焖骚寡妇影院,精产国品一二三产区入口网站,插我一区二区在线观看,亚洲av无码专区国产不卡顿

當前位置:首頁 > 專題 > 英雄花開英雄城

3月1日以來廣州開展各類紅色文化活動、愛國主義教育活動1.2萬余場次

  • 2025-04-04
  • 來源:廣州日報
  • 分享到
  • -

紅棉灼灼耀羊城 萬里江山同一春

  三月的春風揉碎陽光,潑灑在白云山下珠江水畔的大地上。枝頭那一朵朵火紅的木棉,總會如約而至。

  這抹木棉紅,是英雄城千年不褪的底色,是無數革命先烈血染的勛章,更是新時代奮進廣州的精神圖騰。

  自3月1日“英雄花開英雄城”2025廣州傳承弘揚紅色文化系列活動在團一大紀念廣場啟幕以來,廣州以“賞英雄花、游英雄城、傳英雄志、弘英雄氣”為主線,開展各類紅色文化活動、愛國主義教育活動1.2萬余場次,線上線下近9000萬人次參與,全媒體報道2.6萬篇稿件,閱讀量數億人次,以紅色文化鑄魂育人,以英雄精神賦能城市發展,奏響迎接全運盛會的激昂序章,激活全市上下投身高質量發展的澎湃動力。

d001acec1ec260cf41de.jpeg

廣州塔與木棉花相互映襯。

  賞花

  紅棉之旅串聯紅色基因

  雖然屈大均“花開十丈如丹霞”的贊美,陳恭尹“濃須大面好英雄”的詠嘆,早已化作南粵兒女的集體記憶,但每當木棉染紅珠江兩岸,這份記憶便如春潮涌動。

  3月1日,“英雄花開英雄城”系列活動在團一大紀念廣場啟幕。紅棉綻花城,豪氣干云天。會場內,舞臺上“英雄花開”的主題裝置被點亮;會場外,整座廣州城已被紅棉盎然的春色籠罩。

  中山紀念堂旁,350歲的“木棉王”擎天而立,銅鐘般的紅花與鎏金琉璃瓦交相輝映;陵園西路上,30余株木棉并肩成廊,落英如紅毯鋪展,引游人踏入春的深處;黃花崗公園里,紅棉與七十二烈士墓相顧無言,唯有花瓣似血,映紅了歷史的天空……不等春雷叫醒,嶺南的春天已被這一抹紅色點燃。孩童輕拾落英,攝影愛好者架起“長槍短炮”,定格春天里這一抹木棉紅。

9bacd315c701d1791c34.jpeg

烈士陵園,紅棉如火。

  木棉之美,絕非止于視覺盛宴。中國國家畫院研究員、廣州美術學院二級教授方楚雄感慨:“廣州是一座英雄城市,木棉深扎嶺南沃土,花開鮮艷燦爛,花落擲地有聲,正是英雄氣節的生動寫照。”

  沿著城市脈絡,廣州將賞木棉與參觀紅色史跡點、聆聽紅色故事自然串聯,推出“紅棉之旅”紅色史跡精品游線路。這些線路不僅串聯起散落全城的紅色基因,更將英雄氣節融入城市的肌理。從“毛澤東同志足跡之旅”到“高質量發展之旅”,從“青年運動”的熱血到“改革開放”的激流,市民與游客在賞花的同時,沉浸式感受這座英雄城的紅色魅力。

  一位高中生學員動情地說:“當我第一次走進中共三大會址紀念館,深刻感受到紅棉研習用新穎獨特的形式、生動鮮活的載體、貼近青少年的話語,讓紅棉精神真正走進了我們的心里。作為新時代青年,我們要把這種精神力量轉化為行動力。”

  木棉燃燒處,英雄血脈長。英雄城市的紅色基因,屬于那些為信仰拋灑熱血的昨天,更屬于那些將精神火種轉化為發展動能的今天。

  詠志

  英雄浩氣長存天地間

  當第一縷春風掠過珠江,木棉花便以最熾烈的姿態點燃南國天空。

  英雄花下詠壯志,盡是廣州向新而行的精神圖騰。

  讓沉睡的文物開口說話,讓凝固的歷史流動生輝,以活化利用紅色資源為主線,廣州推出一系列主題展覽和文化活動,多維度展現廣州作為英雄之城的深厚紅色底蘊。

  “革命至情能似此,已非吾子是吾師。”廣東藝術劇院內,當《哭子復》的詩句以畫外音的形式唱出來,觀眾席上淚光點點。話劇《陳復》將陳復烈士25載壯闊人生化作穿越時空的叩問,為羊城紅色文化傳承再添濃墨重彩的一筆。

  “很感動!很震撼!”暨南大學研究生小陳表示,“用話劇的形式去表現這樣一段歷史,讓我能夠很投入、很沉浸地去感受當年的故事,讓我對這段歷史印象更加深刻。”

  “三棵巍然的木棉,像時光流動中的三座雕像,它們昂首挺立,花瓣怒放如熾熱的火焰……”廣州市石門國家森林公園,詩人楊克用詩歌與1966年在從化大嶺山林場撲火中英勇犧牲的劉桂東、梅錦康、嚴群英三位烈士完成了一場跨越半個世紀的對話。

  泛黃的《共產黨宣言》、斑駁的《新青年》《勞動者》,共同喚起廣州作為新民主主義革命策源地的記憶。在“星火初燃——共產黨早期組織與中國共產黨的創建”專題展覽中,油墨香仿佛穿越百年,文物也不再是冰冷的展品,當觀眾俯身凝視這些帶著時代溫度的物件時,仿佛仍然能夠感受到當年革命者的英雄壯志。

  與英雄的對話,不僅在舞臺上和展館中,更在你我身邊。

  三月春風里,“英雄花開英雄城”大篷車化作“流動展館”“移動舞臺”,融合音樂、AI科技、文創等多元形式,深入11個區,把英雄精神送到市民身邊。

  據統計,全市30個核心場館依托各自優勢,整合共建單位資源,開展舞臺展演、主題宣講、專題研學等活動800余場次,1.6萬人次參演參與。

  流動的大篷車、生動的史詩劇、鏗鏘的詩行、靜默的文物……英雄精神不是博物館里的標本,而是奔涌不息的江河。它在青年學子滾燙的誓言中延續,在灣區建設者堅定的腳步里傳承。

  化人

  紅色基因浸潤青春血脈

  傳承紅色基因,也需要青春接力。系列活動搭建全社會共建共享的大平臺,通過志愿服務、百姓宣講講好新時代的奮進故事。

  在廣州少年兒童圖書館的粵語課堂,孩子們用清亮的童聲朗誦毛主席的《沁園春·雪》,粵語獨特的韻腳讓經典詩詞迸發出別樣張力;在“悅讀四季”活動現場,閱讀推廣人周蕾帶領孩子們走進“中國核潛艇之父”黃旭華的隱姓埋名歲月,觸摸“鋼鐵巨鯨”破浪深潛的家國情懷;香港科技大學(廣州)在黃埔軍校舊址紀念館舉辦“行走的思政課”,校長倪明選教授為近200名大學生講授“校長第一課”……書香沁潤,讓紅色經典從書卷走向生活,文化的根系便在春風化雨中悄然蔓延。

0bf9144e66b80375591c.jpeg

傳承紅色基因,需要青春接力。

  化人,更需以腳步丈量紅色熱土。《英雄花開英雄城》(第一輯)作者孫宜芳老師分享創作歷程時提到,為還原歷史細節,他踏遍廣州大街小巷,查閱海量檔案,書中每一個故事背后都是革命先輩用鮮血書寫的不朽篇章。

  如今,這些故事從書頁間躍然成為50條研習路線:從農講所晨光中的“羊城千年史跡路”,到廣州起義烈士陵園的“百年崢嶸紅色路”,從孫中山大元帥府紀念館的“改革開放強國路”,到南沙科學城的“高質量發展騰飛路”,紅色血脈貫通全城。11支研習小隊沿著不同線路出發,通過深研習、講故事等10種任務形式,沉浸式觸摸廣州的革命脈搏。

  香港青年譚喜文在完成研習后動情地說:“當我在烈士墓前讀到那些與我同齡的英烈故事,歷史不再是書本上的鉛字,而是滾燙的生命。我迫不及待想帶更多港澳青年來此,讓紅棉精神成為灣區青年共同的精神底色。”

  廣州市團校表示,全年將組織不少于3000人次參與紅棉研習活動,通過這種沉浸式教育模式,讓紅色精神真正融入青年的價值體系。

34a1575156573ca4097a.jpeg

2025廣州詩詞大會分賽區活動“越秀山古木棉道賽詩會”。

  傳薪

  英雄精神在時代土壤中生長

  志愿服務的溫暖傳遞、青少年的精神啟蒙、平凡英雄故事的講述、文化載體的創新表達……“英雄花開英雄城”系列活動以“傳薪”為核,讓英雄精神在傳承中煥發新生。

  志愿精神是英雄精神的當代注解。2025年3月,廣州以“3·5學雷鋒”主題月為起點,掀起志愿服務熱潮。中共三大會址紀念館“雷鋒從未離開——‘雷鋒精神永放光芒’主題展進校園”活動現場,越秀區少先隊員代表用稚嫩的聲音宣讀倡議書,號召全體少先隊員從身邊小事做起,爭做新時代的好隊員。

  區燕明、沈燕芬、鐘麗琴三位全國人大代表登上英雄花開英雄城“紅棉舞臺”,講述履職盡責故事,傳遞全國兩會好聲音,用行動詮釋著“全過程人民民主”的制度優勢,凝聚奮進力量。

  英雄花開的地方,就有英雄的故事在流傳。如何才能稱之為英雄?除了歷史上那些為國家拋頭顱、灑熱血的革命先輩,每一個兢兢業業、刻苦奮斗,為城市發展作出貢獻的平凡人也是我們身邊的平凡英雄。

  紅棉無聲處,自有傲骨生。紅棉精神并非遠在云端,而是生長在每個彎下腰卻不折脊梁的平凡身影里。

  天剛剛亮,廣州街坊譚家志就在案板前利落地碼好一盒美味的魚皮。中年失業、家人患病,命運沒有擊垮年過不惑的廣州漢子,在蔥姜蒜的煙火氣里重新校準人生坐標——攤位整潔如展柜,用心做好每份魚皮。

  紅棉開花前要經歷寒冬,人生又何嘗不是?這是紅棉樹下長大的廣州人最好的寫照。

  2024年2月22日,一艘集裝箱船在行經南沙區洪奇瀝水道時,船身撞上瀝心沙大橋橋墩,導致橋面斷塌。此時,南來北往的車輛逐漸增多,隨時可能發生墜橋危險。黃福林、王國梁、唐群輝發現險情后,三個素不相識的村民,將車橫在斷橋前,用血肉之軀攔截多輛欲過橋車輛,將平凡善舉、凡人微光,匯聚成守望相助的力量。

  世界上哪有什么超級英雄?只不過當危難來臨,總有毫不猶豫挺身而出的普通人。

  薪火相傳,生生不息。

  木棉樹下,英雄城里傳薪的故事仍在續寫。這座城市的紅色基因已化作無數細流,匯入時代發展的江河。

  營城

  木棉IP化身城市經濟增長引擎

  陽春三月,木棉怒綻,紅若燎原之火,恰似英雄熱血奔涌,在“英雄花開英雄城”2025廣州傳承弘揚紅色文化系列活動如火如荼開展之際,木棉元素更成為撬動城市消費、塑造城市新形象的創意支點。

  廣州酒家的后廚蒸汽氤氳,粵菜大師正將曬干的木棉花與老火靚湯融合。這道入選“嶺南紅棉宴”的時令燉品,既延續了廣府人“春祛濕”的飲食智慧,更讓紅色文化在味蕾綻放。廣州酒家粵菜師傅團隊結合“不時不食”的健康理念,運用燉、炒、炸、灼、蒸等多項技藝,將傳統飲食文化與紅色美學結合,讓市民在舌尖上品味英雄情懷。

  在中山五路昌興街,歷史正以青春的姿態蘇醒。全新打造的新青年創享社,通過采用原址正常使用、異地策展的方式,以新青年社舊址歷史為主題,打造集紅色展覽、文化體驗、創意書咖于一體的新青年創享文化空間。

  最美紅棉綻放時,潮墟處處花開。在廣州市區最古老的“木棉王”旁,“紅棉潮墟”正演繹著傳統與潮流的化學反應。“廣州禮物”城市文創品牌中的紅棉文創產品在熱鬧的潮墟上驚艷“綻放”。據介紹,今年征集的600多款文創產品中,100款與紅棉主題高度相關的作品脫穎而出,其中30款為最新款紅棉文創,將城市符號轉化為可觸可感的文旅產品。

84cc6316add997559586.jpeg

紅棉文創產品亮相“紅棉潮墟”。

  “賞花熱”也掀起了大灣區各地的旅游熱潮,系列活動創新構建“紅棉文旅+”融合生態,通過“紅色廣州·英雄之城”“高質量發展”等10條主題線路,有機串聯中山紀念堂、農講所等紅色地標與珠江沿岸生態景觀,讓游客在網紅打卡、城市漫步中深度感知英雄精神,實現文旅產業從流量吸引到情感留存的質變升級。

  夜幕降臨,珠江兩岸也成為英雄精神的數字劇場。

  一江兩岸24棟建筑化身為動態史冊:中共三大會址、農講所等紅色地標以光影躍然樓宇,木棉花瓣如星雨灑落,與獵德橋上展映的陳樹人筆下蒼勁的《紅棉》、關山月墨色淋漓的《春暖南粵》等嶺南畫派名作交相輝映,在夜空中舒展成百米畫卷,致敬百年征程中代代相傳的浩然正氣,把紅棉象征的英雄精神與廣州的革命傳統、城市精神緊密相連,將城市公共空間裝點成藝術走廊、文化長卷,讓藝術之美浸潤市民心田。

  出圈

  從一座城到三十座城

  一朵英雄花,一座英雄城。以花為媒,這簇躍動的赤紅架起城市間對話的橋梁,成為廣州與世界的對話密碼,讓世界看到一個真實、立體、生動的廣州。

  3月,廣州塔化身“城市花語”的立體畫布,杭州桂花、蘇州紫藤、南京梅花、寧波茶花、南昌月季、長沙映山紅……30城“市花天團”在廣州塔上輪番綻放,一場跨越山河的“城市花語”交響曲悄然奏響。

  一株長春君子蘭,藏著冰雪淬煉的堅韌;一樹珠江木棉紅,燃著四季熾烈的豪情。南北雙城以花為媒,共繪“花開并蒂”的東方浪漫。

  洛陽牡丹,吐露著十三朝古都的雍容;羊城木棉,燃燒著生生不息的熱烈。跨越千里,中原的厚重與灣區的激情在廣州塔頂碰撞出文明的和鳴。

  “一朵花一座城”持續引爆全網,多項話題如“杭州登上廣州塔亞運雙城貼貼”“蘇州紫藤花綻放廣州小蠻腰”“南昌市花月季‘綻放’廣州塔”等獲得眾多網友關注并登上多地的微博同城榜前列,微博話題頁下聚合了沈陽、南昌、西寧、福州等全國15個省市、超50個全國媒體及政務單位聯動報道。截至目前#一朵花一座城#微博話題閱讀量超4500萬,曝光量超6000萬。

  這種“以花詠志”的智慧,讓城市形象擺脫千城一面的窠臼,呼和浩特的丁香訴說著草原的遼闊,西安石榴花流淌著盛唐的氣韻,廣州木棉則以燎原之勢,將敢為人先的廣州精氣神寫入神州大地高質量發展的春天。

  英雄花的出圈,不僅僅是英雄城的出圈,更詮釋了高質量發展征程中“各美其美,美美與共”的城市精神公約數。30座城市的“市花天團”,在廣州塔的光影中完成同框。每一朵花的綻放,都是城市精神的共振。一朵英雄花,消弭了地理邊界,讓城市IP的碰撞產生1+1>2的乘數效應。

  一花獨放不是春,從“英雄花開英雄城”到“一朵花一座城”,30座中國名城,都以花的語言書寫自己的詩篇,每一朵花的綻放都共同為神州添彩,這便是當下這個春天,中國大地上升騰起高質量發展的生動畫卷,也共同詮釋了,真正的高質量發展,從不是一花獨放,而是讓萬千花朵在中國式現代化的春風里,共繪一幅山河崢嶸、氣象萬千的盛世繁花圖。


相關附件
相關新聞
掃一掃在手機打開當前頁
-


關注 · 廣州政府網