
全市3915所學校幼兒園食堂100%實現“互聯網+明廚亮灶”智慧監管
近日,國務院食品安全委員會辦公室發文,授予廣州市“國家食品安全示范城市”稱號。11月11日,廣州市人民政府新聞辦公室召開專題新聞發布會,廣州市市場監督管理局副局長、新聞發言人丁力在會上透露,今年以來,全市已完成食品快檢200.41萬批次,全市15萬家餐飲服務單位量化分級率達98%以上,“明廚亮灶”完成率達86%,守住了不發生重大及以上食品安全事故底線,全市食品安全狀況穩定向好。近年來,廣州市通過源頭嚴防、過程嚴管、風險嚴控,全面強化食品安全綜合治理,進一步擦亮“食在廣州,食得放心”城市品牌。
將食品安全作為“一票否決”事項
丁力介紹,廣州成立以市長為主任的廣州市食品藥品安全與高質量發展委員會,建立食品安全目標責任制和年度考核機制,將食品安全作為“一票否決”的事項,形成市、區聯動,各部門協同的工作格局。
在加強食用農產品產地質量安全源頭治理方面,加大環保執法力度,開展大氣、水、土地污染專項治理,示范城市創建期間(2018年至2021年)共立案處罰案件9119宗,罰款6.07億元,環境治理成效明顯;規范實施病死動物及畜禽屠宰廢棄物無害化處理,加強對餐廚垃圾收運處置的監管;加強對農藥、獸藥、飼料及飼料添加劑的監管,全面實行獸藥市場準入。
在建立科學的食品安全風險管理體系方面,不斷健全以“風險監測、風險評估、風險管理和風險交流”為核心的立體防控體系,組建廣州市食品安全風險監測與評估中心,重點關注本地特色食品,及時開展本地臘肉制品、本地種植大米與水果、小作坊生產花生油、生腌水產品等特色食品專項監測和風險研判。以高風險食品、學校校園及周邊食品為重點,每年組織開展食品安全風險隱患排查整治工作。
守住不發生重大及以上食品安全事故底線
“食用農產品存在點多面廣、監管難度大等問題,有必要探索建立食用農產品安全監管合作機制。”丁力說,市場監管部門著力構筑多道安全防線,打造粵港澳大灣區“菜籃子”平臺,建立跨區域監管的合作機制,在重點食用農產品批發市場實施駐場監管,開發蔬菜、肉品等主要食用農產品市場銷售監管系統,建立市場經營一檔一碼,嚴格推行索證索票制度和“肉菜魚”天天快檢制度。
市場監管部門檢查人員在華禺興食品小作坊集中加工區進行監督檢查和抽樣檢驗
在強化食品安全信息化智慧監管方面,加強信息化技術在食品安全監管中的運用,構建智慧監管云平臺,實現事前、事中、事后監管業務全流程信息化;開發應用食品生產全過程動態監管平臺,做到本地生產的食品原料來源可溯、生產關鍵點可控、產品去向可追;建設食用農產品市場銷售監管系統;推行進口冷凍食品集中監管,有效構筑進口冷凍食品疫情防控第一道防線。
據了解,每年全市完成食品監督抽檢超9萬批次,年食品檢驗量超“每千人5批次”——這是有關部門嚴把檢驗檢測關的舉措。據丁力介紹,嚴把檢驗檢測關是市場監管部門在嚴格食品安全全過程監管方面嚴把的“五關”之一,另外四關包括:嚴把食用農產品種植養殖關,建立和完善農產品質量安全稽查、分級監管、“一票否決”制度;嚴把食品生產安全關,完善風險分級分類管理,建立企業自查為前提、日常檢查為主體、飛行檢查為重點的監督檢查工作體系;嚴把食品銷售流通關,全面實施食品銷售風險分級動態管理;嚴把餐飲安全服務關,對餐飲單位進行量化分級管理,開展明廚亮灶建設,規范網絡訂餐行業管理,深入實施校園食品安全守護。嚴把“五關”的同時,及時公開食品安全抽檢信息,及時發布食品安全預警信息。
在番禺區清河綜合市場檢測室,一名食品安全快速檢測員正在給抽檢的蔬菜樣品做農藥殘留檢測
與此同時,廣州市市場監管部門不斷探索聯動、合作機制。記者了解到,市場監管、公安、教育、農業農村部門圍繞食品生產經營環節違法違規行為、保健食品虛假宣傳、校園食品安全及農產品質量安全等群眾關心的食品安全問題,聯合開展食品安全整治行動,守住了不發生重大及以上食品安全事故底線,全市食品安全狀況穩定向好。
完善“市、區、鎮(街)、村(企)”四級監測網絡
廣州市農業農村局副局長林豐平表示,作為農業農村行政主管部門,在廣州創建國家食品安全示范城市中以“六抓”抓好產地食用農產品質量安全監管——抓風險隱患排查、抓標準化生產、抓檢測體系建設、抓網格化管理落實、抓執法能力提升、抓追溯體系完善。
其中,在抓風險隱患排查方面,持續開展食用農產品“治違禁、控藥殘、促提升”“不安全、不上市”和全鏈條全過程全方位強化水產品質量安全整治行動等,對全市農業投入品、農產品生產經營主體開展拉網式大排查,發現風險隱患,及時整改、及時消除。
海珠區市場監管局執法人員在轄內一家糕點店開展全覆蓋監督檢查
在檢測體系建設和網格化管理落實方面,持續完善“市、區、鎮(街)、村(企)”四級監測網絡,按照區域定格、網格定人、人員定責要求,在全市共建有鎮(街)級網格105個、村級網格1076個、網格監管員433名、網格協管員(信息員)5609名、網格亮牌975塊,努力解決農產品質量安全監管“最后一公里”的問題。
學校100%建立集中用餐信息公開制度
校園食品安全關系青少年學生健康成長和生命安全。會上,廣州市教育局副局長、新聞發言人陳學明用5個“嚴”字概括廣州市教育系統對學生“舌尖上的安全”的保障工作。
在源頭上從嚴把關,食材可溯源,票證要齊全。據悉,目前廣州的學校100%已建立集中用餐信息公開制度,全市39家向學校供餐的集體配送餐單位量化等級均達到A級。逐步實行學校食堂大宗食品公開招標、集中定點采購,選擇“量價雙優”的食品供貨商,落實所采購食材索證索票制度,確保可溯源。
在流程上嚴格管理,廚房看得清,家長少擔心。全市3915所學校幼兒園(校、園區)食堂100%實現“互聯網+明廚亮灶”智慧監管,教育、市場監管等部門每月開展一次隨機檢查,抽查食品來源、儲存、制作流程,高頻次督促學校、供餐單位把食品安全每個環節落細落實落到位。
從制度上嚴防風險,師生共進餐,吃得更安心。學校100%落實集中用餐陪餐制度,安排校領導、教師每天和學生一起付款購餐、同區域就餐,及時發現和解決用餐過程中可能存在的問題。每年春季、秋季學期開學前,發布學校食品安全月度風險提示表,提前預警,做好諾如病毒等食源性疾病的日常防控。
在安全上嚴格把關,食堂分等級,從業有門檻。嚴格實行學校食品安全校長(園長)第一責任人制,全市學校食堂100%配備專(兼)職食品安全管理人員和營養健康管理人員,食品從業人員100%體檢、培訓雙合格。全市學校食堂量化等級100%達到B級及以上,其中A級食堂占比41.2%。
在營養上嚴控質量,吃飽是基本,吃好是目標。不斷豐富營養改善計劃內涵,指導學校每周制定膳食營養食譜,讓學生在“吃飽”的基礎上,吃得安全、吃得營養、吃出健康。陳學明介紹,近年來,廣州還面向從化區約50所義務教育階段學校實施農村義務教育階段學生營養改善計劃試點工作,讓約4.3萬名學生吃上安全營養的課間餐。
今年來偵破危害食品安全刑事案件270宗
“廣州市公安機關一直將食品安全作為守護民生安全的重中之重,以‘全國前列、全省領跑’為目標,全面強化食品安全違法犯罪的打擊力度。”廣州市公安局食藥環偵支隊政委楊照輝介紹,今年以來,全市公安機關共偵破危害食品安全刑事案件270宗,刑事拘留412人,有力維護人民群眾“舌尖上的安全”。
在強化打擊震懾方面,公安機關按照“什么犯罪突出,就重點打擊什么犯罪”的要求,緊盯酒、茶葉、月餅、飲用水、保健品、農產品、肉制品等安全風險突出的食品領域,偵辦了一批有典型示范效應以及“潛規則”性質的案件。在強化專項整治方面,與行政部門緊密協作,并在打擊破案過程中,及時將發現的食品領域監管漏洞通報行政部門,進一步強化日常監管、強化源頭治理。
此外,公安機關加強與行政部門、法檢機關、食品企業、電商物流、第三方檢測機構的溝通協作,建立完善食品領域的案件移送、檢測支撐、司法協作、法制保障、資源共享、互助培訓等食品安全保護機制。
數說廣州食品安全
每年全市完成食品監督抽檢超9萬批次,年食品檢驗量超“每千人5批次”。
今年以來,全市已完成食品快檢200.41萬批次,全市15萬家餐飲服務單位量化分級率達98%以上,“明廚亮灶”完成率達86%。
加強食用農產品產地質量安全源頭治理,2018年至2021年期間共立案處罰案件9119宗,罰款6.07億元。
目前廣州的學校100%已建立集中用餐信息公開制度,全市39家向學校供餐的集體配送餐單位量化等級均達到A級。
全市3915所學校幼兒園(校、園區)食堂100%實現“互聯網+明廚亮灶”智慧監管。