
4個項目入選首批城市更新優秀案例
7月27日至28日,中國城市科學研究會城市更新專業委員會“第八屆城市更新大會”在廣州舉行。廣州市規自局相關負責人說,城中村改造逐步走向“依法征收、凈地出讓”的新模式,強化政府主導,減少市場主體對前期工作的干擾,充分落實城市發展戰略與規劃意圖。
第一批城市更新優秀案例公布
本次大會公布了第一批城市更新優秀案例。據介紹,征集通知發出后,大會在35天內收到選送的城市更新優秀案例(項目)共29個,其中局部更新、微更新類案例20個,單體建筑更新類案例4個,城市更新研究、城市更新運營類案例5個。專家組成員認真討論、比較、綜合,最后遴選出15個案例(項目)為中國城市科學研究會城市更新專業委員會第一批城市更新優秀案例。
廣州4個項目入選,其中“局部更新、微更新類”3個:泮塘五約微改造項目,“千年城脈、廣府商街”——北京路步行街保護與提升項目,超大特大城市城中村有機更新探索——廣州市大源村綜合治理與更新單元詳細規劃;“城市更新研究、城市更新運營類”1個:廣州“身邊項目·全民設計”城市更新實踐。
廣州提出“產業保障房”概念
廣州市規劃和自然資源局黨組成員、副局長鄧堪強介紹,廣州城市更新正進行規劃與政策融合創新,主要包括立法、規劃、土地、產業、治理5大方面。在立法實踐方面,廣州出臺了全國第一個超大城市的城中村改造條例。“條例明確了城中村改造的公共利益屬性,過去很多問題解決不了,因為沒有明確公共利益屬性,老做成房地產項目。”
在土地整理方面,廣州強調有為政府與有效市場相結合,強化政府對一級土地市場的統籌管理。“城中村改造由傳統的三種改造模式(政府收儲、自主改造、合作改造),逐步走向‘依法征收、凈地出讓’的新模式。原來已招商、已在實施的項目繼續按照老的模式在推進,新項目按照新模式來推進。” 新模式強化政府主導,減少市場主體對前期工作的干擾,充分落實城市發展戰略與規劃意圖。
在產業方面,廣州提出“產業保障房”的概念,加強對企業特別是中小微企業的保障。統籌產業過渡機制,建立城中村產業空間中轉臺賬,形成“大企業供地、中企業供樓,小企業供房”的供應機制。“小企業沒有能力拿地,我們的土地既要針對能夠‘打糧食’的大企業,也要給中小微企業提供成長的空間,讓大中小企業都能找到適合自己的辦法。”
《中國城市更新廣州共識》發布
本次大會在充分、廣泛聽取在城市更新領域的研究者、管理者、從業者、市民意見、建議的基礎上,發布《中國城市更新廣州共識》(以下簡稱《共識》)倡議書,為今后的城市更新事業提供指引和參考路徑。
《共識》倡議,要處理好城市更新與歷史文化遺產保護、生態文明建設、新質生產力發展的關系,始終把保護放在第一位,下足“繡花功夫”,促進漸進式有機更新。城市更新要從“關注物質空間”向“關注社會經濟”再向“作為公共政策”轉變,推動政府職能從經濟建設型向公共服務型轉型。
《共識》倡議,積極推動“有效市場”與“有為政府”相結合,著力轉變發展方式,推動城市轉向具有美好人居環境品質、健康運營狀況的“增存并舉”發展模式。
本屆大會是我國城市更新領域目前所舉辦過的,規模最大、規格最高的城市更新主題大會。來自全國180多家高等院校、科研院所、專家智庫、地方政府部門、相關聯企業等單位約500名城市更新領域的研究者、管理者、從業者參加本次大會。大會設置了“展覽、文化、產業”等3條路線供與會代表調研學習,還首次舉辦城市更新相關案例的展覽。