焖骚寡妇影院,精产国品一二三产区入口网站,插我一区二区在线观看,亚洲av无码专区国产不卡顿

當前位置:首頁 > 政務公開 > 數據發布 > 統計分析

經濟結構持續優化,新動能加快釋放

  • 聽全文
  • 2019-02-14
  • 來源:市統計局
  • 分享到
  • -

——2018年廣州市經濟運行情況

2018年,我市堅持穩中求進工作總基調,貫徹新發展理念,落實高質量發展要求,加快構建現代產業體系,經濟結構不斷優化,新動能活力不斷增強。全市經濟在轉型升級、動力轉換中運行平穩,穩中趨優,穩中育新,高質量發展有利條件不斷累積

一、經濟增長保持平穩,主要領域發展穩定

據初步核算并經省統計局核定,2018年,廣州市實現地區生產總22859.35億元按可比價格計算,比上年增長6.2%。其中,第一產業增加值223.44億元,第二產業增加值6234.07億元第三產業增加值16401.84億元,同比分別增長2.5%、5.4%和6.6%。

農業生產加快轉型。2018年,全市實現農業總產值407.26億元,增長1.2%。農產品產量基本保持穩定,糧食產量13.00萬噸,同比增長1.5%,水果產量增長11.5%,肉類產量13.46萬噸,同比下降2.0%,其中禽肉產量增長12.6%。

工業生產平穩增長2018年,全市規模以上工業增加值增長5.5%。三大支柱產業產值增長4.0%,其中汽車制造業增長6.1%;電子產品制造業逐漸回暖,累計增速在三季度后逐月提升,全年增長2.8%;石油化工制造業下降0.2%先進制造業中,電氣機械、醫藥制造業產值分別增長9.2%和8.1%。部分傳統行業也表現突出,增勢較好,有色金屬冶煉及壓延加工業、非金屬礦物制品業、家具制造業產值分別增長25.8%、17.9%和9.8%。從企業注冊類型看,國有及國有控股企業產值增長7.3%,股份制企業產值增長6.5%,增速均高于全市規模以上工業整體增速。

消費市場較快增長2018年全市批發和零售業商品銷售總額65140.81億元,增長11.7%。全市社會消費品零售總額9256.19億元,增長7.6%其中批發零售業零售額增長7.9%住宿餐飲業增長5.8%限額以上日用品類糧油食品類、中醫藥商品零售額分別增長23.4%、23.1%22.7%。同時,消費需求追求品質化,限額以上通訊器材類化妝品類零售額分別增長16.5%和12.0%

固定資產投資增長提速2018年,全市固定資產投資增長8.2%,同比加快2.5個百分點。其中,建設改造項目投資增長16.2%,同比加快11.1個百分點。在富士康、樂金OLED等重點項目支撐下,工業投資高位運行,增長53.8%,占全市固定資產投資總額的比重為16.0%,同比提升3.6個百分點。其中制造業投資增長65.6%,高技術制造業投資增長1.5倍。大項目引領作用顯著,完成投資超50億元的項目共11個,合計完成投資額增長1.2倍。

服務業增勢良好。1-11月,全市規模以上服務業實現營業收入9947.71億元,同比增長14.8%其中占比最大的交通運輸、倉儲和郵政業實現營業收入增長13.0%,信息傳輸、軟件和信息技術服務業營業收入增長26.1%租賃和商務服務業營業收入增長12.0%。與居民服務消費密切相關的行業增長平穩,其中衛生和社會工作業營業收入增長16.8%,文化、體育和娛樂業營業收入增長12.3%。規模以上其他營利性服務業實現營業收入4248.37億元,增長20.9%,增速達年內各月累計新高。

金融存貸款增速提升。受貸款余額增速加快的拉動,12月末,金融機構本外幣存貸款余額95537.41億元,增長11.7%,增速同比提升0.9個百分點。其中存款余額54788.09億元,增長6.7%;貸款余額40749.32億元,增長19.4%,貸款余額增速今年以來各月穩步提升。其中,非金融企業及機關團體中長期貸款增長18.4%,增速比年同期9.4個百分點。

外貿進出口由負轉正2018年,商品進出口總值同比增長1.0%,為年內各月累計增速首次由負轉正,比2018年1-4月的增速最低點提高13.1個百分點,2017全年13.7%的增幅仍回落12.7個百分點其中進口增長7.1%,出口下降3.2%。進口逐月企穩增長,反映我市內需增長動能逐步增強。全年新設立外商直接投資企業5376家,增長1.2倍,合同外資399.59億美元,增長2.0倍,實際使用外資66.11億美元,增長5.1%。

交通樞紐功能進一步增強。2018年,全市旅客周轉量、貨運量、客運量同比分別增長9.8%、8.8%、6.1%。國際交通樞紐功能日益完善,2018年,白云機場安全起降航班近48萬架次,同比增長2.6%;旅客吞吐量6974.32萬人次,增長5.9%;貨郵行吞吐量249.33萬噸,增長6.6%。廣州港開拓、布局全球集裝箱航線。截至2018年底已開通集裝箱航線209條,其中外貿班輪航線103條;廣州港全年完成集裝箱吞吐量達2191.18萬標箱,排名上升至世界第五位

物價漲幅穩中趨緩2018年,我市城市居民消費價格(CPI)同比上漲2.4%,漲幅低于上年0.1個百分點。工業生產者購進價格(IPI)出廠價格(PPI)同比分別上漲4.6%1.0%,漲幅在上年同期的高水平基礎上分別回落4.2個和1.3個百分點工業生產者價格指數剪刀差從上年的6.5個百分點縮小為3.6個百分點,工業企業利潤增長壓力有所緩解。

二、結構調整穩步推進,新動能發展迅速

產業結構不斷優化。2018年,三次產業比重由上年的1.03:27.95:71.02調整為0.98:27.27:71.75,第三產業比重同比提高0.73個百分點。現代服務業增加值占服務業的比重為66.5%,同比提升0.4個百分點。互聯網+相關服務迅猛發展規模以上服務業中互聯網和相關服務企業營業收入增長58.2%,軟件和信息技術服務業企業營業收入增長25.9%。工業加快向中高端邁進,先進制造業高技術制造業增加值占規模以上工業增加值的比重分別59.7%13.4%,同比分別1.60.7個百分點。其中,高技術制造業活力增強,增加值同比增長10.2%。規模以上高新技術產品產值占全市規模以上工業的比重為48.0%,同比提高1.0個百分點。

投資結構繼續改善。房地產開發投資進一步放緩,同比持平,而2017增長6.4%。重點發展領域投資加速推進,工業投資占比為16.0%,同比提升3.6個百分點其中電子信息制造業投資增長1.7倍,醫療設備及儀器儀表制造業投資增長60.2%,計算機及辦公設備制造業增長56.1%;服務業投資中,文化體育和娛樂業教育業、水利環境和技術服務業投資分別增長58.5%、49.5%和40.4%。隨著產業轉型升級步伐加快,工業技改投資大幅提升,同比增長11.1%,扭轉了上年負增長的態勢,增幅提升達19.4個百分點。民間資本“脫虛向實”成效顯現,房地產業民間投資增速由上年增長13.5%轉為下降5.2%;制造業、租賃和商務服務業民間投資則一改2017年負增長的局面,分別增長12.3%和5.7%。

新業態新模式蓬勃發展。新消費習慣、新商業模式引領發展,2018年,廣州市限額以上網上商店零售額增長15.4%,增速高于社會消費品零售總額7.8個百分點。網絡消費火爆帶動快遞業快速發展,全年快遞業務量繼續保持全國第一,首次突破50億件,達50.64億件,增長28.8%。網絡餐飲消費方式盛行,限額以上住宿餐飲業通過公共網絡實現的餐費收入增長62.4%。

產業新動能持續發力與新動能契合的高端、先進行業顯現活力。先進制造業中的城市軌道交通設備、醫療儀器設備制造業產值分別增長1.1倍和14.0%,轉型升級行業中的保健品、化妝品制造業分別增長13.7%和12.8%。新能源汽車產業布局穩步鋪開,新能源汽車制造業實現產值89.23億元,增長2.0倍;全年產量2.82萬輛,增長2.8倍。智能裝備、新型顯示、人工智能、生物醫藥、新材料等產業集群的新產品快速增長。信息技術產品中的液晶顯示屏產量突破8000萬片,集成電路、移動通信基站設備、服務器、智能電視產量分別增長2.3倍、34.2%、26.1%和16.9%;新材料產品中鋰離子電池產量增長22.0%;高端裝備類產品中的工業自動調節儀表與控制系統產量增長27.3%;專用設備中的醫療儀器設備及器械產量增長37.7%。

三、質量效益穩步提高,人民生活持續改善

財政收入質量提升2018年,全市完成一般公共預算收入1632.30億元,增長6.5%。財政收入質量積極改善,稅收收入增長8.4%,占一般公共預算收入的79.5%,同比提高1.5個百分點。“營改增”政策全面推行后,全市稅收收入以增值稅、企業所得稅和個人所得稅為主,三項稅種收入占稅收收入的57.8%,全市稅源結構較穩健。

企業經營提質增效2018年全市規模以上工業企業實現利潤總額增長7.9%,明顯好于全省(-0.1%)、深圳(-4.0%);主營業務收入利潤率為7.62%,同比提高0.21個百分點2018年末,規模以上工業企業資產負債率為48.8%,比上年末降低1.8個百分點,也明顯低于全國的56.5%、全省的56.2%。1-11月,規模以上服務業企業營業利潤增長18.5%,其中信息傳輸軟件和信息技術服務業、租賃和商務服務業、科學研究和技術服務業利潤增長較快,增速均在19%以上。能源清潔化程度不斷提高,全市規模以上工業綜合能源消費量同比下降1.4%,其天然氣消費量同比增長14.3%;水泥、十種有色金屬、粗鋼、印染布、機制紙及紙板等“產能過剩”和污染行業產品產量持續下降。

居民福祉穩步提高城鄉居民收入穩步增加,2018年,城鎮常住居民和農村常住居民人均可支配收入分別為59982元和26020元,分別增長8.3%和10.8%,增速分別高于同期地區生產總值增速2.1個和4.6個百分點居民收入增長快于經濟增長一般公共預算支出中,節能環保、公共安全民生公共領域支出快速增長,增速分別為41.0%和26.3%。

總體來看,2018年廣州經濟保持了穩定發展態勢,工業、商業、投資、營利性服務業等主要領域運行平穩,經濟新動能加快發展,質量效益不斷提升,經濟穩中向好的基礎和動力比較堅實。

執筆:李俊

審核:魏紹瓊黃燕玲

相關附件
相關新聞
掃一掃在手機打開當前頁
-


關注 · 廣州政府網