焖骚寡妇影院,精产国品一二三产区入口网站,插我一区二区在线观看,亚洲av无码专区国产不卡顿

相關新聞
當前位置:首頁 > 政務公開 > 法規公文

廣州市人民政府關于印發廣州市水環境質量達標方案的通知

  • 2017-06-30
  • 來源: 本網
  • 分享到
  • -

穗府〔2017〕16號

廣州市人民政府關于印發廣州市水環境質量達標方案的通知

各區人民政府,市政府各部門、各直屬機構:

現將《廣州市水環境質量達標方案》印發給你們,請認真貫徹執行。執行過程中遇到的問題,請徑向市環保局反映。

廣州市人民政府

2017年6月29日

 

廣州市水環境質量達標方案

 

為深入貫徹落實《水污染防治行動計劃》《廣東省水污染防治行動計劃實施方案》和《廣州市水污染防治行動計劃實施方案》,切實推進廣州市水環境質量達標工作,結合廣州實際,特制定本方案。

一、指導思想

以黨的十八大精神和十八屆三中、四中、五中、六中全會精神為指導,以大力推進廣州市生態文明建設為動力,以《廣州市水污染防治目標責任書》為依據,以省考核斷面水質達到階段性考核要求為目標,強化科學決策與系統施治,分析存在問題,針對性提出達標工作的任務措施、重點工程及保障措施。

二、工作目標

本方案的工作范圍是水質未能穩定達到階段性考核要求的鴉崗、石井河口、東朗、大坳4個斷面及其對應的流溪河白云—花都—從化控制單元、珠江廣州段廣州中心區控制單元、石井河白云控制單元、白坭河花都控制單元,各控制單元包含的行政轄區見附件1。

按照水環境質量“只能更好、不能變壞”的原則,2017年,鴉崗、東朗斷面水質分別達到Ⅴ類、Ⅳ類;2019年,鴉崗、石井河口、東朗斷面水質分別達到Ⅳ類、Ⅴ類、Ⅲ類標準;大坳斷面水質力爭達到Ⅳ類;2020年,各斷面保持穩定達標(見附件2)。

三、主要任務和措施

(一)調結構優布局。

1.加快“退二進三”,推進淘汰落后產能。2017年底前,完成81家企業“退二進三”及落后產能淘汰,2018—2019年完成其余9家淘汰。2020年之前,石油化工類企業不擴建,限制增加產能。(市發展改革委、工業和信息化委牽頭,市環保局參與,各區政府落實)

2.實行嚴格的環境準入。嚴格執行《廣東省地表水環境功能區劃》,地表水Ⅰ、Ⅱ類水域和Ⅲ類水域中劃定的保護區、游泳區禁止新建排污口,現有排污口執行一級標準且不得增加污染物排放總量。嚴格落實《廣東省實施差別化環保準入促進區域協調發展的指導意見》等文件要求,提高環保準入門檻。(市環保局牽頭,市發展改革委、國土規劃委、水務局參與,各區政府落實)

3.強化排放標準和排污總量控制約束。排放超標或超總量指標的排污單位必須通過技術升級、治污減排、限產減產等方式滿足環保要求,形成以環境容量、排污總量確定產業規模、推動行業轉型升級的倒逼調控機制。(市環保局牽頭,各區政府落實)

4.優化產業空間布局。重點發展《廣州制造2025戰略規劃》所確定的十大重點領域的產業體系,著力打造先進制造業基地,制定淘汰企業名錄及年度淘汰計劃,對不符合功能區劃的企業堅決依法限期關停、搬遷。(市發展改革委、工業和信息化委牽頭,市國土規劃委、環保局、住房城鄉建設委、水務局參與,各區政府落實)

5.推進產業循環化改造。全面推進產業循環化改造,促進企業循環式生產、園區循環式發展、產業循環式組合,構建循環型工業體系。對化工、建材、輕工、印染、有色等傳統制造業全面實施能效提升、清潔生產、節水治污、循環利用等專項技術改造。(市工業和信息化委牽頭,市發展改革委、科技創新委、環保局參與,各區政府落實)

6.全面開展清潔生產審核工作。2017年底前完成303家企業清潔生產審核,2018—2019年完成324家,2020年完成124家。(市工業和信息化委牽頭,市環保局、循環經濟清潔生產協會參與,各區政府落實)

(二)控源減排。

7.清理取締“十小”企業。繼續依法取締裝備水平低、環保設施差的小型造紙、制革、印染、染料、電鍍等嚴重污染水環境的、不符合國家或地方產業政策的“十小”生產項目,并建立長效機制防止回潮。(市環保局牽頭,市發展改革委、工業和信息化委、國土規劃委參與,各區政府落實)

8.專項整治水污染重點行業。全面排查造紙、有色金屬、印染、農副食品加工、原料藥制造、制革、電鍍等重點行業企業,明確治理目標、任務和期限。(市環保局牽頭,市工業和信息化委參與,各相關區政府落實)

9.加強重點行業工業廢水排放控制,強化重點污染源在線監測。2017年底前完成4項工業園區或開發區污水集中處理設施自動在線監控系統的建設,2019年底前完成22家企業廢水深度治理工程建設。(市工業和信息化委、環保局牽頭,市科技創新委參與,各相關區政府落實)

10.推進工業集聚發展。推進循環工業園區與生態農業區建設,強化企業入園管理,引導符合國家或地方產業政策的分散的小企業進入園區,實現污水集中處理,達標排放。(市發展改革委牽頭,市國土規劃委、工業和信息化委、科技創新委、住房城鄉建設委、商務委、水務局參與,各相關區政府牽頭落實)

11.完善污水處理廠配套管網。加快推進415公里配套管網的建設。2017年底前建設完成配套污水管34公里;2018—2019年建設完成配套污水管381公里。加快現有合流制排水系統錯、漏、混接改造,難以改造的,采取截流、調蓄和治理等措施。加強現有污水管網的維護管理,及時修復破損管網。(市水務局牽頭,市發展改革委、住房城鄉建設委、環保局參與,市水投集團和各區政府落實)

12.加快城鎮污水處理設施建設與改造。2017年底前完成大觀凈水廠綜合進度50%;2018年底完成大觀、石井二期及大沙地3座污水處理廠新擴建;2019年底完成西朗二期、瀝滘三期等11座污水處理廠新擴建。所有位于河流水質超標區域以及尾水直排供水通道的城鎮污水處理設施均應通過深度治理改造或管理措施提升出水標準,達到《廣州市水務局關于加快城鎮污水處理廠提標改造工作的通知》(穗水規劃〔2016〕137號)要求。2017年底前完成獵德、大坦沙等17座污水處理廠的提標。2018—2019年完成西朗、瀝滘一、二期等12座污水處理廠的提標。(市水務局牽頭,市發展改革委、環保局參與,市水投集團和各相關區政府落實)

13.加強城鎮污水處理設施的運行管理,切實提高城鎮污水處理設施的運行負荷。2019年底前,所有已正常運營2年及以上的城鎮污水處理設施的負荷率應達到75%以上,化學需氧量(COD)、氨氮(NH3-N)進水濃度應分別達到170毫克/升和18毫克/升以上且不低于2014年的平均進水濃度;其中太平、龍歸、竹料三家污水處理廠的負荷率到2019年底前爭取達到95%以上,或擴建污水處理設施規模(具同等減排效果)。(市水務局牽頭,市環保局參與,市水投集團和各相關區政府落實)

14.切實推進城鎮污水處理廠污泥處理處置。按照《廣州市水務局印發廣州市城鎮生活污水處理廠廠內污泥干化減量工作方案的通知》(穗水排水〔2015〕2號)的要求完成改造任務;其中,已完成招標的于2017年底前完成改造,未完成招標的于2018年6月底前完成改造。新建、擴建的污水處理廠同步配建“干化”設施。(市水務局牽頭,市發展改革委、工業和信息化委、環保局、農業局、城管委參與,市水投集團和各相關區政府落實)

15.推進生活垃圾滲濾液處理設施建設。2019年底前完成李坑綜合處理廠等5家垃圾終端處置廠的生活垃圾滲濾液處理設施的建設。到2020年,城鎮生活垃圾無害化處理率達100%以上,所有垃圾終端處置設施的滲濾液得到有效處理。(市城管委牽頭,市環保局參與,各相關區政府落實)

16.開展河道堆場專項整治工作。按照《廣州市主要市管河道堆場整治規劃(2013—2020年)》要求,全面查處和清理河道管理范圍內違反法律法規的沿河砂石堆放場、固體廢棄物臨時堆放場等。(市水務局牽頭,市城管委參與,各相關區政府落實)

17.繼續開展禁養區內畜禽養殖業清理整治工作。2017年底前,依法關閉或搬遷禁養區內畜禽養殖場(小區)和養殖專業戶。加大禁養區巡查力度,防止禁養區內畜禽養殖場“死灰復燃”。(市農業局牽頭,市環保局參與,各相關區政府落實)

18.加強畜禽養殖場養殖管理和環境管理,強化畜禽養殖污染治理。進一步加強非禁養區畜禽養殖場登記備案工作及排污申報登記管理工作。切實加大畜禽養殖企業日常環保執法力度,依法查處“未批先建”等環境違法行為。加快完善規模化畜禽養殖場糞污存貯、處理、利用等配套設施,新、改、擴建規模化養殖場(小區)必須要采用干清糞、實施雨污分流以及糞便污水資源化利用。(市農業局、環保局牽頭,市城管委參與,各相關區政府落實)

19.控制農業面源污染。實施化肥農藥使用量零增長行動,推廣低毒、低殘留農藥使用補助試點經驗,實行測土配方施肥,推廣精準施肥技術、循環水養殖等生態養殖新技術。強化對農藥、化肥及其廢棄包裝物、農膜使用的環境管理。引導草菇種植場轉型升級為綠色種養殖業。(市農業局牽頭,市發展改革委、國土規劃委、環保局、水務局參與,各相關區政府落實)

20.積極推動農村污水治理。2019年底前完成190個行政村(社區)農村生活污水治理工程。完善農村污水處理設施日常養護維修和考核體系,提高農村污水處理設施管理水平。(市水務局牽頭,各相關區政府落實)

21.加強農村垃圾污染防治。加快完善農村生活垃圾收運處理體系,督導各鎮做好“一鎮一站”“一村一點”建設和日常保潔工作;深化“以獎促治”,實施農村清潔工程,開展河道清淤疏浚,推進農村環境綜合整治。(市城管委牽頭,市水務局、環保局參與,各相關區政府落實)

22.加強河道沿岸餐飲業污染監督管理。開展河道沿岸餐飲服務業的排查,依法關停、拆除飲用水水源保護區內已建成的餐館農莊、農家樂;督促非水源保護區內餐飲業污水排入公共污水管網,依法關停、嚴厲打擊河涌沿岸直排廢水的餐飲業,清拆河道內違章建筑。(市水務局、環保局牽頭,市城管委、工商局、發展改革委、住房城鄉建設委、旅游局參與,各相關區政府落實)

(三)節水及水資源保護調度。

23.實施最嚴格水資源管理。對用水量超過5千立方米的非居民用水大戶應開展計劃用水,實行超定額、超計劃用水累進加價管理,將163家用水大戶企業納入計劃用水管理;爭取2019年年底前全面實行非居民用水超定額、超計劃累進加價制度。將節水型單位創建工作納入區落實最嚴格水資源管理制度的年度考核,2019年底前各區需創建一批區級節水型企業(單位)和節水型社區。 市水務局牽頭,市發展改革委、工業和信息化委、住房城鄉建設委參與,各區政府落實)

24.提高用水效率。至2017年完成公共用水場所的節水型生活用水器具普及改造;至2020年,區域內農田灌溉水有效利用系數達0.51,基本完成重點中型灌區續建配套和節水改造任務。(市水務局牽頭,市工業和信息化委、農業局、發展改革委、住房城鄉建設委、質監局、財政局、水投集團參與,各相關區政府落實)

25.科學保護調度水資源。2019年底前,完成江河湖泊納污能力核定;2020年底前,分期分批確定主要江河生態流量(水位),作為流域水量調度的重要參考;采取閘壩聯合調度、生態補水等措施,合理安排閘壩下泄水量和泄流時段,維持河湖基本生態用水需求,重點保障枯水期生態基流。加大水利工程建設力度,發揮好控制性水利工程在改善水質中的作用,提高供水保證率。(市水務局牽頭,市發展改革委、環保局參與,各相關區政府落實)

(四)水生態環境綜合治理。

26.開展污染河涌綜合治理。積極推進河涌管理藍線、河道管理范圍紅線的劃定工作,對劃定的河道、河涌管理范圍進行勘界、設立界樁、向社會公告。2017年底前,按照國家和省考核要求完成江高截洪渠、石井河等35條黑臭河涌綜合整治工作,基本消除黑臭;2020年底前,完成其他152條河涌治理目標。為應對河涌水質突發污染事件,在各單元因地制宜建設一批分散式污水處理設施。(市水務局牽頭,市環保局、農業局、城管委參與,市水投集團和各相關區政府落實)。

27.加大生態保護力度。將流溪河干支流河道管理范圍、源頭區和水庫保護范圍內的林地作為水源涵養林劃為生態公益林區,并制定措施予以保護。2017年底前,全面完成白海面環境整治及配套工程建設、白云湖濕地公園以及貝崗濕地公園和赤坎濕地公園環境整治及相關配套工程建設。(市林業和園林局牽頭,市環保局、水務局、國土規劃委參與,各相關區政府落實)

(五)執法監管與強化管理。

28.開展清除黑臭水體污染源聯合執法專項行動。按照“全覆蓋、零容忍、嚴執法、重實效”的工作原則,以關閉或搬遷為主、就地整改為輔,到2017年底,依法取締、關停35條黑臭河涌及其支涌流域范圍內的違法用地、違法建設、違法經營、違法生產、違法排污的“散亂污”生產經營企業(以下簡稱“五違散亂污”生產經營企業),到2020年底前,全面完成“五違散亂污”生產經營企業的整治工作。(市水務局牽頭,市公安局、國土規劃委、環保局、住房城鄉建設委、城管委、農業局、工商局參與,各區政府落實)

29.強化工業污染源全面達標排放執法監管。不斷拓展在線監控設備應用領域,確保對所有重點排污單位實行24小時在線監控,重點排污單位污染源自動監控數據傳輸有效率要達到90%以上。2019年前,白云區須建成一套集成先進信息技術的污染源在線監控(監測)系統。(市環保局牽頭,市水務局、工業和信息化委、公安局參與,各相關區政府落實)

30.強化水質監測網絡建設。2017年底前,流溪河良口、太平、李溪壩、珠江西航道匯入口4個水質自動監測站點實現聯網。(市環保局牽頭,市水務局參與,各相關區政府落實)

31.加大水質監測力度。對主要江河、重要飲用水源地、工業園區和重大水環境風險源下游等環境敏感區斷面加密監測,加大重點污染源監督性監測密度。2020年前開展至少一次覆蓋全市水環境功能區的水質監測與評價。(市環保局牽頭,市發展改革委、市國土規劃委、市住房城鄉建設委、市交委、市水務局、市農業局、廣州海事局參與,各相關區政府落實)

32.全面強化落實“河長制”。按照《廣州市全面推行河長制實施方案》的要求,2017年實現全市河湖河長制全覆蓋。(市水務局牽頭,市環保局參與,各相關區政府落實)

33.加強周邊上下游聯合治污。在廣佛環保區域合作的基礎上,進一步健全流域工程、水面保潔、環境監管等水污染整治聯動機制,鞏固水環境污染整治效果,確保水環境安全。(市環保局牽頭,市公安局、國土規劃委、住房城鄉建設委、水務局、城管委、農業局參與,各區政府落實)

34.加強排污許可證管理。2017年完成《大氣污染防治行動計劃》和《水污染防治行動計劃》重點行業及產能過剩行業企業排污許可證核發。(市環保局牽頭,廣州海事局參與,各區政府落實)

35.實行水體環境屬性分類管理。清水通道嚴禁新建排污口,現有排污口原則上限期封閉拆除,匯入清水通道的水體水質要達到地表水環境質量標準Ⅲ類要求。上游來水水質低于水環境功能區目標的,實施優先治理。緩沖河道禁止設置工業廢水排放口,禁止未經處理的生活污水直接排放;水體水質不能滿足地表水III類標準的,要對流域內污水處理設施實施提標改造,直至水體水質滿足標準。(市水務局牽頭,市環保局、市工業和信息化委、廣州海事局參與,各區政府落實)

四、保障措施

(一)嚴肅責任考核追究。

1.嚴格目標任務考核。將水環境質量達標工作目標任務作為專項工作納入環境保護目標責任考核,專項工作考核結果作為市級財政水污染防治相關資金分配的參考依據。對未完成水環境質量改善目標的區,環境保護目標責任考核不予評為優秀。(市環保局牽頭,市財政局、水務局、農業局、城管委等參與)

2.嚴肅責任追究。對于在水環境治理工作中,違反相關法律、法規、規章、政策和工作制度,不履行或者不正確履行職責,導致水環境治理工作任務落實不到位,造成不良影響或較大損失的,應當按照《廣州市水環境治理責任追究工作意見》追究責任。(市環保局牽頭,市發展改革委、監察局、水務局參與,各區政府落實)

(二)強化資金投入。

從國有土地出讓收益中安排一定比例的資金,用于城鎮污水收集系統、處理設施的建設;將新開發區的排水管網建設納入發展規劃,與道路、供水、供電等其他市政基礎設施同步建設,計入開發成本。(市財政局、各區政府牽頭,市發展改革委、國土規劃委、環保局、水務局、農業局參與)

(三)強化公眾參與和社會監督。

1.定期公布水環境質量信息。定期公布四個考核斷面水環境質量狀況。定期公布控制單元內集中式飲用水源地水質、重點整治河涌水質等水環境質量信息。(市環保局牽頭,各區政府參與)

2.推動企業主動公開環境信息。監督控制單元內國家、省和我市確定的重點排污單位依法向社會公開主要污染物名稱、排放方式、排放濃度和總量、超標排放情況,以及污染防治設施的建設和運行情況,主動接受監督。(市環保局牽頭,市發展改革委、工業和信息化委參與,各區政府落實)

3.暢通社會監督渠道。公開曝光環境違法典型案件。健全舉報制度,充分發揮“12345”投訴舉報熱線和環保網絡平臺作用,推進環保有獎舉報制度。積極支持環境公益訴訟。(市環保局牽頭,各區政府落實)

(四)自查與修訂。

每年對本達標方案的執行情況開展自查,編寫自查報告,分析達標工作進展及效果;對于未能達到預期目標的應評估差距,查找原因,提出強化措施。在達標年限到期時,對本方案實施進展情況開展評估,全面評價方案執行情況和執行效果,對于未達到預定目標的,應對方案予以更新、修訂。(市環保局牽頭,各相關區政府和市直部門參與)

附件:1.考核斷面、控制單元、行政轄區對應表

   2.考核斷面水質目標

   3.“退二進三”及落后產能企業淘汰名單

   4.清潔生產審核推進計劃表

   5.工業源減排重點工程

   6.城鎮生活源、面源減排重點工程

   7.農業污染源整治任務

   8.農村生活污水治理重點工程

   9.納入計劃用水的用水大戶企業名單

   10.水生態環境綜合治理重點工程

   11.本方案控制單元、考核斷面分布圖

 

附件1

考核斷面、控制單元、行政轄區對應表

 

附件2

考核斷面水質目標

  注:從系統治污考慮,將位于鴉崗斷面上游且水質未穩定達標的大坳斷面納入達標范圍。

附件3

“退二進三”及落后產能企業淘汰名單

 

 

  注:主要參考了《廣州市發展改革委關于全市“退二進三”工作情況的報告》及各區提供的相關材料。

附件4

清潔生產審核推進計劃表

  注:主要參考了《廣州市“十三五”綠色清潔生產工作推行方案》及各區提供的相關資料。

附件5

工業源減排重點工程

  注:實施年限為2016年的項目目前已實施完成。

附件6

城鎮生活源、面源減排重點工程

注:(1)本表標*的工程表示部分工程量范圍跨出四個控制單元范圍。

  (2)資料來源:主要參考了《廣州治水三年行動計劃(2017—2019年)》、《廣州市水務局關于加快城鎮污水處理廠提標改造工作的通知》(穗水規劃〔2016〕137號)、《廣州市水務局關于印發流溪河等廣佛跨界河涌治理工程建設方案的通知》(穗水規劃〔2014〕105號)、《從化區水污染防治方案》、《廣州市污水治理總體規劃修編(2007—2020)》、《廣州實施南粵水更清行動計劃工作方案》、《廣州市水更清建設方案》、《廣州市供排水優化設置方案》。

 ?。?)本表涉及的工程量及投資額為估算,以各牽頭單位或實施單位的相關規劃、方案、行動計劃及項目概算批復為準。投資額為“—”的項目暫時未收到相關工程的投資額資料。

附件7

農業污染源整治任務

注:本表中所列“農業污染源整治任務”來源于廣州市2014年、2015年環統數據中規?;B殖場企業名單、廣州畜禽養殖禁養區養殖戶名單以及各區的《廣佛跨界河涌污染源專項整治百日行動》等資料,實施年限為2015年及2015—2016年的現均已整治完畢。

附件8

農村生活污水治理重點工程 


注:本表工程主要參考了《關于進一步加強我市農村生活污水治理工作的實施方案》(穗水排水〔2013〕37號),含已建工程。具體工程量以各牽頭單位或實施單位的相關規劃、方案、行動計劃及項目概算批復為準。

附件9

納入計劃用水的用水大戶企業名單

  注:表中數據主要參考了廣州市2015年環境統計資料。

附件10

水生態環境綜合治理重點工程


 

附件11

本方案控制單元、考核斷面分布圖

(圖片內容正在更新中)

廣州市人民政府辦公廳秘書處 2017年6月30日印發


掃一掃在手機打開當前頁
相關新聞
-
關注 · 廣州政府網