
以“六法融合”理念構建“大法治+大宣傳”格局
堅守普法初心,“把法律交給人民”。黨的二十大報告強調要“深入開展法治宣傳教育,增強全民法治觀念”。近年來,廣州普法工作立足推進全面依法治市,將普法宣傳融入立法、執法、司法、公共法律服務的全過程和各方面,堅持全鏈條發力、全領域延伸、全時空覆蓋,以“六法融合”理念構建“大法治+大宣傳”格局,推動全民普法工作提質增效、守正創新,為廣州經濟社會高質量發展提供了堅實的法治保障。
“全鏈條”普法
堅持普法與法治實踐深度融合
在立法中普法。今年3月,新修訂的立法法規定,“立法應當體現人民的意志,發揚社會主義民主,堅持立法公開,保障人民通過多種途徑參與立法活動。”
4月20日,廣州市組織多校中學生代表參觀政府基層立法聯系點、市司法局、市人大等立法工作相關單位,“沉浸式”體驗立法工作,以《廣州市中小學生心理健康促進條例》制定工作為契機,將立法工作與普法工作充分融合。
在執法中普法。廣州市全面落實“誰執法誰普法”普法責任制,建立全市國家機關履職報告評議制度,推動各級各單位在執法、司法和服務過程中實時普法。
2021年,廣州市創新推出全國首個執法直播系列節目《誰執法誰普法》,聯合應急局、衛健委、公安局、市場監督管理局等多個職能部門,現場直播夜查超載貨車、酒駕、酒店安全衛生檢查等執法內容,讓執法現場成為普法主場。該系列至今已直播28場,觀看人數達117萬多人次,直播內容多次被司法部、中國普法微信公眾號轉載,引起熱烈反響。
在司法中普法。近年來,廣州市積極推動落實法官、檢察官、律師等以案釋法制度,推動法院、檢察院利用公開開庭、巡回法庭、庭審現場直播等生動直觀的形式開展以案釋法。
在公共法律服務中普法。組建全國首個官方打造的市級新媒體普法團隊——廣州“云普法”團隊,由團隊成員結合群眾日常生活中遇到的法律問題,開展“我為群眾辦實事”常態化直播,線上解答網友法律咨詢,僅2023年就舉辦了24期,參與人數近7.5萬人次。
“把立法、執法、司法和法律服務、社會治理的過程變成全民普法的過程,引導公民在法治實踐中感受法治力量、領悟法治精神、堅定法治信仰。”廣州市司法局副局長張建山表示。
“全領域”普法 抓好“三個關鍵”著力提升全民法治素養
11月15日上午,一件與民生相關的案件正在南沙區人民法院公開開庭,南沙區近30名領導干部旁聽了庭審。參與旁聽的領導干部紛紛表示,此次旁聽切身感受到法律的莊嚴與司法的權威,進一步強化了法治思維、提升了法治意識,是一堂十分生動的法治課。
“人不率則不從,身不先則不信”。廣州市抓住領導干部這個“關鍵少數”,建立各級黨委政府集體學法制度,將學法用法情況納入述職、錄用、晉職、培訓考核等環節。每年度舉辦市政府常務會議和全體會議學法活動,舉辦全市副局級以上領導干部學法培訓班、“百名法學家百場報告會”、旁聽案件庭審、普法骨干培訓班等活動。
“八五”普法以來,全市共組織國家工作人員參加各類法治培訓7499場次,參訓人數超過44.1萬人次。每年組織開展全市國家工作人員統一學法考試,累計考試人數超120多萬人次,考試合格率100%。
盯牢青少年教育這個“關鍵階段”。全市中小學校法治副校長和校園法律顧問配備率達100%,建成省級青少年法治教育基地9個,各區均建立青少年法治教育基地,每年累計服務青少年40多萬人次。
抓好村(社區)普法這個“關鍵基礎”。實現全市一村(社區)一法律顧問,組織新任村(社區)兩委干部開展任前法治知識培訓,培養村(社區)“法律明白人”11348人,培育“農村學法用法示范戶”1441戶,助力提升基層依法治理水平。
“全時空”普法 “互聯網+”實現全天候精準普法
近年來,廣州市堅持以互聯網思維深耕智慧普法,不斷延伸普法宣傳觸角,建成集微信公眾號、抖音號等“移動普法”平臺于一身的“廣州普法”新媒體平臺,讓群眾在享受隨時普法、移動普法的基礎上,獲取貼合自身需求的精準化、個性化、趣味化普法內容。
“既破解傳統普法時空受限制、普法受眾少、影響范圍窄的問題,又充分滿足了社會受眾多樣化的普法需求,真正實現全時空、全天候精準普法。”廣州市司法局相關負責人表示。
目前,“廣州普法”新媒體平臺總粉絲量800.2萬人,總發文2.47萬篇,總閱讀量3.38億次;總發布視頻作品10906個,總播放量74.65億次。廣州新媒體普法工作獲中央政法委通報表揚,先進經驗在全省司法行政系統推廣。
“普法工作要緊跟時代,在針對性和實效性上下功夫”。“八五”普法以來廣州推出多個“首個”:全國首辦融媒體普法體驗活動、全國首個高校領域民法典普法創意短片大賽、全省首推公開展示普法工作成效的創新創先項目大賽等,不斷開拓普法新形式。