
廣州市持續深化商事制度改革,進一步激發市場活力,壓實監管責任,筑牢市場安全防線,以法治力量提升市場監管水平。
加強營商環境創新試點工作法治保障
啟動《廣州市商事登記暫行辦法》《廣州市專利行政執法辦法》《廣州市氣瓶安全監督管理規定》立法后評估。出臺29條市場監管領域措施落實《南沙方案》,支持南沙打造知識產權高地、質量強區示范、營商環境標桿、食品藥品安全典范。起草《關于推動化妝品產業高質量發展的實施意見》,提升廣州化妝品產業國際競爭力。推進藥品監管能力標準化建設,印發《廣州市全面加強藥品監管能力建設具體措施》,優化藥品、醫療器械和化妝品行政許可現場核查工作機制,突出重點行業、商品及集中促銷期的網絡交易監測。
營造公平有序的市場競爭環境
提格升級廣州市公平競爭審查聯席會議,重點排查整改教育、醫療衛生、工程建筑、公用事業、交通運輸、保險、政府采購、招投標等領域涉嫌濫用行政權力排除、限制競爭行為。試點公平競爭集中審查,對67份涉及民生、新能源等重要領域的全市性政策措施出具集中審查意見。落實最嚴格的知識產權保護制度,推動中國(廣州)知識產權保護中心順利驗收。設立粵港澳大灣區知識產權技術專家人才庫。推進專利侵權糾紛行政裁決示范建設試點。建立與廣州海關、香港海關案件信息通報和線索移送機制。辦結專利侵權糾紛案件2041宗,同比增加3.66%;知識產權行政處罰案件1447宗,罰沒3924.79萬元。
積極探索市場監管領域執法新路徑
加強監管執法方式創新,實施企業內部使用的最高計量標準器具自主管理,指導44家企業完成192個計量標準的公開自我承諾。完善包容審慎監管機制,對3326戶逾期未提交2021年度報告且已補報的企業免予處罰。擬定《廣州市市場監管領域行政執法減免責清單》3.0版本。構建完善“信用風險分類管理+”智慧監管機制,對2.9萬余家“四新經濟”非高風險企業實施包容審慎觸發式監管。加強對新增“一址多照”“一人多企”等的風險監測預警。落實行政執法“三項制度”,嚴格規范公正文明執法,推進民生領域“鐵拳”行動,嚴厲查處食品安全、油品質量、虛假廣告等各種違法案件2704宗。治理涉企收費,為各類市場主體直接減負962.15萬元。完善行政權力制約監督,深化行政復議體制改革,以調解、和解等方式化解行政糾紛,落實行政機關負責人出庭應訴制度,編制《商事登記典型案例選編》。
持續深化“放管服”改革
實施“證照分離”清單管理制度,試行30個事項“一照通行”證照智能聯辦。“穗港通”“穗澳通”便利申請人足不出戶一站式在穗投資創業。將簡易注銷登記公示時間由原來的45天壓縮為20天。截至2022年12月底,廣州實有市場主體315.55萬戶,同比增長3.88%。辦理簡易注銷企業3.76萬宗,個體工商戶1.36萬宗。