焖骚寡妇影院,精产国品一二三产区入口网站,插我一区二区在线观看,亚洲av无码专区国产不卡顿

相關新聞
當前位置:首頁 > 政務公開 > 法規公文

廣州市人民政府辦公廳關于加強養老服務設施建設、提高養老服務水平、努力打造大城市養老“廣州范本”政治協商建議案研究辦理情況的函(免予公開轉主動公開)

  • 2023-01-12
  • 來源: 廣州市人民政府辦公廳
  • 分享到
  • -

穗府辦函〔2019〕126號

廣州市人民政府辦公廳關于加強養老服務設施建設、提高養老服務水平、努力打造大城市養老“廣州范本”政治協商建議案研究辦理情況的函

市政協辦公廳:

  市政協十三屆三十一次主席會議審議通過的《廣州市政協主席會議關于加強養老服務設施建設 提高養老服務水平 努力打造大城市養老“廣州范本”的建議案》(穗協建〔2019〕3號)收悉。市政府高度重視,積極組織市民政局牽頭會同市發展改革委、教育局、人力資源社會保障局等部門認真研究辦理。經市人民政府同意,現將有關辦理情況函復如下:

  按照市委、市政府的統一部署,我市積極應對老齡化趨勢,通過全面放開養老服務市場、深化養老服務改革,養老服務品牌化、連鎖化、規模化、專業化發展態勢日益明顯,全覆蓋、多層次、多支撐、多主體的養老服務格局基本形成,“一床難求”現象從總量上基本解決,供給結構性矛盾得到極大改善。近年來,我市中央財政支持居家和社區養老服務改革試點績效考核被評為優秀,3個經驗做法被省委深改組復制推廣,“轉變政府職能創新資源配置 著力推動養老服務業高質量發展”入選國家發展改革委10個典型案例,“廣州市建立‘長者飯堂’提升社區居家養老服務水平”被中央改革辦刊發推廣,列入審計署工作組對廣東省2018年第二季度貫徹落實國家重大政策措施情況跟蹤審計報告5個正面典型,以及全省全面深化改革工作會議10個改革典型案例,受到省委主要領導充分肯定,被省委深改組、省民政廳在全省推廣。人民日報頭版、央視新聞聯播、新華社等中央、省、市新聞媒體持續報道我市養老服務工作成效。

  一、堅持高位推動,織密政策保障體系

  市委、市政府始終把養老服務作為重大民生工程優先發展,連續9年將養老服務列入民生實事,納入城市總體規劃、市委全會報告、政府工作報告,與全市中心工作一同部署推進。市委、市政府主要領導2018年下半年以來30余次對養老服務工作作出指示批示,要求系統解決我市結構性“一床難求”問題,完善“9064”養老服務體系。市政府常務會議決定將養老服務政策落實情況納入政府年度專項績效考核,設立由市長擔任總召集人的市社會保障(養老服務業綜合改革試點)工作聯席會議,分管市領導定期召開重點養老服務工作現場會,強力推動養老服務工作開展。出臺《廣州市人民政府關于加快養老服務業綜合改革的實施意見》(穗府〔2015〕27號)、《廣州市人民政府辦公廳關于全面放開養老服務市場提升養老服務質量的通知》(穗府辦規〔2019〕2號)等60多份政策文件,其中2019年制定、修訂11份政策文件,完善養老服務供給、服務保障、服務評估、服務監管等養老服務綜合改革政策體系,強化政策制度保障,積極探索“大城市大養老”服務模式。

  二、加強設施建設,深化供給側結構性改革

  多措并舉、多向發力,有效化解養老服務供需矛盾。截至2019年9月底,我市各類社會養老服務主體數量突破4400個,養老機構達到199家,各類養老服務床位6.7萬張,其中社會力量運營的養老服務床位占比超過70%,每千名老年人擁有養老床位數持續達到40張。

  (一)密集投放公辦養老機構床位。集中力量推動市、區兩級公辦養老機構“1+5”新建、“1+6”擴建項目建設,夯實兜底保障基礎。截至2019年9月底,市第二老人院一期及海珠、天河、白云、黃埔、番禺、南沙、增城區等9個項目5185張床位已相繼投入使用,后續還將建成4621張床位。市第二老人院一期、二期,市老人院擴建一期,市老年病康復醫院一期、二期等養老項目,計劃總投資達到21.78億元,其中市統籌資金安排解決16.3億元。與此同時,積極向國家申報城企聯動普惠養老項目,爭取中央財政資金支持我市養老項目建設,首期爭取中央財政資金400萬元支持華潤東山養老院項目。

  (二)多元探索建設新型養老設施。一是制定《關于加強社區嵌入式養老機構建設的實施方案》,通過明確功能定位、設置要求、實施步驟和扶持政策,在全市范圍內推進建設30間具備全托、日托、上門服務功能的社區嵌入式養老機構,為系統破解“大城市大養老”服務工作“難點”“痛點”“堵點”開辟了新路徑。目前,已建成社區嵌入式養老機構11家,在建19家。今年新備案的養老機構絕大多數為社區嵌入式養老機構,涉及床位2328張。二是開展家庭養老床位試點工作,在越秀、海珠、荔灣三大中心城區率先試點推出家庭養老床位服務。床位經驗收合格的,按照每張床位3000元的標準給予一次性建床補貼,并給予每人每月150、250元的護理補貼。三是印發實施《廣州市民政局 廣州市財政局關于調整經營性民辦養老機構護理補貼有關事項的通知》(穗民規字〔2019〕6號),在全國率先給予經營性民辦養老機構和公益性民辦養老機構同等護理補貼(運營資助),進一步激發社會力量舉辦養老機構積極性。

  (三)全面拓展社區居家養老服務。一是開展“3+X”試點,滿足老年人最迫切的需求。統籌推進中央財政支持居家和社區養老服務改革試點和我市助餐配餐、醫養結合、生活照料“3+X”創新試點。長者飯堂覆蓋全市街鎮、村居,融入醫療護理、健康宣教、營養指導等服務,使長者飯堂成為老年人健康養老、休閑社交的共同家園,滿意率超過90%。支持社會力量舉辦護理站,擇優遴選確定70個試點單位,以護理站為切入口推進社區醫養結合。制定促進“家政+養老”融合發展實施方案,174個街(鎮)開展家政養老服務。二是完善服務網絡,打造“10分鐘社區居家養老服務圈”。統籌整合日間托老中心、老年人活動站點等場地設施和資源,搭建“區綜合體—街鎮綜合體—村居活動站點”3級實體服務平臺。制定實施《廣州市支持社會力量參與社區居家養老服務試行辦法》,開創性給予創辦支持、運營支持、醫養結合支持、人才支持和星級評定補貼。目前全市共有11個區級、170個街鎮級居家養老綜合服務平臺,1460個星光老年之家、1144個農村老年人活動站點,全市社區養老服務設施覆蓋率100%,形成覆蓋城鄉、布局合理、功能多樣的社區養老服務設施網絡。三是強化兜底保障,確保人人享有基本養老服務。采取建立“關愛地圖”、建立定期巡訪和主動服務機制等十條措施,加強獨居、空巢、失能等老年人關愛服務體系。全市超過54.2萬名老年人直接享受社區居家養老服務,占老年人口的26.58%。

  三、優化布局規劃,逐步推動落實公建配套

  (一)完善設施布局規劃。為進一步解決養老服務機構用地瓶頸問題,在《廣州市養老服務機構設施布局規劃(2013—2020年)》基礎上,著力制定《廣州市養老服務機構設施布局規劃修編(2019—2025年)》,選址地塊和用地面積分別從53處、144.42公頃擴增至99處和217公頃,目前市政府正在審定。總體規劃層面,《廣州市國土空間總體規劃(2018—2035年)》(在編)提出構建“9064”全覆蓋、多層次、多支撐、多主體的常住人口養老服務體系。按照規劃,主城區重點發展社區嵌入式養老機構,完善社區長者飯堂、日間照料中心等設施網絡。此外,每年將符合條件的社會福利設施用地納入全市年度建設用地供應計劃,優先安排供地。

  (二)開展公建配套摸查督查工作。全面摸查公建配套養老服務設施和可用于養老服務的閑置社會資源,初步形成全市性數據臺賬。有序開展養老服務設施規劃情況督查檢查,重點清查整改規劃未編制、新建住宅小區與配套養老服務設施“四同步”(同步規劃、同步建設、同步驗收、同步交付)未落實、社區養老服務設施未達標和已建成養老服務設施未移交、未有效利用等問題。城市更新、新建小區按照4.5床/千人的標準配套建設養老服務設施。

  (三)打通利用既有房屋舉辦養老機構規劃障礙。對于既有房屋的簡化活化改造,在不變更房屋權屬登記中房屋用途,不增加建筑面積、建筑總高度、建筑層數,不涉及修改外立面和建筑結構的,無需規劃許可;若因正常運行的需臨時加建、改建、擴建的項目,在符合相關規范的情況下,可按臨時建設工程規劃許可手續辦理。目前我市58.4%的床位分布在中心片區,較好地滿足了老年人在中心城區就近養老的愿望。

  四、全面放開養老服務市場,提升養老服務質量

  (一)放寬準入門檻,加大扶持力度。取消養老機構設立許可,實施備案管理,加大民辦養老機構政策扶持,累計投入5.3億元,對養老機構給予新增床位、護理補貼、等級評定、醫養結合、機構延伸服務等五項資助補貼,落實經營性與公益性養老機構,本地、外地和境外投資者享受同等待遇。對社會力量運營居家養老服務設施給予運營經費和服務項目補助,對社會力量直接參與社區居家養老服務給予資助。連續四年每年投入1000萬元開展為老服務公益創投,資助培育263個創新性為老服務項目。2017、2018年市本級福彩公益金用于養老服務的比例分別達到64.19%和72%。

  (二)提升服務質量,深化醫養結合。一是持續開展養老院服務質量建設專項行動,加強養老機構標準化建設,三星級以上養老機構占全省1/3,五星級以上養老機構占全省的45%。養老機構醫養結合服務覆蓋率達91%,其中養老機構內設醫療機構52家,支持養老機構內設醫療機構優先納入醫保協議定點。護理型床位占比55%,提前實現民政部確定的2020年護理型養老床位占比不低于30%的目標。二是完善養老護理服務體系。積極推進社區護理站試點項目,我市護理站從2017年的1家上升至80多家(其中70家為試點單位)。長期護理保險制度試點覆蓋780.76萬職工醫保參保人員,遴選確定97家定點服務機構,人均月支付達到2454.8元,符合條件的長期護理費用基金支付率為81.26%,總體支付率為70.92%,待遇水平位居全國前列。在全國率先實施高齡重度失能老年人照護商業保險,采用風險共擔的商業保險模式為符合條件的高齡重度失能老人提供基本生活照料服務和醫療護理服務項目待遇,每人每月最高支付500元,實現了全市80周歲及以上參加醫療保險的重度失能人員照護保險全覆蓋。三是建立全市統一的照顧需求等級評定制度,設立養老管理員,由養老管理員根據評估結果制定服務方案,精準匹配供需。

  (三)強化科技引領,推進智慧養老。上線運營市為老服務綜合信息管理平臺和市居家養老綜合服務信息平臺,在全市長者飯堂運行助餐配餐服務平臺和居家養老上門服務APP,實現“線上申請—審批審核—確定資助—實時記錄—刷卡結算”的閉環管理,補貼檔次、消費明細、老年人檔案等數據實現市、區、街鎮、服務機構四級同步共享。大力推進智慧健康養老試點項目,確定荔灣區東澈街等11個街道為項目試點單位,通過建設社區智慧健康養老綜合服務管理平臺,整合公共服務資源和社會服務資源,形成社區居家養老關愛與服務完整互動的系統平臺。

  (四)搭建交流平臺,培育市場主體。一是成功舉辦中國國際老齡產業博覽會、廣州博覽會老年健康產業展、廣州市養老服務供需對接交流活動,簽署穗法養老服務合作備忘錄,設立香港獨資、中法、中日合資合作養老機構各1間。二是推動社會化、品牌化建設。目前,全市73%的養老床位、85.5%的居家養老服務綜合體、91.6%的長者飯堂由社會力量提供,涌現出越秀養老、萬頤養老、美好家園、谷豐養老等一批立足廣州、輻射全國的品牌養老服務機構,泰康人壽粵園等一批大型養老機構相繼投入運營,推動社會力量成為我市提供養老服務主體。三是切實執行《廣州市特殊困難老年人入住養老機構資助辦法》,明確公辦養老機構床位較少、難以滿足特殊困難老年人入住養老機構需求的區,可以采取向定點民辦養老機構購買服務的方法予以解決。

  五、強化隊伍建設,構建專業人才體系

  (一)采取十項措施,加強人才隊伍建設。通過學費減免、免費培訓、技能晉升培訓補貼、就業補貼、艱苦崗位補貼等十項措施,持續促進養老服務人才隊伍建設。全市養老服務從業人員1萬多人,其中大專以上學歷超過1500人,取消資格證書前持證護理員達到70%,其中高級護理員超過630人。2018年首年享受就業和崗位補貼999人,發放補貼1017萬元,23名養老護理員通過特殊艱苦行業入戶政策直接入戶廣州。委托第三方機構編寫養老護理人員培訓考核教材,加強養老護理人員培訓,為機構護理、社區居家養老服務和長期護理服務提供人才支撐。

  (二)加強技能教育,開設養老服務專業課程。積極支持指導各高等院校和中職學校開設老年服務相關專業。目前全市有6所市屬職業院校和2所中職學校開設養老服務相關社會工作專業,其中,廣州大學、廣州番禺職業技術學院、廣州科技貿易職業學院、廣州城市職業學院、廣州大學市政技術學院等5所院校開設有社會工作專業,廣州衛生職業技術學院開設有老年服務與管理專業,廣州市醫藥學校開設營養與保健專業,廣州市增城區衛生職業技術學校開設護理專業,為我市老年服務相關行業培養了大批技能型專業技術人才。廣州市輕工技師學院開設的“老年服務與健康管理專業”,成為省、市重點專業和特色專業。

  此外,鼓勵符合條件的執業醫師到養老機構、社區老年照料機構內設的醫療機構多點執業,提升醫養結合服務標準和水平。截至2018年底,全市辦理護士區域性注冊服務94682人次、多機構執業醫師10828人次(包括護理院、養老院醫務室、康復機構等接續性醫療機構)。

  六、存在問題

  (一)用地瓶頸待突破。養老設施布局規劃選址地塊難以實際利用,社會力量利用自有地塊舉辦養老機構操作難度大。國有資產保值增值、出租年限的嚴格限定在一定程度上影響養老機構長足發展。

  (二)區域發展不平衡。各區發展不平衡,社區居家養老服務參差不齊,農村養老服務供給總量、供給質量明顯落后于城區。

  (三)服務供給不充分。社區嵌入式機構、護理型床位、自有產權機構少,供不應求與床位閑置并存,養老機構服務供給與需求對接不夠到位。醫養結合和“家政+養老”融合不夠緊密,臨終關懷、認知癥照護、生活照料等專業服務供給有待全面拓展。

  七、下一步工作計劃

  下一步,我們將堅持以人民為中心,聚焦群眾關切,全面放開養老服務市場,大力促進養老產業發展,著力破解養老服務工作中的“難點”“痛點”“堵點”問題,深化養老服務改革,突出特色、典型引路、推廣復制、總結提升,探索打造具有廣州特色、走在全國前列的“大城市大養老”模式。

  (一)破解養老機構設施用地瓶頸。一是推動實施《廣州市養老服務機構設施布局規劃修編(2019—2025年)》,優化布局,增加中心城區養老設施用地。公有房產和國有企業物業優先、優惠用于養老服務。二是強化公建配套落實,新建城區和住宅區以每百戶不低于20平方米的標準配套建設養老設施,同步無償移交街鎮使用。舊城區和已建住宅區養老設施未達到規劃要求和建設標準的,按照每百戶不低于15平方米的標準,通過新建、改建、購置、置換、租賃等方式進行配置。三是加強市、區規劃和自然資源、住房城鄉建設、財政、國資等部門協調聯動,合力解決養老設施場地用地、公建配套、公有房產等問題。

  (二)擴大優質服務有效供給。一是加強養老機構建設管理。2019年推動建設30間以上社區嵌入式養老機構。優化養老床位供給結構,提高對失能失智老年人的照護能力。出臺公建民營養老機構工作指引,完善公辦養老機構分類收費和正常調整機制。二是深化社區居家養老服務。扶持專業化、品牌化、連鎖化的居家養老服務機構,完善社區養老服務設施功能,大力拓展日間照料服務,開展家庭養老床位試點,深化獨居等特殊群體老年人關愛服務體系。三是補齊農村養老服務短板。全面建立農村留守老年人信息臺賬和定期巡訪制度,支持鄰里互助、“時間銀行”模式探索,推動農村養老服務提質增效。

  (三)促進養老服務健康發展。一是制定廣州市養老服務地方性法規,出臺系列政策,加強制度保障。二是探索全面推進長護險,試行高齡照護險,強化醫保、長護險對醫養結合的支持。三是健全養老服務人才培養培訓體系,建立與待遇掛鉤的養老護理人員職業水平評價體系,暢通人才晉升通道。四是實施“互聯網+養老”行動,完善市居家養老和為老服務綜合信息平臺功能,探索廣州“隨約養老”服務。

  (四)擦亮廣州養老服務招牌。一是制定《廣州市助餐配餐服務管理辦法》和服務規范,推進長者飯堂標準化、特色化建設,融入醫療護理、健康宣教、營養指導等服務。推動高校、企事業單位等餐廳向老年人開放,實現為重度殘疾人助餐服務全覆蓋。二是推動養老服務機構醫養結合全覆蓋。推進護理站試點,推動家庭病床建設,推行醫院、養老院雙向轉診、“雙向離院”。籌建市老年醫院。實施失能老年人康復輔具共享租賃計劃。三是推動“家政+養老”融合發展,培育員工制家政養老企業,建立健全“護理員+家政員”服務隊伍,推動“家政+養老”服務全覆蓋。

  (五)優化養老服務業營商環境。一是推進穗法跨境養老服務試點,推進粵港澳大灣區養老服務合作,鼓勵和支持境內外企業在廣州設立養老服務機構。二是培育發展專業化養老服務企業,支持老年金融、旅游、康養、產品用品等產業業態發展。三是支持養老服務機構規模化、連鎖化、品牌化運營,打造一批具有影響力和競爭力的養老服務品牌。四是扶持養老服務專業社會組織發展,加大社會組織公益創投對醫養結合、家政養老、認知癥障礙照護等優質項目的扶持力度。

  (六)全面提升養老服務質量。一是持續實施養老院服務質量建設專項行動,全面解決消防等歷史遺留問題,持續推動養老機構參與星級評定。二是建立健全以“信用+監管”為核心的監管機制、失信聯合懲戒機制和“雙隨機、一公開”工作機制,加強監督管理。三是構建養老服務標準化體系和質量評價體系,打造養老服務“廣州標準”。四是建立健全養老服務機構分類管理和評估制度,完善老年人照顧需求評估機制,提供精準養老服務。


  廣州市人民政府辦公廳

  2019年10月31日


(聯系人:鄭俊榮、熊格,聯系電話:83179399、83123565)

掃一掃在手機打開當前頁
相關新聞
-
關注 · 廣州政府網