
歸檔時間:2021年12月27日
2017年5月11日、4月7日,任學鋒書記和溫國輝市長分別主持召開市委十一屆第13次常委會和15屆9次市政府常務會議,會議審議通過了《廣州市人民政府關于進一步加快旅游業發展的意見》(以下簡稱《意見》)。根據《廣東省人民政府辦公廳轉發國務院辦公廳關于全面推進政務公開工作的意見實施細則的通知》(粵府辦〔2016〕130號)要求,現就《意見》出臺的背景、編制依據、發展目標、主要內容、主要亮點等方面進行政策解讀。
一、《意見》出臺的背景是什么?
當前,旅游業進入了全面重視、全面發展、全面創新、全面競爭的時代,國家將其列為戰略性支柱產業和廣大人民群眾滿意的幸福產業之首,從國家、省的層面先后出臺了等一系列促進旅游業改革發展的政策文件,對新時期旅游業轉型升級、提質增效進行部署。
市委、市政府高位推動旅游業改革發展,旅游經濟快速增長。2016年,全市接待游客總人數1.85億人次,旅游業總收入3217.05億元,旅游外匯收入62.72億美元。旅游業增加值1368億元,占全市GDP的7%。今年第一季度,全市接待游客0.43億人次,同比增長7.85%;旅游業總收入約707.02億元,同比增長9.54%,增速高于全市GDP(8.2%)的水平,其中旅游外匯收入約13.50億美元,同比增長8.14%。旅游產業體系不斷完善。我市國家A級旅游景區達到50個,形成了長隆、廣州塔、萬達文旅城等一批國內外知名的旅游目的地。以郵輪旅游為代表的旅游新業態迅速發展,2016年累計運營郵輪104艘次,出入境旅客共計約32.6萬人次,南沙郵輪出入境游客總量位列全國第三。我市星級酒店200余家,喜達屋、萬豪、香格里拉等10余個國際高端酒店品牌紛紛進駐廣州。我市注冊登記的旅行社企業達到530多家,廣之旅、南湖國旅等進入全國“百家旅行社”。廣州旅游的綜合實力處在中國旅游城市的前列,位于副省級城市的首位,廣州已經成為亞太地區重要的旅游目的地、集散地和客源地。
取得顯著成績的同時,廣州旅游發展也面臨著國際化程度不高、產業結構不合理、市場主體不強等問題,全市旅游轉型升級面臨著的嚴峻形勢。為了更好地搶抓“十三五”時期的重大發展機遇,積極應對旅游產業面臨的挑戰,市人民政府決定出臺實施《廣州市人民政府關于進一步加快旅游業發展的意見》,堅持問題導向,著力破解短板,夯實發展根基,激發市場活力,加快推進旅游產業轉型升級,提升我市旅游國際競爭力。
二、《意見》出臺的依據是什么?
國家:《國務院關于促進旅游業改革發展的若干意見》(國發〔2014〕31)號、《國務院辦公廳關于進一步促進旅游投資和消費的若干意見》(國辦發〔2015〕62號)、《“十三五”旅游業發展規劃》(國發〔2016〕70號)
廣東省:《廣東省人民政府關于促進旅游業改革發展的實施意見》(粵府函〔2015〕351號)、《廣東省旅游局關于印發<廣東省旅游業發展“十三五”規劃>的通知》(粵旅辦〔2017〕17號)
廣州市:《在中國共產黨廣州市第十一次代表大會上的報告》、《廣州市人民政府關于印發廣州市國民經濟和社會發展第十三個五年規劃綱要(2016—2020年)的通知》(穗府〔2016〕6號)等文件。
三、《意見》的發展目標是什么?
主要設定了到2020年我市“旅游接待總人次”達2.5億人次、“旅游業總收入”超5000億元等目標值。其中,突出了“接待入境過夜游客”1000萬人次和“旅游外匯收入”70億美元兩項指標,以體現廣州旅游國際化發展的目標要求。將“旅游業增加值占全市GDP比重”指標設定為“達到8%以上”,以實現戰略性支柱產業的定位。同時,旅游產業規模、綜合效益達到世界先進旅游城市水平,廣州成為世界旅游名城和重要的國際旅游目的地、集散地。
四、《意見》的主要內容有哪些?
《意見》分為四大部分,包括總體要求、主要任務、扶持政策和保障措施。
總體要求包括指導思想和發展目標。其中,指導思想強調以黨的十八大和十八屆三中、四中、五中、六中全會精神以及習近平總書記系列重要講話精神為指導,牢固樹立五大發展理念,結合廣州實際,重點提出了旅游發展的主題、主線。
主要任務分5個方面,25條具體任務:
一是深化旅游體制機制改革。包括建立適應全域旅游發展的體制機制、設立廣州旅游產業基金、設立廣州旅游產權交易平臺、建設廣州旅游大數據中心。
二是著力推進旅游供給側結構性改革。包括以重大旅游項目帶動旅游產業結構優化、豐富提升休閑度假旅游產品供給、培育壯大旅游市場主體、提升旅游品質化標準化水平等。
三是全力推進全域旅游建設。包括優化空間布局、完善交通服務體系、優化全域旅游公共服務體系、營造干凈整潔平安有序的旅游環境、創建全域旅游示范市等工作。
四是全面實施旅游國際化戰略。主要是圍繞打造國際交往中心,開展國際旅游合作、會獎旅游、建設國際化營銷體系、招商引資、營造國際化便利旅游環境和建立國際旅游智庫等方面工作內容。
五是全面實施旅游+戰略。主要強調加快商旅文融合發展,促進旅游與“三農”有機融合,推進“旅游+工業”、“旅游+體育”、“旅游+科技”、“旅游+幸福產業”等方面的融合發展。
扶持政策圍繞廣州旅游發展方向和存在的瓶頸問題,研究提出了包括旅游用地、城市更新改造、人才培養、龍頭企業和重大項目、全域旅游示范區創建、旅游新業態、旅游資源品牌創建、引客入穗、基礎設施和旅游國際化宣傳等10條扶持政策。
保障措施主要強調加強領導、加大財政投入和加強督促檢查。
五、《意見》有哪些主要亮點?
(一)明確旅游國際化發展戰略
堅持目標引領,對標國際先進旅游城市,我們貫徹市委市政府關于“三中心一體系”、“三大戰略樞紐”、樞紐型網絡城市等決策部署,圍繞建設世界旅游名城和國際旅游目的地、集散地的目標,發揮廣州的資源和文化旅游優勢,專門就建設國際旅游交往中心、商旅文融合發展、會獎旅游、全域旅游空間布局、國際訪問點、南航“廣州之路”、“花城人家”常態化等工作提出明確要求,體現了廣州旅游國際化戰略定位。在發展指標上,我們提出了“接待入境過夜游客”1000萬人次,比上海(900萬人次)、北京(530萬人次)高,以體現建設國際旅游目的地、集散地和國際交往中心的優勢適應廣州旅游國際化發展的目標要求。
(二)體現產業發展趨勢
“十三五”期間旅游業將呈現消費大眾化、需求品質化、競爭國際化、發展全域化和產業現代化五大發展趨勢。《意見》圍繞產業結構優化和旅游產業全要素,提出了全域旅游創建、“旅游+”戰略、商旅文融合、休閑度假產品打造、旅游消費新熱點培育、鄉村旅游提檔升級等工作,強調了以項目建設為載體,以融合發展為路徑,打造全域旅游、大眾旅游產品體系。
(三)精煉“白金十條”政策
《意見》瞄準制約旅游業發展的土地、資金、人才等要素資源短缺問題,提出了10條具體的扶持政策,力求做到重點突出、有的放矢、精準發力,避免面面俱到,具有一定的行業前瞻性和示范引領性。在旅游用地方面,提出創新旅游用地分類管理,將旅游業用地從商業服務業設施用地中細分出來,同時將城市更新、基礎設施配建指標等政策進行捆綁打包,這在國內一線城市是首創。在扶持對象上,明確將旅游資源品牌創建、旅游國際化宣傳、旅游新業態培育、旅游基礎設施建設、引客入穗等作為重點扶持方向,形成多元化扶持體系,解決旅游項目小而分散、效益不高的問題。在人才培育上,提出將旅游領域的高端人才納入到廣州市產業領軍人才集聚工程,支持在穗院校建立旅游人才實訓基地。
(四)強化旅游產業投資導向
《意見》注重旅游產業投資導向,著力加強旅游業供給側結構性改革,從豐富旅游產品體系、擴大旅游有效投資等方面,提出設立廣州旅游產業基金、支持推動旅游產權交易等具體措施,最大程度發揮財政資金的引領和杠桿作用,推動人流、資金流、信息流在我市加速集聚,撬動更多金融資本和社會資本支持旅游產業發展,為旅游業轉型升級營造良好的營商環境。