廣州使出“繡花功夫”,力求將營商環境改革深入社會經濟運行“毛細血管”
營商環境就是吸引力,營商環境就是生產力,營商環境就是創造力。
5月8日,廣州舉行全市優化營商環境推進會,吹響營商環境改革走向“深水區”的號角。這也是廣州連續第四年舉行覆蓋全市范圍的營商環境大會。5月10日,廣州印發《廣州市用繡花功夫建設更具國際競爭力營商環境若干措施》,啟動營商環境4.0改革。
優化營商環境,作為“一把手工程”,廣州一直爭分奪秒,狠下功夫,力求改革更深、更實、更細。2018年以來,一年一個“臺階”往上躍,已經歷了1.0、2.0、3.0三個改革階段。
開辦企業時間從4個工作日到0.5天辦結,獲得水電氣從10至20個工作日不等,到全面落實電水氣外線工程行政審批總時間不超過5個工作日,量化的指標不斷縮減,創新舉措也在穩步實施。
進入“十四五”開局之年,廣州加足馬力,制定《廣州市用繡花功夫建設更具國際競爭力營商環境若干措施》,推動開展營商環境4.0改革。這一次,廣州使出“繡花功夫”,以更細致的角度出發,力求將營商環境改革深入社會經濟運行的“毛細血管”。
“一把手工程”
廣州正式將“營商環境”提上日程,是在2018年10月。彼時,《廣州市營商環境綜合改革試點實施方案》正式印發,象征著1.0改革的正式啟動。
2019年3月,制定印發《廣州市進一步優化營商環境的若干措施》,實施2.0改革。
2020年1月1日,《廣州市對標國際先進水平全面優化營商環境的若干措施》的印發為全市市場主體送上了一份“新年大禮”,廣州邁入營商環境3.0改革階段。
回望前三次的改革路徑,相隔時間從5個月到10個月,說明廣州在推出新舉措的同時,同樣看重政策在實踐中的表現:改革是否真正落到實處?是否精準對接了市場主體需求?這些都需要一定的時間來檢驗。
而從3.0改革到本次啟動的4.0改革相差近一年時間,更強調在經過新冠肺炎疫情考驗后,廣州對于優化營商環境、激發市場主體活力、提升經濟韌性的新使命與新作為。
營商環境的優化是一項系統性工程。事實上,從1.0改革到3.0改革,再到如今的4.0改革,完善頂層設計之余,更需要全社會的參與。
2018年12月廣州召開優化營商環境大會,明確了廣州營商環境與國際國內先進城市對比“還有不小差距”。因此,在營商環境改革1.0階段,廣州要做的是堅持問題導向,并充分利用粵港澳大灣區建設重大戰略機遇,學習借鑒香港、澳門先進經驗,攜手建設國際一流營商環境。
到了2019年3月優化營商環境暨招商引資工作會議,要求各級各部門要把優化營商環境和招商引資工作作為“一把手工程”,聚焦企業遇到的痛點、難點、堵點問題,深入開展優化營商環境專項行動。
“用我們辛苦一點,換取企業輕松一點,老百姓高興一點,為企業發展營造良好環境。”此次會上提出。
2020年2月,在新冠肺炎疫情暴發的特殊背景下,廣州召開了優化營商環境推進會。會上再次強調了要把優化營商環境工作作為“一把手工程”,各區、各部門要成立專門班子推進落實,凝聚各方面智慧和力量,步調一致、齊心協力推進營商環境改革。
今年3月,廣州深化改革“施工圖”出爐,營商環境改革仍是“頭號工程”。
為什么營商環境如此重要?“十四五”剛剛開局,外部環境依然充滿各種不確定性,高質量增長的難度越來越大。
無論對于宏觀的經濟,還是具體的項目落地投資,最重要的是,用自身發展的確定性來有效對沖外部環境的不確定性。而最大的“確定性”,正在于市場化、法治化、國際化且讓投資者可預期的營商環境。
廣州去年GDP和今年一季度GDP取得了穩中有進、來之不易的增長。增長背后是來自頂層具有遠見的布局和好項目、大項目的投資落地。
一季度,全市“攻城拔寨”項目已完成年度計劃的28.9%,超過時序進度3.9個百分點,比去年同期提高7.7個百分點,推動全市固定資產投資增長38%,增速高于全國、全省。全年272個計劃新開工項目中,一季度已開工92個,開工率超過三分之一,另有8個前期項目提前開工。
發展提速,背后要靠改革提速。不斷深化營商環境改革就是沒有招商形式的招商引資。好的營商環境不僅是一座城市的生產力和競爭力,更是市場主體轉型升級、持續發展的有力支撐。
從外部來看,由世界銀行發布的《營商環境報告》已被視為“全球投資風向標”,優化營商環境已成為全球各地解放生產力、提高綜合競爭力的主要途徑。
聚焦于城市發展的內部環境,營商環境改革與高質量發展是“同頻共振”的。新業態、新模式不斷涌現,對營商環境的訴求也在發生著變化。這意味著,只有持續不斷地將營商環境推向最好最優,才能讓市場主體“輕裝上陣”,釋放強勁動力。
不進則退,慢進也是退。連續多年將營商環境作為“一把手工程”,廣州刀刃向內、自我革新,堅持以市場主體的獲得感和滿意度為導向,推出創造型引領型改革舉措,將改革之路走深走實,更向著全球資源配置中心邁進。
三年“闖關”路
3月底舉行的2021中國廣州國際投資年會上,廣州“一口氣”簽下了183個項目,投資總額超8600億元。
從跨國公司、產業龍頭到明星創業公司,他們為什么選擇廣州?廣州連續開展的營商環境改革,精準地回答了這個亟待尋求突破的時代命題。
回望1.0改革階段,廣州共提出8個方面43條具體舉措,可概括為“336”,即深入推進壓縮企業開辦時間、工程建設項目審批制度改革、優化稅收營商環境等三大國家級改革試點;推動廣州開發區、南沙自貿片區、國家臨空經濟示范區3個重點區域改革取得更大突破;系統推進投資便利化、貿易便利化、市場監管、產權保護、科技創新、人才發展6項“走在全國前列”改革。
在這個時期,廣州的改革聚焦于行政審批流程的優化,以世界銀行的評價體系為主導,強調重點改革區域發揮引領作用。通過在部分區域的先行先試,廣州以點帶面,逐漸拉開營商環境改革的“帷幕”。
到了2.0改革,共提出13項改革任務,43條具體舉措,重點推進開辦企業、辦理建筑許可、不動產登記、繳納稅費、跨境貿易、獲得電力、獲得用水、獲得用氣、獲得信貸、知識產權保護10大重點領域營商環境攻堅工程。
2020年,廣州深入實施營商環境3.0改革,從五大方面共提出26條改革任務、82項改革舉措。此次改革,可概括為“123”:堅持1個導向(以市場主體的獲得感和滿意度為導向),著力提升政務服務市場主體滿意度;結合2種評價(世行評價和國家評價),聚焦企業全生命周期深化改革,推進“四減一優”(減流程、減成本、減材料、減時間、優服務);打造3個高地(創新創業創造高地、國際營商規則銜接高地、法治化營商環境高地)。
經過三個階段的改革,廣州營商環境有了實打實的提升。
——效率“加速度”。在廣州,開辦企業對標全球第一的新西蘭,上線“一網通平臺”,將原來22張表、469個填報事項整合為1張表單55項信息;辦理建筑許可成為全國第一批工程項目“清單制+告知承諾制”審批改革試點,社會投資簡易低風險項目從取得用地后到辦理產權登記全過程只需6個環節、用時28天。
——創新“強力度”。廣州的辦理破產實踐被最高人民法院指定為破產案件審理方式改革試點法院,創新探索國有“僵尸企業”司法出清。近3年,共清理債務超過525億元,盤活中心城區土地資源140萬平方米,促使700多家企業退出市場。
——體驗“有溫度”。依托“銀商通”機制,廣州實行全程個性化“管家服務”,全市銀行網點均可免費代辦開辦企業業務,全程跟蹤開辦企業涉及的“照、章、稅、保、金、銀”辦理,全面提升優化企業群眾辦事體驗。
2020年,在國家營商環境評價中廣州位居全國前列,全部18個指標獲評全國標桿。近期,在國務院辦公廳公布《優化營商環境條例》落實情況15項創新舉措中,廣州有4項入選。
營商環境好不好,市場主體是最直觀的體現。2020年末,全市實有市場主體269.67萬戶,其中企業158.43萬戶,比2015年分別增長1.03倍和2.01倍。
改革中的“繡花功夫”
市場主體有活力,經濟就有動力。一季度,廣州市地區生產總值為6404.09億元,同比增長19.5%,高于全省水平(18.6%),兩年平均增長5.6%。
對于廣州來說,優化營商環境是一場“持久戰”,也是一場“攻堅戰”。
1.0改革主要針對行政審批領域簡政放權,2.0改革聚焦重點指標領域改革突破,3.0改革全力推動跨部門革命性流程再造。此次啟動的4.0改革,在做到與前序改革梯次接續、前后銜接、縱深推進的基礎上,將進一步強調以繡花的功夫做精做細做活。
“一端圍繞市場需求,充分發揮市場在資源配置中的決定性作用,持續為企業優化發展環境,為群眾提供辦事便利;一端圍繞政府能力建設,更好發揮政府的作用,以數字賦能推動城市治理和監管服務水平邁上新臺階。”廣州市發改委相關負責人表示。
在構建以國內大循環為主體、國內國際雙循環相互促進的新發展格局背景下,更需要繼續改善營商環境,不斷增強廣州經濟的吸引力、創造力、競爭力,才能實現更高質量、更有效率、更加公平、更可持續、更為安全的發展。
營商環境改革進入4.0階段,廣州將全方位貫徹“人人都是營商環境、處處優化營商環境”理念,從“國家試點、灣區示范、指標攻堅、涉企服務、數字賦能、智慧監管”六大方面進行謀篇布局,進一步提出35條改革舉措,清單化列出260項年度任務。
“新、細、活、彩”,是這次改革中的四個關鍵詞。
——平臺更新。搶抓國家營商環境創新試點城市建設機遇,一體化推動要素市場化配置改革試點,中新廣州知識城、南沙粵港澳全面合作示范區、全國社會信用體系標桿城市建設,打造全國營商環境改革創新的重要“策源地”和“試驗田”。
——服務更細。堅持問題導向,在細節上找差距、補短板,從產業發展全鏈條、企業生命全周期出發,充分利用大數據和信息化技術,建設完善政務區塊鏈等數字基礎設施,加速數字應用場景落地。
——監管更活。突出創新監管,率先構建信用全周期閉環監管、行業綜合監管、包容審慎監管、社會自治監管“四位一體”新型監管體系,實現監管“無事不擾”又“無處不在”。
——品牌更出彩。廣州將復制推廣廣州開發區“一門式”政策兌現經驗,全市推行“一窗受理、內部流轉、限時辦結”的“政策兌現集成服務”,進一步擦亮營商環境的“金字招牌”。