焖骚寡妇影院,精产国品一二三产区入口网站,插我一区二区在线观看,亚洲av无码专区国产不卡顿

相關新聞
當前位置:首頁 > 政務公開 > 法規公文

關于推進全民垃圾分類處理工作的意見

  • 2012-07-09
  • 來源: 本網
  • 分享到
  • -

穗府〔2012〕24號

關于推進全民垃圾分類處理工作的意見

各區、縣級市人民政府,市政府各部門、各直屬機構:

  為認真貫徹落實我市“12338”戰略部署,構建幸福和諧廣州,加快新型城市化發展,進一步提高全市垃圾處理減量化、資源化、無害化水平,徹底破解垃圾產量快速增長、設施建設滯后、處理結構不合理、資源回收無序、產業鏈不健全帶來的垃圾處理難題,市政府決定以全民垃圾分類為突破口,全面推進垃圾處理工作。為此,特提出意見如下:

  一、指導思想

  垃圾處理工作是一項民生工程、民心工程和系統工程,是發展低碳經濟、建設低碳社會、推動新型城市化發展、實現資源循環利用的基礎和有效載體。垃圾分類要堅持“解放思想、實事求是、與時俱進”的思想路線和“先分類、回收減量,到無害化焚燒、填埋和生化處理”的技術路線,以及“政府主導、社會參與、全民動員、產業集聚”工作原則,樹立“垃圾分類、變廢為寶”的理念,培育公眾積極參與垃圾分類的行為規范,建立整套完善的垃圾管理體系,改革與新型城市化發展不相適應的作業方式和環衛模式,高效、長效解決垃圾處理難題。

  二、工作目標

  落實市人大2012年002號決議實施方案,2012年底前,配備分類投放所需垃圾桶,向全市居民派發垃圾分類投放指引,在12個區(縣級市)城鎮全面推開城市垃圾分類;2015年底前,基本實現全民垃圾分類,建立健全垃圾分類處理整套工作體系,形成垃圾分類處理的產業鏈和價值鏈,垃圾分類處理能力分別達到生化處理不低于3000噸/日,焚燒發電處理規模達到1.2萬噸/日-1.5萬噸/日,實現城鄉垃圾處理一體化,無害化處理率達到100%,資源化回收率達到40%,資源化利用率達到55%,城市垃圾填埋、焚燒處理量在2010年基礎上人均減量10%。

  三、推動源頭減量

  出臺垃圾源頭減量政策。通過各部門加強管理,使固體廢棄物得到有效控制,不流向生活垃圾,實現“大分流”。其中,環保部門加強對工業固體廢棄物管理,林業和園林部門加強對綠化固體廢棄物管理,水務部門加強對生活污水處理廠污泥管理等,不得將非生活垃圾混到生活垃圾中處理。通過使用清潔能源和原料、開展資源綜合利用等措施,在產品生產、流通和使用等環節促進垃圾減量。限制包裝材料過度使用,減少包裝性廢物產生,探索建立包裝物強制回收制度,促進包裝物回收再利用。組織凈菜和潔凈農副產品上市,推廣使用菜籃子、布袋子,減少不可降解塑料袋的使用。推廣無紙化辦公,大力節約用紙。在賓館、餐飲等服務性行業,推廣使用可循環利用物品,限制使用一次性用品。鼓勵黨政機關、學校、醫院等內設的大型食堂,大型酒樓飯店、大規模居住小區,以及工廠、監獄、勞教所等人口眾多密集場所安裝餐廚垃圾處理簡易設備,結合垃圾分類進程,推動餐廚垃圾分散就地處理和源頭減量。

  四、普及分類投放

  牢固樹立“人人動手,垃圾分類;垃圾處理,人人有責”的理念和意識,叫響“能賣拿去賣,有害單獨放,干濕要分開”的分類口號,按照由易到難、由簡到繁、循序漸進的原則,鼓勵市民使用完全可降解環保垃圾袋盛裝餐廚垃圾和有機易腐垃圾,動員全民自覺參與垃圾分類投放。堅持分步滾動推進原則,區域上由越秀區和天河區先行一步,行業和單位方面由教育、供銷、酒店、餐館、商場、市場、機關團體和新建社區先行一步,內容上由餐廚和有機易腐垃圾、有害垃圾分開收集先行一步。開展家庭廚余垃圾“專袋投放”和垃圾“按袋計量收費”試點工作。改革居民家庭垃圾處理費收繳辦法,鼓勵家庭干濕分類;規范環衛作業人員分揀分類行為,提高垃圾分類收集成效。通過建立健全餐飲垃圾排放登記制度、大件垃圾分類回收制度、建筑垃圾運輸排放制度、社會參與垃圾分類制度等,引導垃圾分類分流處理。

  五、規范分類收運

  改革現有城市垃圾混合收集、運輸網絡和管理體系,建立健全標識明晰、規范有序的垃圾分類收運系統,實現不同類別的垃圾分類收集和壓縮轉運。完善垃圾分類收運的公建配套,提高垃圾分類效率和收運能力,分批次增配垃圾收集和運輸車輛,改造全市171座垃圾壓縮站中符合分類壓縮轉運改造條件的垃圾壓縮站,健全1461個社區的垃圾分類設施。2014年底前,形成科學、合理、高效的垃圾分類收集、壓縮轉運體系。建立城鄉一體的垃圾物流式分類收運體系,完善“戶分類、村收集、鎮運輸、區(縣級市)集中處理”的農村垃圾收運機制,初步建成農村垃圾分類網點和收運網絡,實現城鄉垃圾統一收運處理。合理調配分類運輸車輛的作業時間、路線和方式,嚴格監控餐廚垃圾專用車輛運輸作業,盡快建立垃圾運輸車輛的定期檢測和審驗制度。出臺分類收運企業管理辦法,規范垃圾分類收運行為。

  六、促進回收利用

  以形成產業鏈、價值鏈為導向,鼓勵社會參與垃圾分類回收,推進垃圾分類回收利用產業化發展。搭建再生資源循環利用交易平臺,依托循環經濟產業園,構建區域回收、專業分選、綜合利用處理相協調的再生資源回收體系。引入市場機制和社會化管理,實行資源回收的企業化運作,引導企業有序參與再生資源回收處置利用。科學設置回收網點,統一標識、統一著裝、統一度量、統一管理,實時動態公布主要資源回收價格,規范回收隊伍和回收行為。加大政策引導和支持力度,鼓勵回收企業回收利樂包、廢玻璃等低附加值可回收物。遵循循環經濟、綠色發展理念,統籌工業垃圾、醫療廢物、餐廚垃圾、園林綠化廢棄物、建筑廢棄物、污水處理廠污泥、動物尸骸、糞渣等垃圾的無害化處理和資源化利用,確保工業油脂、生物柴油、肥料等資源化利用產品的質量和使用安全。2012年,老六區基本建成再生資源回收網絡,回收利用率提高到36%;2013年,全市基本建成資源回收網絡,回收利用率提高到38%;2014年,建成垃圾循環利用經濟園;2015年,形成快捷的再生資源循環利用交易平臺和運行體系,回收利用率提高到40%。

  七、加快設施建設

  盡快改變目前垃圾處理9成以上靠填埋的現狀,在保證滿足填埋基本需求的前提下,調整處理結構,適度提高垃圾焚燒和生化處理能力。2012年建成興豐垃圾衛生填埋一場六區,2014年建成興豐垃圾衛生填埋二場,完成番禺、花都、從化、增城垃圾填埋場的無害化改造。今年內,盡快依法引進目前國內比較成熟的餐廚垃圾處理技術和管理模式,在李坑、興豐、鐘落潭、大田山各建設一個餐飲垃圾處理生態循環示范項目。加快各區(縣級市)餐飲垃圾生化處理項目建設,力爭2012年底餐廚垃圾處理能力與垃圾分類工作進度相匹配,到2015年底達到3000噸/日以上。保障廣州市第一資源熱力電廠二分廠2012年建成投產,2013年建成樣板工程。今年底前,全面完成番禺、蘿崗、白云、花都、從化、增城資源熱力電廠規劃選址、征地拆遷和落地建設,力保到2015年垃圾焚燒處理能力不低于1.2萬噸/日。加快工業垃圾、醫療廢物、餐廚垃圾、園林綠化廢棄物、建筑廢棄物、污水處理廠污泥、動物尸骸、糞渣等垃圾分理設施建設步伐。

  八、落實屬地責任

  區(縣級市)政府是垃圾分類處理的責任主體,主要負責整體推進轄區內工作動員和垃圾分類收集、運輸、處理工作,負責轄區內垃圾處理設施的規劃選址、征地拆遷、落地建設和生態補償工作,負責做好轄區內垃圾處理設施建設運營的維穩工作。各街、鎮是全民垃圾分類的直接責任主體,主要負責垃圾分類工作的組織和落地實施,負責指導和監督社區、居民小區、機團單位開展垃圾分類工作。社區(行政村)居委會負責組織群眾參與垃圾分類等工作。

  九、加強組織領導

  各級各部門要把推進全民垃圾分類工作作為當前一項重要任務,按照全市統一部署,集中精力打好全民垃圾分類“戰役”和處理設施建設“攻堅戰”。市城管委(市固體廢棄物處理工作辦公室)負責全民垃圾分類工作的統籌協調、監督指導、檢查考核,進一步完善垃圾分類聯席會議制度,細化各相關單位責任,建立市領導分區督查,市各有關單位、市屬企業掛點督導幫扶街、鎮垃圾分類處理工作制度。各區(縣級市)要成立垃圾分類指導服務中心,引導社會組織參與垃圾分類,及時將各項政令轉化為市民廣泛接受的政策指南,研究解決分類過程中遇到的各種實操難題,確保分類行動統一、協調、不走樣。

  十、形成協同合力

  政府各職能部門要協同聯動、共同推進生活垃圾分類工作。發展改革部門要研究出臺垃圾分類處理工作的投融資體制改革和產業政策;經貿供銷部門要完善資源回收網絡和運營;教育部門要倡議全市學校、幼兒園和社會辦學機構全面開展生活垃圾分類工作;科技部門要加大垃圾分類處理的科學技術研究和推廣使用力度;紀檢監察部門要加強監督垃圾分類處理工作各環節的責任落實;財政部門要做好城市管理維護經費尤其是垃圾分類處理經費的預算和保障;國土規劃部門要做好垃圾分類處理大型設施的建設規劃和落地;環保部門要做好垃圾分類處理過程的環境生態監測和評價工作;交通管理部門負責督導地鐵、公交、客運站場、輪渡碼頭等窗口單位的生活垃圾分類;工商管理部門要負責督導各大農貿市場的開辦者落實垃圾分類投放;城市管理部門要牽頭負責生活垃圾分類處理各項具體工作;法制部門要完善垃圾分類處理相關地方法規、規章和規范性文件;環保部門、水務部門、衛生部門、林業園林部門要處理好各自負責的固體廢棄物處置利用工作,形成整體良性推進態勢。各社會團體、企事業單位、行業協會要充分發揮積極作用。市總工會要倡議全市工人積極參與垃圾分類;團市委要號召全市青年志愿者積極投身垃圾分類;市婦聯要倡議全市婦女兒童積極參與家庭垃圾分類投放;環衛、再生資源、物業管理等行業協會,負責指導成員單位做好垃圾分類工作。

  十一、加強宣傳引導

  各級宣傳部門和新聞媒體要加大宣傳力度,各有關職能部門及街、鎮要積極配合,緊密圍繞我市垃圾分類和終端處理設施建設兩個重點,堅持正面宣傳為主,通過多形式、多層次、多角度、流動與固定相結合的宣傳方式,大力宣傳我市垃圾分類處理形勢任務、法律法規、技術路線、各地區各部門積極開展垃圾分類處理工作的實際成效和經驗做法,以及廣大群眾投身垃圾分類處理工作的最新成果,著力提高垃圾分類處理的市民知曉率和社會參與率。搭建公眾參與平臺,利用網絡和媒體管道與民互動,積極回應民聲、夯實民意。通過建立利益導向機制,引導群眾牢固樹立“生態、低碳、健康”理念,增強“人人有責、從我做起”的意識,在全社會形成人人參與垃圾分類的良好局面。

  十二、落實經費保障

  市、區兩級財政要加大財政資金投入力度,保障分類投放、收集、運輸工作專項經費,保障街、鎮垃圾分類啟動經費、低附加值可回收物專項收運及垃圾分類指導員和志愿者隊伍的經費;創新政府服務,利用政府購買公共服務等方式,建立社區垃圾分類輔導站,培育社會組織參與分類,確保城市垃圾分類工作順利開展。盡快落實生態補償機制和實施階梯式收費,實現“誰產生、誰付費”。

  十三、建立長效機制

  建立健全垃圾分類處理法規政策體系,修訂完善《廣州市城市垃圾分類管理暫行規定》,制定相關法規和規范性文件。明確政府主導分類的工作邊界,重點放在制定規則、指引和過程控制方面,該由社會和企業做的,推向社會和市場。建立垃圾分類企業市場準入和退出機制,規范企業參與垃圾分類行為,建立企業黑名單制度和誠信記錄,對于隨意處置垃圾和不正當競爭被列入黑名單的,堅決逐出廣州垃圾分類處理市場。建立激勵機制和問責機制,對垃圾分類工作進行年度績效考評,獎優罰劣,獎勤罰懶,對未能如期完成工作任務的直接責任人進行責任追究。

廣州市人民政府
二○一二年七月九日

  主題詞:城鄉建設 垃圾分類 意見

  廣州市人民政府辦公廳秘書處 2012年7月9日印發

掃一掃在手機打開當前頁
相關新聞
-
關注 · 廣州政府網