
一碗“熱乎飯” 暖胃更暖心
越秀區六榕街道的社區飯堂不僅讓長者在家門口就能嘗到30多個品種的豐富飯菜,更讓外賣、快遞小哥們即使過了飯點也能以實惠價格吃上“熱乎飯”,閑時還能充電歇腳;白云區大源街大源村遍布全村各網格的微型消防站讓居民們更有安全感,打通消防安全“最后100米”,筑牢城中村安全“防火墻”……這些都是廣州2024年5月以來落地的“民生微實事”,通過優化基礎設施,提升城市功能品質和群眾生活品質。
越秀區
2024年以來,越秀區222個社區共推進民生微實事項目1873個,其中,“基礎設施優化”類微實事575個,涵蓋無物管小區改造、充電樁設置、破損路面修復、供排水管道維護等各類影響群眾生活質量的“關鍵小事”。通過普惠性、基礎性、兜底性的民生建設推動民生微實事更加可感可知、可觸可及。
老人和外賣小哥就近吃上“熱乎飯”
2024年9月,越秀區首個“社區飯堂+暖新驛站”聯合體六榕桐樂社區飯堂在盤福社區開業迎客。不同于以往的長者飯堂,這里地處鬧市臨街商鋪,全天開放,是名副其實的社區飯堂。
2月10日上午,市民林姨帶著孫女在這里就餐。她不是周邊街坊,卻是這個飯堂的常客。“我經常跟朋友來越秀山逛,去年朋友介紹這個社區飯堂,實惠衛生又不用預約,我們經常來這里吃午餐。”林姨說,她選了兩葷一素15元,享受政府補貼后是12元,孫女選的餐17元。
社區飯堂運營方負責人李丹丹透露,開業5個月來,盤福社區飯堂日均有200余名長者、100余名社會人士就餐。與該機構運營的其他社區飯堂相比,這里有一個特點:節假日就餐人數比工作日還要多。除了社區內的長者,還有不少像林姨這樣的長者走完越秀山、紀念堂等景點后慕名前來就餐。
越秀六榕桐樂社區飯堂全天開放。
“‘社區飯堂+暖新驛站’是這里的最大特色。”六榕街道辦事處副主任紀麗萍說,盤福社區飯堂在營養師專業指導下,菜式豐富多樣,全方位回應長者及居民的個性化需求,進行了適老化改造和便民服務設備配置,并為新就業群體提供歇腳、應急救治、充電等服務。外賣、快遞小哥等新就業群體和環衛工人等均可享受優惠價用餐。
“我經常跑完單,下午快2點才過來,在這里過了飯點也能吃上熱飯,吃完飯還可以歇一歇充電。”外賣小哥小黃說。
針對“老中青” 打好民生微實事“組合拳”
盤福社區飯堂只是越秀區優化基礎設施,辦好民生微實事的縮影。越秀區發動全區相關部門及社會各界力量共同參與推進落實民生微實事項目。針對“老中青”三代不同需求,打出民生微實事“組合拳”,老年健康、中青年就業、普惠托育……這些各個年齡段最關心的熱點均能覆蓋到。
針對轄內老舊樓宇數量多、設施舊、無物管等問題,通過“基礎設施優化”類微實事,推動“住有所居”向“住有宜居”轉變。以人民街為例,連片推動大德中等6個社區全面提升,改造內街巷、供排水、消防環衛等配套設施,并增設路燈、雨棚等,打造“宜居、宜業、宜游”街區。此外,全區1000余個生活垃圾投放點逐步推進廂房式改造,利用“金角銀邊”建設小而美的口袋公園。
依托“共建共享”理念,越秀區還將民生微實事向城市公共空間、城中村、商業樓宇等區域延伸,帶動村集體、“兩企三新”等共同參與,持續推動片區功能優化升級。例如黃花崗街云鶴社區協調農林轉制社區自有物業,將破舊的公用停車場改造成“共享式庭院”,打造集友鄰閑坐、健身游憩等功能于一體的多元活動空間。礦泉街指導瑤臺轉制社區針對城中村人口密度大、流動性強等問題,征集消防安全等20余項民生微實事,村容村貌煥然一新。
白云區
2024年以來,白云區圍繞市民群眾高度關注的出行、就業、醫療、教育、養老等重點領域,在全區452個村(社區、聯社)全面啟動民生微實事項目4525個,其中,基礎設施優化類1857個、人居環境美化類916個,把高質量發展成果轉化為惠民實效,不斷提升市民群眾的獲得感幸福感安全感。
百個微型消防站筑牢城中村安全“防火墻”
“現在村里各處都有這樣的微型消防站,去年下半年的幾起火災,值班人員就近找到滅火器材,第一時間就撲滅了。”在白云區大源街大源村,居民徐文廣指著一個微型消防站說。
大源村總面積25平方公里,有5801棟建筑,常住人口約15萬人,存在村內樓間距小、疏散條件不佳等現實問題。根據過往處置的火情和網格員日常巡查的反饋,村內存在不同程度的消防隱患,專業救援隊伍和設備也難以快速到位處理。
對此,大源村創新提出“百格百站”方案,并將這項工作納入2024年大源村年度民生微實事清單。大源村環安組組長王智輝介紹,通過“1+3”鎮街結對互促機制,在全村100個網格的重點路段、樓棟密集區、顯眼位置等關鍵節點,全覆蓋建設100個微型消防站網格分站,配齊多種消防器材。
當日,記者在大源村走訪看到,微型消防站的柜子不大,卻儼然一個全能的小型消防設施倉庫,柜體外表還圖文并茂地簡要介紹消火栓、滅火器的使用方法。
配齊多種消防器材的微型消防站。
“微型消防站網格分站的建立,以‘小、快、靈’破解‘遠水救不了近火’的難題。”王智輝稱,“從2024年6月微型消防站完成建設至今,我們已成功預防處置初期火災48起,確保發生火情時‘3分鐘到場撲救’‘救早滅小’。”
大源街綜合行政執法隊副主任孟慶海介紹,截至目前,大源村在轄內100個網格、重點產業園區、企業、校園內共建成130多個微型消防站,并成立“一鍵響應”突擊隊,依托智慧消防平臺,建立“1分鐘響應啟動、3分鐘到場撲救、5分鐘完成處置”快速處置機制,在村社建設最小應急單元,打通消防安全“最后100米”,有效保障群眾生命財產安全,筑牢居民家門口的安全“防火墻”。
將高質量發展成果轉化為惠民實效
大源村創新探索“百格百站”消防救援快速響應處置機制,是白云區高質量完成“基礎設施優化”類民生微實事,持續提升城市功能品質和群眾生活品質,不斷增進民生福祉的生動注腳。
一直以來,白云區始終堅持人民至上,以群眾需求為導向,創新推行“四問四議”征集申報、“三個幫辦”協同推進、撬動多方投入、全過程監督等機制,扎實辦好群眾身邊的“小急難”事,進一步提升為民辦實事質效。
市規劃和自然資源局白云區分局牽頭為16個小區免費提供成片加裝電梯方案設計,覆蓋245個梯口、解決近4萬人上下樓難題,為群眾節省費用超100萬元;人和鎮黃榜嶺村、新聯村等7個村聯合出資,開通便民車便捷接駁地鐵站,惠及該鎮蚌湖片區群眾8萬余人;新市街匯僑南社區建立“大黨建+幸福梯隊”工作機制,探索總結出“1+2+3+N”工作法,已完成21棟單元的舊樓加裝電梯,為居民群眾“梯升幸福”;鶴龍街金碧雅苑社區打造“無廢花園”,成為孩子們探索自然、學習環保知識的樂園……