
歸檔時間:2021年12月27日
1月18日,在廣州市科學技術局的指導下,廣州產業投資控股集團有限公司、廣東省創業投資協會、清華珠三角研究院等單位的大力支持下,由大灣區中心主辦的“資本賦能,創新啟航”——注冊制改革與多層次資本市場論壇在廣東股權交易中心成功舉辦。
論壇上,大灣區中心與興業證券、華興會計師事務所、國浩律師事務所進行IPO上市輔導簽約,與招商銀行廣州分行進行1億元授信簽約。大灣區中心堅持“政府主導+國資牽頭+市場運作”模式,通過要素市場化配置,在引領、助力科技創新發展的道路上堅定前行,邁出了“上市之路”的重要一步,開啟資本市場新征程,為更多科技型中小企業賦能,共建大灣區科技創新生態。
廣州市科技局局長王桂林在致辭中表示,大灣區中心成立近3年來,圍繞“創、服、投、貸、融”等方面開展業務,以要素市場化的方式完善科技創新資源配置,推動粵港澳大灣區科技金融深度融合,成為國企混改的標桿。
“這是科技創新最好的時代,也是創新、創業最好的時代。大灣區中心是廣州市科技企業快速發展的一個‘縮影’”。王桂林說道。
“‘創新啟航’需要‘資本賦能’。今天,大灣區中心邁出了對接多層次資本市場的重要一步,我們希望大灣區中心以及各服務機構,立足新發展階段、貫徹新發展理念、構建新發展格局,緊緊抓住多層次資本市場注冊制改革‘紅利’,發揮專業服務優勢,推動更多廣州企業IPO,為科技創新強市和粵港澳大灣區建設,積極貢獻資本力量。”王桂林說道。
2021年7月,廣州出臺新時期科技金融綱領性文件——《關于新時期進一步促進科技金融與產業融合發展的實施意見》,對今后五年全市科技金融工作進行了系統謀劃,提出了32條具體舉措,著力挖掘和培育科技型中小企業。為打通科技金融服務“最后一公里”,由廣州市科技局指導,大灣區中心首創推出“資金池”“工作站”“特派員”聯動機制,聯動開展科技金融工作站、科技金融特派員雙向匹配工作,通過“雙向路演、自主選擇”,探索科技金融賦能孵化育成體系的“1+1”模式。這是廣州打造“創、投、貸、融+聯動服務”科技金融生態圈,促進科技、金融、產業融合發展的重要舉措,在全市范圍內營造了良好創新創業環境。
截至目前,廣州市科技型中小企業信貸風險損失補償資金池為全市6000余家企業放貸金額超500億元。科技金融工作站和科技金融特派員試點工作完成5批征集,超前完成試點目標。110家科技金融工作站覆蓋了廣州市83%國家級孵化器,51.72%省級孵化器,179名特派員精準服務園區企業1000+,深入超80家工作站舉辦活動超300場,促進600家企業獲得投融資超過160億元。
時值國企改革三年行動進入全面攻堅期,為加快廣州市前瞻性、戰略性新興產業和支柱產業發展,推動產業延鏈、補鏈、強鏈、擴鏈,鞏固提升國家中心城市的地位和功能,服務粵港澳大灣區建設,廣州市委、市政府研究決定,改組組建廣州產業投資控股集團有限公司。鼎故革新賦重任,2019年,廣州產投集團先行先試、大膽實踐,牽頭成立大灣區科技創新服務中心。廣州產投集團攜手大灣區中心聚焦“科創服務平臺”,推進戰略性新興產業培育孵化,堅持服務廣州、服務國資、服務實體。
“大灣區中心作為國企改革的標桿,一直以來都發揮著資源整合和鏈接作用,成為政府和市場的‘紐帶’,為科技企業和人才提供資本及資源的綜合賦能服務。”廣州產業投資控股集團有限公司董事長高東旺在致辭中表示,大灣區中心由政府主導、國資引領、市場化運作,自誕生以來被賦以厚任。近3年來,廣州產投集團攜手大灣區中心聚焦“科創服務平臺”,定義科創服務體系和平臺鏈接,配置市場要素、匯聚頂尖資源。
在廣州市科學技術局的指導下,廣州產業投資控股集團有限公司的大力支持下,大灣區中心搶抓機遇,通過各方努力,與興業證券、華興會計師事務所、國浩律師(廣州)事務所達成全方位、深層次的上市輔導戰略合作,標志著作為國企混改創新實踐的大灣區中心邁上新的臺階。“期望大灣區中心抓住多層次資本市場的重大機遇謀發展,憑借在卓越運營和資源對接的核心競爭優勢,匯聚各方智慧和力量完成上市輔導,做大做強加速進軍多層次資本市場,跑出‘大灣區速度’。”高東旺說道。