焖骚寡妇影院,精产国品一二三产区入口网站,插我一区二区在线观看,亚洲av无码专区国产不卡顿

奮斗百年路 啟航新征程 黨史學習教育
越秀區:十年砥礪譜華章 老城煥發新活力
  • 聽全文
  • 2022-08-01 10:17:45
  • 來源: 廣州日報
  • 分享到
  • -

  自建城伊始,越秀區便是廣州的中心城區。兩千余年悠悠歲月沉淀了輝煌的文化,同時也賦予了越秀區在新時代煥發新活力的使命。

  黨的十八大以來,越秀區堅持以習近平新時代中國特色社會主義思想為指導,深入學習貫徹習近平總書記重要講話和重要指示批示精神,以忠誠擁護“兩個確立”、堅決做到“兩個維護”的政治擔當,敢打敢拼、立說立行的實干作為,奮力鑄就不負時代的新業績。從建設廣州“中央文化商務區、創新發展先行區、品質城市示范區”的發展目標到如今的全面建成廣州“老城市新活力創新發展示范區”,越秀區瞄準發展定位,立足自身實際,踔厲奮發、篤行不怠,以占全市不到1/200的土地貢獻出全市近1/7的GDP,逐步探索出一條老城區突破空間限制、實現經濟高質量發展的道路,在經濟、文化、基層治理、民生建設等方面都結出了累累碩果,也為廣州實現老城市新活力、“四個出新出彩”做出了積極探索。

越秀區以占全市不到1/200的土地貢獻出全市近1/7的GDP。

  跨越

  活力越秀 產業轉型升級激發蓬勃動力

  珠江沿岸,長堤邊上,15家世界500強、29家中國500強、60余家國內外上市公司投資入駐,一眾金融及類金融機構匯聚在廣州民間金融街里。建街十年,金融街累計為超過100萬戶中小微企業、中低收入者和“三農”,提供融資額超5000億元。

  移步至花果山超高清視頻產業特色小鎮,2019年動工建設的特色小鎮,如今已成為世界超高清視頻產業發展大會的永久會址,成功舉辦了三屆世界超高清視頻產業發展大會,還吸引了60余家超高清產業企業集聚發展,2021年小鎮產值達190億元。

  來到粵港澳大灣區生命健康產業創新區(越秀),兩年間,這里導入了待轉化生命健康方向科研成果近4000項,引進優質生命健康領域企業逾130家。

  數據印證經濟發展的韌性。目前,越秀區擁有11個國家級產業園區。2021年,越秀區創造出了3629.48億元GDP,位居全市第三,較十年前將近翻了一倍;經濟密度突破100億元/平方公里,位居全省第一。

  十年來,從傳統產業轉型升級,到新興產業活力迸發,兩者共生共榮、齊頭并進,越秀區的經濟發展總體穩中有進,亮點頻出。如今,越秀區正加快構建“一軸三帶六組團”的產業空間布局,轄內現代商貿業、現代金融業、生命健康產業三大產業實現高端化、品質化提升;數字經濟、高端專業服務業以及文化產業進入快速發展階段;數字消費、“首店經濟”等新業態、新產業也顯現出蓬勃動力,推動發展質量和效益實現新提升。

  文化越秀 厚植文化底蘊延續城市文脈

  越秀區是廣府文化的發源地,同時也是廣州紅色資源最豐富、最集中的地區。十年來,越秀區聚焦舉旗幟、聚民心、育新人、興文化、展形象使命任務,堅持保護傳承和活化利用并重,增強文化自覺、厚植文化底蘊,全力延續城市歷史文脈。

  對于紅色文化,越秀區按照“搶救一批、保護一批、提升一批”的思路,組織編制專項規劃,分級分類對全區31處紅色革命遺址和124處紅色旅游資源點進行保護利用,形成189個近中遠期項目,高水平建設紅色文化傳承弘揚示范區。近年,轄內的中共三大會址紀念館、農講所、東園文化廣場等一批紅色地標提升后陸續煥新亮相。

  依托豐厚的紅色文化資源,越秀區還創新開展紅色文化教育,打造“家門口的紅色學堂”,推出“行走中的紅色黨課”。今年,越秀區集中在7月至9月,重磅推出“紅色研學季”品牌活動,讓紅色教育更鮮活、更生動、更有吸引力。

  對于嶺南傳統文化,越秀區深化廣州傳統中軸線地區保護利用,建成一批兼具國際范、廣府味、歷史感的精品文化示范街區。除此,越秀區還借助數字技術推動廣府非遺的保護與傳承,打造了元宇宙廣州非遺街區,利用現代技術高精度全方位地展示傳統非遺項目,突破時空限制帶領大眾領略廣府非遺的精妙之處。

  十年建設,越秀文化魅力進一步彰顯,順利實施“國家公共文化服務體系示范項目”;“春節(行花街)”入選國家級非遺代表名錄;“廣府非遺進校園”入選全國十大優秀實踐案例;“廣府廟會”成為廣府文化代表性品牌,推動城市文化綜合實力實現新提升。

  宜居越秀 “繡花”功夫微改造提升幸福感

  作為民生大區,越秀區始終堅持推動公共服務提質增效,持續推進街道綜合執法體制改革,完善黨委領導、黨政齊抓共管、社會參與的城市共治機制。

  越秀區轄內老舊小區眾多,對此,越秀深入推進城市更新改造補短板項目,通過微改造,讓老城煥新顏,打造老城市新活力示范區。

  舊南海縣社區就是最典型的案例。2018年舊南海縣社區成為住建部老舊小區微改造試點,這一曾為明清南海縣衙所在地的老社區在改造過程中注重保留具有特色的空間格局和城市肌理,秉承“問需于民、問計于民、問效于民”的原則。改造后的社區公共場所整潔亮堂了,房屋安全隱患消除了,適老化設施增多了,居住舒適度大幅提升。

  城市建設既要硬件,也要軟件。十年來,越秀區堅持以人民為中心的發展思想,全力補齊民生領域短板弱項。教育方面,越秀區扎實推進“區管校聘”“合作辦學”等12項教育改革攻堅工程,落實落細“雙減”政策,基本形成了“669”學區化集團化辦學新格局,獲評廣東省學前教育高質量發展實驗區。醫療方面,越秀區實施“公共衛生領域補短板”項目,推動19個區屬醫療衛生機構軟硬件持續改善。此外,越秀區順利通過國家基本公共服務標準化綜合試點中期考核,9大類140項基本公共服務事項實現“有標可依”,公共服務總體滿意度連續六年居全省各區(縣)第一。

  變遷

  一條路見證一座城

  千年北京路歷久彌新

  站在越秀區的北京路步行街,低頭可見距離地表3米以下11層路面上的五朝商貿足跡;抬頭則是如織的游人、琳瑯滿目的商店。從古至今,北京路一直是廣州最繁華的地方之一。

  掀開歷史的篇章,自公元前214年廣州建城開始,北京路就是嶺南政治文化中心核心承載地、近代革命策源地、廣州商貿業的發源地和海上絲綢之路的起源地。滄海桑田,北京路是廣州從未偏移的中軸線,見證了這片土地千年輝煌的歷史文化。

  到了近代,這片位于沿海開放地區中心地帶的土地上誕生了廣東最早的四大百貨公司之一大新公司、近代中國小百貨零售發源地昌興街,除此,第一張個體戶牌照昌興童裝、廣東零售企業上市第一股廣百百貨也位于此地。1997,北京路成為全國最早實行步行化管理的商業街之一。

  歲月流轉,步入新千年,繁華古街如何歷久彌新?

  2018年,北京路入選商務部批準的首批11條步行街改造提升試點,是粵港澳大灣區唯一納入試點的步行街。此后,北京路先后進行了兩期改造升級工程。在一期改造時,越秀區將保護與活化相結合、傳統與現代相結合、本土與國際相結合、產業與民生相結合,以老建筑、老品牌、老城脈為“小切口”,實現街區互動有新體驗、消費有新熱度、活力有新提升的“大改變”。“四個相結合”的改造提升經驗受到國務院大督查的通報表揚。

  二期改造工程開展了39項工作,對北京路文化、業態、環境等方面升級改造,同時以政府主導、企業主體、全社會共同締造的方式,對北京路南段、西片的文化、民生、產業、環境、交通進行升級改造。

  在改造中,堅持保護優先、堅持人民至上、堅持品牌特色、堅持示范帶動,北京路將拓展步行范圍,分步向南拓展至天字碼頭,打造“逛北京路游珠江登小蠻腰”體驗老城市新活力的經典游徑,推動文商旅深度融合發展;同時發展后街內巷經濟,通過聯動發展惠福美食街、府學西動漫街等提升體驗業態,實現從步行街到步行街區的轉型升級;此外將培育具有世界影響力的品牌活動,繼續辦好國家級非遺西湖迎春花市、廣府廟會、“一帶一路”好貨展等活動,打造“讓城市留下記憶,讓人們記住鄉愁”的載體。

  成績斐然。如今的北京路,早晨七點半被一盅兩件喚醒;夜晚七點半被省財廳的燈光秀點亮。商圈內有百年老字號,也有全國最大的NBA旗艦店、華為智慧生活體驗店等。千余個品牌加之近60家老字號匯聚在北京路,繁華喧囂,晝夜不息。今年6月,廣州非遺街區(北京路)和元宇宙非遺街區的亮相更是讓人驚艷。兩者以線上和線下結合的方式,用傳統與現代的視覺全新展現廣府非遺文化,講述廣州故事。

  2021年全年北京路步行街累計客流量8214萬人次,同比增長10.6%,累計營業額137.8億元,同比增長23.3%。2021年7月,北京路被評為“全國示范步行街”,同年年底,被評為“國家級夜間文化和旅游消費集聚區”。

  歷史與時尚、廣府與國際、文化與商業日夜匯聚在北京路上。歲月流轉,一條路見證一座城。北京路歷經千年而不衰,緊跟時代步伐煥發全新活力,正是越秀區、廣州市實現老城市新活力的生動實踐。

如今,千余個品牌以及近60家老字號匯聚在北京路。

  成長

  “社區大管家”張艷:

  一張“紅色牌” 一張“綠色牌” 開展基層治理

  “我們這邊有216名社區黨員,1014名60歲以上的老人……”一串串數字印在了新河浦社區黨委書記、居委會主任張艷的腦海里。扎根基層工作十余年,2020年開始擔任新河浦社區黨委書記、居委會主任,如今她已成了“社區大管家”,居民都認識她、信任她。

  新河浦社區位于越秀新河浦歷史文化街區內,周邊紅色文化資源豐富,此外該社區還是廣州市最先開始生活垃圾分類的社區之一。張艷感覺自己是跟著社區成長的。依托社區的資源,緊跟越秀區發展的步伐,她以一張“紅色牌”、一張“綠色牌”將社區打理得井井有條。

  從“新主任”到“社區大管家”

  2020年,初到新河浦社區,張艷自有一套和街坊打交道的方式——“加強與居民的聯動和溝通”。

  初來乍到,張艷就和社區工作人員上門拜訪轄內的老黨員,還會組織豐富的黨員活動,邀請黨員來參加,此外依托“越秀人家”“越秀先鋒”和黨員、群眾聯系,邊與居民熟絡,邊了解社區的情況。

  來到新河浦社區的第三年,這位活躍在大小活動上的“新主任”早已和群眾混熟,成了街坊貼心的“社區大管家”。有時,張艷和社區工作人員一起上門開展防詐騙等宣傳時,隔著口罩,居民都能叫出是“居委會主任。”

  在一個聚集了78人的社區志愿者微信群里,每次張艷發出志愿者招募信息,十分鐘以內基本就能招滿。有一回社區開展大規模核酸檢測,一個剛檢測完的黨員轉身就向張艷申請當志愿者。

張艷探訪社區老黨員。

  打好“紅色牌”和“綠色牌”

  擁有豐厚的紅色資源,長期以來,越秀區重視傳承、弘揚紅色文化。近年,廣州重點打造廣州市紅色文化傳承弘揚示范區(越秀片區),新河浦歷史文化街區集聚了中共三大會址紀念館、春園等紅色革命遺址,成為重點打造的片區之一。

  作為社區黨委書記、居委會主任,張艷除了加強自身學習,還依托這些紅色資源,創新了“黨建+志愿服務”的工作模式,每季度在轄內開展一場新河浦志愿服務進社區活動。此外,張艷還依托新河浦社區黨群服務站組織社區黨員、青少年到周邊的中共三大會址紀念館、春園等紅色場館參觀,常態化開展黨史學習教育。

  紅色文化的長期熏陶迎來了可喜的變化。有一回,張艷看到游客在路上問“中共三大會址紀念館在哪兒?”一位本地居民指完路,還滔滔不絕地向游客介紹紀念館的亮點。在張艷看來,居民已從一個紅色文化的旁觀者變成一個紅色文化的宣傳者。

  紅色氛圍濃厚,綠色文化也盛行。位于新河浦社區內的東湖北大院是廣州最先開展生活垃圾分類試點工作的小區之一,2020年,該大院24號建起了第一個星級投放點。緊跟廣州市推行垃圾分類的步伐,張艷帶領著社區居民持續推進生活垃圾分類工作。除此,社區內還建起了生態文明小苑,定期開展環保酵素制作、宣講等綠色環保活動。

  慢慢地,社區內的居民已經養成了垃圾分類、綠色環保的生活習慣。今年農歷新年一過,居民主動說起有閑置的年桔年花,問居委會什么時候組織酵素制作活動。

相關新聞
掃一掃在手機打開當前頁
-


關注 · 廣州政府網