穗府辦〔2014〕14號
廣州市人民政府辦公廳關于推動工業機器人及智能裝備產業發展的實施意見
各區、縣級市人民政府,市政府各部門、各直屬機構:
為大力發展工業機器人及智能裝備產業(以下簡稱工業機器人產業),助推我市工業轉型升級,經市人民政府同意,提出意見如下:
一、總體思路與發展目標
(一)總體思路。培育市場、應用先行,培育工業機器人產業市場,大力推進各行業應用工業機器人,推動我市制造業轉型升級和工業機器人系統集成企業的專業化發展;整機引領、錯位發展,引導本土機器人制造企業從中低端起步,與國際龍頭企業錯位發展,大力扶持龍頭骨干企業,加快產業鏈配套和集群化發展;協同創新、利益共享,建立長效的協同創新和利益共享機制,努力實現關鍵零部件的持續創新。充分利用我市工業機器人產業基礎優勢,堅持政府推動與市場主導相結合,促進我市工業機器人產業加快發展,率先占領該行業在全省乃至華南地區的戰略制高點,不斷提升廣州工業產業的市場競爭力。
(二)發展目標。到2020年,培育形成超千億元的以工業機器人為核心的智能裝備產業集群,其中包括形成年產10萬臺(套)工業機器人整機及智能裝備的產能規模,培育1—2家擁有自主知識產權和自主品牌的百億元級工業機器人龍頭企業和5—10家相關配套骨干企業,打造2—3個工業機器人產業園,全市80%以上的制造業企業應用工業機器人及智能裝備,使廣州成為全省智能裝備制造業發展的先行區,華南地區工業機器人生產、應用、服務的核心區,以及全國最具規模和最具競爭力的工業機器人和智能裝備產業基地之一。
二、工作任務
(三)制定產業發展規劃。結合我市實際,委托權威專業機構高起點、高標準制定工業機器人產業發展規劃,引領我市工業機器人產業做強做大和集聚發展。
(四)推動工業機器人及智能裝備的系統集成和示范推廣。在機械裝備、汽車、食品、醫藥、電子、危險品制造等重復勞動特征明顯、勞動強度大、有一定危險性的行業領域,引導企業應用工業機器人及智能裝備對傳統生產線或生產系統進行技術改造,并抓好一批效果突出、帶動性強、關聯度高的典型應用示范工程,推動工業機器人的應用示范推廣。對于重點行業應用工業機器人,實行重大項目管理制,鼓勵用戶企業、制造企業、科研機構與集成服務商組成項目組,參與招投標,聯合開發特定行業工業機器人成套應用裝備。
(五)加快關鍵零部件制造技術的攻關創新。引導和鼓勵企業通過自主研發、引進消化、合資合作、設立海外研發機構等方式,開展減速器、伺服電機、驅動器和控制器等機器人關鍵零部件核心技術研發。整合現有創新資源,加強協同攻關、持續創新,彌補產業鏈薄弱環節。指導企業加強與完善知識產權保護,開展相關知識產權分析,推進相關專利布局。鼓勵企業積極參與制訂各級標準。
(六)培育一批龍頭企業和骨干企業。
1.培育行業龍頭企業。加大產業政策引導和財政資金扶持力度,重點扶持一批工業機器人研發生產與應用集成領域的重點企業。一是通過招投標等多種方式,組建股份制公司,通過政府推動和市場化運作,加快行業龍頭企業發展。同時鼓勵企業加大品牌建設力度,掌握技術核心,支持其整合相關資源,擴大生產能力。二是支持部分整機制造企業從中低端市場起步,分行業、分領域細分市場,開展個性化定制。三是支持有能力企業創新銷售模式,搭建各行業類型工業機器人及智能裝備展銷平臺,建立終端銷售與服務渠道。
2.強化龍頭企業的輻射帶動作用。鼓勵工業機器人龍頭企業和產業鏈的上下游企業協同合作、產學研用相結合,提升系統集成應用及關鍵零部件質量水平;支持工業機器人零部件和集成服務企業做專做精,提供專業化產品和服務;推進工業機器人產業鏈整合延伸、配套分工,建立完整的產業配套體系。
(七)推進廣州工業機器人產業園建設。堅持自主研發與引進消化兩條腿走路,促進各種生產要素集聚,打造2—3個集機器人整機、關鍵零部件制造及集成應用產業集聚區及專業基地,并配套建設成果孵化、研發檢測、認證認可、教育培訓及金融租賃等公共服務平臺以及公共交通、商業服務等設施,推進產業集聚發展。對條件成熟的產業基地(園區),爭取國家有關部門給予相應稱號及授牌,以提升園區的集聚力和輻射力。
(八)加大招商引資力度。瞄準國內外著名的工業機器人制造企業,開展全產業鏈招商引資;鼓勵本土企業與國內外工業機器人巨頭和科研機構結為戰略伙伴,開展多種形式的合作,相互配套協作,吸引一批整機、關鍵零部件及集成應用項目進駐我市。
(九)強化投融資服務。鼓勵金融資本、風險投資及民間資本投向機器人產業領域,引導銀行業金融機構對技術先進、優勢明顯、帶動和支撐作用強的項目優先給予信貸支持;大力支持金融和投資、融資租賃、信用和融資擔保、小額貸款等企業和機構創新融資方式,為工業機器人及智能裝備企業拓寬融資渠道。
(十)發揮廣州市工業機器人產業聯盟作用。建立協同創新和互利共贏的運作機制,搭建政府與企業溝通的橋梁,加強工業機器人整機、零部件研發生產企業和系統集成、應用企業的溝通交流,積極開展工業機器人的項目攻關、行業互助、融資租賃、技術培訓等各方面的服務。受政府部門委托,承擔項目組織申報和管理等具體事務性工作,規范技術標準,拓寬應用領域,做強做大產業規模。
三、保障措施
(十一)加強組織協調。建立廣州市推動工業機器人及智能裝備產業發展聯席會議,由分管市領導牽頭,市各相關部門和區、縣級市政府組成,全面領導和推動工業機器人產業的發展。聯席會議辦公室設在市經貿委,負責日常工作。在聯席會議下設各產業基地(園區)協調小組,負責具體事項的協調與落實。
(十二)加強資金支持。
1.支持龍頭骨干企業發展。由廣州產業投資基金管理公司發起設立專項投資子基金,協調相關金融機構,對工業機器人產業龍頭企業采用資本金注入、股權投資等方式予以重點支持。
2.支持工業機器人項目建設。從2014年起,每年制定工業機器人整機和關鍵零部件研發及產業化、集成應用創新、公共服務平臺建設等項目扶持計劃及方案報市政府審批后實施,在市戰略性主導產業發展資金等專項資金中安排資金,采用無償補助、貸款貼息等方式連續5年重點支持工業機器人相關項目建設。
3.支持企業應用工業機器人。從2014年起連續3年,在市戰略性主導產業發展資金等專項資金中安排資金,按相關規范對本地應用企業采購或租賃本市制造的工業機器人及成套設備的,給予相關補貼。在符合相關條件的前提下,對于采購或租賃本市制造工業機器人整機的,按不高于整機售價或租賃費的20%給予補貼,最高補助額不超過3萬元/臺;對于采購或租賃工業機器人成套設備的,按照不高于售價或租賃費的10%給予補貼,整套設備累積補助額不超過50萬元/套;對列入我市工業機器人及智能裝備集成應用示范的項目,按不高于采購本市智能制造裝備工程款的10%給予應用企業一次性補貼,最高補助額不超過50萬元/套。同一企業同一項目僅可申請一項扶持補貼。
4.落實項目配套。通過國家和省、市聯動,為企業爭取各項專項政策、資金支持。對于獲得國家、省級資助的工業機器人零部件攻關、整機制造、應用集成項目,原則上按不高于國家(省)和市1∶0.5比例給予配套。
5.落實稅收優惠政策。全面落實企業研發費用稅前加計扣除、高新技術企業所得稅優惠以及國家其他促進戰略性新興產業發展的稅收優惠政策。
6.加強對獲牌產業園區配套。對已獲得國家和省有關部門授予相關稱號的工業機器人產業基地(園區),在國家和省獎勵的基礎上,地方政府也給予相應的配套支持。
7.支持企業參加各類展會。積極支持工業機器人聯盟組團參加博覽會、展銷會等各類招商引資活動。參加境外展會活動,按相關標準和條件予以補貼;參加國內展會活動,鼓勵各區給予相應補貼。
8.給予重點項目專項支持。對技術領先、投資總額大、產業關聯度高、帶動性強的重點機器人項目,可采取“一企一議”、“一事一議”的辦法給予政策支持。
(十三)加強用地支持。一是由市、區兩級共同解決重點工業機器人產業發展項目的用地指標,通過“三規合一”等措施保障項目用地。二是對重點工業機器人項目,在確定土地出讓底價時,可按不低于國家、省、市相關政策規定的最低價確定。
(十四)加強人才支持。
1.加強人才支持工作。鼓勵并積極支持廣州地區工業機器人相關企業大力引進海內外高層次人才,對符合要求的按市有關規定給予個人資金資助、家屬入戶、子女入學、住房政策傾斜等相關支持。
2.加強員工培訓工作。支持相關產業協會、企業與院校、專業培訓機構建立合作關系,開展人才定制培訓,培訓一批實干型人才,對培訓合格的專業人才由相關機構出具資格認證。
附件:各工作任務、保障措施分工表
廣州市人民政府辦公廳
2014年4月3日
廣州市人民政府辦公廳秘書處 2014年4月10日印發