
大城蝶變 城美業興步步高
1月6日,廣州城市新中軸線上的瀝滘村改造項目傳來喜訊——21#地塊復建房項目正式動工,將建成2棟31層和4棟38層住宅樓,預計可為村民提供約1640套回遷住房。
瀝滘經聯社黨委充分發揮黨建引領作用,把城中村改造作為推動聯社高質量發展的“先手棋”,努力給社員群眾帶來看得見、摸得著的新變化和大實惠,實現環境有蝶變、舊村換新顏、民生大改善。
新年新氣象,一批群眾期盼已久的民心工程、城市基礎設施項目正在全力推進,一批激活區域產業活力的更新項目正在加速落地。
有力有序 提升城市功能能級和環境品質
城市更新,已經成為城市高質量發展不容回避的命題。黨的二十大報告提出,提高城市規劃、建設、治理水平,加快轉變超大特大城市發展方式,實施城市更新行動,加強城市基礎設施建設,打造宜居、韌性、智慧城市。
省委經濟工作會議強調,要錨定高質量發展首要任務,抓住重要關鍵環節,奮發有為做好全年經濟工作。會議還提出,要發揮基礎設施投資的壓艙石作用和城市更新的撬動作用,加大力度擴大有效投資。
大力實施城市更新行動,廣州踔厲奮發繪藍圖。廣州市政府工作報告提出,要加強片區統籌謀劃,強力推進中心城區城中村改造。此前召開的市委經濟工作會議提出,要著力推動城鄉融合發展,堅持“拆、治、興”并舉,有力有序推進中心城區城市更新,著力推進城中村綜合治理改造,提升城市功能能級和環境品質。
珠江奔涌,大城逐浪。廣州正在科學有序啟動城市更新的新引擎,掀起“日日新、又日新”的城市更新之變,加速打開未來高質量發展的新空間。
向新而行 城市高質量發展再上新水平
連日來,各區恢復舉辦線下花市的消息讓廣州市民十分振奮。1月11日起,2023廣州水上花市在西關永慶坊旅游區舉行,即將上演的花舫巡游、非遺體驗、鮮花銷售等系列活動吸引眾多市民游客。
永慶坊,經過廣州用“繡花”功夫精心修繕,如今成為閃亮的文旅地標。
政府工作報告提出,在更新改造中延續城脈、文脈、商脈。用“繡花”功夫精心修繕更新的永慶坊煥發生機,成為廣州閃亮的文旅地標,豐富多彩的城市文化活動相繼在此舉辦,讓這片充滿嶺南風韻的老街區擁有無限可能。
以永慶坊改造為代表的廣州城市更新坐標,撬動著高質量發展的新活力、新動能。在白云區黃邊村,廣州設計之都時光匯元旦前夕迎客,首日客流達10萬人次,開業率近九成,昔日舊村莊、舊廠房成為活力迸發的“超級Mall(購物中心)”。在天河區員村,昔日的二棉廠變身T.I.T智慧園,“包豪斯”現代主義風格老廠房成為聚焦人工智能產業的創新園區,做好保護傳承和產業開發“兩篇文章”。更值得期待的是位于棠溪、計劃于今年6月完成主體工程建設的白云站,將成為具有嶺南特色的全新TOD(以公共交通為導向的開發項目)。
當前,廣州正在有力有序推進城市更新,一批新的“永慶坊”“設計之都”“智慧園”即將出現,撬動廣州城市高質量發展再上新水平。
大城蝶變,萬象更新。
廣州市住建局相關負責人表示,2023年,廣州將大力實施城市更新,發揮城市更新拉動經濟增長重大作用。加快城市更新立法工作,推動出臺城市更新條例,分區分類分步有序推進城市更新項目。
向上而生 城市產業動力澎湃
在廣州新中軸線上,因連片開發帶來城市品質的提升,匯聚著發展的新力量。
廣州全新商業地標廣州塔南廣場預計在2024年正式開業。前不久,海珠區政府與11家企業簽訂共建廣州塔-琶洲世界級商圈框架協議。
城市更新建設是一項復雜長遠的系統工程,提升城市品質和改善人居環境只是城市建設的“外衣”,補齊城市短板和升級產業層次才是高質量發展的“靈魂”。
廣州市人大代表、市城投集團副總經理李滋新說,市城投集團將擴大有效投資,加緊加快收尾重點項目,包括廣州南站核心區、廣州塔南廣場、琶洲互聯網創新集聚區;另外,加快推動一些其他重點項目,包括廣州東站改造工程、廣州足球公園以及廣州空港中央商務區;同時推進廟頭村舊改,以科技加產業加金融的模式推進產業園建設。
廣州新中軸線“上新”背后是城市品質的升級,是城市產業向上生長的強勁動力。
通過城市更新,為城市發展注入新動能、導入新產業、煥發新生機,是實現老城市新活力的強有力保障:政府主導、市場發力、科學規劃、有序推進、分類更新,廣州正在跑出發展加速度。
前不久召開的海珠、荔灣、天河區委全會,紛紛就城市更新進行了具體布置。
海珠區提出聚焦促進城鄉區域協調推動高質量發展,加快推進城中村綜合改造提升工程、城區規劃建設和精細化管理。
荔灣區提出要科學有序開展城市建設,科學穩妥實施城市更新,大力開展土地整備工作,著力擴大固定資產投資,狠抓市政基礎設施建設,構建城鄉一體化發展格局,打造宜居、韌性、智慧城市;深入推進黨建引領城中村治理工作。
天河區提出要堅持推動區域協調發展,優化城區功能品質,以城中村綜合治理為突破全面改善提升城區面貌,高質量提升城區能級和核心競爭力。
2023年,海珠區提出堅持依法依規、拆改并舉、綜合施策、分步實施,試點先行、積極推進“一軸一路”區域更新改造。大力開展人居環境治理提升行動,加快完善城中村基礎設施,不斷優化人居環境,發展數字時尚、創意設計等高附加值業態。其中,“一軸一路”區域分別指位于廣州新中軸線南段及新滘路沿線的城中村改造項目,通過城市更新推動世界級城市軸線落地建設,促進產業轉型升級,打造海珠中部全球標桿的紡織產業研發展貿中心。
乘風破浪開新局,新的藍圖令人倍感振奮。
向美而行
更新城市“里子”構筑美好生活
在廣州城市新中軸南端的瀝滘村,村民們正憧憬著未來入住復建房的新生活。改造項目總用地面積151.42公頃,是廣州中心區占地最大的城中村改造項目。改造后的瀝滘片區是中軸線濱水生態、科技創新集聚區,打造創新創業新載體,同時可容納超過7萬人在此居住,推動整個片區產城融合。目前已有6個復建地塊和3個融資地塊開工建設,計劃2023年第一季度組織第一批次搖珠分房。
民之所盼,政之所向。羊城之美在一處處城市更新“繡花”功夫處見真章。
2022年,廣州市推進實施123個老舊小區改造,惠及約8.6萬戶家庭27.63萬居民。老舊小區微改造整治“三線”線纜51.5公里,改造和整治雨污分流管網35.4公里,增設無障礙通道3150米,完善消防設施1709個,新增公共綠地和社區公共空間44個。在全市謀劃19個片區改造項目,以“完整社區”為目標,采取“繡花”功夫,引入社會力量參與改造、運營和管理,全面提檔升級老舊小區改造工作。
越秀區的眾多老舊樓宇居民近年實現了加裝電梯的愿望,為了加速進程、簡化程序,越秀區還試點開展“連片規劃、連片加裝”工作,譬如水蔭南一帶就完成舊樓電梯加裝111臺,居民不僅感受到電梯帶來的便利,后續電梯維護保養也有“連片托管”措施保障,實現加裝電梯的“集約化”管理。截至2022年7月底,廣州市累計完成加裝電梯規劃審批13493臺,惠及居民100多萬人。全市的審批電梯總數和建成電梯總數均高于其他城市,保持全國各大城市首位。
城市更新,向善而立,向美而行,向幸福出發。廣州正在以更高品質的城市更新來回應人民對美好生活的向往。
市人大代表、廣州市城市更新規劃設計研究院有限公司董事長駱建云:
謀求可持續高質量老城更新之路
位于廣州中心城區的越秀、荔灣、海珠老城區在承擔推動廣州率先實現“老城市新活力”的重要使命中起著引領和帶動作用。老城區既有豐富的歷史文化積累、多樣的商業發展形態和優質的公共服務資源,也存在著發展空間受限、常住人口外遷、物質環境老化,周圍區域的競爭等結構性和功能性衰退的問題,亟須通過存量空間的價值提升來重振核心競爭力,轉變發展模式,謀求可持續、高質量的老城更新之路。
對此,我建議緊扣自身發展的存在問題和制約難點,堅持“保護與活化相結合、產業與民生相結合、傳統與現代相結合”的原則,綜合運用政策、法律和市場配置資源等手段,對中心城區的空間、產業、文化資源、配套設施、居住房屋等進行整合、優化,吸引市場和社會力量參與,推動老城區資源的增值和城市綜合競爭能力的增強。
廣州堅持整體統籌謀劃,老城區資源應該建立優勢互補和聯動發展機制,形成全市統籌、跨區發展的整體合力。當前,老城區已經很難通過直接的土地開發獲得巨額收益,只有通過將存量建設用地上的物業與產業升級,激發持續的稅收和帶來相應的高素質人群的持續消費收益,作為城市運營的收入基礎,并帶動實現對城市建設發展的系統性引導,從而加快從城市開發向城市治理的轉型。
讓人振奮的是,在市委市政府的部署下,在市住建局帶領下,我們參與謀劃的廣州新中軸線海珠片區、廣州火車站片區、羅沖圍片區以及環五山創新策源區等工作都寫進了政府工作報告。這表明廣州市在2023年將會在優化城市結構功能布局、解決城市發展不平衡不充分的問題、提升人居環境、產業轉型發展、創新城市治理等方面進行更高標準、更高質量、更有前瞻性的工作。
市政協委員、廣州市新聯會時尚行業分會會長鄧兆萍:
中大紡織商圈 加速轉型升級
位于海珠區中部、比鄰康樂、鷺江村的中大紡織商圈是廣州時尚產業的代表,目前集聚62家專業市場,包括大小規模的制衣廠、作坊、店鋪等3萬余家,從業人員超過30萬人,經營品類超過10萬種,總建筑面積超過300萬平方米,年交易額超過2000億元。但商圈發展也存在不少問題:產業形態仍以單一批發為主,難以延伸“微笑兩端”;市場普遍面臨自主品牌缺失問題,創新能力相對薄弱——如何加快轉型升級?問題迫在眉睫。
建議結合城市更新進程,緊抓中大紡織商圈產業轉型升級契機,推動商圈業態創新升級,持續優化時尚人才發展環境。通過政府搭臺,行業組織牽線,積極引進優秀設計師,著力打造時尚設計人才高地。促進商圈內各專業市場進一步在數字經濟、科技創新、自主品牌、研發設計、知識產權、高端商務等方向發力,打造紡織科技創新中心、大數據應用中心、品牌發布中心、產業金融中心、創客創業中心等重點功能業態,塑造強輻射強影響的紡織產業國際總部經濟,提高廣州在中國乃至世界時尚產業的影響力與話語權。