
2022年,面對三年來最復雜、最嚴峻的四季度疫情等超預期突發因素帶來的嚴重沖擊,在市委、市政府和區委、區政府的堅強領導下,全區上下堅決落實“疫情要防住、經濟要穩住、發展要安全”的重要要求,以艱苦卓絕的斗爭打好打贏“10·22”抗疫大戰,在超預期影響中腳踏實地推動高質量發展,扎實做好“六穩”工作,全面落實“六保”任務,精準發力推動經濟保持韌性增長。
根據廣州市地區生產總值統一核算結果,2022年,海珠區地區生產總值為GDP2502.52億元,同比增長1.4%,其中,第一產業增加值為1.16億元,同比下降8.2%;第二產業增加值為450.69億元,同比增長5.5%;第三產業增加值為2050.68億元,同比增長0.6%。
從產業結構看,我區三次產業結構為0.1:18.0:81.9,與2021年相比,第二產業增加值比重提升0.4個百分點,其中,工業增加值比重提升0.7個百分點;信息傳輸軟件和信息技術服務業、科學研究和技術服務業增加值比重分別提升0.9、0.1個百分點,現代化發展水平持續提升。
從行業發展看,主要經濟指標呈現“四高三正”增長態勢,“四高”指的是四個指標實現較高增長,均排名全市第1。一是規模以上互聯網和相關服務業營業收入增長48.5%,排名全市第1;二是工業增加值增長8.8%,排名全市第1;三是固定資產投資額增長14.8%,排名全市第1;四是一般公共預算收入增長24.5%,排名全市第1。“三正”是指批發業、資質以上建筑業總產值和建安工程投資額均實現正向發展,分別增長7.4%、2.0%、0.1%。
從增長動能看,數字經濟和都市工業兩大領域提質增效,持續發揮支撐作用。一是數字經濟引領作用突顯,我區作為全省唯一的“數據經紀人”“首席數據官”“數據生產要素統計核算”創新改革“三試點”單位,數字化氛圍濃厚,2022年數字經濟核心產業實現營業收入957.75億元,增長6.0%;規模以上新一代信息技術服務業營業收入增長19.1%,拉動GDP增長1.0個百分點,成為引領我區經濟高質量發展的核心發動機。二是都市工業發展扎實推進,全面落實“制造業立市”要求,出臺《廣州市海珠區促進都市工業高質量發展實施辦法》,重點打造海珠同創匯(南島)、華新科創島、時代方洲等特色都市工業園區,吸引樹根互聯等超50家優質企業及美尚股份、中妝美業等都市工業項目落戶,2022年全區工業增加值增長8.8%,拉動GDP增長0.9個百分點。
從發展后勁看,一是琶洲試驗區取得新突破,已獲批省級經濟開發區,納入廣東自貿區廣州聯動發展區,集聚騰訊、阿里巴巴、今日頭條、唯品會、小米等一批互聯網領域龍頭企業,2022年完成投資260.54億元,增長9.6%;實現營業收入4040.24億元,增長7.1%。二是“四上”企業數量持續提升,2022年末我區共有“四上”企業4035家,增長2.8%,全年預計新增“四上”企業468家,為經濟發展夯實基礎。三是商品零售展現新亮點,2022年我區新能源汽車銷售額增長1.23倍,占總體汽車銷售比重從上年3.6%大幅提升至15.4%,中海油年度銷售額接近千億,增長45.1%,有力拉動行業增長。四是會展經濟加速恢復,第133屆廣交會擬于4月15日開幕,將全面恢復線下展并分三期舉辦,首次啟用四期展館,展覽面積由以往118萬擴大到150萬平方米,進一步促進轄內住宿、餐飲、零售、旅游、商務服務等行業發展。五是重點項目建設穩步推進,廣交會四期主體完工投入使用,廣州國際航運大廈、騰訊廣州總部大樓、廣商中心主體結構封頂、國際文化中心、三一集團華南總部、樹根互聯全國總部、三七互娛廣州總部大樓、海灝國際大廈、索菲亞全球發展中心等項目施工出地面,奇安信、太古倉等項目動工建設,星河灣、復星北塔竣工投產,復星南方總部(北地塊)完成竣工備案。六是國際消費中心城市標桿區加快形成,廣州塔—琶洲世界級地標商圈規劃正式發布,琶洲港澳客運口岸開放申請獲國務院批復,廣州國際媒體港東塔、珠江琶醍升級改造、太古倉項目開工建設,琶洲西區地下空間(琶洲匯)、中冶逸璟廣場基本完工,江南文商旅融合圈一期3個重點項目、23個節點微改造全面推進。
今年,海珠區將堅持以習近平新時代中國特色社會主義思想為指導,以高質量發展為牽引,高水平推進現代化建設,加快建設廣州實現老城市新活力、“四個出新出彩”的海上明珠,將更多精力投入到抓發展、拼經濟、保民生,確保在全面貫徹黨的二十大精神開局之年開好局、起好步。