焖骚寡妇影院,精产国品一二三产区入口网站,插我一区二区在线观看,亚洲av无码专区国产不卡顿

當前位置:首頁 > 政務公開 > 數據發布 > 統計分析

開局之年 砥礪奮進

  • 聽全文
  • 2012-03-08
  • 來源:市統計局
  • 分享到
  • -

——2011年廣州市經濟社會發展綜述

廣州市統計局綜合處

  2011年是“十二五”規劃開局之年,也是極不平凡的一年。在世界經濟復蘇放緩、日本大地震和歐美主權債務危機加劇的國際背景下,面對國家宏觀調控、經濟有所放緩以及通脹水平較高的形勢,市委、市政府帶領全市人民審時度勢,科學決策,砥礪奮進,沉著應危機,大力促發展,呈現出經濟平穩增長、物價逐步趨穩、民生不斷改善的發展態勢,實現了“十二五”時期經濟社會發展良好開局。

  一、經濟保持平穩增長

  據初步核算,2011年廣州市實現地區生產總值(GDP)12303.12億元,同比增長11.0%。其中一、二、三產業分別完成增加值203.06億元、4532.52億元和7567.54億元,分別增長3.1%、11.5%和11.0%,對GDP增長的貢獻率分別為0.5%、38.8%和60.7%。

  從今年情況看,全國經濟增長呈放緩趨勢,GDP增速由一季度的9.7%下滑至上半年的9.6%,1-3季度和全年進一步下滑至9.4%和9.2%;廣東省一季度、上半年、1-3季度和全年GDP增速分別為10.5%、10.2%、10.1%和10.0%。而廣州市經濟克服了國內外眾多不利影響,一季度、上半年、1-3季度和全年GDP增速分別同比增長11.2%、11.0%、11.0%和11.0%,雖較上年有所放緩,但GDP增速企穩,增勢好于全國和全省。



  二、農業生產平穩增長,工業生產呈“先高后低再企穩”態勢

  農業生產平穩增長。2011年,全市實現農林牧漁業總產值349.44億元,同比增長3.0%,增幅分別比一季度、上半年和1-3季度提高1.0個、0.5個和0.1個百分點。糧食生產和畜牧業保持平穩增長。

  工業生產呈“先高后低再企穩”態勢。2011年,全市完成規模以上工業總產值15806.84億元,同比增長12.9%,增幅比一季度回落0.9個百分點,分別比上半年和1-3季度累計提高2.6個和1.6個百分點。從各月增速看,1月、2月和3月規模以上工業總產值月度增速分別為15.1%、14.9%和7.6%,4月出現了1998年以來首次月度負增長(-2.8%),5月止跌回升(5.8%),6月延續升勢(15.8%),7月再度回落至7.2%,8月后穩中回升、恢復雙位數增長且增速呈加快態勢。

  2011年,規模以上工業實現增加值4147.71億元,同比增長12.0%,增速低于全國(13.9%)和全省(12.6%)。分輕重工業看,重工業增加值比上年增長8.3%,輕工業增長17.1%。


  三大支柱產業受日本大地震沖擊,增長放緩。三大支柱產業今年出現了汽車制造業連續四個月負增長、電子產品制造業連續兩個月負增長的嚴峻局面。汽車制造業受部分進口零部件供應不足而生產大幅滑坡,4月、5月、6月和7月連續四個月出現負增長,隨著進口零部件逐步恢復,主要整車企業追補欠產,汽車生產從8月起恢復雙位數增長。電子產品制造業7月出現自2008年3月由負轉正以來首次月度負增長(-5.2%),8月降幅收窄(-2.2%),9月轉正,其后各月增速回升。2011年,全市工業三大支柱產業完成產值7580.35億元,同比增長11.4%,增速比全市規模以上工業平均增速低1.5個百分點。汽車制造業完成產值3066.32億元,同比增長3.4%;電子產品制造業完成產值2024.75億元,同比增長11.5%;石油化工制造業完成產值2489.28億元,同比增長23.8%,增速比全市規模以上工業平均增速高10.9個百分點。


  高新技術工業較快增長。2011年,全市規模以上工業實現高新技術產品產值6353.19億元,同比增長15.9%,快于全市規模以上工業平均增速3.0個百分點;占規模以上工業總產值的40.19%,比上年提高1.67個百分點。

  工業出口產品產值呈“高、低、穩”走勢。2011年,我市規模以上工業出口產品產值3201.95億元,同比增長14.1%。今年以來,我市規模以上工業出口產品產值各月累計增速呈“高、低、穩”走勢,一季度增速在18.1%~27.3%之間,二季度放緩至12.1%~15.0%之間,三季度在12.5%~13.1%之間低位運行,四季度增速逐步走穩,在13.9%~15.0%之間。

  三、三大需求動力有所減弱、但逐步趨穩,旅游市場繁榮

  消費需求依然旺盛。隨著萬菱匯、太古匯、保利中環廣場、萬達廣場和5號停機坪等購物中心的開業,商圈集聚效應明顯;今年以來精心策劃組織“廣州夏日美食嘉年華”、“廣州(沙面)西餐文化節”和“廣州(國際)美食節”等一系列餐飲文化宣傳推介活動,在節假日商家主題促銷活動及消費力釋放帶動下,消費市場保持暢旺。2011年,全市實現社會消費品零售總額5243.02億元,同比增長17.1%,增速分別比一季度、上半年和1-3季度累計提高1.0個、0.7個和0.2個百分點,增速高于全省(16.3%),與全國持平;扣除價格因素,實際增長11.4%。其中,批發和零售業、住宿和餐飲業分別實現零售額4544.46億元和698.56億元,同比分別增長17.0%和17.8%。全市批發和零售業商品銷售總額26935.74億元,同比增長27.0%,增幅比一季度提高8.2個百分點,比上半年提高5.6個百分點,比1-3季度累計提高1.8個百分點。


  固定資產投資增速大幅回落后逐步趨穩。在上年亞運累積高基數的條件下,今年基礎設施建設放緩,國有投資下降,電力、燃氣及水的生產和供應業完成投資大幅下降,導致今年1-2月固定資產投資同比下降1.2%。隨著101項重點建設項目的推進和“新廣州、新商機”系列招商活動投資項目的落地,固定資產投資增速3月起止跌回升、逐步回穩,2011年,全市完成固定資產投資3413.58億元,同比增長10.0%,增速分別比一季度、上半年和1-3季度累計提高8.8個、7.9個和4.2個百分點,增速低于全國(不含農戶,23.8%)和全省(17.6%)平均增速;扣除價格因素,實際增長5.6%。其中,房地產開發投資1306.74億元,同比增長32.8%,占固定資產投資的38.28%。全市完成國有固定資產投資1297.93億元,同比下降9.8%;完成市屬投資2615.44億元,同比增長5.7%。


  商品進出口在上年恢復性增長的基礎上有所放緩。2011年,全市實現商品進出口總值1161.72億美元,同比增長12.0%,增幅比一季度回落4.6個百分點,比上半年回落1.2個百分點,比1-3季度累計增長0.1個百分點。其中,出口564.73億美元,同比增長16.7%,增幅分別比一季度、上半年和1-3季度累計回落8.4個、4.8個和1.9個百分點。出口結構進一步優化。一般貿易出口和加工貿易出口分別增長21.9%和11.4%,一般貿易出口占商品出口總值的43.72%,比重比上年提高1.85個百分點。外商直接投資實際使用金額42.70億美元,同比增長7.3%。


  旅游市場繁榮。2011年,我市利用亞運會和亞殘運會帶來的發展機遇,整合廣州豐富的文化、商貿、都市、山水、生態、休閑、亞運等旅游資源,打造以文化為引領的系列旅游精品,大力提升廣州旅游形象和旅游業水平,旅游業總收入快速增長,城市接待過夜旅游者持續增長。前10個月,全市旅游業總收入規模已超上年全年水平。2011年,全市實現旅游業總收入1630.80億元,同比增長30.0%,增幅比上年提高4.7個百分點。城市接待過夜旅游者4594.85萬人次,同比增長2.0%。


  城市輻射功能不斷增強。2011年,新白云國際機場旅客吞吐量達到4504.45萬人次,同比增長9.9%;港口貨物吞吐量44763.31萬噸,同比增長5.3%;港口集裝箱吞吐量1440.07萬箱,同比增長13.4%;貨運量64722.53萬噸,同比增長12.8%;貨物周轉量2821.44億噸千米,同比增長15.1%。2010年共有國際航線105條,國內航線507條,連通全球五大洲183個城市,其中國外通航國家和地區31個,國外通航城市59個。廣州近年加快建設城際鐵路、快速道路和快速公交線路,廣州南站的交通樞紐功能日漸彰顯,現代化海陸空交通體系基本形成。

  四、轉型升級取得新進展

  三次產業結構更優。2011年,我市一、二、三產業增加值占GDP的比重由上年的1.8︰37.2︰61.0調整為1.7︰36.8︰61.5,第三產業比重提高0.5個百分點。

  先進制造業和高技術制造業進一步發展壯大。廣州加快中新廣州知識城、天河智慧城、科學城、國際生物島等自主創新核心載體的開發建設,著力推動經濟發展從要素驅動向創新驅動轉變。以汽車、船舶及海洋裝備、核電裝備、數控設備、石油化工和精品鋼鐵等代表的先進制造業進一步發展壯大,高技術產業加快發展。2011年1-3季度,先進制造業占規模以上工業增加值的比重為59.58%。2011年,全市實現規模以上工業高技術產值2562.82億元,同比增長12.8%;占全市規模以上工業總產值的比重為16.21%,比上年提高0.97個百分點。

  投資進一步向第三產業集聚。2011年,我市一、二、三產業固定資產投資占全市固定資產投資的比重由上年的0.1︰19.2︰80.7調整為0.1︰15.5︰84.4,第三產業比重提高3.7個百分點。

  民營經濟帶動作用顯著。民營經濟在工業、投資等多個領域增速高于全市平均水平。2011年,民營經濟實現增加值4794.46億元,同比增長12.0%,高于全市GDP增速1.0個百分點;占全市GDP的比重達38.97%,比上年提高0.72個百分點。民營工業總產值同比增長19.8%,高于全市規模以上工業總產值增速6.9個百分點。民營投資同比增長31.9%,高于全市固定資產投資增速21.9個百分點;占固定資產投資的比重為20.25%,比上年提高3.53個百分點。

  服務性消費支出比重提高。隨著收入水平的提高,居民消費結構升級加快,居民家庭支出中的服務性消費支出增速較快,服務性消費支出比重提高。2011年,我市城市居民人均服務性消費支出10414元,同比增長13.8%,快于城市居民人均消費性支出1.0個百分點;占城市居民人均消費性支出的比重為36.92%,比上年提高0.33個百分點。

  自主創新能力進一步增強。2011年,合作建設11個國家級、23個省級國際科技合作基地,建成工業技術研究院等12個產學研創新平臺,形成了新型顯示、節能環保、移動互聯網等10個百億級創新集群。完善人才政策,發揮留交會平臺作用,引進13個國際領先科研創新團隊和25名領軍人才,擁有各類博士后工作站55個。知識產權創造能力進一步提升,2011年全市發明專利申請量和發明專利授權量分別達8172件和3146件,同比增長25.7%和58.2%;互聯網普及率超過70%,政府管理和公共服務基本實現網絡化,電子商務交易額居全國城市前列。2011年榮獲“中國十大創新型城市”稱號。

  五、經濟運行質量改善,工業企業效益有待提升

  財政收入穩步增長。2011年,來源于廣州地區的財政總收入3978億元,同比增長18.8%;其中,地方財政一般預算收入979.47億元,同比增長20.5%;增速分別比一季度和上半年提高9.7個和0.4個百分點,比1-3季度回落0.2個百分點;增速低于全國(24.8%)和全省(22.1%)。其中,營業稅、增值稅和企業所得稅分別為162.56億元、157.38億元和106.17億元,合計占地方財政一般預算收入的43.50%,比重比上年下降5.85個百分點;營業稅和企業所得稅同比分別增長9.8%和37.8%,但增值稅同比下降1.3%。

  城鄉居民收入穩步提高。2011年,我市城市居民人均可支配收入34438元,同比增長12.3%,增速低于全國(14.1%);其中工資性收入增長9.4%。農村居民人均純收入14700元(預計數),同比增長16.0%,增速低于全國(17.9%);從2008年起,農村居民人均純收入增速連續四年快于城市居民人均可支配收入。城鄉居民人均收入比由上年的2.42︰1縮小為2.34︰1。

  工業企業利潤下降、效益有待提升。2011年,全市規模以上工業實現主營業務收入15070.62億元,同比增長14.9%;實現利潤總額856.46億元,同比下降9.7%,而一季度為同比增長1.6%,降幅分別比上半年和1-3季度擴大2.5個和1.9個百分點。

  六、民生支出加大,價格水平升幅收窄

  財政對民生的支出加大。我市繼續深入貫徹落實“惠民66條”和17條補充意見,全面完成2011年“十大民生實事”。2011年,我市地方財政一般預算支出1185.73億元,同比增長21.2%。市本級財政投入教育支出33.37億元,占市本級財政支出的比重為6.51%,比上年提高0.96個百分點;住房保障支出35.09億元,同比增長1.0倍,占市本級財政支出的比重為6.85%,比上年提高2.74個百分點。投入民生和各項公共事業資金390.6億元,占市本級財政支出的比重為75.3%,比上年提高0.3個百分點。

  價格水平升幅收窄。今年以來,面對全國范圍的物價上升,我市物價持續高位運行,市委、市政府切實采取一系列增加供應、搞活流通、強化監測預警、加強監管力度、保障低收入困難群眾基本生活等穩物價保民生的政策措施,居民消費價格水平過快上漲勢頭得到遏制、升幅有所回落。2011年,城市居民消費價格同比增長5.5%,升幅均比一季度和上半年提高0.1個百分點,比1-3季度回落0.3個百分點。其中消費品和服務項目價格分別上升6.6%和3.4%,升幅分別比1-3季度累計收窄0.2個和0.4個百分點。構成居民消費價格的八大類商品呈“七升一降”格局,交通和通訊類同比下降0.6%,同比上升的七大類商品中漲幅居前四位的依次為食品類(12.2%)、居住類(4.7%)、衣著類(4.1%)和家庭設備用品及維修服務(4.1%)。

  工業生產者出廠價格指數(PPI)和購進價格指數(IPI)同比分別上升3.1%和9.1%,升幅分別比1-3季度收窄0.3個和0.8個百分點。生產價格升幅“剪刀差”為6.0個百分點,均比一季度、上半年和1-3季度收窄0.5個百分點。


  七、城市環境顯著改善,社會保障事業全面推進

  城市環境實現“五個更”。我市堅持實施城市環境“十年大變”工程,全力推進空氣環境、水環境、交通環境、人居環境綜合整治,城市建設加快,今日的廣州,城市環境面貌得到了顯著改善。一是“天更藍”:落實空氣整治50條和新31條措施, 1-11月,廣州市空氣質量優良率達到98.8%,同比提高1.2個百分點;二氧化硫、二氧化氮和可吸入顆粒濃度同比分別下降18.2%、7.8%和2.9%。二是“水更清”:對全市127條河涌進行綜合整治,新建白云湖、海珠湖,城市生活污水處理率達88%,珠江廣州段水質從劣五類提高到四類標準。三是“路更暢”:新投放出租車1940輛,新開公交線路263條,實施治堵措施30條,交通擁堵有所緩解。四是“房更美”:對1512個社區進行人居環境綜合整治,獵德、黃埔等“城中村”改造穩步推進。五是“城更美”:推進青山綠地工程和城市綠化升級改造,建設花園城市,全市森林覆蓋率41.4%,建成區綠化覆蓋率40.15%,人均公園綠地面積15.01平方米,建成1862公里綠道網。

  成功邁入全國文明城市行列。開展“迎亞運、講文明、樹新風、促和諧”全民行動,推動公民思想道德建設,加強志愿服務工作,形成涵蓋城鄉家庭、社區鄉村、企業單位、城區街鎮的多層次文明創建網絡,廣州的城市面貌、城市品質、市民素質、公共設施和公共服務邁上新臺階,城市形象和市民文明素質進一步提升。2011年,歷經13年矢志不渝的努力,成功實現創建全國文明城市目標。

  社會保障水平提高。2011年,城鎮登記失業率為2.35%,低于控制目標;全年安置城鎮登記失業人員22.68萬人,城鎮登記失業人員就業率達71.73%。各項社會保險覆蓋面繼續擴大,保障標準不斷提高。至2011年10月底,五大險種參保人數比上年增加139萬人次,超額完成82萬人次的年度任務。城鎮居民基本醫療保險和新農合財政補助標準分別提高到200元和230元,建成基本覆蓋城鄉的基層衛生服務機構。籌集建設89174套保障性住房,提前一年解決在冊的7.72萬戶低收入家庭住房困難問題。

  2011年我市經濟社會發展取得的成績來之不易,經驗彌足珍貴,這是市委、市政府審時度勢、科學決策、沉著應對、狠抓落實的結果,是全市上下齊心協力、共同奮斗的結果。在看到成績的同時,我們也要清醒地認識到,面對復雜多變的國際政治經濟環境和國內經濟運行的新情況新變化,我市經濟發展面臨更加復雜多變的新挑戰。2012年,我們既要堅定信心,也要充分估計形勢的復雜性和嚴峻性,繼續采取有力措施穩定物價水平,千方百計擴大就業,著力調整優化結構,推動經濟發展方式轉變,推動經濟走上有活力、可持續的增長軌道,不斷開創廣州市經濟平穩較快發展的新局面。

  注:1.2011年統計數據部分為初步統計數、部分為預計數。

    2.地區生產總值、增加值和總產值絕對數按現價計算,增長速度按可比價格計算。

    3.部分指標暫無2011年預計數,文中用2011年最新數據代替。

相關附件
相關新聞
掃一掃在手機打開當前頁
-


關注 · 廣州政府網