焖骚寡妇影院,精产国品一二三产区入口网站,插我一区二区在线观看,亚洲av无码专区国产不卡顿

相關新聞
當前位置:首頁 > 政務公開 > 法規公文

廣州市人民政府辦公廳關于2014年度全市社會信用體系建設和市場監管體系建設工作考核情況的通報

  • 2015-06-23
  • 來源: 本網
  • 分享到
  • -

穗府辦函〔2015〕66號

廣州市人民政府辦公廳關于2014年度全市社會信用體系建設和市場監管體系建設工作考核情況的通報

各區、縣級市人民政府,市政府各部門、各直屬機構:

2014年,全市各級各部門認真貫徹落實省、市社會信用體系建設和市場監管體系建設(以下簡稱“兩建”)工作部署,加強領導、明確責任、細化任務,扎實推進“兩建”工作,取得明顯成效。在2014年度全省地級以上市“兩建”工作考核中,我市獲得99.3分,排名全省第二(惠州、廣州、珠海分列前三)。為進一步推動各項工作的開展,市“兩建”辦于2015年4月牽頭組織對各區(縣級市)2014年度“兩建”工作進行考核。經綜合評定,12個區(縣級市)“兩建”工作考核全部合格,其中,天河區、番禺區、越秀區成績比較顯著。經市人民政府同意,現將各區(縣級市)“兩建”工作考核情況通報如下:

一、工作成效

國務院《社會信用體系建設規劃綱要(2014-2020年)》(國發〔2014〕21號)、《國務院關于促進市場公平競爭維護市場正常秩序若干意見》(國發〔2014〕20號)和省、市“兩建”規劃印發后,各區(縣級市)政府高度重視,迅速研究部署,結合自身實際,制定工作方案和年度計劃,抓好各項工作的組織實施。大部分區均結合轄區實際,編制了相應的規劃及實施意見,有力推動了全市“兩建”工作的深入開展。

(一)社會信用體系建設取得較大進展。一是加快公共信用信息管理系統建設。依托市政府信息共享平臺,構建覆蓋全市的公共信用信息系統。目前,共享平臺共接入單位89家,累計交換共享數據量48億條,自然人和法人基礎檔案庫涵蓋1811萬人和138萬家企事業單位基本信息,支撐全市各級政府部門超過30項聯動監管應用。將“廣州信用網”升級改版為“信用廣州網”,發布2561萬條記錄,全年信息查詢次數達796萬次。二是強化重點領域信用建設。政務誠信方面,番禺區被市確定為第一批行政復議規范化建設和行政復議決定網上公開兩項工作的試點單位,2014年5月在區政府門戶網站開設“行政復議工作專欄”,實現在門戶網站上公示行政復議決定書的創新;蘿崗區政務服務中心被評為“全國青年文明號”,區政府獲評廣州市法治政府示范區創建單位。商務誠信方面,花都區開設“企業誠信建設與法律風險管理”論壇,專門聘請專家教授,為近百名民營企業家開設“企業誠信與法律風險管理”知識講座。社會誠信方面,各級都加強了企業信用信息記錄、共享和交換工作,從化市建立了社會組織信息平臺,實現年度報告網上提交,公開在冊登記社會組織信息,并指導行業協會成立廉潔從業委員會,簽訂《廉潔從業承諾書》、制定《信息公開制度》等;白云區出臺全國首部基層行業信用管理辦法《廣州市白云區不動產服務行業信用管理辦法》等。司法公信方面,黃埔區啟動“黃埔少年審判”微信平臺,成為全省法院系統首個少年審判微信公眾平臺,被最高人民法院授予“全國法院少年法庭工作先進集體”稱號。三是完善信用約束機制建設。在守信激勵上,市國稅局、廣州海關、市財政局等22個政府部門對誠信企業提供了53項優惠扶持措施;在失信懲戒上,建立失信被執行人名單信息報送和公開制度,對失信違法者依法依規實施懲戒。天河區制定了全省首份《公布失信被執行人名單信息實施細則》,將具有執行能力卻不履行義務的被執行人納入“失信被執行人名單”向媒體公開;白云區公開通報12期“各街鎮企業經營者欠薪逃匿情況明細表”,累計向社會公布欠薪逃匿企業114家,《南方日報》、《南方都市報》等媒體對該區曝光違法企業黑名單的舉措作了相關采訪報道和轉載,形成強大的社會輿論壓力。四是推動信用示范工程建設。拓寬信貸征信系統信用信息采集范圍,探索納入小額貸款公司信貸信息。番禺節能科技園以科技金融建設作為突破口,對園內企業實行“戶籍化”管理,建立企業信用檔案,推進企業信用評級。越秀區民間金融街開發風險監測系統,建立區域內集中統一的機構和個人基礎信用信息數據庫;成立全市首家民間金融征信公司和首個互聯網金融產業基地,被列為全省互聯網特色小貸試點。南沙區結合自貿試驗區籌備建設工作要求,積極開展自貿試驗區社會信用體系建設工作。

(二)市場監管體系建設取得新突破。一是推進商事制度改革。建立全市統一的商事登記信息管理平臺,實現市、區兩級347個許可審批部門的信息共享,前置審批事項精簡比例達90%,僅保留12項“先證后照”,營業執照申領時間縮短至3天。越秀區在全市首推個體工商戶注冊登記“全區通辦”模式,共辦理“異地受理”業務601件;天河區截至2014年底,新設立各類市場主體23190戶,比去年同期增長163.7%,增幅居全市前列;番禺區聘請暨南大學、華南農業大學的“外腦”開展商改后續監管工作專題研究,并根據課題研究成果制定強化后續監管的實施方案。二是推進行政審批改革。對各部門實施的行政審批、備案事項進行動態調整。天河區結合自己的實際情況開展權力規范公開運行試點,成為全市第一個建立權力清單的區;蘿崗區率先公布全市首份區級機構權責清單,對118個區級機構的4250項行政職權進行動態管理,成為全省深化行政審批制度改革試點,是全國首個事業單位、群眾團體“曬權責”地區。三是推進“多證聯辦、三證合一”改革。啟動包括《營業執照》、《組織機構代碼證》、《稅務登記證(國稅、地稅)》在內的“三證合一”改革試點。南沙區政務辦整合相關部門審批流程,推行“統一收件、內部流轉、聯合審批、限時辦結、統一發證”的企業注冊模式,進一步縮短“一照三號”辦理時間為1個工作日(24小時),在全市率先上線“稅碼聯辦系統”,實現了自助辦稅終端鎮街全覆蓋。四是開通“12345”投訴舉報平臺。投入資金5150多萬元,按照“一線接聽”標準,完成全市36個市直部門、12個區(縣級市)共57條專線的整合工作,并對接110緊急類服務專線,現有話務坐席444個,話務員615人。海珠區共處理投訴案件3775宗,舉報案件線索2232宗,分別同比下降34.5%和37.1%,實現2012-2014年“三連降”;荔灣區在專業市場建立行政調解、人民調解及司法確認“三位一體”的“訴前聯調”工作機制,在全區十大市場群“12315消費維權站”同時建立“訴前聯調工作站”,有效降低行政成本。五是創新知識產權保護和服務機制。知識產權綜合集聚區國家知識產權局專利審查協作廣東中心項目已在蘿崗區掛牌運營,廣州知識產權仲裁院、廣州知識產權交易中心相繼入駐。蘿崗區國外專利申請(PCT)約占全市40%,被認定為“國家知識產權示范園區”,成為全省僅有的2家國家知識產權示范園區之一。六是深入實施“質量強市”戰略。海珠區在充分調研論證的基礎上,撰寫完成《廣州琶洲國際會展中心區“全國知名品牌創建示范區”申報材料》,并順利通過省質監局材料考核,上報至國家質檢總局;省首個國家級電子商務服務業標準化試點落戶黃埔區,該區產品質量合格率繼續以96.31%保持全市第一名,質量競爭力指數連續3年位居全市前列;花都區積極構建“獅嶺國際皮具電子交易中心”,打造“中國皮具文化園”,助推企業轉型、市場轉型;增城區成功推動天天洗衣榮獲國家級服務業標準化試點立項,地理標志產品增城遲菜心、增城掛綠、增城荔枝等地方標準成功發布。七是推進社會組織登記制度創新。白云區注冊登記成立的各類社會組織達602家,數量位居全市各區前列,共有29家社會組織獲得評估等級,掛牌成立全市首個“政校結合式”社會組織培育孵化基地。八是推進食品藥品監管體制改革。全市共核定街鎮食品藥品監管人員編制1030名,170個街鎮設置了169個食品藥品監督管理所,街鎮監管所設置率99.4%;在全國率先組建獨立設置的市級食品檢驗所,率先整合設立市一級食品藥品監管執法分局(支隊)。越秀區全面推進示范創建,將中華廣場美食廣場作為食品安全示范亮點向全市推廣,打造餐飲服務食品安全特色亮點工程;天河區加強智慧監管系統建設,截至2014年底,已完成592家餐飲服務單位和集體食堂視頻監控安裝工作,為全市餐飲企業管理樹立標桿。九是推進金融市場監管。從化市為加快改善農村金融服務,成立了廣州市首家區(縣級市)征信中心和村基層金融服務站,積極探索建立金融消費權益保護工作機制。

(三)專項治理工作落實到位。公安機關繼續深入開展打假專項行動、價格調控目標責任制、打擊制售假冒偽劣商品違法行為和打假重點區域、重點市場、警示區域、警示市場綜合整治等專項工作。公安機關和物價、打假等部門認真履行牽頭責任,統籌協調相關工作落實到位,全力配合“兩建”考核工作。2014年全年未發生嚴重暴力抗法事件,未出現因產品質量問題被國家、省有關部門通報的情況,未發生致人傷亡等影響惡劣的重大制售假案件。白云區公安部門在省公安廳部署開展的“六大專項”整治行動中,破獲制售假案件209宗,逮捕涉案嫌疑人288名,偵破網絡涉食藥案件數量在全市排名第一;越秀區對廣東成人用品市場和安華美博城美妝市場兩個省、市打假重點市場開展打假聯合執法專項行動,開展專項整治工作58次,檢查企業392家,立案31宗,抓獲涉案嫌疑人3名,搗毀一批制售假窩點;各區(縣級市)進一步落實價格調控目標責任制,從化市以鰲頭鎮西湖村、龍潭片2個萬畝高產示范片和烏石村、高平村2個千畝糧食高產創建示范片等重點產糧區建設為牽頭,輻射帶動全市糧食生產,完成糧食播種面積、糧食總產量等指標35.2萬畝和11.98萬噸,超額完成市下達的總體任務。

二、存在問題

從考核情況看,個別區(縣級市)開展工作過程中仍存在一些薄弱環節,主要有:一是個別區(縣級市)子體系建設進展不夠均衡,部分子體系工作量大而“兩建”辦專職人員少,統籌協調和督導工作力度不夠,影響了體系建設進程和成效。二是個別區(縣級市)一些重點工作任務的推進力度不夠大,工作措施欠實,工作成效不夠明顯,實際進度滯后于工作方案的部署要求。三是部分子體系建設牽頭單位和配合部門之間的溝通協調機制仍不夠順暢,個別領域和行業依然存在多頭管理、權責不清的問題,基層監管力量還相對薄弱,部門協作的常態化約束機制尚不夠健全。四是工作創新力度不夠,個別區(縣級市)把體系建設工作等同于日常性工作,主動創新的積極性不高,具有轄區特色的工作亮點不多。

三、下一步工作要求

下一步,各級各部門要繼續按照市委、市政府工作部署,加強統籌協調,堅持社會信用體系和市場監管體系同步建設、相互推動。以貫徹落實廣州市社會信用體系和市場監管體系規劃和年度工作計劃、實施方案為工作核心,堅持以解決問題為工作導向,注重建立長效機制,抓好各項重點工作任務建設。重點強化后續監管工作,建立健全守信激勵和失信懲戒機制,實行信用監管;加快建設公共信用信息平臺,實現信息的互聯互通和綜合利用,形成協同監管合力;進一步深化商事制度改革,加快推進“三證合一”工作和登記注冊制度便利化,積極探索市場準入負面清單管理模式,釋放市場活力;進一步完善“12345”投訴舉報平臺和市場監管信息平臺建設,全面提升市場監管信息化水平。排名靠后的單位要針對存在的問題和薄弱環節,采取有效措施進行整改,切實提高工作水平,推動“兩建”工作上新臺階。

附件:2014年度各區(縣級市)“兩建”工作考核評分表

廣州市人民政府辦公廳

2015年6月23日

 

136

 

 

掃一掃在手機打開當前頁
相關新聞
-
關注 · 廣州政府網