焖骚寡妇影院,精产国品一二三产区入口网站,插我一区二区在线观看,亚洲av无码专区国产不卡顿

【媒體解讀】新基建賦能廣州打造數字經濟新高地

  • 聽全文
  • 2021-01-14
  • 來源: 南方日報
  • 分享到
  • -

廣州市推進新型基礎設施建設實施方案正式印發

  去年以來,全國掀起新型基礎設施建設(下稱“新基建”)熱潮。發力“新基建”支撐經濟高質量發展,已經成為各地共識。

  競逐新藍海,廣州如何突圍?日前,《廣州市推進新型基礎設施建設實施方案(2020—2022年)》(下稱《實施方案》)正式印發,提出要加快建設5G(第五代移動通信技術)、工業互聯網、物聯網等信息基礎設施,統籌布局重大科技、產業技術創新等創新基礎設施,優化升級交通、能源、物流等融合基礎設施,支撐廣州打造數字經濟創新引領型城市,為廣州創建新時代高質量發展示范區注入新動力。

  根據《實施方案》提出的目標,到2022年,廣州新型基礎設施建設規模和創新水平領先全國,要建成全國領先的信息基礎設施發展高地、構筑國內一流的創新基礎設施集群、構筑國內一流的創新基礎設施集群。

  重基礎

  實現城區5G網絡連續覆蓋

  5G、大數據、人工智能、物聯網、區塊鏈、云計算等新一代信息技術構成了新基建最為堅實的底座。

  因此,《實施方案》從基礎支撐方面出發,提出要加快建設信息基礎設施,包括5G網絡、千兆光網、物聯網、工業互聯網和未來網絡。

  其中,5G網絡被放在了首要位置。具體而言,廣州將推動公眾移動通信5G基站站址布局專項規劃修編,實現城區5G網絡連續覆蓋,建成輻射粵港澳大灣區的全國首批5G商用試點城市,5G發展走在全國前列。在政務服務、電網、公安、應急管理、船舶、石化、軌道交通、專業園區等重點行業和領域建設5G專網,開展5G專網實驗網建設。

  到2022年,全市5G站址6.7萬個(含儲備站址),累計建成3.89萬個5G基站,全市5G用戶數1500萬戶;力爭建成智慧燈桿3.4萬根。

  落地到實踐中,《實施方案》明確要開展5G應用試點示范項目建設,加快布局建設黃埔“5G+智能制造”、番禺“5G+智能網聯汽車”、白云“5G+智慧物流”、越秀“5G+超高清視頻”、南沙“5G+無人碼頭”等5G應用產業園,建設南沙“5G+政務服務大廳”,打造國家級5G產業融合應用示范區。

  千兆光網領域,要推動廣州互聯網國際出入口核心節點、國際互聯網根服務器鏡像節點等新型國際化信息基礎設施建設,構建國家級新型互聯網交換中心。

  同時,積極謀劃下一代廣播電視網建設,充分發揮4K電視網絡應用試點示范帶動作用,推動超高清視頻逐步普及,率先建成以4K/8K超高清應用為標志的新數字家庭示范區;以花果山超高清視頻產業特色小鎮為載體,建設大灣區首個超高清視頻制作技術協同中心,打造5G+4K/8K國家級產業基地。

  新技術的突破需要載體的支撐。《實施方案》提出,要堅持創新驅動,統籌布局創新基礎設施。

  在重大創新載體及科技基礎設施建設中,強調將南沙科學城打造成為粵港澳大灣區綜合性國家科學中心主要承載區,將廣州國際生物島創建成國家生物醫藥政策創新試驗區及世界頂尖的生物醫藥和生物安全研發中心,建成若干具有世界影響力的高科技園區和一批創新型特色園區。

  多場景

  2022年建成約5.5萬個充電樁

  以人工智能賦能城市治理、讓汽車實現無人駕駛、為患者提供遠程醫療……新基建的場景應用,正在走向千家萬戶、惠及每一位市民。

  未來,更深層次的融合應用將在廣州實現。《實施方案》強調,要強化應用突破,優化升級融合基礎設施。

  根據《實施方案》對“智慧城市”的藍圖描繪,廣州將建設“感知智能”“認知智能”“決策智能”的“穗智管”城市運行管理中樞,實現城市運行“一張圖”,做到全市信息互通、資源共享,實現城市管理、社會治理“一網共治”。

  此外,廣州還將加快建設粵港澳大灣區(廣州)人才大數據平臺、構建企業級智慧供水云服務平臺系統、構建智慧管廊運營管理平臺、完善城市安全立體防控網絡建設、加快推進智慧社區建設等。

  交通是新基建的重要應用場景之一。《實施方案》提到,廣州將持續推進數字交通體系建設,完善“一個中心(交通大數據中心)、三大平臺(智慧感知平臺、綜合業務平臺、創新服務平臺)”,并推動廣州基于寬帶移動互聯網智能網聯汽車與智慧交通應用示范區、南沙國家級自動駕駛與智能交通示范區建設,爭創國家級車聯網先導區,到2022年建成200公里L3、L4級自動駕駛開放測試道路。

  能源方面,廣州將推進智慧充電樁建設,推動在居民小區周邊道路臨時泊位建設公共充電樁,將充電設施建設納入老舊小區綜合改造范圍,到2022年建成約5.5萬個充電樁;推動氫燃料電池車輛加氫設施建設,到2022年平均每年新建3個加(供)氫站,參與建設廣州—深圳、廣州—珠海氫能運輸走廊。

  醫療、教育是與百姓生活息息相關的民生事業,同樣是新基建探索融合發展的場景。

  結合全國“智慧教育示范區”創建工作,探索人工智能、大數據、VR/AR(虛擬現實/增強現實)等信息技術與教育教學深度融合,并以課堂教學為主陣地,發揮優質教育資源典型輻射和示范引領作用,到2022年建成94所信息化中心學校(智慧學校)和36個融合創新示范推廣項目。

  醫療方面,完善網上發熱門診、在線診療、導診分診等互聯網醫療服務,探索提供遠程會診、院外影像學會診、遠程病理、遠程心電、遠程檢驗診斷等服務,繼續推進三級甲等醫院全面普及“互聯網+”醫療服務,到2022年建成75家互聯網醫院。未來,足不出戶的就醫或將成為現實。

  值得注意的是,千年商都廣州還將以北京路步行街為試點,推進街區智慧服務平臺建設,打造無人零售車、無人掃地機、智能垃圾桶智慧應用等智慧商業應用場景,推動智能售貨機等智慧零售終端發展,著力提升智能化、集成化和綜合化等服務功能。

  穩保障

  新基建審批事項采用“綠色通道”

  新年伊始,全國各地再次釋放出新基建加速發展的“強力信號”。

  上海發布的《關于全面推進上海城市數字化轉型的意見》提出,要建設具有世界影響力的國際數字之都;《深圳市人民政府關于加快智慧城市和數字政府建設的若干意見》聚焦“優政、興業、惠民”,提出要打造數字政府、數字經濟和數字市民三位一體的數字深圳。

  今年,蘇州發布的市政府“1號文件”《蘇州市推進數字經濟和數字化發展三年行動計劃(2021年-2023年)》也明確,要打造領先水平的數字融合先導區、數字開放創新區和數字政府樣板區,率先建成全國“數字化引領轉型升級”標桿城市。

  百舸爭流中,廣州自去年以來已經先后發布《關于加快打造數字經濟創新引領型城市的若干措施》《廣州市加快數字新基建發展三年行動計劃》等系列政策,為數字經濟及新基建發展保駕護航。

  此次印發的《實施方案》,同樣強調了政策保障作用,提出要建立廣州市推進新型基礎設施建設工作部門間聯席會議制度。對于特別重大的新型基礎設施建設項目,要統籌納入全市重點建設項目投資計劃,并擇優推薦納入國家、省重點建設項目投資計劃,市、區兩級行政審批事項采用“綠色通道”。

  廣州還將充分發揮市場主體作用,在發展規劃、政策、項目和資金方面引導各類主體加大新型基礎設施建設投入;搭建政銀企溝通交流互動平臺,組織推介新型基礎設施項目,推動銀行、證券、保險等金融機構參與進來,支持市場主體加大項目融資。

  優質的營商環境是新基建高質量發展的保障。《實施方案》提出,廣州將完善用地、用電、用能等資源要素跟著項目走的工作機制,落實重大基礎設施項目保障。

  用地需求方面,將新型基礎設施建設的用地納入全市國土空間規劃,預留重大新型基礎設施建設項目用地空間,在用地規劃條件中明確5G基站建設和用電配套需求;用地方面,圍繞新型基礎設施建設用電需求,精準提高電網設計容量;用能方面,合理調整能耗指標,對新型基礎設施建設相關領域予以適度傾斜。

掃一掃在手機打開當前頁
-
關注 · 廣州政府網