
加裝電梯委托市場主體管理
廣州市地方標準《既有住宅加裝電梯技術規范》(下稱《技術規范》)于2024年10月15日發布實施,該《技術規范》既是全國首個省會城市加裝電梯地方標準,也是目前體系最為完備的既有住宅加裝電梯技術規范。
該《技術規范》由市規劃和自然資源局牽頭,聯合市住房和城鄉建設局、市市場監督管理局共同制定并發布實施。其中總結提升廣州市在既有住宅加裝電梯民生工作方面較為成熟的創新經驗,為高質量推動廣州市民生服務提供堅強有力的規范保障。
黃埔區公安小區內加裝的電梯
規范解讀
根據現狀條件和居民意愿 優選平層停靠方案
最新出臺的廣州市地方標準《既有住宅加裝電梯技術規范》共九個章節七十六款條文。內容涵蓋既有住宅加裝電梯民生工程前期階段技術評估、方案設計,中期階段土建施工和驗收、設備安裝,后期階段使用管理等全生命周期規范要求,致力構建系統完備標準體系,促進提升保障和改善民生水平。
《技術規范》著力補強安全底線與提升居住品質相結合,聚焦完善民生工程全生命周期安全保障,著力補強既有住宅加裝電梯關于基礎、結構、消防等方面安全規范要求,確保在不提高加裝電梯“門檻”基礎上,筑牢民生工程安全底線。
《技術規范》中明確規定,根據既有住宅現狀條件和居民意愿優先選擇平層停靠方案。所謂的平層停靠是指電梯停靠層與本棟住宅各樓層樓面標高一致,從電梯停靠層無需上或下樓梯即可無障礙入戶內的加裝電梯方式。
加裝電梯后 供機動車通行的公共通道寬度不小于3米
《技術規范》針對性提升形成具有廣州地域特色的臨路加裝電梯、相鄰建筑間距、住宅綜合樓加裝電梯等標準規范要求,推動構建廣州地域特色標準體系。臨路加裝電梯問題受到市民關注,市規劃和自然資源局建筑規劃管理處有關負責人表示,此前的規定中只是提到加裝電梯“不得占用道路”,本次《技術規范》細化了這一問題。
《技術規范》明確,不應占用規劃和現狀城市道路,包括快速路、主干道、次干道、支路;當規劃道路近期不具備實施條件,應結合現狀道路使用和規劃路實施情況合理確定方案;在街坊、居住區內加裝電梯,不應降低原有通行條件,確有困難時占用街坊內道路后所剩余的公共通道寬度僅供人行和非機動車通行的不應小于1.5米,供機動車通行的不應小于3米,兼作消防車道時不應小于4米。
對于相鄰建筑間距問題,《技術規范》明確,加裝電梯井道或連廊與本交通單元內既有住宅建筑或相鄰住宅建筑臥室或起居室主朝向窗戶的正投影凈距不應小于4米。市規劃和自然資源局建筑規劃管理處有關負責人表示:“國家對于既有住宅加裝電梯的相鄰建筑間距問題并無明確要求,此前廣州執行的是不應小于6米的要求,本次根據實際情況進行了修改。”
針對困梯等突發情形 每年進行至少1次救援演練
加裝電梯投入使用后如何管理?如何保障電梯安全?這些問題也備受關注。
市市場監督管理局機電處有關負責人表示,電梯投入使用后需要進行一系列的安全管理,例如依照《中華人民共和國特種設備安全法》《廣東省電梯使用安全條例》規定,電梯使用單位需要建立安全技術檔案、配備專職安全管理人員、定期對設備進行檢查、發生困梯時要組織救援等。但在加裝電梯這一生活場景中,早期主要是以業主自行管理為主,在時間、精力、專業知識等方面難以長期兼顧加裝電梯日常管理。
本次《技術規范》規定了“委托市場主體管理電梯”這一原則,規定既有住宅加裝電梯在投入使用前相關建設單位應委托物業服務企業、維護保養單位或專業公司等市場主體管理電梯,由受托方履行《中華人民共和國特種設備安全法》等安全技術規范中規定的一系列法定職責。同時,相關單位在廣東省范圍內還可以享受涉企檢驗費用免征政策,免除電梯定期檢驗費用。
此外,電梯在使用過程中有可能遇到困梯等突發情形,為此,《技術規范》針對加裝電梯場景設定了一系列技術指引,提升應急救援處置效率、降低安全風險。包括建議加裝具有困梯自動報警的AI物聯網監控設施及增設外線直撥電話、建議配備停電平層自救裝置、每年進行至少1次救援演練等。
出臺背景:
廣州老舊小區住宅待加裝電梯的存量10余萬棟,集中在中心城區,居住群體多為老年人,加梯需求十分強烈。
廣州成績:
廣州從1997年批準第一臺加裝電梯開始,經歷了27年持續不斷的實踐探索。
截至2024年9月底,廣州累計推動加裝電梯批復通過18005臺,建成15190臺,惠及居民100多萬人,審批和建成數在全國排名第一。
規范亮點:
·細化此前相關規定中提到加裝電梯“不得占用道路”問題。
·國家對既有住宅加裝電梯的相鄰建筑間距問題并無明確要求,本次根據實際情況對廣州執行的相關要求進行了修改細化。
·規定了“委托市場主體管理電梯”原則。
·針對加裝電梯場景設定一系列技術指引。