
整體工程進度超過70% 未來機場年旅客吞吐量將達1.2億人次
金秋時節,廣州白云國際機場三期擴建工程的“重頭戲”——T3航站樓建設傳來好消息:整體工程進度超過70%,目前4000多名工人奮戰在一線,多種工序穿插施工,保質保量沖刺節點任務,計劃今年底實現航站樓通水通電,明年底達到通航條件。
廣州白云國際機場T3航站樓施工現場。
T3航站樓項目整體工程進度超過70%。
T3航站樓采用“花開廣州·羊城花冠”建筑造型,施工利用新技術,讓8片“花瓣”組成的金屬屋面不僅流暢大氣,同時防水抗風性能大幅提升,“顏值”和實力并存。未來,白云機場將引入4條城際、6條高鐵,年旅客吞吐量、貨郵吞吐量分別達1.2億人次、380萬噸,全球領先。
直擊:4000余人現場作業
近日,白云機場T3航站樓施工現場,4000余名工人緊張有序地忙碌著,機械傳來陣陣轟鳴聲。“項目工期緊,我們國慶都沒有休息,全員一如既往堅守崗位、組織施工。”中建三局廣州白云國際機場T3航站樓項目建造總監朱耘說,“工程質量不能打折扣,我們不是通過壓縮正常工序的時間來實現快速建造,而是通過工序緊密穿插,在同樣的時間內完成更多的建設量。”
在高峰期,T3項目最多有六七千人同時在場作業,千頭萬緒,如何組織安排每個人、每個作業面的施工,是對承建單位的一大考驗。“這是我們的‘獨門秘笈’,可以專門出一本書。”朱耘說。
“工序穿插的整體理念可以概括為三個‘零’。”中建三局廣州白云國際機場T3航站樓項目技術總監王福彪介紹:第一是零窩工,沒有工人閑著,大家都有活干;第二是零返工,要做到一次成優,不能因為返工浪費工期;第三是零工作面閑置,只要有工作面,就得安排人員施工。“工序穿插需要總包具備極高的統籌能力,以及對工期和質量風險的預判能力。”
數千人散落在龐大的航站樓工地,各種大型器械穿梭起落,怎么確保安全生產?項目采取的安全網格化管理,將現場劃成54個網格,每個網格都有安全管理人員,保證工人作業符合安全規范,安全、質量、工期齊頭并進。
創新:新技術讓藍圖落地
當前,T3航站樓主體結構、鋼結構以及二次結構已全部完成,屋面工程、幕墻工程處于收尾階段,機電安裝工程、精裝修工程等專業全面鋪開施工。
T3航站樓采用獨具地域特色的“花開廣州·羊城花冠”建筑造型,航站樓屋面由8片“花瓣”構成,讓旅客在空中就能提前領略花城的建筑之美。拿著美輪美奐的建筑效果圖,承建單位采用新工藝、新材料、新技術,讓好設計落地兌現。
T3航站樓的金屬屋面,承建單位使用了連續焊接技術,是國內最大面積采用該技術的項目。“通俗解釋連續焊接技術,就好比把一塊塊不銹鋼板焊接成一整塊鋼板,讓雨水無法從縫隙中滲漏。”王福彪說。相比以往采用鎖扣技術的屋面,新技術對屋面的防水抗風性能有極大提升。
機電安裝工程就像搭建航站樓的血管和神經,讓各個器官正常運行。通電、通水、通風、通網……系統多,區域廣,既要滿足各區域的功能需要,還要滿足不同區域、不同系統之間的聯動,精準靈活控制。王福彪用一組數據展示系統規模之大、復雜程度之高:電線超過400萬米、通風管道40萬米、設備1.5萬臺、各類閥門4萬到5萬個、各類末端設備17萬個……
對于旅客而言,更直觀感受到的就是航站樓的裝修。承建單位首先要選材料,比如地板就有不同的顏色和紋理,第二步就是施工做出多個樣板,讓建設單位和設計單位從中選擇效果最優的一個,再鋪開實施。“我們特別關注裝修的細部收口,就像家里的裝修,定好了材料,裝修師傅要把細節控制好,呈現出設計效果。”王福彪說。
“值機大廳的天花吊頂非常有特色,是一個仿木紋的設計,體現了大空間的流線美感。由于其體量大,成為裝修工程的一個難點。”王福彪說,吊頂最大跨度達150米,施工不僅要控制好形變,同時要保證平順,實現流暢大氣的視覺效果。
目標:明年底達到通航條件
依托T3航站樓和原有航站樓配套的交通基礎設施,白云機場將匯集高鐵、城際、地鐵等多種軌道交通方式和地面道路,構建高效便捷的綜合交通樞紐。根據規劃,白云機場將引入6條高鐵——正線引入廣珠(澳)高鐵、廣河高鐵,并線引入廣湛高鐵、貴廣高鐵廣寧聯絡線、廣清永高鐵、廣深第二高鐵;引入4條城際——正線引入穗莞深城際(新白廣段)、芳白城際,并線(跨線)引入廣佛環線、廣花城際;引入1條地鐵——廣州地鐵3號線:引入2條高速——機場高速、機場第二高速。
“目前,T3航站樓整體工程進度超過70%,計劃在今年12月底通水通電,計劃在明年12月底達到通航條件。”朱耘說。三期擴建工程建成后,白云機場年旅客吞吐能力、貨郵吞吐能力將分別達到1.2億人次、380萬噸,終端旅客吞吐能力達到1.4億人次、貨郵吞吐能力達到600萬噸,客貨吞吐規模均處于全球領先地位。