穗府辦函〔2014〕89號
廣州市人民政府辦公廳關于2013年度全市社會信用體系建設和市場監管體系建設工作考核情況的通報
各區、縣級市人民政府,市政府各部門、各直屬機構:
2013年,全市各級各部門認真貫徹落實省、市關于社會信用體系建設和市場監管體系建設(以下簡稱“兩建”)工作部署,按照“頂層設計、宏觀統籌,點面結合、整體推進,打建并舉、著眼長效”的思路,全面推進“兩建”工作,取得明顯成效。我市在2013年度全省地級以上市“兩建”工作考核中獲99.45分,位列全省第一,得到省政府充分肯定。根據《中共廣州市委辦公廳 廣州市人民政府辦公廳關于撤并和規范市級考核檢查評比表彰活動的意見》(穗辦〔2013〕11號),2014年4月,市“兩建”辦組織對各區(縣級市)2013年度“兩建”工作進行了考核。經綜合評定,12個區(縣級市)“兩建”工作考核全部合格,其中,越秀、海珠、天河、番禺區成績比較顯著。經市人民政府同意,現將各區(縣級市)“兩建”工作情況通報如下:
一、科學部署,有力實施
省、市“兩建”工作會議召開后,各區(縣級市)政府高度重視,認真貫徹落實省、市“兩建”工作會議精神,制定工作方案和年度計劃安排,抓好各項工作的組織實施。越秀區將“兩建”列入區政府2013年重點工作和新型城市化發展2013年重點督辦工作;海珠區編制《海珠區“兩建”工作示范點》,收集和整理63項示范點建設情況;天河區印發《關于確定2013年區“兩建”亮點工作的通知》等文件,進一步明確“兩建”的目標任務、職責分工和工作內容;荔灣區加強理論研究,與高校建立專家咨詢平臺,形成《關于荔灣區“兩建”服務于全區經濟發展目標的建議》等成果;番禺區出臺《番禺區社會信用體系和市場監管體系建設“四個一”示范工程工作方案》,組織工作卓有成效。
二、市場監管體系建設亮點紛呈
(一)市場準入體系建設取得新突破。實施商事登記制度改革,搭建具有全國領先技術的商事登記管理信息平臺和商事主體信息公示平臺,著力加強后續監管工作的銜接配套,得到中央、省、市領導的充分肯定。南沙區進一步縮短審批時限,實現最快半小時領取營業執照。
(二)行政審批制度改革初見成效。全市取消市級行政審批事項60項、備案事項18項,調整行政審批事項138項、備案事項29項。開通全市統一網上辦事大廳,超過1483項政府服務事項實現網上辦理。越秀區被列為全國100個“依托電子政務平臺加強政務公開和政務服務試點區”之一;蘿崗區政務服務中心被評為“全國青年文明號”,區政府績效指數在廣東省121個縣(市、區)中名列前茅。
(三)消費維權和社會監督體系建設取得新進展。整合40個部門專線,實現“一線接聽、聯動轉辦”,全面打造集“政務咨詢、民生訴求、政民互動、投訴舉報、效能監察”五大功能于一體的12345投訴舉報統一平臺。荔灣區在專業市場建立消費維權工作站和訴前聯調工作室,有效降低行政成本。
(四)質量監管體系建設取得新成績。實施“質量強市”戰略,在全國率先開展電梯安全監管改革試點,在全省率先出臺新的《廣州市產品質量監督抽查管理工作規定》。海珠區建立41名標準化專家檔案,民生計量強檢率達99%;黃埔區共有25家企業獲得年度質量強區資助獎勵;花都區積極推進農業產品品牌建設,先后4家企業6個產品獲省名牌產品(農業類);增城市成功通過全國旅游標準化示范城市驗收,成為廣東首個全國旅游標準化示范城市。
(五)行業自律體系建設進一步加強。在全國率先實現社會組織的直接登記管理,全面推進社會組織免費評估。番禺區全力打造“番禺區社會組織之家”,設立區社會組織培育發展專項資金;南沙區以購買服務方式,向重點培育的社會組織提供辦公場地和人員培訓等服務。
(六)食品安全監管體制機制進一步完善。推進“食得放心”城市建設,加快完成監管機構、執法隊伍、技術資源的優化整合。越秀區構筑“一網五中心”執法網絡,并率先推動食品安全示范店常態化免費送檢;天河區打造“陽光廚房”工程,對餐飲重點環節進行全天候、全流程的實時視頻監控;從化市制定《關于進一步加強外來租田蔬菜生產管理的辦法》,保障蔬菜供應和菜籃子安全。
三、社會信用體系重點領域建設穩步推進
(一)加強法規制度和標準規范建設。制定《廣州市信息共享管理規定》等25項法規文件;加快出臺《廣州市社會信用促進條例》等多項法規和標準規范。天河區制定全省首份《公布失信被執行人名單信息實施細則》。
(二)推進信用示范工程建設。在食品藥品安全、環境保護等重點領域,政府部門率先推進在行政管理事項中使用相關市場主體信用記錄和信用報告,引領社會誠信建設。白云區信用標普網站平臺上線運行,整合20多萬家物流企業、150多萬個貨運司機和車輛檔案。
(三)加快公共信用信息管理系統建設。利用市政府信息共享平臺,建成以“兩庫一網一專欄”(法人基礎信息庫、自然人基礎信息庫,廣州信用網,工程建設領域項目信息公開專欄)為架構的公共信用信息試點平臺。已實現接入70個職能部門,累計共享數據逾33.54億條。區縣級信息共享平臺搭建完成,并實現與市政府信息共享平臺的對接和信息交換。
(四)開展政務誠信建設。天河區重大行政決策項目征求公眾意見達80%以上,在全市率先對政府采購辦公用房采用第三方評估;黃埔區在全市率先主動公開2013年部門預算、2013年“三公”經費預算等信息。
(五)推進司法誠信建設。建立多層次、開放型、立體式的律師誠信信息管理、監督系統,向社會公開律師成員的誠信信息。落實新執業律師的宣誓制度,健全律師執業的準入機制。海珠區推行裁判文書網上公開、重大案件主動邀請新聞媒體旁聽庭審,自覺接受社會監督。
(六)加強信用主體誠信建設。加強企業信用信息記錄、共享和交換,建立企業信用公示平臺。加大個人信用建設力度,在流動人口、交通運輸從業人員、志愿者、導游等涉信人群中,率先建立個人信用信息收集、整理機制。制定《事業單位法人信用等級評定記分標準》,搭建內部信用信息交換和共享平臺,全面推進事業單位信用建設。推動社會組織信用建設,健全以行規行約為主要形式的誠信自律機制。
四、專項工作成效顯著
深入開展公安機關打假專項行動、價格調控目標責任制、打擊制售假冒偽劣商品違法行為和打假重點區域、重點市場、警示區域、警示市場綜合整治等專項工作,公安、物價、打假等部門切實履行牽頭責任,統籌協調相關工作落實到位,全力配合“兩建”考核工作。在各級各部門的共同努力下,2013年度我市居民消費價格總水平上漲2.6%,呈現溫和可控的平穩態勢,順利完成全年3.5%的價格調控目標。全市打假工作體系進一步健全,各司其職、分工明確、責任明晰、協作有效的打假工作格局逐步形成,重點產品、重點市場、重點區域整治力度不斷加強,打假威懾力進一步提高,市場經濟秩序更加規范有序,區域性行業性制售假問題得到有效防范。天河區興華街卷煙打假工作取得近15年最好水平;荔灣區港東成人用品市場、白云區興發廣場2個重點市場及石井街慶豐物流公司、番禺區洛浦街嶺南鞋城、增城市朱村鎮農資市場3個警示市場得到進一步集中整治。
在考核檢查過程中也發現個別區(縣級市)工作開展過程中仍存在一些薄弱環節,如部分體系建設工作推進不同步,工作進展較為緩慢,工作創新力度不大等。各級各部門要切實按照省、市工作部署,以全面推進新型城市化發展為契機,積極探索,扎實推進,狠抓各項工作落實,推動“兩建”工作再上新臺階。
附件:2013年度各區(縣級市)“兩建”工作考核評分表