
老舊小區改造是城市更新的重要工程,更是重大的民生工程。匯僑北社區位于廣州市白云區新市街,是建成超過二十年歷史的小區。近年來,其創新利用黨建三把“金鑰匙”,引領社區治理新模式,解鎖共建共治共享“新密碼”,實現老舊小區的新蝶變。
金鑰匙1
建強基層組織,筑牢戰斗堡壘
匯僑北社區總面積0.067平方公里,近六七千人在此居住。因為年代較久,社區內很多設施相對陳舊,居住群體復雜且人員流動性大,社區環境和秩序管理挑戰性較大,社區治理和公共服務供給精細化程度不足。
社區以黨總支為主體,物業管理公司落實管家責任,強化黨支部政治功能,建立居委與物業每日碰頭工作機制,實行民情問題清單化,全力推進民情問題“日日清、周周看、月月結”;全覆蓋組建社區網格黨支部,通過定網格、定職責、定制度方式,實現網格黨組織工作標準化、規范化,深入開展“文明來敲門”“黨群連心橋”等活動,充分發揮黨支部和黨員的“兩個作用”,筑牢社區黨支部與物業公司黨支部“雙堡壘”。
金鑰匙2
健全組織體系,凝聚多方合力
社區織密組織體系“一張網”,“橫向上”聯動轄區單位,成立社區“大黨委”功能性黨組織,構建“街黨工委-社區支部-網格黨支部-樓棟黨小組-黨員責任區”五級組織架構,把組織鏈條延伸到群眾“家門口”。
社區“縱向上”織密治理末梢“神經元”,140名居住地黨員全部入格入組,30個樓棟全部組建了居民群,確保微信覆蓋率100%,確保社區急難愁盼問題可以第一時間反饋并有效解決。
針對僑眷多、年輕創業型家庭多、養老型家庭多等特點,社區以黨員為骨干,吸收多方力量,常態化組建紅棉老兵、垃圾分類、健康衛士等10支黨群志愿服務隊,做到平戰轉換順暢,負責平時訪民情、聽民意、解民憂,戰時自救、服務居民,構建黨群隊伍“放射式”服務格局。
社區健全“大黨委”區域化黨建聯席機制,實行大事共議、實事共辦、要事共決、急事共商、難事共解的“五事聯辦”黨建共建機制,共建單位結合自身優勢,主動認領共治項目、開放活動場所,通過普法知識宣講、健康養身講座、義剪義診進社區等多形式“紅色服務”,滿足居民多樣化需求,做實做細為民服務。
金鑰匙3
優化服務質效,樹牢“紅色管家”黨建品牌標桿
社區軟硬件“雙提升”,打造“匯智共建,和諧為‘僑’聚民心”特色平臺。從硬件配置和社區文化著手,該社區建設物業黨群服務驛站,劃定黨員責任區,確立紅色陣地支點,升級改造硬件配置和文娛設施,拓展為“國學課堂”“童心向黨兒童樂園”“情暖老兵黨群服務驛站”等特色平臺;挖掘具有群眾基礎的文化資源,安排專人負責文化建設工作,活用“紅色陣地”,衍生多樣化社區文化隊伍,調動共建意識,一改以往居委唱主角的模式,達到聚人心、展形象、興文化的效果。
工作人員通過上門走訪、大榕樹下拉家常等形式,分類梳理居民需求清單,特別是定期梳理和動態更新重點人群造冊管理,提供老年學堂、長者配餐、430課堂等個性化和專業化服務。其中,創新探索停車位搖號的做法,公正親民、高效便民、廣受好評。
針對居民關注的是電動自行車充電問題,社區多方協商出場地新建電單車智能充電樁,滿足轄內1200輛電動自行車的充電需求。匯僑北社區黨總支書記、居委會主任李偉清介紹,我們盡量平衡電單車車主、機動車車主之間的利益,找到住戶利益的“最大公約數”,最終順利落實了電動車的規范停放、充電。
近年來,匯僑北社區黨支部以及社區都先后獲得多項榮譽。未來,匯僑北社區將持續堅持“黨建為龍頭、群建為紐帶、社建為核心、服務為導向、和諧為目標”思路,讓老舊小區重新綻放出睦鄰和諧新活力,打造可復制、可借鑒的樣本。