”此外,建筑造型緊跟時代風格,屋頂采用藏紅色、體現當地建筑特點,同時結合遮陽百葉、花格窗等嶺南建筑元素,體現了傳統文化與現代技術的統一。

  據了解,波密縣原本的供水設施主要包括取水口1座、原水輸水管及引水渠,凈水廠1座,每天供水能力為3000立方米,配水管網總長度為35.6公里。

  勘察水管鋪設線路:手腳并用跨過八十多度陡坡

  如何找到一座新的取水口,成為擺在姚靈林和項目設計者面前的首要問題,此后前去探查取水口到下游的管道,也成為姚靈林難忘的一段經歷。

  “當時已經找到了取水口,但由于大雪封山,直到第二年的3月份才有機會勘察計劃鋪設的管道走向情況。”姚靈林回憶,水源取水口在卓龍溝里,大概是從3900多米的地方順著溝谷流下來的,到縣城的海拔約2790米,差不多有1100米的落差,距離大概有2.5公里。他告訴記者,就是這樣一段不算長的路,當時一共走了4個多小時,在路上看到有塌方,有被泥石流沖走的樹木,還有一些捕獸夾。“當時是沒有路的,只有沿溝谷地勢架設的水管,特別是經過一個陡坡時,水管都是懸空架過去的。”

  姚靈林坦言,當面臨要橫跨這么一個八十多度的陡坡,而旁邊就是懸崖時,心里真的感到恐懼,甚至有了“打退堂鼓”的想法,但當他看到自來水廠廠長在前面帶路,后面又有當地老百姓殿后時,他只有硬著頭皮上。

姚靈林和同事在懸崖峭壁上勘探水管鋪設線路

  “只有把整條線路都完完整整地勘察一遍,自己的心里才有底,才能確定水廠的建設方案是否可行。”他說,當時那一段路大概有七八十米的距離,面對危險,開始確實有些害怕和猶豫,但他心里想著一定要盡快徹底解決當地老百姓“吃水難”的問題,就馬上鼓起勇氣攀著鋼絲繩跨了過去。

  姚靈林此前由于踩在潮濕的苔蘚上摔倒,手被鋒利的樹枝劃破過;有一回在塌方懸崖邊滑倒,他更是差點掉下幾十米高的崖谷。“在西藏做工程非常不容易,受到許多自然條件的約束。”

  供水規模提升三倍:滿足未來20年縣城用水

  6月14日,清澈碧透的山泉水被引入了新建的自來水廠蓄水池中,開始試運行。

  姚靈林告訴記者,項目完成后將全面保障波密縣核心區干部群眾日常生產生活用水,直接增加供水人口約7000人,將供水規模從每天3000立方米提升至每天10000立方米,滿足波密縣未來20年發展生產生活用水需求;投入全自動化的消毒、過濾設備,在安全經濟運行的前提下提升水質;建立西藏首個縣域自來水水質檢驗中心,每天開展日常水質檢測工作。

在援藏干部的推動下,當地藏族同胞喝上了清澈的自來水

  “水廠建好了以后,從水源頭給我們重新建設了一道管道,為我們增加水壓。”次仁巴登表示,這也從根本上解決了“水質差、雜質多”的問題。此外,水廠還加設了紫外線消毒的環節。

  “真的特別感謝廣東人民。”次仁巴登動情地說。

  “水廠建成后,再也不用擔心水壓不足上不去二樓的情況了。” 扎西澤登說,現在不但能吃上100%的放心水,就連熱水器都能夠用上了,“比起路邊舀的水干凈太多了。”

  提前預判“垃圾圍城”:

  升級改造垃圾填埋場

  另一個讓姚靈林心心念念的項目就是垃圾填埋場的改造升級,隨著波密縣城的發展,每天的垃圾量在增加,面臨“垃圾圍城”的風險。

姚靈林

  “沒有升級改造時,風一起,填埋場周圍到處飄著黃沙和垃圾。”波密縣城市管理和綜合執法局副局長扎西回憶。

  扎西介紹,這里是縣城的唯一一個垃圾填埋場,2009年開始建設,2010年正式投入使用,采用的是覆土填埋的方式,預計可以使用15年;但隨著縣城的不斷發展,加上需要處理川藏鐵路項目工地的生活垃圾,垃圾填埋場的使用年限不斷“縮水”,按照發展速度,到2023年就會面臨“垃圾圍城”的風險。“日處理量計劃是30噸左右,但現在每天的垃圾處理量為40多噸。”

  垃圾填埋場的改造升級迫在眉睫,周圍氣味重、垃圾滲漏液等問題都亟待解決。2021年底,在姚靈林的積極推動下,廣州環投集團帶隊進藏調研,隨即著手研究,設計通過技術改造和精細化作業,充分挖潛和釋放填埋庫容,保障波密地區生活垃圾得到妥善處置。

  2022年3月8日,在波密縣垃圾填埋場舉行了“廣州環投集團對口支援波密縣垃圾處理技術服務啟動儀式”。同日,廣州環投集團在縣委縣政府舉行了垃圾填埋場相關物資捐贈儀式,正式啟動波密縣垃圾填埋運營及操作技能培訓、填埋場雨污分流作業、垃圾滲濾液處理、垃圾分類宣傳等業務員培訓工作。

  填埋全過程覆蓋密閉:

  可再延長四年使用年限

  今年3月31日,當最后一條焊縫完工,波密縣垃圾填埋場成為西藏自治區首個采用HDPE膜全過程覆蓋密閉的垃圾填埋場。

  據姚靈林介紹,垃圾填埋場全場采用1.0mm HDPE膜(約15000平方米)取代黏土,對非作業區實施覆蓋密閉;采用0.3mmPE膜對作業區實施每日覆蓋,有效隔絕地表水進入垃圾堆體,完全實現了雨污分流;與此同時,采用開孔PE管(約600米)串聯焊接,放置在膜下,利用風機將填埋氣集中收集至庫區外采用火炬燃燒處置,有效防控臭味影響。

優化升級后的垃圾填埋場

  此外,HDPE膜具有高效防滲、耐高低溫、抗老化、耐腐蝕、壽命長等性能。波密縣垃圾處理填埋工藝從以往的覆土填埋升級為覆膜填埋,覆蓋系統年運營成本降低75%,同時減少了滲濾液產生,提高庫容使用率,節省庫容15%~25%,延長填埋場使用壽命,從源頭控制臭味外溢,防止垃圾飛散,顯著減少對周邊環境影響。

  “你聞一下,現在幾乎沒有什么很重的氣味。”扎西告訴記者,除了臭味問題,垃圾滿天飛的問題也解決了,還有環保的要求也達到了,特別是進行了雨污分流,讓滲漏液減少了90%。

  “通過對垃圾填埋場的改造升級,按照目前的每日垃圾處理量,使用年限可以到2026年,比原本再延長了四年。”姚靈林表示,此外由于進行覆膜處理的垃圾雜質少,當未來縣城建起了垃圾焚燒廠時,這些覆膜處理的垃圾還可以挖出來進行焚燒,使用的土地也能還原、修復。

瀏覽次數
-
分享
分享到
掃一掃在手機打開當前頁
-


關注 · 廣州政府網