穗府辦函〔2021〕66號
廣州市人民政府辦公廳關于印發廣州市“廁所革命”三年提升計劃(2021—2023年)的通知
各區人民政府,市工業和信息化局、財政局、規劃和自然資源局、交通運輸局、農業農村局、商務局、文化廣電旅游局、衛生健康委、市場監管局、體育局、城市管理綜合執法局、林業園林局,市工商聯,廣州港集團、廣州地鐵、廣州交投、廣州公交:
《廣州市“廁所革命”三年提升計劃(2021—2023年)》業經市人民政府同意,現印發給你們,請認真貫徹執行。執行過程中遇到的問題,請徑向市城市管理綜合執法局反映。
廣州市人民政府辦公廳
2021年9月3日
廣州市“廁所革命”三年提升計劃
(2021—2023年)
為貫徹落實習近平總書記關于“廁所革命”重要指示精神,根據市委、市政府工作部署,2018年至2020年,我市開展了“廁所革命”三年行動計劃,全市共新建、改建公廁4133座,彌補了公共廁所(以下簡稱公廁)數量不足的短板,改善了如廁環境,提升了我市城市形象和公共服務水平。為進一步提升我市城市形象和公共服務水平,結合開展“我為群眾辦實事”黨史學習教育實踐活動,在總結前期經驗的基礎上,把我市“廁所革命”持續推向深入,特制定本計劃。
一、總體思路
堅持以人為本的理念,以問題為導向,按照設計更科學、功能更完善、便民更實用、管理更精細、環境更優化的要求,力爭從2021年起用3年左右時間通過全面提升公廁建設管理水平實現整體提標升級,確保我市“廁所革命”繼續走在全國前列。
二、基本原則
(一)問題導向原則。針對目前我市部分公廁存在外觀形象差、功能間設置不合理、無障礙設施缺失或缺陷、人性化服務設施不完善、環境綠化美化不到位、除臭效果不明顯、裝飾材料質量較差、指示牌標識牌設置不規范、日常管養不精細等問題,通過品質化提升,努力實現公廁建設標準化、設施智能化、服務人性化、管理精細化的目標。
(二)便民實用原則。堅持以人民為中心的發展思想,緊緊圍繞改善如廁環境為主線,按照“凈化、美化、文化、人性化、智能化、生態化、資源化”等標準對現有公共廁所進行全面提升改造和規范化管理,保持公廁建設管理可持續發展,進一步增強市民群眾的幸福感、獲得感。
(三)統籌兼顧原則。堅持市政府全面領導、市職能部門分類指導、屬地區政府和業主及經營單位牽頭落實的原則,把我市“廁所革命”提升工作納入廣州加快實現老城市新活力、“四個出新出彩”大局中來謀劃和推進,建立常態長效的工作機制,形成深化“廁所革命”的工作合力,持續深入抓好各項提升工作落實。
三、實施范圍
本計劃適用于全市公共廁所,包括環衛公廁、旅游廁所、農村公廁、其他重要公共場所(含公園、公眾廣場、客運站場、機場、火車站、客運碼頭、高速路服務區、農貿市場、專業市場、加油站、地鐵站、體育場館、醫院等針對不特定群體開放的開放式公共場所)公廁。
四、工作目標
(一)總體目標。到2023年底,全市共完成提升改造公廁1438座,男女廁位比例達到2:3以上,功能間設置合理,人性化服務設施齊全,無障礙設施覆蓋率達90%。城區公廁配置專職保潔員,做到12小時至24小時保潔、開放;建立農村公廁巡回保潔制度,做到8小時至12小時保潔、開放,實現設置科學、富有特色、功能完善、便民實用、管理精細的工作目標。
(二)具體目標。
2021年:制定實施《廣州市“廁所革命”三年提升計劃(2021—2023年)》和《廣州市公共廁所建設與管理提升工作指引》;提升改造環衛公廁146座、旅游廁所6座、農村公廁264座、醫院公廁78座,其他公廁98座。
2022年:提升改造環衛公廁137座、旅游廁所1座、農村公廁162座、醫院公廁50座,其他公廁88座。
2023年:提升改造環衛公廁88座、旅游廁所2座、農村公廁131座、醫院公廁50座,其他公廁137座。
五、組織架構
在廣州市城市管理工作領導小組的框架下設廣州市“廁所革命”領導小組。由市長擔任組長,分管城市建設與管理工作的副市長擔任常務副組長,協助分管的市政府副秘書長和市城市管理綜合執法局局長擔任副組長。成員包括各區政府和市工業和信息化局、財政局、規劃和自然資源局、交通運輸局、農業農村局、商務局、衛生健康委、文化廣電旅游局、市場監管局、體育局、城市管理綜合執法局、林業園林局,市工商聯,廣州地鐵、廣州港集團、廣州交投、廣州公交等部門的主要負責人。
辦公室設在市城市管理綜合執法局,由市城市管理綜合執法局局長擔任辦公室主任,統籌協調三年提升計劃的推進落實。
六、提升內容及標準
依據《廣州市公共廁所建設與管理提升工作指引》(見附件1),全面推進我市公廁建設與管理提升工作落實。
七、任務分工
(一)摸清全市提升改造公廁底數。市相關部門會同各區政府對實施范圍內的公廁進行全面摸查,掌握公廁提升數量,并結合實際制定本部門、本區域三年提升工作計劃。由市城市管理綜合執法局匯總后上報市政府,并協調安排專項資金。(牽頭單位:市城市管理綜合執法局;配合單位:各區政府,市工業和信息化局、交通運輸局、農業農村局、商務局、衛生健康委、文化廣電旅游局、市場監管局、體育局、林業園林局以及廣州地鐵、廣州港集團、廣州交投、廣州公交)
(二)提升公廁建設質量品質。由市相關部門牽頭組織,各區政府、業主及經營管理單位具體實施,對照公廁建設提升改造內容及標準,新建公廁嚴格落實“一廁一景一方案”要求,改建公廁積極做好查漏補缺工作,到2023年全面完成本計劃指標,真正把廣州市“廁所革命”變成一項民生工程、民心工程。
1. 環衛公廁。全市共新建環衛公廁74座、改建297座,全面達到《公共廁所建設與管理規范》(DB4401/T15)標準。(牽頭單位:市城市管理綜合執法局;責任單位:各區政府;配合單位:市規劃和自然資源局)
2. 旅游廁所。全市共改建文化文物單位廁所9座,全面達到《旅游廁所質量等級的劃分與評定》國家標準。(牽頭單位:市文化廣電旅游局;責任單位:各區政府;配合單位:市城市管理綜合執法局、規劃和自然資源局)
3. 農村公廁。貫徹落實我市鄉村振興戰略和農村人居環境整治工作方案,統籌農村公廁的規劃和建設工作,加強農村地區公共場所公廁建設工作,補齊農村公廁短板。到2023年,新建農村公廁322座,改建235座。(牽頭單位:市農業農村局;責任單位:各區政府;配合單位:市城市管理綜合執法局、規劃和自然資源局)
4. 高速路服務區和交通站場公廁(含客運站場、客運碼頭)。新建高速路服務區公廁 6座、改建4座,公廁建設質量品質明顯提升;改建客運站場公廁6座;改建廣州港碼頭公廁1座,公廁設施設備更加完善,公廁建設環境更加完好。(牽頭單位:市交通運輸局;責任單位:廣州交投、廣州公交、廣州港集團、各客運場站管理單位;配合單位:市城市管理綜合執法局)
5. 公園公廁。新建16座、改建68座,公廁建設質量品質明顯提升。(牽頭單位:市林業園林局;責任單位:各區政府;配合單位:市規劃和自然資源局、文化廣電旅游局、城市管理綜合執法局)
6. 加油站公廁。到2023年全市共提升改建加油站公廁120座,全市加油站公廁建設水平達到《公共廁所建設與管理規范》(DB4401/T15)標準。(牽頭單位:市工業和信息化局;責任單位:各加油站經營企業;配合單位:各區成品油行業主管部門、市城市管理綜合執法局)
7. 地鐵站公廁。新建97座(以地鐵實際建設進度為準),公廁衛生環境明顯改善,公廁建設質量達到《公共廁所建設與管理規范》(DB4401/T15)標準。(牽頭單位:市交通運輸局;責任單位:廣州地鐵;配合單位:市城市管理綜合執法局)
8. 醫院公廁。到2023年全市共完成提升改建公立醫院公廁178座,公廁衛生環境明顯改善,其中,二級以上醫院達到醫療衛生機構公共廁所行業標準。(牽頭單位:市衛生健康委;責任單位:各醫院業主;配合單位:市城市管理綜合執法局)
9. 體育場館公廁。提升改建體育場館公廁5座,大型體育場館公廁100%達到《公共廁所建設與管理規范》(DB4401/T15)標準。(牽頭單位:市體育局;責任單位:各體育場館業主;配合單位:市城市管理綜合執法局)
(三)提升公廁服務管理水平。認真貫徹落實《公共廁所建設與管理規范》(DB4401/T15)和《廣州市公共廁所建設與管理提升工作指引》,大力提高全市公廁規范化、品質化、精細化管理水平。
1. 落實保潔人員和時間。一類公廁:建立專人定崗保潔工作機制,每座廁所安排1—2名專職保潔人員,保潔時間不少于16小時;二類公廁:建立分時段保潔工作機制,每1到2座公廁至少配備1名專職保潔人員,保潔時間不少于12小時;農村公廁:建立巡回保潔工作機制,每個行政村安排2—3名公廁專職保潔員,保潔時間不少于8小時。(牽頭單位:市城市管理綜合執法局;責任單位:各區政府、各業主單位)
2. 統一保潔質量標準。健全“四凈三無兩通一明”(地面凈、墻壁凈、廁位凈、周邊凈,無溢流、無蚊蠅、無臭味,水通、電通,燈明),“十潔”(屋頂墻壁潔,門、窗紗潔,扶手潔,地面、蹲位、溝槽、便池、尿池潔,出入糞口干凈清潔,隔斷板〔墻〕潔,鏡面、洗手臺〔盆〕、墩布池潔,干手器、掛鉤潔,標識牌、燈具、開關潔,廁所內外部環境潔)和“十無”(無亂張貼、亂寫、亂畫、亂刻、熏燙,無蚊蠅、無蛆,無明顯臭味,無尿堿污物,無積糞,無灰塵、無蛛網,無紙屑污物,照明燈具無損壞,公廁內外地面無積尿、積水,無亂堆放物品)的公廁保潔質量標準體系,有效解決全市公廁保潔內容、時間和標準不統一等問題。(牽頭單位:市城市管理綜合執法局;責任單位:各區政府、各業主單位)
3. 規范日常管養工作制度。建立保潔、維修、抽糞、消殺、巡檢和疫情防控等日常管理工作體系,嚴格落實廁紙、洗手液、消毒液、消殺藥品、保潔作業工具等保障工作制度,確保公廁日常管養有序有效。(牽頭單位:市城市管理綜合執法局;責任單位:各區政府、各業主單位)
4. 開展日常巡檢督查工作。采取日檢查、周督辦、月通報等措施,對全市公廁管理工作情況進行全面督導檢查,并嚴格落實年度督導評價機制。(牽頭單位:市城市管理綜合執法局;責任單位:各區政府、各業主單位)
5. 建立財政投入保障工作機制。建立區統籌、街(鎮)保障或業主及經營單位保障的財政投入保障工作機制,確保公廁日常管養經費足額落實到位,提升公廁管養水平。(牽頭單位:市城市管理綜合執法局;責任單位:各區政府、各業主單位)
6. 提升公廁人性化管理服務水平。通過采取室外掃、外墻清、室內拖、便器沖、設施抹等方式對公廁進行精細化保潔作業,打造干凈整潔的如廁環境;通過擺放綠色植物、燃點衛生香、墻上掛字畫、播放溫馨音樂、設置通風排氣設備和綠化美化等辦法,優化公廁室內外環境;通過采取增設公廁“七小件”(廁紙、洗手液、洗手臺〔盆〕、面鏡、置物臺、掛物鉤、扶手)、建設獨立的殘疾人衛生間和第三衛生間等措施,為如廁群眾提供人性化服務;通過采取制定保潔服務制度、明確對外開放時間、公示服務標準和監督電話等措施,提升公共服務質量。(牽頭單位:市城市管理綜合執法局;責任單位:各區政府、各業主單位)
7. 探索和創新管理模式。積極推進政府購買服務模式,配套考核評價辦法,引進專業化、集團化的廁所管理公司管理,建立健全科學有效的目標責任管理機制,走出公廁市場化養護管理的新路子。(牽頭單位:市城市管理綜合執法局;責任單位:各區政府、各業主單位)
8. 建立群眾參與機制。定期邀請人大代表、政協委員、新聞媒體和市民群眾實地調研點評,不定期開展滿意度調查、收集群眾意見建議,確保我市公廁服務管理保持較高水準。(責任單位:各區政府、各業主單位)
(四)推動“以廁養廁”工作。貫徹落實全市“廁所革命”推進會精神,一方面在全市環衛公廁中安裝廁紙機,通過掃碼取紙,免費提供廁紙和洗手液;另一方面參照公交站臺設置廣告做法,積極探索公廁增加廣告投入,在2023年底前實現“以廁養廁”工作目標,從根本上解決公廁管養經費投入不足的問題。(牽頭單位:市城市管理綜合執法局;配合單位:各區政府,市工業和信息化局、交通運輸局、農業農村局、衛生健康委、文化廣電旅游局、體育局、林業園林局,廣州地鐵、廣州港集團、廣州交投、廣州公交)
(五)推進社會廁所對外開放工作。按照開放一座廁所相當新建一座公廁要求,進一步優化全市公廁布局,解決市民群眾“如廁難”問題。一是繼續在全市臨街的政府、機關、企事業單位和服務業窗口等財政供養單位中積極推行一樓內設廁所工作時間內免費對外開放;二是繼續推進農村地區如鎮政府、村委和鄉鎮企事業等單位一樓內設廁所對外開放工作;三是采取政府倡議、公開遴選、嚴格審核、財政補貼等措施,推進臨街超市、商場等社會廁所對公眾開放,解決個別夜市經濟繁華區域市民群眾“如廁難”等問題。(牽頭單位:市城市管理綜合執法局;責任單位:各區政府,市工業和信息化局、交通運輸局、農業農村局、衛生健康委、文化廣電旅游局、體育局、林業園林局,廣州地鐵、廣州港集團、廣州交投、廣州公交)
(六)創建廣州智慧公廁體系。豐富完善廣州公廁云平臺信息數據,打造“互聯網+公廁”模式,做到全市公廁信息共享;實現與百度、騰訊、粵省事、穗好辦等公共便民APP進行公廁數據共享,做到一張地圖找廁所、用廁所、評廁所,方便市民群眾和游客如廁,進一步提升城市形象;建立“廁所革命”聯絡員工作機制,健全廣州公廁數據更新、管理體系,確保我市公廁數據信息的準確性、完整性。(牽頭單位:市城市管理綜合執法局;配合單位:各區政府,市工業和信息化局、交通運輸局、農業農村局、衛生健康委、文化廣電旅游局、體育局、林業園林局,廣州地鐵、廣州港集團、廣州交投、廣州公交)
(七)提升農貿市場和餐飲行業廁所環境。一是將農貿市場內公廁納入市場提升改造范疇,按照公廁建設提升的內容及標準,同步推進、同步建設;二是通過采取下發工作指引、倡議書等措施,指導和督促全市各餐飲行業對市場、賓館、酒樓內設廁所進行翻新改造,增設公廁“七小件”(廁紙、洗手液、洗手臺〔盆〕、面鏡、置物臺、掛物鉤、扶手);三是規范農貿市場和餐飲行業廁所管理,建立專人保潔工作機制,做好廁所衛生清潔、消毒消殺工作,進一步改善如廁環境,實現“干凈、明亮、無味、實用”的工作目標。(牽頭單位:各區政府;責任單位:各農貿市場業主單位和餐飲運營企業或業主,配合單位:市商務局、市場監管局、城市管理綜合執法局,市工商聯)
(八)經費保障。公廁新建和提升改造等相關費用原則上由各區財政自行解決。為支持我市裝配式建筑發展,市財政對裝配式公廁項目給予50%獎勵(不含有明確社會投資主體的公廁項目)。裝配式公廁驗收合格后,由市城市管理綜合執法局審核獎勵申請,市財政根據市城市管理綜合執法局的審核結果安排獎勵資金,列入市城市管理綜合執法局部門預算。交通站場、高速公路服務區、農貿市場、地鐵、醫院、體育場館公廁的提升改造費用由企業或業主及經營單位自行解決。(牽頭單位:各區政府;配合單位:市財政局、城市管理綜合執法局)
(九)檢查評價。廣州市“廁所革命”領導小組辦公室依據評價辦法,組織對各區、各行業公廁的建設和管理提升工作情況進行檢查,督促公廁責任單位提高公廁建設品質和保潔質量。根據檢查情況按行業、區域排名進行通報,必要時通過媒體向社會公開,并將評價結果報市委、市政府。(牽頭單位:市城市管理綜合執法局;配合單位:各區政府,市工業和信息化局、交通運輸局、農業農村局、商務局、衛生健康委、文化廣電旅游局、市場監管局、體育局、林業園林局,廣州地鐵、廣州港集團、廣州交投、廣州公交)
八、工作要求
(一)強化組織領導,統一思想認識。各區政府、市各有關單位要充分認識廣州市“廁所革命”對全面提升城市品質、改善人居環境、提高文明素養的重要意義,牢固樹立“廁所革命”全市一盤棋的思想,根據工作部署,明確工作職責、壓實工作責任、細化工作措施,創新公廁建設及日常管理的新理念、新辦法,確保我市公廁建設管理工作穩步有序推進。
(二)突出上下聯動,注重工作實效。各區政府、市各有關單位要在市“廁所革命”領導小組的統一指揮下,加強部門協同,理順工作協調機制。各區政府要明確三年提升計劃的重點內容和具體要求,充分發動街(鎮)、社區(村)力量,統籌落實;市各有關單位要做好對行業管轄公廁提升工作的指導和日常監管,鼓勵創新,引入新技術,攻堅克難,力爭在建筑設計、設備選型、功能服務、保潔管理等方面取得新突破。
(三)加大宣傳力度,引導公眾參與。各區政府、市各有關單位要高度重視“廁所革命”的宣傳工作,把“廁所革命”與創建全國文明城市等工作結合起來,充分利用電視、報紙、網絡等媒體,大力宣傳文明如廁的良好風尚,培養公眾文明如廁、愛護公共衛生設施的良好習慣;引導社會各界關注廣州廁所建設與管理工作,積極倡導、鼓勵社會經營單位和機關企事業單位廁所向市民群眾免費開放,把我市“廁所革命”持續推向深入。
(四)建立長效機制,狠抓信息反饋。各區政府、市各有關單位要進一步總結經驗,建立健全協調聯動機制,將“廁所革命”提升工作作為日常工作,及時組織開展督導檢查和“回頭看”,主動發現問題,鞏固工作成效。各區政府、市各有關單位每月25日前,將當月的推進工作情況報送至市城市管理綜合執法局。原則上每年10月份召開一次全市性講評會,每年12月20日前報送年度工作總結,市“廁所革命”領導小組辦公室每年12月底前將督導評價和工作總結報送市委、市政府。
附件:1. 廣州市公共廁所建設與管理提升工作指引
2. 廣州市“廁所革命”三年提升計劃(2021—2023年)任務一覽表
附件1
廣州市公共廁所建設與管理提升工作指引
一、公共廁所建設工作指引
二、公共廁所管理提升工作指引
附件2
廣州市“廁所革命”三年提升計劃
(2021—2023年)任務一覽表