支持廣期所推動碳排放權期貨上市
為深入貫徹落實黨中央、國務院關于碳達峰碳中和重大戰略部署,積極推進廣州碳達峰試點城市建設,近日,廣州市人民政府印發《國家碳達峰試點(廣州)實施方案》(簡稱《實施方案》)。
《實施方案》提出,支持廣州期貨交易所加快推動碳排放權、電力、多晶硅等服務綠色發展的期貨品種上市進程,完善“穗碳”平臺等企業碳賬戶體系建設。
到2030年清潔低碳安全高效能源體系全面建成
《實施方案》分為總體要求、主要任務、科技創新、政策創新、全民行動、保障措施六大部分,提出多項工作舉措,聚焦破解綠色低碳發展面臨的瓶頸制約,分類別明確碳達峰目標任務,并建立碳預算、碳足跡、碳金融、碳要素和碳數字等五大政策創新體系,以期為全國提供可操作、可復制、可推廣的經驗做法。
《實施方案》提出,到2030年,清潔低碳安全高效能源體系全面建成,能源資源利用效率全面提高,產業結構和用能結構進一步優化,工業數字化賦能低碳化效果顯著,城鄉建設持續綠色高質量發展,交通運輸領域新能源應用規模大幅增長,綠色要素交易體系基本健全,生態系統碳匯能力顯著增強,碳達峰碳中和關鍵技術實現突破,形成一批可復制可推廣的綠色低碳發展典型案例,綠色低碳生活方式成為公眾自覺行動。
完善廣州市碳普惠自愿減排交易體系
《實施方案》聚焦能源供給、資源利用、工業領域、城鄉建設、交通運輸、生態碳匯、綠色要素、試點示范8個方面提出具體建設任務。
深化交通轉型方面,提出探索建立粵港澳大灣區“一票式”聯程客運服務體系,持續擴大氫能源建筑廢棄物運輸車輛示范應用規模,鼓勵利用現有加油站、加氣站改建或擴建加氫設施。
健全綠色交易體系方面,《實施方案》提出完善廣州市碳普惠自愿減排交易體系,支持各區及符合條件的園區、機構申報碳賬戶、碳普惠、碳匯等綠色普惠金融創新試點;同時豐富綠色要素交易產品,支持廣州期貨交易所加快推動碳排放權、電力、多晶硅等服務綠色發展的期貨品種上市進程,完善“穗碳”平臺等企業碳賬戶體系建設;此外,支持金融機構圍繞華南國家植物園、國家級濕地公園等生物多樣性保護重點領域和生態友好型項目,開發符合生態碳匯和生物多樣性保護特點的金融產品。
開展碳達峰碳中和示范方面,明確鼓勵各區在綜合性片區、產業園區、綜合交通、建筑樓宇、工業制造、居民社區等類別中打造一批省級、市級碳達峰碳中和試點,篩選并認定一批園區、工廠、建筑、交通等類別的零碳試點示范項目,開發推廣零碳公園、零碳新型農房等一批零碳場景。
位于廣州獵德大橋西側的110KV獵橋變電站充分融入低碳、環保理念,成為全國首個獲得國際、國內綠色雙認證的變電站。
推進企業碳效分級評估結果應用
創新要素足是《實施方案》的一大亮點。《實施方案》提出建立碳預算管理體系、健全碳足跡核算體系、完善碳金融創新體系、形成碳要素保障體系、構建碳數字治理體系5個方面、共16項政策創新,不斷完善有利于廣州實現碳達峰目標的政策機制。
其中,碳金融創新方面,提出健全“碳賬戶+碳信用”體系,推進廣州市企業碳效分級評估結果應用;推動碳市場創新發展,做大碳配額抵質押融資、碳配額回購交易規模,構建生態碳匯等生態產品市場化交易體系,開拓氫能、綠色甲醇、綠色甲烷等綠色要素交易產品,探索碳現貨遠期交易和跨境碳交易業務;探索期現聯動業務,鼓勵金融服務機構開發碳排放權、電力市場期現貨價格指數;推廣綠色金融特色網點建設模式,支持金融機構探索運營“碳中和”、建設“零碳網點”和開展環境信息披露。
碳數字治理方面,提出搭建市碳達峰碳中和監測管理平臺(穗碳云),實現涵蓋全市及各區分領域、分行業、分能源品種的能源統計和碳排放核算,輔助支持碳預算管理等工作,支撐碳達峰行動部署;完善廣州碳普惠服務平臺,研究開發建筑、交通、教育等領域的碳幣獲取及消納場景,激勵多領域開發廣州碳普惠減排項目。
同時,打造廣州市儲能監管平臺,展示廣州市儲能電站的整體運行狀態、設備監測、實時電量等信息,開展柔性負荷控制技術研究,達成廣州電網需求側響應能力不低于最大用電負荷5%的目標,推動接入新型電力負荷管理系統的可控制負荷達到廣州電網最大負荷的20%;擴展“穗碳計算器”應用場景,強化工業企業碳排放統計核算基礎,探索建立低碳企業評價體系,支持平臺在綠色認證等多領域深度應用。